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东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东台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图中属于天体的是( )‎ A. B. ‎ C. D. ‎ ‎2. 对“嫦娥四号”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易产生干扰的是( )‎ A. 地球运动 B. 太阳辐射 C. 太阳活动 D. 流星现象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等物质存在形式称为天体,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太空中的白云、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号”返回舱、坠落在地表的陨石,都是地球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排除A、B、C。围绕月球飞行的嫦娥四号为月球的卫星,属于人造天体,选项D符合题意。‎ ‎【2题详解】‎ 地球运动、太阳辐射和流星现象不会干扰“嫦娥四号”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排除A、B、D。太阳活动会直接干扰“嫦娥四号”探测器,或通过干扰地球大气层而干扰“嫦娥四号”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选项C符合题意。‎ 科学家对美国“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亚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 A. 月球或水星 B. 火星或土星 C. 金星或木星 D. 水星或金星 ‎4.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飞越水星表面,表明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经能够离开(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显示,M天体环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天体可能是水星或金星,选项D符合题意。月球环绕地球公转,A不符合题意。火星和土星的公转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外,B不符合题意。木星的公转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外,C不符合题意。‎ ‎【4题详解】‎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飞越水星表面,表明“信使号”探测器脱离了地球轨道,进入环绕水星的轨道,也就表明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经能够离开地月系,选项A符合题意。由于水星仍位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因此,美国“信使号”探测器飞越水星表面,不能表明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经能够离开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排除B、C、D。‎ ‎【点睛】“信使”号水星探测飞船于2004年8月3日搭乘“德尔塔2”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2008年01月14日在200km高空飞掠水星表面,并向地球发回了第一批水星照片;2011年03月18日12时45分进入水星轨道,成为首颗围绕水星运行的探测器。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4月30日下午3点26分(北京时间5月1日凌晨3点26分),“信使号”以撞击水星的方式,结束其探测使命。‎ ‎“It is not just a planet.It is our home”这是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地球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比,物理性质、运动特征具有( )‎ A. 唯一性 B. 特殊性 C. 差异性 D. 普通性 ‎6. “It is our home”指地球具有人类所需的( )‎ A. 食物来源 B. 生存环境 C. 气候条件 D. 大气成分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地球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比,体积、质量等物理性质和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轨道等运动特征均没有特殊性和明显的差异性,更不具有唯一性,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因此选项A、B、C错误,D正确。‎ ‎【6题详解】‎ ‎“It is our home”指地球具有人类所需的生存环境,而食物来源、气候条件和大气成分分别只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2019年10月11日,中国火星探测器首次公开亮相,计划2020年发射,并计划在2021年之前降落在火星。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 ‎①火星和地球上的温度都利于生命起源和发展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③④‎ ‎8.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上自转和公转周期比较适中  ‎ ‎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表中信息表明,火星表面平均温度太低,不利于生命起源和发展,①不符合题意。表中信息表明,火星、地球自转周期均在24小时左右,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②符合题意。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分别为2.3亿千米、1.5亿千米,距离差别不大,都比较适中,③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火星质量和体积仅为地球的11%、15%,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8题详解】‎ 液态水的存在,主要与温度有关。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拥有适当厚度的大气层,与液态水存在没有直接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地球上自转和公转周期比较适中,使得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不大,从而适合液态水存在,②符合题意。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日变化不大,从而适合液态水存在,③符合题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比较适中,地表温度比较适中,从而适合液态水存在,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着生命物质,特别是存在着人类。其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有:充足的液态水分;适宜的大气厚度和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2017年9月6日19时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打响了新一轮太阳风暴的第一枪。下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其中D位于太阳内层,A、B、C位于太阳外层。‎ 完成下面小题。‎ ‎9. 材料中所述大耀斑出现在下图哪一层?( )‎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行业受太阳风暴影响最大的是( )‎ A. 棉纺织业 B. 通信 C. 钢铁工业 D. 石油化工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位置判断,图中A、B、C、D分别代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内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即B层,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C、D。‎ ‎【10题详解】‎ 太阳风暴产生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可能直接影响通信卫星,还可能通过影响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因此受太阳风暴影响最大的是通信,选项B符合题意。太阳风暴很难直接影响棉纺织业、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工生产各环节,这些产业受太阳风暴影响不明显,排除A、C、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 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 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 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据日本NHK电视台消息,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2日下午6点22分左右,日本千叶县南部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12. 地震发生时,日本千叶县的居民的感觉是(  )‎ A. 只有上下颠簸 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只有左右摇晃 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地壳厚度与海拔呈正相关,图中显示,日本千叶县位于沿海平原,地壳厚度应小于33千米,材料显示,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0千米,因此震源不会在地壳,而位于地壳以下的地幔层,排除A,选项B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核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而这次地震震源深度仅80千米,震源不可能在地核,排除C。软流层位于地下100千米以下,而这次地震震源深度仅80千米,震源出现在软流层的可能性小,排除D。‎ ‎【12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能量,地震波分别横波和纵波。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日本千叶县地表,当地居民感觉到上下颠簸,地震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日本千叶县地表,当地居民感觉到左右摇晃,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对地球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来源于核裂变反应 B. 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波段 C.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释放能量 D. 绝大部分能量到达地球表面 ‎14. 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①行进中的汽车 ②燃烧的煤炭 ③太阳能热水器 ④地热发电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核裂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约占50%,而红外线波段约占43%,B错误。太阳辐射是以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释放能量,C正确。由日地距离较远,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由于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也仅有约47%到达地球表面,D错误。‎ ‎【14题详解】‎ 行进中的汽车主要能量来源矿物燃料、生物燃料、电能或太阳能,这些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①符合题意。煤炭来自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辐射,②符合题意。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③符合题意。地热是属于地球内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裂变产生的能量,因此地热发电站的能源不来自太阳辐射,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读某地貌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由图可知(  )‎ A. 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 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16.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 A. 河流出山口 B. 河流入海口 C. 大江大河中下游 D. 内陆盆地中心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地表径流”的信息表明,该地沉积物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不是风力作用形成,A错误。图中显示,扇形地上部沉积物多砾石,向下至扇缘带逐渐过渡到细沙、沙土、粘土,因此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B错误。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以沙土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有一定坡度,排水条件良好,不易出现土壤盐渍化,适合农耕,C正确。图中显示,扇缘带地下水非常接近地表,地下水埋藏浅,D错误。‎ ‎【16题详解】‎ 该扇形为河流冲积扇,大多位于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分布的地貌,选项A符合题意。河流入海口一般形成低平的三角洲,排除B。大江大河中下游,河流沉积作用一般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排除C。内陆盆地中心,很少有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很难形成冲积扇,排除D。‎ 下图是我国30°N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四地最适宜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18. 造成C地比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是( ) ‎ ‎①地形 ②河流 ③降水 ④纬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太阳能发电站应建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据经纬度判断,图示A地位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适宜修建太阳能发电站,A正确。B地位于横断山区,太阳辐射量较多,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不适合修建太阳能发电站,B错误。C地位于四川盆地,太阳能最少,最不适宜修建,C错误。D地太阳能缺乏,也不适合修建,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量多;C地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大气厚度大,太阳辐射量少,故①正确。太阳辐射量受河流因素影响小,故②错误。A地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C地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太阳辐射少,故③正确。图示为30°N太阳辐射量分布图,两地纬度差异不大,即排除了纬度因素的影响,④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因素的分析思路 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日照的时数,具体因素包括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等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 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雾霾天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下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霾天气前后对比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雾霾天气时,右图中的( )‎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④增强 D. ⑤减弱 ‎20.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缓雾霾的有( )‎ ‎①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 ②加强个人防护 ③污染企业整改 ④提倡秸秆燃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9. B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中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①、②、④、⑤分别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雾霾天气时,雾霾中的水汽和尘埃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没有影响,A错误。雾霾中的水汽和尘埃对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削弱作用(②),B正确。由于雾霾中的水汽和尘埃对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削弱作用,使得白天到达地面的能量减小,地面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地面辐射(④)降低,C错误。雾霾中的水汽和尘埃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增强大气逆辐射(⑤),D错误。‎ ‎【20题详解】‎ 雾霾主要是由颗粒物污染导致,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废气和农业大规模燃烧秸秆等。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①符合题意。加强个人防护,可以减轻雾霾对个人的伤害,但不能有效减缓雾霾,②不符合题意。污染企业整改,可以减少工业废气中排放的颗粒物,从从而有效减缓雾霾,③符合题意。提倡秸秆燃烧,会产生大量烟雾,增加雾霾污染,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点睛】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读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对应的圈层是( )‎ A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岩石圈 B. 岩石圈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C.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D.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 ‎2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圈层能够供水并能够渗透,应为水圈,水圈中的水应向岩石圈渗透,因此②表示岩石圈,③圈层能够提供氧气,并接受水圈供水,应为生物圈,④圈层能够降水,应为大气圈,由此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22题详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是指落花,来自生物圈;“春泥”是指土壤,属于岩石圈,结合上题的判断可知,该诗句反映的圈层关系是②和③,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中国天眼“FAST项目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项目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群中,理论上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对“FAST"电磁信号理论接收能力描述正确的是 ( )‎ A. 地月系范照内 B. 在太阳系范围内 C. 在银河系范脚内 D. 达已知宇宙的边缘 ‎24. 形成“FAST”项目附近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溶蚀 C. 冰川搬运 D. 海浪侵蚀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天眼“FAST” 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因此可以判断“FAST”电磁信号理论接收能力将要达已知宇宙的边缘,故答案选D项。‎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FAST”项目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群中,该区域气候湿润,主要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答案选B。‎ 温室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下图为“温室大棚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北方冬季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土壤肥力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增强太阳辐射 D. 减少热量散失 ‎26. 2019年8月,东台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D.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答案】25. D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北方冬季大棚的主要作用是改造热量条件,利用温室大棚的保温作用,减少热量散失,选项D符合题意。北方温室大棚对增加土壤肥力没有直接作用,排除A。北方冬季大棚能抑制蒸发,从而增加棚内的湿度,排除B。大棚的顶棚会削弱进入大棚的太阳辐射,排除C。‎ ‎【26题详解】‎ ‎2019年8月为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强,为了减少蒸发东台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选项C符合题意。8月份气温高,热量条件好,无需提高夜间的温度,提高了夜间的温度,减小了温差,不利于提高蔬菜品质,排除A、B。增强地面辐射与提高农作物存活率关系不大,且与题意无关,排除D。‎ 湖陆风是沿湖地区在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某沿湖地区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若图示时间为白天,则(  )‎ A. ①处气压低于③处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①处风力大于③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8. 湖陆风能使沿湖城市的(  )‎ A. 空气温度下降 B. 热岛效应增强 C. 昼夜温差减小 D. 大气污染加重 ‎【答案】27. D 28. C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湖陆风的影响。‎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若图示时间为白天,则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湖面气压高于陆地,据同一水平面大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得出,则①处风向是从湖水面吹响陆地,是湖风;因此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盛行上升气流,大气上升容易成云致雨,③处风受到的摩擦力较近地面小,因此比①处风力大。故D正确。‎ ‎【28题详解】‎ 湖陆风把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减轻大气污染,减少昼夜温差,减弱热岛效应,故C正确。‎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B. 绿化带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 C. 市区降水少于郊区 D. 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30. 下列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 B. 减少城市绿化面积 C. 提高空调使用率 D.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市区因排放的废热较多,导致近地面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A错误。郊区绿化带可以过滤和净化由郊区吹向城区的气流,因而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B正确。图中显示,市区以上升气流为主,容易成云致雨,而部分郊区多下沉气流,不易致雨,因此市区降水可能多于郊区,C错误。图中显示,热岛环流可以通过对流和水平扩散的方式减轻城区的污染物深度,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 ‎【30题详解】‎ 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会导致城区地表热容量减小,使得白天气温升高较快,加剧热岛效应,A错误。减少城市绿化面积,会导致城区地表热容量减少,蒸腾耗热减少,加剧热岛效应,B错误。提高空调使用率,会增加城市废热排放量,加剧热岛效应,C错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会减少废热排放量,减少能源利用量,从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 二、综合题:(4大题,每题10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1.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天体系统是 ,哈雷彗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图。河外星系的级别与 图相同。 ‎ ‎(2)D图所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该天体距太阳约 。‎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 。‎ ‎(4)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 ‎(5)M天体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上有没有生命存在?试从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总星系 C B ‎(2)地球 1.5亿千米(1个天文单位)。‎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4)水星、金星距太阳近,而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 ‎(5)没有 月球上没有大气和液态水,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天体系统层次和名称、中心天体及距离、生命存在的条件、表面温度高低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A天体系统的半径为150亿光年,应是可见宇宙,又称总星系。哈雷彗星环绕太阳公转的彗星,其所属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图中表示太阳系应第三层次的C图。河外星系的级别与银河系相同,图中表示银河系的应是第二层次的B图。 ‎ ‎(2)图中D图应为第四层次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为一个天文单位。‎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C图表示太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得地球有一个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生命产生和发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星、金星离太阳近,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因此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远,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因此表面温度很低。‎ ‎(5)M天体为地球的月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则M天体为月球,月球体积和质量小,没有吸引住大气,没有液态水,由于没有大气、自转周期长,导致昼夜温差很大,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点睛】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 ‎32.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一个。”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两幅地貌景观图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A、B、C、D、E五幅地貌景观图中,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图_______,该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此处宜居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B (2). 海浪侵蚀 (3). C (4). 冰川侵蚀 (5). 风蚀蘑菇 (6). 沙丘 (7). D (8). 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呈三角形 (9).‎ ‎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五幅地貌景观素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海浪侵蚀地貌及分布、冰川侵蚀地貌及分布、风力作用与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及人口分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海南的三亚位于侵蚀海岸,图中B表示侵蚀海岸地貌,因此老家在海南三亚的学生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B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侵蚀。‎ ‎(2)图示地貌中,海拔最高的应是冰川地貌,图中C表示的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冰斗、U型谷等冰川地貌,因此他绘制的应是C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 ‎(3)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因此该学生观察的地区应为大陆性很强的内陆地区,这里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明显,图中A表示风蚀蘑菇,E表示沙丘地貌。‎ ‎(4)A、B、C、D、E五幅地貌景观图中,A、E两地气候干旱,B、C两地地形起伏大,B地气候高寒,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D图表示河口三角洲,具有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呈三角形等地貌特征,由于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农耕,因此最适合人类居住。‎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班级学生为了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 →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 →大气 运动→热力环流。 ‎ ‎(3)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 ‎(4)由此得出上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列为 ;四点气温由高到低排列为 。‎ ‎(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请说出一个生活实例。‎ ‎【答案】(1)如图 ‎(2)地表冷热不均 气压差异 水平 ‎ ‎(3)如图 ‎(4)B>A>D>C A>B>D>C ‎(5)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孔明灯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热力环流实验为背景,设置五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气流运行方向、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示意图各地气压和气温高低、热力环流生活实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由气流的运动方向决定。纸屑燃烧产生大量热量,空气会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而周围空气相对较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四周流向火焰处,火焰高处气流流向四周。‎ ‎(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地表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冷的下沉,热的上升)→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冷的地面气压高于热的地面,冷的高空气压低于热的高空)→大气水平运动(气压差产生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导致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共同构成)热力环流。 ‎ ‎(3)等压面的形态可直观表现高低气压,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为低气压,等压面凸起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为高气压。纸屑点燃后,A处相对两侧形成低气压,则等压面向下凹,两侧等压面向上凸;高空D处相对两侧形成高气压,则等压面向上凸,两侧等压面向下凹。‎ ‎(4)上图中,B的气压值大于A,D的气压值大于C;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A的气压值大于D,因此A、B、C、D四点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列为B>A>D>C。由于A处有纸屑燃烧,A处气温比B高,因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A、B气温比比C、D高,由于C、D离地表的高度相同,向上递减的温度值相同,由于A处气温比B高,则D处气温比C高,由此判断,四点气温由高到低排列为A>B> D > C。‎ ‎(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如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热空气膨胀上升,从而加热整个房间;夏天的降温空调的冷风口装在上部,冷空气下沉,从而降低整个房间的气温;放孔明灯,利用了灯芯燃烧加热灯内空气,使得密度减小,上升力增加,从而使得孔明灯上浮等。‎ ‎34.读某日东台海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B、C、D四地的风向正确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2)图中①处垂直方向盛行_______气流,常出现_______天气。‎ ‎(3)图中A、C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 ‎(4)若A是海滨地区,①处为陆地,②处为海洋,且M位于N处的南方,则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白天、夜晚)等压线分布状况,此刻A处高空稳定后的风向是_______,此气压分布状况的存在对东台海滨地区的影响是_______。‎ ‎【答案】 (1). C (2). 风向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北半球向右偏 (3). 上升 (4). 阴雨 (5). C (6). C处等压线稀疏,所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7). 白天 (8). 北 (9). 使海滨地区湿度增大,温差减小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日东台海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风向判断、垂直气流及天气、风力大小及原因、海陆风及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详解】(1)江苏东台市位于北半球,风向应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据图可知,A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左上,顺着当地气压梯度力方向,当地风向明显向左偏,说明A风向错误。图中显示,B处风向大致从低气压吹向高气压,说明B风向错误。C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左上,顺着当地气压梯度力方向,当地风向明显向右偏,说明C风向正确。D处风向大致从低气压吹向高气压,说明D风向错误。‎ ‎(2)图中①处为低气压,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常出现阴雨天气。‎ ‎(3)图中显示,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C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 ‎(4)若A是海滨地区,①处为陆地,②处为海洋,图中①处为低气压,②处为高气压,说明此时大陆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而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空气下沉而形成高气压,大陆在白天时升温快,气温较高,因此则该图表示的是白天等压线分布状况。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A处高空气压梯度力应由陆地指向海洋,由于题意表明,M位于N处的南方,则A处高空气压梯度力应是由西指向东,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应顺着气压梯度力指向右(北半球),由此判断,此刻A处高空稳定后的风向是北风。图示气压分布状况,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大陆,给东台海滨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汽,从而海滨地区湿度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因此使东台滨海地区温差减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