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题文)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1.(小题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 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 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C. 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D. 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2.(小题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位置不同 B. 人类活动不同 C. 海拔高度不同 D. 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答案】‎ ‎1.2.B ‎【小题2】【小题2】D ‎【解析】‎ ‎1.2.甲图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区,“一行飞”指的应是北雁南飞,没有常绿阔叶林,乙图也显示不出位于河口地带的景观特征,甲图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的景象,不会有春寒料峭的感觉,乙图是桂林山水,“兴安水最清”说明水流清澈,水土流失少,甲图也不是春深时节,甲图正好是秋季叶落,北雁南飞时节,乙图喀斯特地貌区,山明水秀,如诗如画。据此选C。‎ ‎【小题2】【小题2】甲地区域特征反映的是气候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温带地区,秋季来临,叶落草枯,候鸟南迁,乙地区域特征反映的是地质作用,水文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质作用因素,在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区,以石灰岩为主,易被水溶蚀,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海陆位置、海拔高度、人类活动都可能影响到区域的自然特征,但不是主要因素,是重要影响因素。据此选B。‎ ‎3.手机点餐类APP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叫外卖的新方式。这类APP的功能之一是可以确定送餐员的即时位置,这一功能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IS D. GPS和GIS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点:3S技术的应用。‎ ‎【详解】‎ GIS技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故本题选D。遥感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故A错;B、C说法不全。‎ 下图为热带雨林被破坏前后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比较贫瘠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不足 ②降水多,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多 ‎③枯枝落叶分解缓慢,释放养分不足 ④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雨林大面积被毁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 A.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B. 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C. 流经雨林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不大 D. 太阳活动频繁 ‎【答案】‎ ‎4.D ‎5.A ‎【解析】‎ ‎4.由于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故本题选D。‎ ‎5.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雨林大面积被毁会导致大气中C02含量上升,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故A对;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引起的,与森林联系不大,故B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雨林被毁会使流经雨林的河流的补给水源变得不稳定,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故C错;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故D错。‎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 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B. 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 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D.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 ‎6.B ‎7.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6.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故选A。‎ ‎7.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出水口排水增多、流速变慢。A项、B项错误。植物的根与真菌共生,通过真菌作用简接地吸取养料,从而促使土壤有机物的增加,对改良土壤性能作用非常明显。C项错误。植被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无植被出水口的含沙是增加。D项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湿地的功能、植被的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 B. 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 C. 与古代相比,荒漠化面积扩大 D. 气候干旱是目前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 ‎9.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 B. 修整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C. 加快上游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大力建设水电站 D. 合理用水,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答案】‎ ‎8.C ‎9.D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区域可持续发展 ‎8.根据经纬网可知,图示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季节性河流应属于河流下游河段,所示图示地区河流自南问北流,地势应该是南高北低,A错误;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B错误该地区城市主要是沿河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区,图中古城遗址位于现代沙漠内部,说明与古代相比,荒漠化面积扩大,C正确;气候干旱是荒漠化的原因,但最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D错误。故选C。‎ ‎9.该地区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粮食生产需要灌溉,会加剧水资源短缺,A错误;该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的绿洲地区,地形平坦,不适合发展梯田,且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水士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B错误;;合理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C错误;合理用水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D正确,故选D。‎ 能源生产结构是指各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各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读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 ‎10.该图说明我国(  )‎ A. 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B. 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 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 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11.目前,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 以煤炭代替石油,提高能源自给率 C. 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 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答案】‎ ‎10.B ‎11.C ‎【解析】‎ ‎【分析】‎ 试题解析:‎ ‎10.图中看出,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差不断上升而且1997年以后为正值,所以煤炭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不断下降,1993年以后为负值,所以石油生产量小于消费量,排除C、D;煤炭的产量在上升,但消费量下降,排除A;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不断下降,石油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故B.‎ ‎11.上题得出,石油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必须积极托矿石油进口渠道,实现进口的多元化,满足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故选C。选项A、D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于B选项,煤炭的污染大,我国也在积极提高石油的消费比重,与我国的政策不符,排除B。‎ 考点: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等知识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材料三 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答案】(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 ‎(2)由于植被破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 ‎(3)赞成。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坦;终年高温多雨,复种指数高,水稻产量大。‎ 或不赞成。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破坏所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区域农业发展评价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 ‎(2)亚马孙河流域有世界上范围最大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近年来森林被大量砍伐,所以土壤保水能力下降,所以虽然流域水量减少,,但是由于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下降更为严重,所以造成流入江河的水量和洪水量增加。‎ ‎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反对的原因主要从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进行分析。在东部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垦殖,砍伐热带雨林,影响其再生,同时,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水分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 ‎【点睛】‎ 森林的生态效益:‎ ‎13.呼伦贝尔市地处呼伦贝尔高原,地势西高东低,‎ 由西向东地势缓慢过渡,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昼夜温差大,日照丰富,多大风天气。这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及预测储量1 572亿吨,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6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适合于综合技术应用和集约化生产。呼伦贝尔南部的伊敏河煤矿是我国四大露天煤田之一。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 ‎(1)指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分析呼伦贝尔依托能源优势可发展建设的主要能源基地。 ‎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问题②:说明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埋藏浅,煤层厚,储量丰富,结构稳定,开发条件优越;距离东北及华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 ‎(2)煤炭资源丰富,可建设煤炭供应基地;煤炭以适宜发电的褐煤为主,可建设火电基地;靠近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可建设风电基地;地势较高,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建设光电或太阳能发电基地 ‎ ‎(3)问题①: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剥离表土层,导致土地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产生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堆放煤炭,占用大量土地,造成环境污染等。‎ 问题②: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地区工业化进程;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 ‎【解析】‎ 整体分析: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包括资源特点、市场距离、交通条件等。呼伦贝尔能源资源丰富,煤炭、风能、太阳能等充足,适宜建设火电、风电、太阳能电站等。矿区煤炭开采,容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坍陷、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增加地方收入,失去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 ‎(1)根据材料,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开发条件优越。距离东北及华北地区需求市场较近,市场广阔。区域内铁路、公路线较多,交通运输便利。 ‎ ‎(2)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可建设煤炭供应基地。煤炭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可建设火电基地,向外输出电能。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风力稳定,可建设风电基地。北方地区降水少,多晴天,该地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建设光电或太阳能发电基地。 ‎ ‎(3)煤炭开采会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剥离表土层,土地易被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问题加重。采煤后形成煤矿采空区,容易造成地面塌陷。露天堆放煤炭,占用大量土地,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有利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地区工业化进程。区域资源开发,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水土流失严重,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快了石漠化,强石漠化使一些农民失去了生存条件,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目前约有45万人需异地移民搬迁。下图为贵州省地形及夏雨比重分布图。‎ ‎(1)据图示资料推测该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推测依据。‎ ‎(2)为解决该省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答案】(1)空间分布规律:由东部向西部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原因:由东向西海拔增高,地势起伏变大;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更为集中,降水强度更大。‎ ‎(2)调整农业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等。‎ ‎【解析】‎ ‎(1)根据图例,由东向西海拔增高,地势起伏变大。根据夏雨比重等值线,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更为集中,降水强度更大。所以该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部向西部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2)解决该省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从原因分析,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针对措施是调整农业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增大,措施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生态移民。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等也是重要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