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35*2=70分)‎ 读“某国194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上图示时间段内,该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 1940年 B. 1970年 C. 1985年 D. 2010年 ‎2. 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 鼓励生育 B. 提前退休 C. 提倡早婚 D. 鼓励外迁 ‎3. 该国最可能位于( )‎ A. 非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 ‎1. 由图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一直在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时人口停止增长,当自然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开始减少。所以该国人口最多的时候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于零变为零时,也就是1985年,所以本题选择C。‎ ‎2. 由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可知该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人口呈负增长不断减少,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因此缓解该国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可以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3. 根据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可推知该国1985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985‎ 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人口开始负增长,因此该国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所以C欧洲符合题意。‎ ‎2016年1月上映的《星球大战7》获得北美票房冠军,电影以超卓、逼真的特效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下图为电影特效制作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电影特效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科技、市场 B. 廉价劳动力、地价 C. 科技、交通 D. 市场、地价 ‎5. 这种服务分包行业在全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 A. 经济全球化 B. 现代化通信 C. 现代金融业 D. 现代物流业 ‎【答案】4. A 5. B ‎【解析】试题分析:‎ ‎4.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影特效制作对技术要求较高,而电影市场对特效的需求迫使电影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制作特效,因此电影特效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科技和市场。故选A。‎ ‎5. 电影产品技术含量好、质量和体积小,受现代物流业影响小;图中“多次沟通”等显示这种谷物分包行业在全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现代化通信,故选B。‎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地域生产联系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 该工业地域(  )‎ A. 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 工业布局接近市场 C. 硫酸厂为主导企业 D. 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7. 该工业地域的生态效益是(  )‎ A.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B. 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 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6. A 7. D ‎【解析】试题分析:‎ ‎6. 该地区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联系,因此该地区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由图可知,硫酸厂不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该工业生产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排污的小量化。但是不能说是零污染,故答案选A项。‎ ‎7. 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原料和副产品都得以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故答案选D项。‎ ‎【考点定位】工业联系和清洁生产的意义。‎ ‎【名师点睛】1、在工业经济结构中——清洁生产。‎ ‎①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 ‎②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③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 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④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差异 末端治理:被动地在污染物产生之后方寻求解决 清洁生产:积极主动地以防范于未然的态度,及各种技术、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生产观念的转变:从原来的"治理污染"转变为“预防污染” 二者将长期共存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回答下列各题。‎ ‎8. 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 A. 黄河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长江三角洲 D. 太湖平原 ‎9. 该地区的农业类型属于( )‎ A. 混合农业 B. 地中海式农业 C. 种植园农业 D. 水稻种植业 ‎【答案】8. B 9. A ‎【解析】试题分析:‎ ‎8. 读图可以得知,该地区土地利用有鱼塘养殖、甘蔗和桑树种植,判断其为基塘农业。该农业类型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该题选B项。‎ ‎9. 该农业类型将种植和养殖结合到一起,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了珠江三角洲的农业。‎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及发展变化。‎ 有关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建的耕作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新型农业。基塘是指水塘及包围水塘的小地块。这种农业生产包括桑(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类型。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自然的突出典型。‎ 基塘农业的形成条件;1地势低平,起伏小,多洼地;2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地表积水丰富;3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4当地人食物结构 近几年,山东、河北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为京津地区提供大量蔬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 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土壤条件 ‎11. 影响山东、河北大力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便利 B. 市场需求 C. 气候条件好 D. 土壤肥沃 ‎【答案】10. B 11. B ‎【解析】试题分析:‎ ‎10. 大棚不能影响光照,也不会影响降水,故排除选项A、C;材料中大棚生产主要是冬季,所以需要改善的是温度条件,不是土壤条件,故排除选项D;山东、河北等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照射进棚内,使地面和大气增温;但是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等长波辐射却不易散失出去,导致棚内温度升高,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所以塑料大棚改善的是热量条件,故选项B正确。‎ ‎11. 影响农作物种植类型面积大小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山东、河北靠近经济发达的京津地区,该区域冬季蔬菜的本地生产量较小,而市场需求量大;交通、气候、土壤对冬季蔬菜大棚生产有重要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人类活动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下图为“亚洲四国家城市化趋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四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  )‎ A. 起步晚,水平低 B. 起步早,水平高 C. 起步晚,水平高 D. 起步早,水平低 ‎13. 与其他三个国家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 (  )‎ A. 水平最低 B. 水平最高 C. 速度最快 D. 速度最慢 ‎【答案】12. A 13. B ‎【解析】试题分析:‎ ‎12. 读图,根据曲线的形态特点,图中四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共同的特点是起步晚,水平低,A对。起步早,水平高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B错。C、D错。‎ ‎13. 读图,根据曲线的城市人口比重判断,与其他三国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水平最高,B对,A错。城市化速度在不同时期有变化,C、D错。‎ ‎【考点定位】城市化特点,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 ‎【名师点睛】记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结合图示数值分析判断。马来西亚在图示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从城市化水平数值看,仍是发展中国家。图中不同时期,城市化速度不同。‎ ‎14.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危害是 A. 地质灾害频次增多 B. 地下石油资源锐减 C.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D. 地质构造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地下石油资源减少主要是开采造成的,与土地荒漠化关系不大。荒漠化导致土地沙化,土地退化,植被不易生长,土地生产力下降。C选项正确。‎ ‎15.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 自然环境优美 B. 电力廉价充足 C. 矿产资源丰富 D. 航运条件便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高耗能工业需求的能源量大,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主要条件是电力廉价充足,B对。自然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航运条件便利不是高耗能工业的主要条件,A、C、D错。‎ 考点:区域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 某品牌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双十一”网上购物交易金额高达350.19亿元,并产生了约1.67亿件快递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双十一”巨量快递能及时投送,主要得益于 A. 娱乐业发展 B. 工商业发展 C. 物流业发展 D. 金融业发展 ‎17. 促使网上购物商业组织形式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生产方式 B. 人口素质 C. 城市规模 D. 信息技术 ‎【答案】16. C 17. D ‎【解析】试题分析:‎ ‎16. 网上购物主要靠物流来送货,所以“双十一”巨量快递能及时投送,主要得益于物流业发展。‎ ‎17. 网购主要是在网上购物,要运用电脑和互联网,所以促使“网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考点:商业活动的发展变化 鄱阳湖近60年来出现初冬严重枯水的年份有12年。枯水期时,大面积的河滩、草洲显露,成为天然的牧牛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从下列水循环环节分析,枯水期时鄱阳湖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B. 湖水下渗增加 C. 地下径流流出增加 D. 湖面蒸发增大 ‎19. 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鄱阳湖湿地的是 A. 退耕还牧 B. 围湖造田 C. 移民建镇 D. 截弯取直 ‎【答案】18. A 19.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胡泊萎缩原因和保护湿地的措施。‎ ‎18. 水循环主要由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组成。枯水期时大气降水较少,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即入湖径流减少,从而使鄱阳湖湖面萎缩。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 ‎19. 鄱阳湖位于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A错;围湖造田会使湖泊面积减小,从而使湖泊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故鄱阳湖地区应退田还湖,增加湖泊面积,恢复湖泊调蓄径流的能力,B错,C正确;鄱阳湖区禁止捕鱼,不利于经济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捕鱼。截弯取直是解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易发洪灾的措施之一,与湿地保护关系不大。‎ ‎20. “当天空失去了蓝色,小鸟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清澈,鱼儿也离开了家乡;当空气不再清新,花朵失去了芳香……”以上歌词描述的环境问题是( )‎ A. 环境污染 B. 全球变暖 C. 资源短缺 D. 土地荒漠化 ‎【答案】A ‎【解析】由诗歌可知河水、大气遭受污染,鸟鱼花失去活力甚至死亡。所以以上诗歌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A正确。‎ ‎2010年8月,鸭绿江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大洪水。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该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系统 ‎22. 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21. C 22.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21. 监测灾害分布区域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 ‎22. 政府部门利用GPS确定被洪水围困市民的位置,并利于GPS导航指导救灾人员及时赶到事发地,同时利用GIS分析营救的路线等相关事宜,在最短的时间内营救市民。所以本题①②正确。‎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西电东送是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⑤‎ ‎24. 图中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是(   )‎ A. ②③ B. ③⑤ C. ④⑤ D. ②⑤‎ ‎【答案】23. D 24.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及水能资源分布。‎ ‎23. 我国的坑口发电主要在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和黔、滇两省的坑口火电站,我国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主要是红水河的水电和黄河中上游水电。‎ ‎24. 在黄河上游地区流经了我国的地势一二阶梯的交界处,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流量较大,蕴藏了丰富的水能,龙羊峡至刘家峡的水能资源实现了梯级开发,另外元江上游流经我国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适合梯级开发,目前也实现了梯级开发。因此图中的②⑤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故选D。‎ ‎25. 下列区域的界线十分明确的是(   )‎ A. 人种分布区 B. 北方方言区 C. 俄罗斯 D. 热带雨林带 ‎【答案】C ‎【解析】自然区域、社会文化区域之间的界线一般没有清晰的界线,但行政区划的界线十分明确。俄罗斯属于国家,它与其他的国家的国界线是非常明确的,所以本题选C。‎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地形和气候 B. 水文和植被 C. 植被和土壤 D. 气候和农作物 ‎27. 下列对各自然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区是我国主要农耕分布区 B. ①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C. ②区气候干旱 D. ③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答案】26. A 27. B ‎【解析】试题分析:‎ ‎26. 根据图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①、②区域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③区域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①、③区域的分界线为3000米等高线,故判断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地貌。‎ ‎27. ①区域主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地形相对较低,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是我国主要农耕分布区,该区域沿海省区经济发达;②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环境典型特征是干旱;③区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典型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 下图为我国两个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新疆南部盛产棉花,海南岛盛产天然橡胶。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河流 B. 地形 C. 土壤 D. 气候 ‎29. 图中甲、乙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 ‎①多山地 ②热量不足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水资源短缺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0. 新疆南部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内流河多 B. 气候干旱 C. 地形平坦 D. 土地贫瘠 ‎【答案】28. D 29. B 30. B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 ‎29. 乙位于我国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故排除②④;由图可知甲、乙两区域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不便利。故选B正确。‎ ‎30. 干旱是荒漠化的潜在因素。新疆南部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故选B。‎ 下图为红水河流域开发条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 红水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 ③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 ④森林覆盖率高,以针叶林为主 ⑤水能与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 甲地是我国重要的铝业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 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B.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 C.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 D. 动力充足,原料丰富 ‎【答案】31. A 32. D ‎【解析】考查流域的开发。‎ ‎31. 读图可知,红水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高,以常绿阔叶林为主,④错误,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①正确;降水量大,流域内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水能丰富,②正确;红水河支流多,水量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充足,③错误。根据图例可知,该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利于进行水能、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⑤正确。本题故选A。‎ ‎32. 图中甲地降水量大,流域内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水能丰富,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 根据图例可知,该区铝土矿产资源丰富。故选D。‎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3. 图示地区工业发展的基础是(  )‎ A. 发达的交通 B. 丰富的煤炭资源 C. 优质的铁矿 D. 广阔的消费市场 ‎34. 关于该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 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 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 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答案】33. B 34. A ‎【解析】试题分析:‎ ‎34.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故A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鲁尔区工业的区位条件 ‎35.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调往京津地区,可以缓解京津地区 A. 沙尘暴严重 B. 洪涝灾害频繁 C. 雾霾天气多发 D. 水资源短缺 ‎【答案】D ‎【解析】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向北方输水超百亿立方米,大大缓解了京津冀豫地区的缺水状况,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题,30分)‎ ‎36.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图示区域的城市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是 。‎ ‎(3)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 。‎ ‎(4)图乙中的①②两线中,①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原因是 、 。‎ ‎【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G (3)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热岛”效应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堵) 地价上涨 ‎【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图中信息可知,从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是城市人口增长导致的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从图甲可看出G城属于特大城市,级别最高。‎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即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对生物、地形、降水、地下水等方面分析;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可以从环境、交通、住房、等方面分析。‎ ‎(4)从图甲可看出G城属于特大城市,从1950年到2000年规模并没有扩大,由于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等问题出现,人口到后期有所减少。‎ ‎【考点定位】考查了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名师点睛】本题以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其主要特点,并结合两城市人口变化折线图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示分析2000年和1950年相比该地区城市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并联系教材中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一)合理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同影响(如下图)‎ ‎(二)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 ‎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37.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城市平原图。‎ ‎(1)材料一中“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2)图中城市周围A B C D四个区位安排花卉业、果园、乳牛业、粮食或经济作物的生产,应如何布局?‎ ‎(3)该地区应该大力推广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4)该地区90年代初期曾大规模栽桑养蚕,后因国际市场价格大跌,而银杏叶提取物价格看好,农民就毁桑发展银杏采叶圃。然而5年后市场上银杏叶提取物需求量锐减,农民又开始刨银杏树。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区位因素是 。‎ ‎【答案】(1)A (2)A:乳牛业 B:花卉业 C:粮食或经济作物 D:果园 (3)立体农业 地形 (4)市场 ‎【解析】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有歌词中的“稻花”可推断出。‎ ‎(2)图中A地位于市区外围,靠市区近,且交通便利,受市场因素影响,可以发展乳牛业;B地靠近河流,用水方便,靠近市区,便于销售,可以发展花卉业;C地地形平坦离市区较远,可以发展种植业;D地地形坡度较大,适宜发展林果业。‎ ‎(3)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充足,地形崎岖,适合发展立体农业。‎ ‎(4)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考点定位】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及选择。‎ ‎【名师点睛】该题以区域农业的发展为背景对、农业区位选择进行考查。下面是农业区位的知识点:‎ 农业区位因素 ‎1.判断某地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要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找出有利于农业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或限制农业生产(主要限制因素得到解决)的因素。其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或限制因素即为主导区位因素。如海南三季稻主导因素是“热量”,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主导因素是“水源”。‎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2.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3.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38. 下图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与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 ‎(1)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地区居民利用天然气作为能源,使煤炭的消费比例有所 ,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 ‎(2)从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对比关系说出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东部 西部 。‎ ‎(3)近年来,上海纺织业向新疆转移,这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 。‎ ‎【答案】(1)下降(或降低)(1分)减轻大气污染 (2)东部:油气资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西部:油气资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3)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提高科技水平等 ‎【解析】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影响及产业转移的影响。‎ ‎(1)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地区居民利用天然气作为能源,使煤炭的消费比例有所下降,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是减轻大气污染。‎ ‎(2)东部:油气资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调入区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天然气储量小。西部:油气资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调出区在西北,西北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对资源需求量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西气东输的原因是天然气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上海纺织业向新疆转移对新疆的积极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提高科技水平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