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文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文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莆田六中16-17学年(下)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12班)‎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据此完成1-2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 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2.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12~2月 B.3~5月 ‎ ‎ C.6~8月 D.9~11月 右图示意 “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的乙~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水流湍急落差大 B.高山束缚支流短 ‎ ‎ C.高原气候降水少 D.泥沙淤积河床高 ‎4.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丁周边地区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 C.软件开发 D.服装制造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棉花与小麦,但工业落后。读下图回答5~6题。‎ ‎5.该国种植棉花的优势是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②距海近,降水丰富 ‎③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④距海近,便于棉花的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 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D.工业落后主要是因为石油等矿产贫乏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回答7-8题。‎ ‎7.甲河的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其原因主要是 ‎ A.海浪侵蚀作用 B.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 ‎ C.流水冲积作用 D.人类不合理活动 ‎8.下列关于B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气候变干,其范围将不断萎缩 ‎ B.由于地壳运动,其范围将不断扩大 ‎ C.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 D.南北两端都有大河注入 读某区域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9-12题。‎ ‎9.导致年日照时数自乙地向甲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地形 ‎ ‎ C.大气环流 D.白昼长短 ‎10.导致乙地年日照时数比丙地少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高度 B.地形 ‎ ‎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11.图中四地的农业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 A.甲地——水源 B.乙地——热量 C.丙地——盐碱 D.丁地——光照 ‎ 12.丁地的年日照时数可能是 ‎ A.2300 B.2700 C.3200 D.3500‎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那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图l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纳马夸兰夏季多雾的原因是 A.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 ‎ B.沿海海水温度较高 ‎ C.沿岸暖流提供充足暖湿空气 D.海陆间气温差异大 ‎14.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富含营养物 ‎ B.降水较多,汁液饱满 ‎ C.气候炎热干燥,储存水分 ‎ D.地下水丰富,生长旺盛 读右图完成15~18题。‎ 乙 ‎15.甲半岛的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起伏大 ‎ B.西高东低,起伏小 ‎ C.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大 ‎ D.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小 ‎16.对乙海域沿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 ‎ B.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 ‎ C.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 ‎ D.多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 ‎ ‎17.图中a地的气温特征为 A.冬温夏热 B.冬温夏凉 ‎ C.终年温和 D.冬冷夏凉 ‎18.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发展乳畜业的是 A.a地 B.b地 ‎ C.c地 D.d地 下图中岛国所在岛屿属大洋海岭露出水面的部分,岛上1/8面积为冰川所覆盖,素有“冰与火的世界”之称。自然环境恶劣,但能源丰富,得以发展温室农业以及多元化的工业,使得该国成为生活品质名列全球前20名之内的国家。结合图,回答19~20题。‎ ‎19.有关该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 ‎ B.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C.南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洋流影响 ‎ 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20.影响该岛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地形和交通 ‎ ‎ C.气候和交通 D.交通和资源 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热量、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2.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 B.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 ‎ C.乙地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 D.乙地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23-24问题。 ‎ ‎23.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 ‎ ‎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 C.降低生产成本 ‎ ‎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24.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 A.增加劳动力需求 ‎ 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 ‎ C.制约制造业发展 ‎ 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二、综合题(4题,共52分)‎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4 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 图15 朝鲜半岛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黄海 ‎ ‎ ‎(1)描述图中朝鲜半岛河流的主要水系特征。(4分)‎ ‎(2)描述朝鲜半岛冬季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出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6分)‎ ‎2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3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3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15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16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比较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4分)‎ ‎(2) 简述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 ‎(3)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3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下图中的甲国有“欧洲能源接口”之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输油(气)管道大多通过该国进入欧洲。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园艺业(柑橘、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部内陆以放牧业为主。横跨亚、欧两洲的A市是甲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约1350万。‎ ‎(1)描述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3分)‎ ‎(2)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5分)‎ ‎(4)说明A市发展石油化工的有利条件。(4分)‎ 高二地理月考1参考答案(12班)‎ 单项选择 ‎1-5 CBBDC 6-10 ABBCB 11-15 ADACC 16-20 DDDCB 21-24 BCCD ‎25.(10分)‎ ‎(1)流程较短(1分),流域面积较小(1分),‎ 多自东北流向西南(1分),多注入黄海(1分)。‎ ‎(2)南部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1分);数值从南向北减小(1分);‎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1分)‎ 东北部的等温线更密集(或西部和南部相对稀疏)(1分);‎ 中部等温线向南弯曲明显(1分)‎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势(1分)‎ ‎26. (12分)‎ ‎(1)盆地 理由:从河流分布状况(向心状水系)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或四周高、中间低);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分)‎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区面积广。(3分)‎ ‎(3)该河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这是因为其入海口落差大,水流湍急;‎ 该河入海泥沙量少,这是因为该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泥沙多沉积在盆地中;该河含沙量较小,这是因为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6分)‎ ‎27.(10分)‎ ‎(1)喀什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瓜达尔终年炎热,气温年较差小;  ‎ 喀什夏季降水较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4分)‎ ‎(2)地势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 ‎(任答3点3分)  ‎ ‎(3)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控制人口数量  调整产业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 ‎(任答3点3分)‎ ‎28.(20分)‎ ‎(1)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3分)‎ ‎(2)相同:气温日较差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1分)‎ 原因: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日较差大;冬春季节受暖湿西风控制,阴雨天多,‎ 日较差小。(4分)‎ 不同:B 城市的日较差大于A城市。(1分)‎ 原因:A 城市临海,海拔低,日较差小;B 城市位于内陆,海拔高,日较差大。(2分)‎ ‎(3)沿海地区地势低平,降水较多,热量较充足,适合发展园艺业。(3分)‎ 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降水少,草场广阔,适宜发展放牧业。(2分)‎ ‎(4)靠近波斯湾和俄罗斯石油产区;接近欧洲市场;便利的管道运输和海运条件等;工业技术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足。(任答四点得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