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射洪中学校2019年上期高2017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命题人:宋青松 李昌华 审题人:吴广 校对:何龙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闽北某县城2018年初安装了“智能公交”候车站台,每个站台设有动态(半分钟更新一次)公交车电子屏,可实时显示各路公交车当前到达的位置、下一班距离本站预计时间等信息,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下图为某公交车站电子屏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智能公交”候车站台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和RS B. RS和GS C. GIS和GPS D. VR和GPS ‎2. “智能公交”候车站台电子屏的使用,可以让乘客 A. 减少等车时间 B. 更改出行计划 C. 增加换乘频次 D. 了解车内信息 ‎【答案】1. C 2.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1题详解】‎ ‎“智能公交”中的公交的定位应用了GPS技术;而GPS信号要与电子地图相结合等相关信息处理和应用,采用了GIS技术。故选C。‎ ‎【2题详解】‎ 候车乘客可以直观清楚地了解到所等候车辆已驶达的站点、距离到达本站还要多长时间。候车乘客能根据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等车计划,从而减少等车时间。故选A。‎ 中新社北京2017年1月7日电 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透露,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8 613亿斤增加到12 325亿斤。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而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玉米、稻谷、大豆库存量大 B. 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丰富的地区集中 C. 运输距离远 D. 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粮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4. 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我国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耕地质量 ‎④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原因主要是运输距离远,C对。玉米、稻谷、大豆库存量大不是流通成本高的原因,A错。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不足,B错。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粮食安全问题与流通成本高无关,D错。‎ ‎【4题详解】‎ 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我国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提高国内产量,②对。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①错。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可能提高大豆品质,不能提高产量,③错。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利于提高国内大豆种植的积极性,④对。D对,A、B、C错。‎ 下图为红水河流域开发条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红水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 ③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 ④森林覆盖率高,以针叶林为主 ⑤水能与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甲地是我国重要的铝业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 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B.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 C.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 D. 动力充足,原料丰富 ‎【答案】5. A 6. D ‎【解析】‎ 考查流域的开发。‎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红水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高,以常绿阔叶林为主,④错误,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①正确;降水量大,流域内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水能丰富,②正确;红水河支流多,水量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充足,③错误。根据图例可知,该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利于进行水能、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⑤正确。本题故选A。‎ ‎【6题详解】‎ 图中甲地降水量大,流域内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水能丰富,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 根据图例可知,该区铝土矿产资源丰富。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A. 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B. 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C. 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D.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8. 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 原因可能是①地 A. 光照更强 B. 坡度更缓 C. 土壤的水分更好 D. 植被覆盖率更高 ‎9. 该河在图示区域 A. 干流流向为自东向西 B. 干流可能有凌汛 C. 支流流速较干流慢 D. 该河图示干流比其下游流量大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B正确;石灰岩广布且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C错误;断层会形成地垒和地堑,此区域沟谷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A错误;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湿润,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不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D错误,故答案选B项。‎ ‎【8题详解】‎ 结合图示沟谷分布位置,①地位于山地的北坡,②地位于山地的南坡,①地位于阴坡,蒸发弱,土壤的水分更好,C对;阴坡光照差,A错;①距河谷较近,坡度可能更陡,B错;植被覆盖率更高,不便于作物种植,D错,所以该题选C。‎ ‎【9题详解】‎ 结合经纬网,该河在图示区域干流流向为自北向南,A错;干流流向较低纬度,不可能有凌汛,B错;支流处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干流快,C错;该河是黄河,图示干流有支流注入,比其下游流量大,下游缺少支流注入,D对,所以该题选D。‎ ‎【点睛】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黄土高原沟谷是流水侵蚀形成,没有断层发育。阴坡蒸发弱,土壤的水分更好,农作物长势好。该河是黄河,图示干流有支流注入,比其下游流量大,下游缺少支流注入。‎ 下图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 A. 12月 B. 10月 C. 6月 D. 5月 ‎11. 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 A. 养殖 B. 防凌 C. 旅游 D. 发电 ‎12. 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主要是因为其上游地区 A. 植被破坏 B. 积雪消融 C. 土质疏松 D. 来水量大 ‎【答案】10. C 11. B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7月份后蓄水变化量大于 ‎0,蓄水量开始增加,所以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6月。‎ ‎【11题详解】‎ 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11月下旬气温下降到零度左右,黄河下游河段开始结冰,所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防凌。‎ ‎【12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是因为夏季降水量大,其上游地区来水量大,带来大量的泥沙。‎ 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见“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 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A. 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 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 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 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14.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 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 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 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 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15. 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  ‎ ‎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  ‎ ‎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 ‎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13. C 14. A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C对。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渠道建设、完善机制需要时间,A、B错。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不能实现煤改气的目的,D错。‎ ‎【14题详解】‎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山高谷深,气候湿热,A对。植被茂密,虫蛇出没对管道建设影响小,B错。没有荒漠分布,水源充足,C错。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D错。‎ ‎【15题详解】‎ 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③对。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①错。没有输送到北方,不能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②错。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④对。能够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⑤对。D对,A、B、C错。‎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 A. 开发水能,提供电力 B. 保障城乡用水 C. 拦截泥沙,蓄水灌溉 D. 提高通航能力 ‎17. 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占用耕地 B. 缩短输水路线 C. 减少渗漏和蒸发 D. 减轻土壤盐碱化 ‎18.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 A. 径流深度持续增加 B. 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 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D. 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答案】16. B 17. C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 ‎【17题详解】‎ 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也有利于减少占用耕地,减轻输水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但这不是主要目的,对输水路线的距离长短没有影响。‎ ‎【18题详解】‎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 ‎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关税,美国将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鉴于目前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正在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将暂时被豁免相关关税。读世界钢铁工业产业大转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9. 美国钢铁工业在②阶段转移到日本的主要原因是 (  )‎ A. 美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B. 美国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燃料成本上升 C. 国际铁矿价格快速上涨,运输成本上升 D. 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竞争力下降 ‎20. 美国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将导致美国竞争力下降的行业是 (  )‎ A. 航天工业 B. 电子工业 C. 汽车工业 D. 食品工业 ‎21. 如果美国最终豁免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 加拿大钢铁进口量增加 B. 美国国内钢铁价格下跌 C. 促进美国钢铁大量出口 D. 墨西哥钢铁出口量增加 ‎【答案】19. A 20. C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美国钢铁工业在1970年后向日本转移,这是美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果,随着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降低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重化工业比重,因此将钢铁产业转移到日本。美国煤炭资源并没有枯竭,燃料成本上升不是主要原因;国家铁矿价格上涨也不是主要原因;1970年后中国钢铁工业还没快速发展。故选A。‎ ‎【20题详解】‎ 美国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将会导致国内使用钢铁量较大的行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结合四个选项,汽车工业需要使用较多钢材,因此美国的汽车工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故选C。‎ ‎【21题详解】‎ 如果美国最终豁免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是美国邻国,两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量会增加,加拿大钢铁进口量不会增加,美国国内钢铁价格会上涨,促进美国钢铁出口转内销。故选D。‎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22. 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B. 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C. 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D. 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23. 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A. 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B. 光照丰富 C. 积温较高 D. 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区,不是亚热带,A错。图示河段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水流速度较慢,B对。高原上经济水平低,工业少,人口少,航运价值小,C错。该河最终向南注入印度洋,D错。故选B。‎ ‎【23题详解】‎ 此地位于河谷中,海拔较低,积温较高,农作物能够成熟,所以种植业较发达,C对。该地气温低,生长期短,A错。光照丰富,是作物品质优良的条件,不是种植业发达的原因,B错。劳动力较多,不是自然条件,D错。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总结)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高低决定)‎ ‎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 ‎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2017年4月26日,海南省迎来成立29周年纪念日,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4. 海南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   )‎ ‎①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②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 ③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④国家政策优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5. 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优越的气候条件 B. 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 政府的优惠政策 D.‎ ‎ 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6. 下列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 B. 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 C. 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 D. 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答案】24. D 25. D 26. B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海南岛在中国的最南端的省区,1988年成立特区。地处南部边陲,与国外联系方便,区位优势明显;纬度低处于热带地区,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D项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题干是强调了时间“近年来”,说明时间不长。海南一直有优越的气候条件,但之前没成为冬季蔬菜基础。A项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逐渐上升。B项错误。1998年国家成立经济特区,优惠政策从那时就有。C项错误。海南在中国南端,距离市场远,需要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海南处于中国南端,海洋面积广阔,海南的开发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A项错误。海南岛季风气候,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污染环境,同时破坏植被。B项正确。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C项错误。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D项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岛屿的开发与保护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27. 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严重 ‎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8. 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B. 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C. 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D. 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由图分析,M地位于河流上游,降水集中,过度开发M地区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对。当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时,盐分向下运动,有利于淋盐,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③错。美国农业推广大机械且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化肥农药有残余,会导致土壤板结,④对。据此选B。‎ ‎【28题详解】‎ 胡佛大坝位于美国西部高原山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A 对。海拔高,生物量小,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B对。图中显示该区域山高谷深,交通不便,C对。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坝建设除了具有发电功能外,还可以调节径流,起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D错。据此选D。‎ ‎【点睛】1、水能资源丰歉的评价:‎ ‎(1)河流落差的大小,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2)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2、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水能是否丰富;坝址的条件(例如地质条件);淹没范围和移民数量;附近的交通条件;电力市场大小;除发电以外其他的效益(灌溉、航运、养殖等)。建设水电站的有利条件一般从水能、地形条件、能源需求、经济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分析。‎ 胡杨林是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一道生态屏障,但是在过去的50年里胡杨林急剧减少。读塔里木河下游某断面胡杨林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9. 影响图示区域胡杨分布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土壤 ‎30. 胡杨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意义是(   )‎ ‎①改善当地气候 ‎ ‎②阻挡风沙侵袭 ‎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④防止土地盐碱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9. C 30. A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 ‎【29题详解】‎ 从图中可见胡杨离河道越近密度越大,水源是影响图示区域胡杨分布密度的主要因素。故选C。‎ ‎【30题详解】‎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因此胡杨林的作用是改善当地气候,阻挡风沙侵袭。故选A。‎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 ‎④地势平坦 ‎ ‎⑤土壤肥沃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32. 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 ‎②机械化程度高 ‎ ‎③市场广大 ‎ ‎④复种指数高 ‎ ‎⑤交通运输便利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31. D 32. 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 ‎【31题详解】‎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 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故选D。‎ ‎【32题详解】‎ 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故选C。‎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3. 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因素 D. 海陆分布 ‎34.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  )‎ A. ≥10℃积温 B. 日照时数 C. 太阳辐射量 D. 年降水量 ‎【答案】33. C 34. A ‎【解析】‎ 试卷分析:‎ ‎【33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甲地区等值线“凸低为高”,即生产潜力较周边地区高,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处平原,因此其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故选项C正确。‎ ‎【34题详解】‎ 在东北地区,随纬度升高和地形变化,≥10℃积温降低,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此地区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量南北相差不大;年降水量大体为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与图中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不符。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我国区域地理概况。‎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掌握等值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当地的区域实际综合分析。本题还可结合本区玉米生产的区位条件设计试题。‎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由“香蕉带”演变为“金足球”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5. 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才向东流动 B. 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36. 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A. 增加劳动力需求 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 制约制造业发展 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答案】35. C 36. D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35题详解】‎ 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低,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C对。人才没有向东流动,不是主要原因,A错。东部配套设施条件较差,B错。与高科技产业的吸引无关,D错。故选C。‎ ‎【36题详解】‎ 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D对。减少劳动力需求,A错。在当地保留研发中心,B错。促进制造业科技水平发展,C错。故选D。‎ 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哈密盆地年均降水量35.3mm,年蒸发量3089mm。这里河沟水量少、渗漏大,出山口后消失于山前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哈密盆地绿洲不同时期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37. 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多 B. 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增多 C. 农耕季节,灌溉用水量增加 D. 风力增大,地下水蒸发增加 ‎38. 应对哈密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修建河沟防渗工程,推广根灌技术 B. 营造河流上游人工林,涵养水源 C. 采取人工增雨措施,缓解水源不足 D. 建设灌溉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 ‎【答案】37. C 38. A ‎【解析】‎ ‎【37题详解】‎ 地下水埋藏深度等于地面到潜水面的垂罝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在增加,说明期间地下水在减少,水位在不断降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3-7月,处在哈密的农耕季节,农业用水增加,进而使地下水及其补充水源减少。冰川融水和降水增多都会增加地下水水量,使埋藏深度降低。C选项正确。‎ ‎【38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项,哈密盆地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工开采地下水用于农业发展修建防渗工程、推广根灌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地下水的使用量,故A项正确。哈密地区气候千旱,蒸发旺盛,河流大多为季节性河流,营造人工 林对涵养水源的效果不明显。B项错误。人工增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源不足问题,但是其成本高,效果小,不是最有效的措施,C项错误。开采深层地下水会加剧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D项错误。‎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0. 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A. a B. b C. 1020米等高线 D. 1010米等高线 ‎【答案】39. A 40. B ‎【解析】‎ 试题分析:‎ ‎【39题详解】‎ 图中显示图中甲地等高线向高值凸出是沟谷,可以采用打坝淤地的方式;乙地等高线稀疏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为塬地,地表平坦宽阔不适合修建水库;丁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应种植植被护坡,故选项A正确。‎ ‎【40题详解】‎ 根据图中显示等高线数值变化可知,该等高线图等高距为10米;若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随着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塬面很可能会后退;与原有塬面等高线边界大体平行,塬面的面积会减小,边界有可能变为b;不可能降低到1020或者1010米等高线,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不同部位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拓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整治措施:生物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等 。‎ 第II卷 综合题(共40分,每点1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中部一个典型的洼地,总面积 1.35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2~3 米,比其东面的滨海平原、北面的黄河故道、南面的沿江高沙地和西面的京杭运河大堤都低。该地区土地肥沃,河网交错,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近 20 年来,里下河地区重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不断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所产大米粒粒饱满,晶莹剔透,柔软细润,入口清香,营养丰富,有里下河大米、溱湖大米、兴化大米等名牌产品。经环保部门测定,当地土壤、水中常见污染物含量极低,因而所产大米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称号。‎ 材料二 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该地区河网、铁路线分布。‎ ‎(1)分析里下河地区所产大米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的原因。‎ ‎(2)分析里下河地区生产大米的区位优势。‎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里下河地区大米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4)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密集型的工业企业正向周边地区转移。你是否赞同里下河地区大规模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低洼水网地区,开发时间较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少;与江苏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矿企业、城镇、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较少,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到位。‎ ‎(2)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河网交错,水源充足;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陆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大米需求量大。(三点即可)‎ ‎(3)加强管理,禁止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生产绿色稻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产品商品率;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增加灌溉面积,防治洪涝灾害。(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4)赞同。理由:发展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密集型工业,可以增加里下河地区的就业机会;可以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快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可以提高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两点即可)‎ 或不赞同。理由:可能会污染环境,影响大米品质;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1)“无公害农产品”的形成一般与区域的优势自然条件、区域开发程度等都有关。里下河地区所产大米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的原因,实际上是源于当地土壤、水中常见污染物含量极低。据此应从开发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等角度分析。‎ ‎(2)农业区位优势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等方面。‎ ‎(3)主要从环境保护、科技、水利建设等方面分析。‎ ‎(4)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赞同从提高经济、社会效益角度分析,不赞同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分析。‎ ‎【点睛】‎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42.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山西省交通、矿产、主要城市分布概况图。‎ 材料二 下图为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山西省除煤炭外,还应大力发展电力、__________、机械、化工、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 ‎(2)结合材料,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综合效益。‎ ‎(4)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山西省实现资源型经济的全面转型出谋划策。‎ ‎【答案】(1)钢铁; 有色金属冶炼;‎ ‎(2)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距离市场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为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交通方面: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较好。‎ ‎(3)节约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利用的附加值;减轻环境污染等。‎ ‎(4)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省的煤炭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及环境治理等问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的组织答案。‎ ‎【详解】(1)山西省能源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高耗能的产业,而且山西省还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因而在煤炭的基础上,可以重点发展煤炭、化工、机械、钢铁,冶炼电力等工业。‎ ‎(2)山西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临近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市场距离近;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市场广阔;山西省连接东部和西部,交通相对便利。‎ ‎(3)从经济上看变废为宝,增加了产业的链条,提高了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从社会效益上看,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从环境效益上看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4)山西省属于资源型的传统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链条,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优化交通和管理上做文章。‎ ‎【点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 资源型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利润率很低,资源的消耗使城市的积累能力弱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强烈依赖又导致在市场分工中只生产初级产品,产业结构产生不断低级化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高效循环的利用资源,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接续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产品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的产业链优势,而且把利润转移到关联行业和其他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食品、纺织、医药等其他的支柱产业。‎ ‎2、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首先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以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和非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改组改造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 现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源型企业过多过小,地方小企业和国家大型资源企业两者互相封闭,形成了明显的两元结构,造成了资源管理难,资源浪费大,经济效益低,安全隐患多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鼓励集约化经营开发,通过改组改制和改造,整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以外向型经济牵动,加速与国际接轨。‎ ‎4、加强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规划着手,重视转型中的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废弃的土地可以通过政府出资殉地、恢复地貌、出售土地、招商引资等方式,建立新型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企业, 尤其是排污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加速资源采掘、开发、加工的环保技术改造。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严格管制对新建的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投产都要加强环境监管。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为企业生产的运营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对外沟通能力和辐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内部环境调整和改造,也能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公元前25世纪就有文字记载古玛雅文明,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发展了天文学、象形文字及复杂的历法体系,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文明。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然而,奇怪的是,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下图为中美洲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 ‎ ‎ 材料二:尼加拉瓜南部有风景秀丽的尼加拉瓜湖,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连,湖水通过与哥斯达黎加的界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尼加拉瓜运河是尼加拉瓜政府计划开凿的跨洋运河,工程计划于2014年开工建设,全部工程投资需要150亿 -160亿美元。但同时该工程也遭到一些批评人士的反对。‎ ‎(1)说明玛雅末期原生森林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2)推测玛雅文明消失的地理原因。‎ ‎(3)据图说明尼加拉瓜湖对圣胡安河的水文状况有什么影响?‎ ‎(4)针对尼加拉瓜运河可能带来的影响,你是否支持尼加拉瓜运河的开凿,请说明理由。‎ ‎【答案】(1)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科迪勒拉山系以东的加勒比海沿岸地带。成因:纬度较低,常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同时,墨西哥湾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形成雨林 (2)消失原因:实施迁移农业,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业生产力下降 (3)使圣胡安和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含沙量低;水质变好 (4)支持:开凿区地势低平,并可利用天然河道、湖泊,工程量小,成本低;运河适营收益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尼加拉瓜的经济发展;运河开通大大缩短大型油轮的航运距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或不支持:投资巨大,国内财政不足;与巴拿马运河的市场竞争激烈;地质条件不稳定;与南部国家界河纠纷,可能引发外交战争;影响森林、湖泊、河流、沿海等生态环境 ‎【解析】‎ ‎(1)读图左,可以判断,玛雅末期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沿岸狭窄地带。沿海地区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降水较多,且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所以形成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区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少。热带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一旦植被遭受破坏,当地的养分元素则易造成流失。养分淋失,雨林生态系统破坏后,很难恢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而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所以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为迁移农业所致。‎ 尼加拉瓜湖对圣胡安河的水文状况的影响主要从湖泊对河流的流量及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分析。湖泊对于河流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汛期使流量减少,枯水期可以对河流起到补给作用,使得流量相对增大,流量趋于稳定,季节变化小。由于上游携带的泥沙可以在湖泊中淤积,使得进入河流的泥沙减少,含沙量降低,河流的水质经过湖泊的净化,得到一定改善。‎ ‎(4)本题是个发挥题,无论支持还是不支持,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读图右,可以看到,尼加拉瓜运河开凿区地势低平,可利用天然河道、湖泊,工程量小,成本低。运河运营收益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尼加拉瓜的经济发展。运河按计划将比巴拿马运河更深、更宽,开通可以大大缩短大型油轮的航运距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这是支持开凿的理由。 运河的开凿投资巨大,尼加拉瓜国内财政不足。开通后与巴拿马运河的市场竞争激烈。图中运河附近有火山,存在火山隐患,地质条件不稳定。圣胡安河是尼加拉瓜与南部国家哥斯达黎加的界河,运河开通后界河纠纷,可能引发外交战争。开凿运河还会影响森林、湖泊、河流、沿海等生态环境。所以不支持开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