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高粱 ‎2. “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            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 ‎③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        ④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 B    2. A ‎【解析】‎ ‎1. 本题考查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的饮食习惯理所当然地与农业生产产品保持一致性,这就形成了我国“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面条和锅盔都是用小麦加工的面粉做的,故选B。‎ ‎2. 本题考查“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陕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尤其冬春季节多风沙天气,姑娘为减少洗头次数而头上戴,故A正确。故选A。‎ 下图为黄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以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B. 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 甲以水土流失为主,乙以荒漠化为主    D. 都以荒漠化为主 ‎4. 土壤盐碱化是图示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障碍,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 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旺盛 C. 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3. C    4. C ‎【解析】‎ ‎3. 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以水土流失为主,乙地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为荒漠化。故答案选C。‎ ‎4.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平原为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易土壤盐碱化。故答案选C项。‎ 点睛: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主要包括了以下三点:①气候(气温与降水)导致的旱涝频繁,蒸发强烈;②从地形上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此外,河流枯水期海水倒灌,沿海土壤被污染,水分蒸发后留下来的是盐分,造成土地盐碱化;③从地下来讲,地下水位埋藏浅。‎ 人为原因有:第一点是不合理的灌溉,尤其是不及时排水,导致水在地表聚集,大量下渗,地下水位升高,盐分被带到地表;第二点,则是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进而随着地下水上升,增加了土地盐分。‎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 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6. 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 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 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 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5. A    6. C ‎【解析】试题分析:‎ ‎5. 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其主要地形特征;丙地主要地理特征为高温多雨;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6. 甲地根系发达因为常年干少雨,乙地叶成针状因为常年降水较少,海南植被生长较快,与其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丁地生长较快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8.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9. 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答案】7. A    8. C    9. B ‎【解析】试题分析:‎ ‎7. 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8. “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9. “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读我国电力装机比重图 (截止到2012年),回答下面小题。‎ ‎10. 图中显示火电比重大,反映出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 A. 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B. 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 C.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有优化的趋势 D.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与全世界的状况相同 ‎11. 下列说法符合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的是(  )‎ A. 鼓励小煤窑发展,以满足发展需求 B. 建立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C. 控制经济发展规模,以减轻能源供应压力 D. 控制煤炭生产,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 图中显示火电的比重大,反映出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以煤炭为主,A对。石油、天然气占比重小,B错。能源结构不合理,C错。与全世界的状况不相同,D错。故答案选A。‎ ‎11. 严格限制小煤窑发展,以提高利用率,保护环境,A错。建立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B对。要加快经济发展,不能控制经济发展规模,C错。开发新能源,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D错。故答案选B项。‎ 近年来,枣庄这匹“黑马”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以其独特的转型实践,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枣庄神话”、“枣庄奇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  ②资源枯竭  ③水源短缺  ④就业困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 枣庄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借鉴了鲁尔区的经验,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地 B. 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城市 C. 完善交通网,优化区位条件 D. 将资源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都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就业困难等问题,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是转型和升级,可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城市,完善交通网,优化区位条件,但是不能整体搬迁,因此ABC正确,D不正确,故答案选D项。‎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黄河①、②处河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正确的是(  )‎ A. 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灌溉农业    B. 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航运 C. ①处发展航运,②处开发水能    D. ①处发展旅游,②处水产养殖 ‎15. 对于图中黄河③、④处河段开发和整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③河段重点开发水能    B. 在④河段重点发展航运 C. 在③河段重点保持水土    D. 在④河段重点打坝淤地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 ①河段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以开发水能为主;②河段流经河套平原,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结合选项,答案选A项。‎ ‎15. ③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以保持水土为主;④为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易导洪涝灾害多发,不利于发展航运。结合选项,答案选C项。‎ 点睛: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思路:‎ 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旅游和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河航运。‎ 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圆圈阴影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原因是(  )‎ A. 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B. 土壤矿物质含量少 C. 大气降水过多,土壤透气性差    D. 农业科技落后 ‎17. 下列措施有利于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 B. 发展“立体农业”‎ C.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 D. 大力发展经济林木---苹果 ‎18. 图示地区在发展中与和谐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是(  )‎ A. 开发山区生态旅游资源    B. 开发山区煤矿,弥补农村燃料不足 C. 持续实施计划生育措施    D. 积极开发山区小水电 ‎【答案】16. A    17. B    18. B ‎【解析】‎ ‎17. 本区为南方低山丘陵区,对本区的综合开发主要采取立体农业模式;本区为亚热带气候区,林业应发展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苹果为温带果树,在本区不宜种植。故答案选B项。‎ ‎18. 煤炭为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燃烧均会造成污染,本区煤炭资源缺乏,开发煤炭资源解决农村燃料不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答案选B项。‎ ‎“中国灯都”古镇,灯饰是绝对的支柱产业。全镇3 000多家灯饰企业,产品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一灯照亮全球”。古镇是中山市区域特色经济的一个典型。在中山大地上,还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如小榄五金、沙溪休闲服装、黄圃食品、南头家电、东凤小家电、大涌江木家具和牛仔服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 材料描述的中山市经济模式的优越性是(  )‎ A. 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 B. 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 C. 用生产的产品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贷款 D. 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 ‎20. 在“中国灯都”形成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  )‎ ‎①城市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②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③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④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19. A    20. A ‎【解析】‎ ‎19.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中山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镇一品”,选项BCD均是“三来一补”开放模式的特点,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通常是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地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故选A。‎ ‎20. 古镇发展为“中国灯都”的过程也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是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①错误;当地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②正确;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④正确;同时,该地区凭借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和开发政策的优势,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使本区称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③正确。故选A。‎ ‎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包括4小题)‎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下图为智利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智利北部沿海是平直陡峭的崖岸,南部沿海是峡湾型海岸、多半岛和岛屿。‎ ‎ ‎ 材料二  车厘子(大樱桃)主要分布于美国、智利、新西兰等地。智利车厘子一般在12月开始上市,中国市场占其出口量的80%左右。‎ 材料三  智利北部、南部人口稀少,80%以上的人口分布于中部地区。‎ ‎(1)春节期间,智利车厘子大举占领我国水果市场,简要说明其主要原因。‎ ‎(2)与中部地区相比,智利南部人口稀少,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与北半球季节相反,存在成熟期的时间差;我国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国家政策的支持。‎ ‎(2)与中部相比,南部气候冷湿;平原狭小;森林广布;土壤较贫瘠。‎ ‎【解析】本题以智利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智利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车厘子与北半球国家存在上市时间的差异;我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同时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拓展了市场的地域范围;中国与智利签订双边自贸协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因素。 智利中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且受寒流影响,气候冷湿;南部山脉逼近海岸,平原面积小,多原始森林;南部受冰川侵蚀作用显著,土壤较贫瘠。‎ ‎ ‎ ‎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为1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 ‎ ‎ ‎ 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怒江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 不利条件: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怒江为跨国界河流,受政治因素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分析。‎ 水电站建设可以从水能资源、地形地质、市场等方面去分析。怒江水电能源基地位于横断山区,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但是同时由于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该地区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点睛:影响河流水力(水能)资源的因素:‎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 ‎ ‎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  夏季葡萄收获后,若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易腐烂、发酸、变色。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出的葡萄干糖分保留多、不发酸、色泽碧绿、状如珍珠,其“无核绿葡萄干”享誉世界。‎ ‎(1)简述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 ‎(2)地中海沿岸葡萄产区的果农常在葡萄园的地表铺放鹅卵石,而吐鲁番地区的果农却是在葡萄园地面铺盖秸秆,试分析这两种做法作用的异同。‎ ‎【答案】(1)吐鲁番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中积累的糖分多;冬季气温低,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深居内陆,各类污染少;大气湿度低,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避免了强光暴晒,晾制条件好。‎ ‎(2)相同: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都可抑制杂草生长。‎ 不同:铺放鹅卵石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促进葡萄糖分的积累;铺盖秸秆可减弱夜晚和冬季低温对葡萄植株的不利影响,起到保温作用;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解析】本题新疆的葡萄的加工与种植为背景,考查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农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的方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可从葡萄品质好和加工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三个方面来回答;吐鲁番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中积累的糖分多;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深居内陆,各类污染少;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避免了强光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不发酸,糖分保留多,色泽好。‎ ‎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矿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储量丰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 ‎(1)据图说明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 ‎(2)简述深圳和喀什两经济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答案】(1)新疆地区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 ‎(2)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等。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枢纽位置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分布和城市区位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分布特点。读图分析可知,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城市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处;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河流众多,因此城市多沿河流及沿海地区分布。‎ ‎ (2)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便于接受产业转移。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处在对外开放前沿,国家政策倾斜。是我国著名侨乡,侨胞回家乡发展的意愿强等优势。  ‎ 喀什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的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枢纽位置,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 点睛:影响城市具体位置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但都有其区位的主导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