2018届《创新导学案》(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3-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导学案》(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3-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 1 讲 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多种经营 夏季 多雨 低温冷害 工业 土壤 肥沃 较低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1 .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地貌、 和 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的不同。 2 . 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 耕作农业区:分布在 A 平原, B 平原, C 平原;作物主要有 、大豆、 、水稻等。 (2) 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 D , E , F 长白山。 (3) 畜牧业区:分布在 、 及部分林区草地。 气候 植被 土壤 农业生产方式 松嫩 三江 辽河 玉米 小麦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 . 重要地位: 全国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商品率最高。 2 . 生产的突出特点 (1) 大规模机械化。 (2) 。 四、农业发展方向 1 . 发展问题及影响 (1) 问题: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 退化。 (2) 影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大的 三江平原 地区专业化 人口激增 生态环境 2 .发展方向与重点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 强化 、 豆 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 国家 ① 提高 ; ② 加快 发展 , 延长产业链条; ③ 建设 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 和 两 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 发展 和 ① 强化 建设 , 发展 经济 ; ②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 发展 畜牧业 山区 以 为 核心,半山区实现 “ 立体开发 ” ,山区 发展 和 配套 加工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 由 向 的 转变 商品粮 粮食需求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业 绿色食品 生态建设 增加农牧民收入 生态农业 舍饲畜牧业 人工草地 草业 集约化草食性 森林资源保育 特色 农业 特色产品 原料型 生产 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 【 温馨提示 】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 【 及时练习 】 读我国某区域局部图, 回答 1 ~ 3 题。 1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A .耕地、林地、草地 B .耕地、草地、林地 C .草地、林地、耕地 D .草地、耕地、林地 2 .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步递减 3 .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肥沃      B .地形平坦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多 【 解析 】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地位于松嫩平原地区,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图示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因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 答案 】 1.D   2.C   3.D 【 温馨提示 】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广,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粮食的商品率高。 【 及时练习 】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 (2002 年 ) 表 。完成 4 ~ 5 题。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 耕地面积 (hm 2 )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 面积谷物产量 ( kg/hm 2 ) 4 916 5 872 5 870 7 044 6 207 6 175 4 885 4.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    ) A .上海      B .黑龙江 C .吉林 D .浙江 5 .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 ( 开垦荒地 ) 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    )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 .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 .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 .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 解析 】 第 4 题,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与人均耕地面积之积就是人均谷物产量,通过计算可知黑龙江最高。第 5 题,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是东北平原地区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重要措施。 【 答案 】 4.B   5.D [ 考点精析 ] 1 . 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2. 社会经济条件 [ 技法点拨 ]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 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 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 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 [ 对点练习 ] 1 . (2013· 四川文综 )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 2012 年 12 月 1 日~ 2013 年 4 月 15 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 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2) 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 解析 】 第 (1) 题,西部平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降雪量较常年偏多,积雪量大,地势平坦,春季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易造成洪涝灾害。第 (2) 题,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春季气温低,春播会推 迟,生长期也会缩短,影响农业生产。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少,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 答案 】 (1) 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 ( 水 ) 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2)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 ( 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1 .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出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2 .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② 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② 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③ 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技法点拨 ] 区域内部农业发展差异的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内部差异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纬度地带性差异及其影响 由于区域内部南北方向上位置差异,造成区域内部在热量条件上的南北向的递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东北地区内部,自南向北经过北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树种也有相应的分布。 (2) 经度地带性差异及其影响 区域内部由于距海远近的差别,形成区域内部水分条件的差别,进而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东北地区由于东西跨度较大,从干湿状况看,西部有少部分半干旱区,中部半湿润地区宽广,东部湿润地区分布广泛,造成其农业结构上西部以牧业为主,而中东部以种植业为主。 (3) 垂直地带性差异及其影响 东部地区由于三面环山,中部平原广布的地形特征造成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差异,在山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平原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对点练习 ] 2 . (2014· 银川模拟 ) 下图为我国某农作物主产区某年 6 月 16 日发育及收获进程分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降水较少         B .地势较高 C .技术落后 D .旱灾频发 (2) 该农作物在丙地与同纬度内陆地区同时成熟,但丙地收割却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    ) A .阴雨天气不利于收割和晾晒 B .机械化水平低影响收割进度 C .劳动力短缺影响收割进度 D .市场价格走低导致农民收割意愿不强 【 解析 】 第 (1) 题,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乙地位于黄土高原上,地势比同纬度地区高,气温低,农作物发育成熟较晚。第 (2) 题,丙地为江淮地区, 6 月中旬正是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农作物收割和晾晒。 【 答案 】 (1)B   (2)A 区域地理组合图的判读 1 . 区域地理组合图的构成及特点 ( 如图所示 ) (1) 构成:图组由主图和配图组成,用主图的形式展现所要考查的区域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地理事物分布状况等信息,用配图的形式展现主图区域中的某地微观地图、典型景观、气候资料、地形地势特征等信息。 (2) 特点: ① 主图基本都是区域图,而配图的类型则主要分为主图区域中某地的微观地图、典型景观图和专题图 ( 如气候统计图、地形剖面图等 ) 三类; ② 配图是依附于主图而存在的,往往有箭头与主图相连,离开主图,配图无任何实际意义; ③ 由主图和配图形成的组合图组,包含的信息量大且主题突出、鲜明。 2 .区域组合图组的判读技巧 (1) 审读主图全貌:由于主图是区域图,对其判读应遵循区域分布图的判读方法,按照读图名 → 读图例 → 析组成 → 判特征的思路进行判读。 (2) 明确主图中的区域重点:主图中的某些重点地区往往是此类区域组合图组的判读主体,在审读主图全貌后必须进一步明确,这些重点地区往往用箭头与配图相连,如上图中主图中的重点区域是位于加利福尼亚谷地中的 R 地、位于美国西部沿海的旧金山、位于考察线路上的内华达山脉和位于内陆的大盐湖。 (3) 细研配图含义: ① 配图属于微观地图,要进一步审读该微观地区的自然及人文要素的分布状况及特点; ② 配图属于景观图,要抓住景观的总体特征,如植被类型、景物的外貌轮廓等; ③ 配图属于专题图,要细研各种曲线的曲折变化状况、柱状高低起伏特征及其组合特点和数值分布特征,如上图中 R 地的气温曲线变化表明年温差较大,降水柱状变化表明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二者组合可以看出该地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4) 主图、配图进行关联对应:将解读出的配图信息及结论对应到主图的重点区域上,再结合主图的总体信息及题干的总体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通过上图中的配图分析可知无论是 R 地还是旧金山,均是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且两地均位于美国西部沿海地带,说明冬季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再结合内华达山脉的地形剖面图,可知其西坡为迎风坡,东坡为背风坡。 【 判读应用 】 (2014· 鹰潭模拟 ) 继 “ 西部大开发 ” 、 “ 中部崛起 ” 后,我国又制订了 “ 实现东部新跨越 ” 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图回答 (1) ~ (3) 题。 (1)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 A .矿产资源不足 B .水资源短缺 C .人口密度较大 D .洪水灾害频发 (2) 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 A .地势平坦广阔 B .土壤深厚肥沃 C .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 .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 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 ① 水陆交通便利  ② 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 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 水源、动力充足  ⑤ 市场前景广阔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⑤ 【 解析 】 第 (1) 题,水资源短缺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第 (2) 题,题干要求是分析气候条件,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条件好,有利于棉花生长。第 (3) 题,原料、水源和动力不是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 【 答案 】 (1)B   (2)D   (3)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