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汴北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汴北三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宿州市汴北三校联考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各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 各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 各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 各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 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 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 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答案】1. B 2. A ‎【解析】试题分析:‎ ‎1.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有的界线是模糊的;区域表现出现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 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特征及区域划分目的。‎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 A. 利用RS技术 B. 利用GPS技术 C. 利用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4. 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风暴潮 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3. A 4. C ‎【解析】试题分析:‎ ‎3.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信息的收集和实时监测,所以可以监测湖泊面积的变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对数据的处理。‎ ‎4. 根据黄河和流域界线可知,乙位于西北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渤海,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5. 表中显示的环境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6. 为了缓解表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大力发展畜牧业 C. 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 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5. D 6. C ‎【解析】‎ ‎5. 表中显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沙尘暴次数增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D对。我国气候没有明显变化,A错。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位于南部沿海,没有出现沙化地区,B错。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产生的问题是水土流失,C错。‎ ‎6. 为了缓解表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C对。干旱区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可能加重土地荒漠化,A错。在干旱地区扩大牧场,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导致草地退化、沙化,B错。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会阻碍经济发展,D错。‎ 点睛: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沙尘暴次数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湿润系数可能指( )‎ A. 降水量 B. 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 蒸发量 D. 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8. C处的湿润系数可能为( )‎ A. 大于0.05 B. 小于0.05 C. 等于0.05 D. 难以确定 ‎【答案】7. B 8. B ‎【解析】试题分析:‎ ‎7.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湿润系数是指一地的年降水量反映该地的水分收入状况,为降水与蒸发比,是综合性气候指标之一,用以表示某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8. 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C处最外围等值线为0.05,低于周围地区等值线,故该湿润系数,应该小于0.05.‎ 考点:该题考查等值线判读。‎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答案】9. D 10. C ‎【解析】‎ ‎9.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选D正确。‎ ‎10. 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的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加剧荒漠化、盐碱化。选C正确。‎ ‎【点晴】‎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盐碱化形成因素: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等。‎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 生产规模扩大,势必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D. 减轻了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延长了产业链,进行煤炭资源深加工,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①对。不能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②错。产业链延长,减少了产业转移,③错。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④对。D对,A、B、C错。‎ 下图是“沿110°E经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图中数码①②③④四个地域所跨纬度相同,其中,日平均气温≥10℃积温量随纬度变化最小的一组是(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图中⑤所示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适宜发展的农作物是( )‎ A. 热带──可可豆、水稻 B. 亚热带──水稻、油菜 C. 暖温带──谷子、棉花 D. 中温带──小麦、甜菜 ‎【答案】13. A 14. B ‎【解析】试题分析:‎ ‎13. 图中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积温,①②③④四个地域所跨纬度相同,读图可以看出:日平均气温≥10℃积温①处最高,④处最低,①④的曲线陡度最大,所以积温随纬度变化最小的一组是②③。‎ ‎14.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北方地区,其所在纬线大致为34ºN,图中⑤处所属地区积温约为5000,属于亚带地区,应位于秦岭以南地区,是汉水谷地,适宜种植水稻,油菜。‎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气候和农作物。‎ 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B.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 C. 宿州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D. 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 ‎16. 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最佳定位是( )‎ ‎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②珠三角制造业的承接地 ‎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 ④安徽旅游示范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15. A 16. C ‎【解析】试题分析:‎ ‎15.‎ ‎ 从题干上已知,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全省的1/3,而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A对。从图中可知,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B错。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C错。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D错。‎ ‎16. 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①、③对。距长三角近,是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②错。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旅游业示范区,淮北地区不是安徽旅游示范区,④错。所以C对。‎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 地形类型 B. 人口分布 C. 城市分布 D. 交通线路 ‎18. 西气东输管道经过山西和陕西,其主要目的是( )‎ A. 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 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多 C. 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D. 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尽量经过较多的重要城市,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C对。地形类型、人口分布不是主要因素,A、B错。天然气是管道运输,与交通线路分布关系不大,D错。‎ ‎18. 西气东输管道经过山西和陕西,其主要目的是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多,有利于保障气源的稳定,B对。该地区能源丰富,供能充足,A错。与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无关,C、D错。‎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下回答下面小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19. 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 气温高低 B. 风力强弱 C. 光照强度 D. 降水量大小 ‎21. 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答案】19. C 20. D 21. A ‎【解析】‎ ‎19. 泥石流发生条件,与集水区域面积大小、坡度、植被等条件相关。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③,集水区域最广,坡度最大,植被覆盖率最低,C对。其它地区集水区小,坡度小,植被覆盖率较高,A、B、D错。‎ ‎20. 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降雨量直接影响集水量大小,D对。气温高低、风力强弱、光照强度与泥石流发生无关,A、B、C错。‎ ‎21. 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需要用②GPS技术。要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需要用到①RS遥感技术。及时评估受灾情况,需要用③GIS技术。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②①③,A对。B、C、D错。‎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 ‎②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 ‎③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状况 ‎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害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23. 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 A. 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B. 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 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 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24. 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 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 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答案】22. B 23. A 24. B ‎【解析】试题分析:‎ ‎............‎ ‎23. 浙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林木植被多,薪柴总量大。江苏地形主要是平原,耕地面积广,林木区少,薪柴总量少。A对。薪柴总量多少 与人口多少无关,B错。两地主要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江苏有一部分位于温带),水势条件差别不大,不是主要因素,C错。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省面积差异不大,D错。‎ ‎24.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所以薪柴总量不能满足需求。B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丰富,矿物能源较多,A错。当地生物质能源少,与交通运输无关,C错。新疆位于地势第二阶梯,海拔较高,雪山面积与植被少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干旱少雨导致的植被少,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 汽车零配件生产 B. 节能环保业 C. 服装鞋帽生产 D. 高端装备制造业 ‎26.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 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 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 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答案】25. C 26. B ‎【解析】试题分析:‎ ‎25.‎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衰退性产生是本地区优势条件不明显或已经不是优势条件的产业。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汽车拥有率高,汽车零配件生产会日益发展。A项错误。发展经济同时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环保业发达。B项错误。劳动力成本上升,服装鞋帽生产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会日渐衰退。C项正确。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指向型,发展潜力巨大。D项错误。故选C。‎ ‎26.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实际就是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有利影响。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占用耕地会增加,耕地面积会减少。A项错误。工业增多,就业机会会增加。B项正确。接受产业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不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C项错误。产业转移的同时可能会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但这是不利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产业转移可转移的工业类型、产业转移的影响 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印度 D. 日本 ‎28. 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 A. 单位GDP能耗 B. 碳排放量 C. 能源进出口量 D. 煤炭自给率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 四个国家中,中国人口13亿左右,印度人口10亿左右,美国人口3亿左右,日本人口1.3亿左右。通过煤炭消费量与人口总量的比值可知美国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 ‎28. 图示资料所给信息为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据此可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单位GDP能耗需结合相应国家的GDP数值;碳排放量不一定是煤炭消费所排;能源进出口量还包括其他能源的生产、消费状况。‎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该植被是( )‎ A. 沼泽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荒漠 D. 草原 ‎30.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沙尘暴 ‎【答案】29. D 30. C ‎【解析】试题分析:‎ ‎29. 读图可知,图中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地,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植被类型主要为草原,故该植被应该为草原。‎ ‎30. 由于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该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道道,气候干旱,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原破坏,而引起荒漠化扩张。‎ 考点:该题考查荒漠化问题。‎ ‎ ‎ 二、综合题(40分)‎ ‎31. 阜阳是安徽的西北门户,这座享誉盛名的农业大市,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城市。“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转型。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安徽省区域图。‎ 材料二:2010年安徽全省和两市经济数据统计图。‎ ‎(1)根据材料描述马鞍山和阜阳的经济数据的不同点。 ‎ ‎(2)随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型城市马鞍山面临很大的压力,请给马鞍山的健康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 ‎(3)阜阳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的产业转型对当地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将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马鞍山较阜阳低,第二产业比重马鞍山较阜阳高,第三产业阜阳较马鞍山略高。人均GDP马鞍山远高于阜阳。‎ ‎(2)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工业上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东向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 ‎(3)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 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镇人口增多,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二的图可知,阜阳市第一产业比重远高于马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阜阳市低于马鞍山市;第三产业比重阜阳市略高于马鞍山市。人均GDP马鞍山市远高于阜阳市。‎ ‎(2)马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工业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第二产业比重高,环境污染严重,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3)对人口迁移:阜阳市经济转型之后,经济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当地人口迁出减少并吸引人口迁入。随着工业发展,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 对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阜阳市经济转型以后,工业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32.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1)自然因素: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土壤比较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社会经济因素: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发达。‎ ‎(2)①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②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 ‎③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资源和能源紧张。‎ ‎【解析】整体分析: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位置、交通、市场、劳动力等。经济发展中面临问题,主要是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破坏、资源能源紧张等。‎ ‎(1)从自然因素分析,两个三角洲都是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土壤比较肥沃。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它地区集水区小,赵芳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两区地理位置优越,在河流三角洲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发达。‎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导致资源和能源紧张。‎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长2 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第聂伯河流域图。‎ 材料三 ‎ 第聂伯河下游相关资料:下第聂伯河已建成卡霍夫卡水库、克列缅丘格水库和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水库等6座梯级水库,总水面面积近69万平方米,其中水深2米的浅水区水面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水库总库容43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85.7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383.6万kW,年发电量143.9亿kW·h。使该河段水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建坝前河水季节分配 建坝后河水季节分配 ‎(1)据图判断第聂伯河流向为 ,第聂伯河的航运价值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请简要列举梯级开发带来的效益,并简要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河流流向:自北向南。‎ 航运:地势平坦,水流平缓;降水分配较均匀、有湖泊凋节,径流较稳定;植被覆盖好,含沙量低,不易淤积;结冰期较短,通航时间长;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运输量大;连通黑海,可河海联运。‎ ‎(2)组建流域开发机构,统一管理开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注意综合开发;根据流域环境特征,灵活选择开发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逐渐实现全河开发,梯级施工;提高流域的开放度,注重招商引资,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强调环境保护,重视水源涵养。‎ ‎【解析】(1)根据经纬度,第聂伯河流向为自北向南。第聂伯河的航运价值较高的原因,主要从流速、流量、通航时间、经济水平、通航里程方面分析。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径流较稳定,利于航运。区域内植被覆盖好,含沙量低,不易淤积。结冰期较短,通航时间长。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运输量大。连通黑海,可河海联运,航运便利。‎ ‎(2)梯级开发带来的效益是提供能源,电力供应充足。调节径流,水量稳定,利于航运。利于沿岸地区灌溉等。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是要统一管理开发,注意综合开发。灵活选择开发方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逐渐实现全河开发。梯级施工,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强调环境保护,重视水源涵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