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蔡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蔡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新蔡县评估测评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甲、乙分别为德国鲁尔工业区和中国辽中南工业区,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甲、乙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体现在( )‎ A. 甲、乙两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B. 甲地区人口密度比乙地区高,所以城市化水平比乙地高 C. 甲地区内河航运发达,乙地区铁路海运便利 D. 甲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区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2. 关于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没有相似性 B. 两地区划分依据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 C. 两地区都有明确的边界 D. 两地区都为传统工业区,工业部门并非完全一致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甲地区为鲁尔区,当地没有铁矿资源,故A项错误;根据人口密度大小,不能推导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甲地区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降水季节变化不大,河流水量丰富且水流平稳,区域内经济发达,故内河航运发达,乙地的铁路网密集且临海,所以铁路海运便利,C项正确;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故D项错误。‎ ‎【2题详解】‎ 两地都是传统工业区,故A 项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作为划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依据,故B项错误;两个地区的界线是模糊的,故C项错误;辽中南工业区工业部门有造船业,鲁尔区没有,两地区都为传统工业区,工业部门并非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 ‎【点睛】区域的划分 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如通常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地域划分为不同的热量带;又可采用综合指标,如可以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一般来说,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又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把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 阶段Ⅳ,花卉和绿化树大面积出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劳动力 B. 交通运输 C. 市场 D. 科技 ‎4. 关于该地区从阶段Ⅰ到阶段Ⅳ状况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林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该地区城市人口增多 C. 该地区耕地面积最终减小,农业产值减小 D. 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在阶段Ⅳ出现的变化是城市的规模扩大,等级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为了满足城市的需要,提升城市环境,花卉和绿化树大面积出现,故C项正确;劳动力、交通运输和科技与花卉和绿化树大面积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故A、B、D项错误。‎ ‎【4题详解】‎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故A项错误;据图可知,城市的规模扩大,等级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耕地面积减小,但农业产值不一定减小,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故C 项错误;该地植被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先减小后增强,故该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D项错误。‎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地理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 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 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信息,回答 下面小题。‎ ‎5. 在上述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 GPS—RS—GIS B. RS—GIS—GPS C. GIS—RS—GPS D. RS—GPS—GIS ‎6. 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监测,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 )‎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 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 的照片 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在农业,也可以用在城市管理,如对“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中城 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可( )。‎ 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答案】5. B 6. C 7. C ‎【解析】‎ ‎【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使用的技术是RS遥感技术;再经过系统分析,使用的技术是GIS技术;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 使用的技术是GPS技术,故B项正确。‎ ‎【6题详解】‎ 遥感技术是对某地理事物的变化进行监测需要利用遥感技术,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监测,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故①③正确,C项正确;‎ ‎【7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故C项正确,A项错误;无法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和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故B、D项错误。‎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上图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 A. 茶山竹海 B. 大漠孤烟 C. 椰风海韵 D. 林海雪原 ‎9. 银川因其是富产白银的平川,而且是到处盐碱,地表色白如银,故名银川。银川多盐碱的原因 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②耕地总面积较大 ‎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④地下水埋藏深,矿化度高 ⑤长期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从试题提供的区域图中提供的城市银川,判断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外景景观特色是大漠孤烟,故B项正确;茶山竹海景观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故A项错误;椰风海韵景观位于热带地区,故C项错误;林海雪原景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 ‎【9题详解】‎ 银川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干旱,蒸发量大;该地区地势低洼,地表水不易排出,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形成盐碱化;该地使用黄河水进行灌溉,发展灌溉农业,长期的大水漫灌且只灌不排,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形成盐碱化,故①③⑤正确,C项正确;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区,耕地总面积较小,故②错误;地表水大量的下渗,地下水位上升,埋藏较浅,故④错误。‎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技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为该模式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轻水土流失 B. 提高土壤肥力 C. 扩大土地面积 D. 减少水分蒸发 ‎11. 春播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 A. 削弱风蚀 B. 增强太阳辐射 C. 提高地温 D. 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图示开发模式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减轻了水土流失,故A项正确,B、C、D项排除。‎ ‎【11题详解】‎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故C项正确,A项错误;覆盖地膜无法增强太阳辐射,故B项错误;春季降水较少,水土流失问题主要发生在降水丰富的夏季,故D项错误。‎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地貌总的特征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现在沟谷密度(单位面积的沟谷总长度)和地面分割度(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数)两项数值很高。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 A戈壁 B沙漠 C黄土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 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黄土高原的主导地质作用以及形成目前非常破碎的地表特征的地质作用 分别是( )‎ A. 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 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13. 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大小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A. 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B. 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C. 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D. 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故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故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B项正确。‎ ‎【13题详解】‎ 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形成的风向为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颗粒大的碎石先沉积,形成戈壁,颗粒小的黄土后沉积形成黄土层,故A项正确。‎ ‎2015 年9 月新加坡持续三周受烟霾困扰,污染指数创新高。起因是苏门答腊岛一带传统农耕方式“烧芭” 的方式垦荒,每年 6 月砍倒树木,8 月在热带雨林中放火烧芭、清地, 燃后的灰烬可作肥料,利于耕作。几 年后,田薄地衰,山民便弃之不顾,另辟新地。“烧芭”时当地正值干旱及强风季节,“烧芭”产生的烟霾飘至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邻近国家,‎ ‎ 新加坡等邻国恰好位于下风向位置,使污染指数不断攀升。‎ 上图为东南亚部分岛屿图, 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14. “烧芭”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①水稻种植业 ②粗放农业 ③集约农业 ④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5. 苏门答腊一带“烧芭”时盛行的“强风”是(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16. 印尼烧荒,“呛伤”新加坡,引发新加坡强烈不满,甚至引发印尼、新加坡外交紧绷,印尼为 减少“烧芭”对新加坡的危害采取的整治措施可行的是( )‎ A. 印尼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改变农作物种植时间,避开旱季收获 B. 建立强硬的法律法规,严厉惩处烧芭之人,采取长期措施全面禁止“烧芭”‎ C. 等待 10 月雨季到来大火自然熄灭。‎ D. “烧芭”地改为加里曼丹岛或人工降雨扑灭林火 ‎17. 每年6月至8月“烧芭”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较为干旱,其成因正确的是( )‎ ‎①该地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 ②6月至8月,赤道低压北移,降水少 ‎③6月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4. C 15. B 16. D 17.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题干分析,传统农耕方式“烧芭”‎ ‎ 的方式垦荒,田薄地衰,山民便弃之不顾,另辟新地,属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也属于粗放农业,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苏门答腊一带“烧芭”时正值每年的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到赤道以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故B项正确。‎ ‎【16题详解】‎ 印尼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旱季和雨季,故A、C项错误;采取长期措施全面禁止“烧芭”,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当地现实的情况,故B项错误;加里曼丹岛位于新加坡的东部,该地进行“烧芭”,盛行风为西南风,不会影响新加坡,故D项正确。‎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故①正确;6月至8月,赤道低压北移,降水少,故②正确;6月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盛行西南风,西侧为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故③正确;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不到,故④错误,结合选项,A项正确。‎ 下图图乙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图甲反映了图乙在某地的水井景观随时间的变化,图丙是该地处监测到浑浊日数随月份的变化图,回答 下面小题。‎ ‎18. 图甲、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 ‎①雨季回灌 ②减少耕地面积,以节约农业用水 ‎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④直接利用工业废水灌溉 ⑤南水北调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 图丙中显示该地浑浊日数冬季多夏季少,其原因错误的是( )‎ ‎①夏季多大风天气,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北方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 ‎③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 ④夏季多逆温现象,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从而有利于浑浊物扩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图中的井绳变长反映主要环境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解决的措施主要从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开源方面:进行雨季回灌;节流方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进行南水北调。①③⑤正确,故选A。‎ ‎【19题详解】‎ 该地浑浊日数冬季多夏季少,其原因主要是北方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浑浊物不易扩散,故①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 93 公里,距青岛市 107 公里。规划建设 2 台125 万千瓦核电机组,首台计划 于 2014 年5 月投产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达 175 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 电项目。‎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 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 核能资源丰富 C. 海陆交通便利 D.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21. 除发展核能资源外,沿海地区还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 A. 潮汐能 B. 地热能 C. 太阳能 D. 水能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半岛及周边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促进了海阳核电站的建设,故D项正确,A、B、C项排除。‎ ‎【21题详解】‎ 沿海地区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多形成海陆风,而且冬夏季往往形成季风,风力较大,风力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风能,另外海水在天体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潮汐也蕴藏着丰富的能量,所以潮汐能也是沿海可以开发的新能源,故A项正确;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故B项错误;太阳能适宜布局在太阳辐射丰富的地区,故C项错误;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故D项错误。‎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前些年,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2. 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 B. 农产品加工工业 C. 资源密集型工业 D. 高新技术产业 ‎23. 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下列有关该模式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模式缩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B.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C. 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 该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范围的排放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发展相关的产业,故当地适合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 ‎2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生产规模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该模式可以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利用,实现了环境保护,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产业链增加,对污染物的治理和利用,都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产业链增加,对污染物的治理和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范围的排放。‎ 读“赞比西河流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赞比西河是南部非洲第一大河流,有关赞比西河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游西南部降雨量小而变率大 B. 航运价值较低 C. 上游支流短小急促,峡谷险滩广布 D. 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25. 有关图中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建设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 建设大坝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水质和发展旅游 C. 能够调节径流,增加河流流量 D. 入海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不断萎缩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赞比西河上游距离海洋较远,水汽含量较少,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的变化,降水的变率较大,故A项正确;河流下游水流平缓,航运价值较高,故B项错误;地形以高原位于,起伏较和缓,故C项错误;该该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补给,每年12—2是当地的湿季,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较大,故D项错误。‎ ‎【25题详解】‎ 该工程的建设会破坏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A项错误;建设大坝的主要目的是发电、灌溉、航运,故B项错误;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但无法增加河流总的径流量,故C项错误;该工程会减小入海的泥沙含量,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减少,河口三角洲不断萎缩,故D项正确。‎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塔霍河发源于西班牙东部山地,向西流淌,经葡萄牙注入大西洋,全长 1 038 千米,水量丰沛。‎ 材料二 塞古拉河发源于西班牙哈恩省塞古拉山脉,在西班牙东南部注入地中海,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农业增产潜力大,但流域内缺水严重。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 调水工程,其中塔霍河源头 70%的水量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下图为特茹河—塔霍河流域水系图及西 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线路图。 材料三 下图为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水系图 ‎(1)简析塔霍河水量丰沛的原因。‎ ‎(2)说明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原因。‎ ‎(3)指出塔霍河调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4)说出塔霍河调水工程对特茹河—塔霍河流域的不利影响。‎ ‎【答案】(1)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丰沛;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汇 水面积广。‎ ‎(2)地处背风坡,受盛行西风影响相对小,降水少;位于工农业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属于地中海气候, 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 ‎(3)调水工程要穿越多个分水岭和河谷,需逐级提水,工程难度较大;调水工程线路长,工程量大,建设成 本高。‎ ‎(4)入海径流量减少,易造成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河口三角洲加速萎缩;径流量 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河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诱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资源跨区域调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西班牙塔霍河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且中上游地区东部和北部有众多的山脉分布,塔霍河位于盛行风西风的迎风坡地带,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该河流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广。‎ ‎(2)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分析。自然原因:塞古拉河西部、北部有山脉的阻挡,位于背风坡的雨影区,降水较少;属于地中海气候, 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人文原因:该地位于工农业区,人口数量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据图可知,调水线路路径多个山岭、河谷地区,地形复杂,建设施工的难度大;地势高低起伏较大,需逐级提水,工程难度较大;调水的线路较长,耗时间长,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 ‎(4)考查调水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塔霍河调水工程会导致河流的入海径流量较小,容易引发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流量的减小,携带流入海洋的泥沙含量减少,泥沙沉积量较少,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加速萎缩;河流水量的减少,会导致河流自净能力的减弱,河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可能会诱发滑坡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包括自 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 草原、湿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分为农田、城市 生态系统等。‎ 材料二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 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流域内最高海拔 2304 米,最低海拔 539 米;流域内植物种类丰富,天然 林覆盖率为 67.74%。‎ 材料三 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保护区内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据资料统计,从1991~2007年,区内橡胶园面积增加了 960 hm2。‎ ‎(1)据材料分析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并说出该类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地。‎ ‎(2)依据水系图,从地形、河流两个方面简要说明纳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近年来大面积种植橡胶引起强烈争议,有人认为此做法虽然带来经济效益,但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可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请你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 ‎【答案】(1)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2)地形:山地、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山河相间分布;水文:地表水丰富,河 流多。‎ ‎(3)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农药、化肥使用 增多,环境污染加重;过度开垦,土壤肥力降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为背景,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据图可知,该类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2)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据图可知,该地河流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动,说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图例中山峰及河流支流的特征,说明地形类型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根据图中河流干支流的关系可知,该地的河流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 ‎(3)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大面积种植橡胶会破坏原有的天然植被,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原有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干扰,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和地表水资源的污染加重;过度开垦,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 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 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 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我国主要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 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下图为丝丝绸之路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理优势 ‎(2)试分析“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古丝绸之路沿线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边陲,邻国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油气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交通不断完善;面积大,农业特色突出;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劳动力廉价;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2)经济:加强沿线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对外贸易;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开发;有利于产 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增加就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社会稳定。(生态)在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世界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条件,考查“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对我国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邻国最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该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独特性强且丰富多样;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有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越来越便利;土地面积大,开发潜力巨大;气候干旱的特征,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古代丝绸之路,经济贸易往来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当地的劳动力廉价,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2)考查“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对我国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分析。经济方面: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沿线地区之间的联系;发展边境贸易,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进一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设施的完善,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可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社会方面:产业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就业;东西部地区交往更频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生态方面:资源的开发与产业的发展,可以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