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黄山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2019年7月在山东举办的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报告中透露: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读太阳系示意图(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分别表示地球和火星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火星属于 ‎①类地行星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太阳系 ⑤河外星系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3.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 A. 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B. 有相近的大气成份和卫星数 C. 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D. 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金星、地球、火星和木星。因此图中分别表示地球和火星的序号是②、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 20 -‎ ‎【2题详解】‎ 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因此火星属于类地行星,①正确;地月系主要由地球与其卫星月球构成,火星不属于地月系,②错误;火星属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因此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因此火星也属于银河系,③、④正确;火星属于银河系,则不属于河外星系,⑤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3题详解】‎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目前还没有发现火星上有大量液态水,且有岩石和土壤不是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A不符合题意;火星上有以二氧化碳为主稀薄大气,且火星有2颗卫星,因此火星与地球不具有相近的大气成份和卫星数,B不符合题意;火星距日约2.28亿千米,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两者自转周期均为24小时左右,因此两者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地表温度应该相近,因此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C符合题意;火星的体积和质量分别只有地球的0.15倍和0.11倍,两者体积和质量差异很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 下图为黄山市某中学校园内太阳能路灯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 有同学注意到该太阳能路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 - 20 -‎ A. 海拔高度 B. 供电强弱 C. 交通流量 D. 阴晴状况 ‎5. 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宜使用这种路灯的是 A. 拉萨 B. 重庆 C. 乌鲁木齐 D. 海口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该太阳能路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而当地的海拔高度相对稳定,因此海拔高度不是导致路灯亮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排除A;图文显示,校园内太阳能路灯顶上有太阳电池板,路灯以太阳能为能源,不是由电网供电,排除B;交通流量与太阳能路灯亮度变化无关,排除C;阴晴状况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不稳定,影响同一太阳能路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D符合题意。故选D。‎ ‎【5题详解】‎ 图示校园路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太阳能越充足地区,使用效果越好,太阳能弱的地区不适宜使用这种路灯。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使用太阳能路灯效果好,适宜使用这种路灯,A不符合题意;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多云雨雾,太阳光照弱,使用太阳能路灯效果不好,因此重庆是最不适宜使用这种路灯,B符合题意;乌鲁木齐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较强,适宜使用这种路灯,C不符合题意;海口位于海南省,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阴雨天气较多,但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高,且冬季太阳光照较强,因此海口比较适宜使用太阳能路灯的城市,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 ‎2018年6月14日到7月15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下表是H组比赛部分赛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H组日本VS塞内加尔比赛日,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约17.5°w)球迷准时开始看球的区时约为 A. 13时 B. 13时50分 C. 14时 D. 14时10分 - 20 -‎ ‎7. H组哥伦比亚VS日本比赛开始时,全球新旧日期分布状况 A. 6月20日占全球五分之一 B. 6月19日占全球五分之三 C. 6月19日和20日各占一半 D. 全球绝大多部分为6月19日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表中信息表明,H组日本VS塞内加尔比赛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6月24日23时,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约17.5°w)位于西一区,比北京时间晚9小时,因此当地球迷准时开始看球的区时约为6月24日14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表中信息表明,H组哥伦比亚VS日本比赛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19日20时,此时0时(24时)位于东八区以东4个时区,即东十二区为20时0时,东十二区向东至日界线为新的一天(20日),仅半个时区,东十二区向西至日界线为旧的一天(19日),占23.5个时区,因此全球绝大多部分为6月19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们使用的时间系统是区时,由于日界线存在,地球上任何时刻都有两个日期。两个日期的范围取决于0时所在的时区。因此遇到关于日期范围判断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找出0时所在的时区。0时所在的时区向东至日界线为新的一天,0时所在的时区以西至日界线为旧的一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A. 冬至 B. 小寒 C. 大暑 D. 夏至 ‎9.‎ - 20 -‎ ‎ 惊蛰节气古解为“二月……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到夏至黄山市 A. 昼渐长,正午杆影渐短 B. 正午太阳高度降低,日地距离渐远 C. 昼渐长,正午杆影渐长 D. 降水量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 ‎【答案】8. D 9. A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大约在7月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和夏至日大约分别在12月22日前后、6月22日前后,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大约每隔15天一个节气,由此据图判断小寒、大暑大约分别在1月5~7日、7月22~24日,因此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最接近的节气是夏至日,D正确,A、B、C错误。选项D。‎ ‎【9题详解】‎ 惊蛰节气古解为“二月……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读图可知,惊蛰是紧临春分日之前的一个节气,惊蛰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而黄山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此太阳直射点向黄山市所在纬度靠近,则黄山市白昼时间增长,正午太阳高度升高,正午杆影逐渐缩短,A正确、C错误;黄山市正午太阳高度升高,日期逐渐接近7月初(远日点日期),因此日地距离渐远,B错误;惊蛰到夏至,黄山市由于白昼增长、正午太阳高度升高,太阳辐射强度可能增强,此期间当地降水量有可能增加,但不会是逐渐增加,D错误。故选A。‎ ‎《齐民要术》:“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回答下列各题。‎ ‎10.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 雨天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 ‎11. “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其原因是(  )‎ ‎①烟尘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降低不至于过低 ‎②放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③放火作煴,说明夜晚保温与大气逆辐射无关 ‎④放火作煴,说明夜晚的热量直接来自于放火 - 20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故夜晚气温低,B对。雨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ACD排除。故选B。‎ ‎【11题详解】‎ ‎“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原因是①烟尘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降低不至于过低,②放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低和气温最高分别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乙 ‎13. 图中甲乙之间的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14. 若图中四条线段气压差相同,风力较大的是 A 甲、乙之间 B. 丙、丁之间 C. 乙、丙之间 D. 丁、甲之间 ‎【答案】12. D 13. A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 20 -‎ 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上凸,乙地等压面向下凹陷,表明甲地气压高于乙地,图中显示,甲、乙两地位于近地面,高空等压线与低空等压面形态相反,则丙地气压高于丁地,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则乙地气压高于丙地,因此图中四地气压最低的是丁地;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因此甲地应冷却下沉形成的高气压,乙地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低气压,乙地气温高于甲地,丙、丁两地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图中四地气温最高的是乙地。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甲、乙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北指向南,材料信息表明,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或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而图中甲、乙之间的风向是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图中乙、丙之间或丁、甲之间为垂直气流,风力小,排除C、D。若图中甲、乙之间和丙、丁之间气压差相同,水平距离也相同,则气压梯度相同,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但甲、乙之间位于近地面,摩擦力较大,丙、丁之间位于高空,摩擦力小,因此风力较大的是丙、丁之间,B正确,排除A。故选B。‎ ‎【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 下图为某季节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四个地区位置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16. 此时北半球最可能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 20 -‎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南部的风向向右偏,应为北半球,因此①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图中②地南部的风向向右偏,应为北半球,因此②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图中③地北部的风向向左偏,应为南半球,因此③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图中④地北部的风向向左偏,应为南半球,因此④地位于南半球中纬度,由此判断四个地区位置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30°附近和6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气压带都位于30°、60°纬线以南,因此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则此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附近),由此判断此时北半球最可能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上图所代表气候类型中,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8. 常年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判断,图①最冷平均气温低于0℃,高温时多雨,低温时少雨,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季风影响形成,①符合题意;图②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0℃,降水比较均匀,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盛行西风而形成,②不符合题意;图③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高温时多雨,低温时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季风影响形成,③符合题意;图④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高温时少雨,低温时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由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8题详解】‎ - 20 -‎ 根据前面分析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冬、夏季风交替影响而形成,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2月4日至7日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雪后”受冷气团控制 ②“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④“雪后”积雪融化要吸收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下列天气现象产生原因与本次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可能相同是 A. 清明时节雨纷纷 B.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C. 贵阳“天无三日晴” D. 黄梅时节家家雨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冬季的降雪往往是冷锋天气带来的,“雪后”是指冷锋过境后,当地会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从而出现“雪后寒”现象,①符合题意;“雪后”是指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则与下雪时相比,太阳辐射明显增强,因此不是“雪后寒”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雪后”地面有积雪,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难,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导致气温低,从而出现“雪后寒”现象,③符合题意;“雪后”天晴,积雪逐渐融化,这是一个吸收热量过程,使得空气变冷,从而出现“雪后寒”现象,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题详解】‎ 表中信息显示,该城市2月4日至7日,气温呈下降趋势,天气由多云、雨雪天气转为晴天,应为冷锋天气过境。清明时节雨纷纷,由冷锋和暖锋天气导致,A不符合题意;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是由冷锋天气影响形成,B符合题意;贵阳“天无三日晴”是指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现象,C不符合题意;黄梅时节家家雨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 - 20 -‎ 下图为“某海域2月份的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据图可以判断出,各点海水温度高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 B. B>A>D>C C. D>C>B>A D. C>D>A>B ‎22. 图中的海域附近可能会出现渔场是 A. A和B B. B和C C. C和D D. A和C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形态特征判断,该海域为北大西洋地区。题意表明,图中等温线为2月份的海水等温线,即北半球冬季的等水温线,纬度和洋流是该海域水温高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判断,D点纬度最低,且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水温最高,C点纬度与D点相似,但受加那利寒流影响,水温较低;A、B两点纬度明显比C、D两点高,因此水温低,A点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水温更低,B点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相对较高,由此判断,各点海水温度高低的排序正确的是D>C>B>A,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A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元素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鱼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B、D海域有单一暖流流经,形成渔场的可能性小;C海域盛行东北信风,为离岸风,容易形成上升流,海水上泛,营养元素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鱼的饵料丰富,容易形成渔场。因此图中的海域附近可能会出现渔场是A海域和C海域,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选项。故选D。‎ - 20 -‎ 浙江省江郎山景区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组成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沉积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左图为江郎山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若右图中①属于内力作用过程,则江郎山的红色砂岩属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 形成江郎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 B. 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 C. 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 D. 地壳上升和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23. C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只有一个箭头指向乙,则乙应为岩浆岩,因此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形成,因此丁一定为岩浆,若图中①属于内力作用过程,则甲应为变质岩,丙则为沉积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砂岩属于沉积岩,则江郎山的红色砂岩属于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江郎山位于浙江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流水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强烈,因此形成江郎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浙江江郎山气候湿润,风力较小,因此风力侵蚀作用较弱,风力侵蚀作用与丹霞地貌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浙江江郎山气候温暖,没有冰川分布,因此冰川侵蚀作用与丹霞地貌形成无关,C错误;丹霞地貌形成与地壳上升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属于外力作用,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0 -‎ ‎ ‎ ‎25. 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 ①处流速慢、侵蚀主,②处流速快、堆积为主 B. ①处流速慢、堆积为主,②处流速快、侵蚀为主 C. ①处流速快、侵蚀为主,②处流速慢、堆积为主 D. ①处流速快、堆积为主,②处流速慢、侵蚀为主 ‎26. 图示聚落形成条件不包括 A. 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 B. 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土壤的形成 C. 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D. 凸岸三面环水,古时可作防御之用 ‎【答案】25. C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侵蚀为主;②处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弱,堆积作用为主,据此分析选C。‎ ‎【26题详解】‎ 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高是修筑港口的条件,不是聚落形成的条件。图示聚落位于凸岸,三面环水,可作防御之用;且该处水流较缓,便于取水;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淤积,不便于修筑港口,航运价值不高,选A。‎ ‎【点睛】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自然条件主要包括陆域和水域,陆域主要影响筑港,地势平坦,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而水域主要影响船舶的停靠,海域深,且风浪小,船舶停靠方便、安全;如风浪太大,会给停靠的船只带来危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经济腹地和依托城市,经济腹地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客货量流量大,港口发展快;城市为港口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港口建设优良,吸引力大,利于港口的发展。‎ 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20 -‎ ‎27.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8. 该示意图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图示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同时蒸腾作用加强,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导致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故选B。‎ ‎【28题详解】‎ 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0 -‎ ‎29. ③→④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30. 决定①→②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温度 C. 海拔高度 D. 光照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③→④自然带的变化是自然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即自然带的南北更替,这与纬度变化导致的热量差异密切相关,因此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是指自然带的东西更替,与③→④自然带的变化特征不同,A错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是指自然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与③→④自然带的变化特征不同,B错误;由于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形成的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③→④自然带的变化特征不同,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自然带的变化是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而发生变化,即自然带的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与海陆位置导致的水分差异密切相关,因此决定①→②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分,A符合题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与温度、海拔高度和光照关系不大,不是决定①→②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排除B、C、D。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读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 20 -‎ ‎(1)此时控制B地的气压系统是 ;从气流运动状况看,A处为 。‎ ‎(2)a、b两虚线处能形成锋的是 ,原因 。‎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的是 地,判断的理由是 。图中②处的风向是 ;‎ ‎(4)图中A、B两地相比,昼夜温差较大是 ;c天气系统过境④地时,④地的天气特征是 。‎ ‎(5)春季,在图中某天气系统影响下,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常常出现沙尘暴天气。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1)低压、反气旋 ‎(2)b、b处为低压槽,气压值低于两侧,两侧来自不同纬度的气流在此汇聚形成锋面 ‎(3)②、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西北风 ‎(4)A、连续性降水或雾;‎ ‎(5)春季多大风,降水少,地表植被少,沙尘物质较丰富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形势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风力大小和风向判断、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沙尘暴天气产生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B地气压中间低、四周高,因此此时控制B地的气压系统是低气压;图中显示,A处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气压系统,从气流运动状况看,A处为反气旋。‎ - 20 -‎ ‎(2)读图可知,a虚线所在地等压线向低气压处弯曲,应为高压脊,以辐散气流为主,不能形成锋面;图中显示,b虚线处等压线向高气压处弯曲,应为低压槽,以辐散气流为主,气压值低于两侧,两侧来自不同纬度的气流在此汇聚,北边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能够形成锋面(冷锋)。‎ ‎(3)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②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②处风速最大。读图可知,图中②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该地为北半球,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 ‎(4)读图可知,图中A、B两地分别是高气压和低气压,A地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昼夜温差较大,而B地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因此昼夜温差较小,因此昼夜温差较大是A地。根据锋面气旋的特征判断,c天气系统位于气旋向东延伸的低压槽中,应形成暖锋天气系统,暖锋过境④地时,④地的天气特征是连续性降水或雾。‎ ‎(5)春季,在图中b天气系统影响下,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常常出现沙尘暴天气。这是因为春季时南北温差大,冷锋天气活跃,多大风,因此时空气干燥,降水少,地表植被少,沙尘物质较丰富,容易形成现沙尘暴天气。‎ ‎32.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能量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2)图示水循环类型为______,其对陆地水资源的主要意义______。写出水循环环节名称⑤______。‎ ‎(3)若要在A、B两地打井获得地下水,应选择______地,该地的地质构造是______。A处成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C岩石是上地幔顶部______层的岩浆侵入岩层内部。‎ ‎(5)E处按图所示形成的地貌类型是______,该地貌形成的过程是______。‎ - 20 -‎ ‎【答案】 (1). 太阳辐射能 (2). 重力能 (3). 海陆间水循环 (4). 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5). 地表径流 (6). B (7). 向斜 (8). 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9). 软流 (10). 冲积扇(洪积扇) (11). 山区河流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流经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变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意义、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与地貌、岩浆发源地、流水沉积地貌及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水循环运动中,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吸收和转换过程;地表水与地下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与重力能有关。‎ ‎(2)图示水循环由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构造,涉及海洋与陆地之间的领域,因此该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水循环,该水循环对陆地水资源的主要意义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图中显示,水循环环节⑤位于地表,由高处指向低处,最终回到海洋,该环节的名称地表径流。‎ ‎(3)读图可知,A地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B地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向斜岩层形态使得地下水向中间汇集,容易储存地下水,若要在A、B两地打井获得地下水,应选择B地。A处为背斜,在岩层弯曲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多张裂,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面形成谷地。‎ ‎(4)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来源地,因此C岩石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岩浆侵入岩层内部。‎ ‎(5)根据形态与位置判断,E处地貌类型是冲积扇。冲积扇形成的过程:奔流在山区的河流流速较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河水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变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形成冲积扇。‎ ‎33.读“亚洲季风图”和“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 20 -‎ ‎(1)根据甲图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 (1月或7月),图中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是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此时D处盛行 风(风向),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此时一艘从我国广州驶往波斯湾的油轮途径该地区,船员发现在相同动力条件下与其它季节相比航速明显 (减慢或加速),此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呈 (顺/逆)时针方向流动。‎ ‎(4)乙、丙两河流,丙河春季汛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分布在甲图中的C处的是 ,该处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和山地降水。‎ ‎(5)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判断B和C处自然带类型是 和 。‎ ‎(6)B区域是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分析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答案】(1)7月、7月为北半球夏季,图中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亚盛行东南季风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 ‎(2)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而成;‎ ‎(3)减慢、顺;‎ ‎(4)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储存的积雪融化)、乙、冰雪融水;‎ ‎(5)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6)B处位于华北平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总量较少,该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解析】‎ ‎【分析】‎ - 20 -‎ 本大题以亚洲季风图和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季风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西南季风的成因、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分析、自然带类型、水资源紧张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甲图可知,风主要从海洋吹向大陆,说明此时大陆上形成低气压。大陆夏季受热快,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热低压,因此此时为北半球的7月,图中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是图中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或者图中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此时我国东部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2)读甲图可知,此时D处盛行西南风,西南季风是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3)图示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此时一艘从我国广州驶往波斯湾的油轮途径该地区,航行方向为向西,与当地的盛行风和洋流流向相反,因此船员发现在相同动力条件下与其它季节相比航速明显减慢。图示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季风洋流。‎ ‎(4)读图可知,乙河流的径流量大致与气温呈正相关,气温低于0℃时,河流出现断流,说明当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丙河流一年中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夏汛一般是雨水补给形成,而春汛一般是冬季积雪在春季升温时融化补给河流而形成。读图可知,甲图中的C处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与乙河流特征相似。‎ ‎(5)图中显示,B处位于温带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处位于温带大陆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一般形成温带荒漠带。‎ ‎(6)读图可知,B区域是我国华北地区,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应从水资源数量、用水量、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分析。B处位于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地表径流量较小,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季节差异大;该地区工农业规模较大,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浪费水和水污染现象较严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该地区水资源紧张。‎ - 20 -‎ ‎ ‎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