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地理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M代表( )‎ A. 技术导向型 B. 劳动力导向型 C. 交通导向型 D. 市场导向型 ‎2. 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有( )‎ ‎①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部门 ‎③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 ‎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出口资源赚取外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D 2. B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判断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判断,根据图示: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的主导因素是旅游资源,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是市场导向型产业,水能资源的开发可以为东部地区提供能源,也是市场导向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西部大开发。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故①正确;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会导致环境污染,故②错误;③大力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故③正确;④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是利用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改变过去的资源依托型发展,故④错误;所以选B。‎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 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B. 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C.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D. 重点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4. 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优势有( )‎ ‎①交通便利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土地价格较低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3. A 4.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题详解】‎ 结合材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重点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规划,而大力开发上游地区的水能会造成生态的破坏,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对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长江上游经济圈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价格较低;长江下游经济圈的水陆空交通更为便利。据此判断②③④正确,故选C。‎ 近年来,昆明花卉产业发展迅速,下表为昆明和荷兰花卉生产各项条件的贡献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促进昆明花卉产业发展迅速的最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国内市场需求扩大 B. 生产效率的提高 C. 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广告投入的增加 ‎6. 与荷兰相比,昆明发展花卉产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劳动力丰富 B. 科技含量高 C. 冷藏保鲜水平高 D. 交通便利 ‎【答案】5. A 6.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及区域差异对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劳动力等,市场决定农业发展的类型及规模,且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花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昆明花卉产业发展迅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的对比分析,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由图可知,与荷兰相比,昆明发函花卉产业的主要是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A正确,而冷藏、保鲜技术、科技含量较荷兰差,交通便利程度从材料中无法对比,因此BCD错误,故选A。‎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所示①②③地区防护林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①地区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②地区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C. ①②地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全球变暖 D. ③地区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抵御海风、海浪袭击 ‎8. 国家在有些地区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 增加木材产量 B. 增加农民收入 C. 改善生态环境 D. 推进城市化 ‎【答案】7. D 8. C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A错误;②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等,B 错误;③是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对沿海地区的侵袭,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退耕还林”要求减少当地耕地面积,扩大林地面积,这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的生态系统的重大举措.据此进行分析:增加木材产量是实施“退耕还林”的间接结果之一,A错误;退耕还林会导致耕地减少,会减少农民耕地收入,B错误;实行“退耕还林”,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C正确;实行“退耕还林”,与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土地荒漠化以盐渍化为主 B. 冻融荒漠化仅占8.2%‎ C.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减轻荒漠化 D. 风力和流水的侵蚀为主要成因 ‎10. 我国江南丘陵出现红色荒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冻融作用 C. 流水侵蚀 D. 冰川作用 ‎【答案】9. D 10.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荒漠化的成因及构成荒漠化的外力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分析,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判断,我国土地荒漠化以水蚀和风蚀荒漠化为主,A错误,D正确;B. 冻融和盐渍荒漠化两类占8.2%,B错误;公共基础设施会加剧荒漠化,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且夏季多多暴雨,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造成土地贫瘠,逐渐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据此判断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系统能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净化水质 ②防风固沙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⑤保持水土 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④‎ ‎12. 如果去掉芦苇再做相同的实验,则检测到( )‎ A. 出水口排水量减少 B. 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 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11. A 12.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湿地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②错误;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①③⑤正确,④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植被破坏的影响: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据此判断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甲、乙、丙三种方案(见农业用地构成表(表1)和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表(表2))。‎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 ‎13. 对三种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甲方案因草地比重大而环境效益最好 B. 乙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 丙方案经济效益始终最佳 D. 丙方案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4. 该生态脆弱区最有可能位于( )‎ A. 黄土高原 B. 江汉平原 C. 四川盆地 D. 两广丘陵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根据图示资料分析,侵蚀所占比重越小,径流量比越小,环境效益越好;土地利用总收入越高,经济效益越高;环境效益越好且经济效益越高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甲方案侵蚀所占比重最大,径流量比最大,环境效益越差,A错误;乙方案3-8年内的收入为50比A方案少,B错误;丙方案3-8年内经济效益小, 8年以后的收入最高,C错误;丙方案8年以后的收入最高,侵蚀量最小,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故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根据图示资料分析,该地水土流失较重,又适合苹果种植,最可能为黄土高原地区,而江汉平原、四川盆地、两广丘陵不适宜种植苹果。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从春秋时期开始,太湖沿岸人们利用这种技术,在滩涂上开挖溇港。在每条溇港与太湖交汇处建有一道水闸(如图),控制太湖南部灌溉与排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古人选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主要原因是( )‎ A. 当地竹子和木头丰富 B. 竹子和木头结实耐用 C. 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 D. 竹子和木头质量轻,便于运输 ‎16. 溇港的大量建设,对该流域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植被覆盖率增加 ‎②扩大了耕地面积 ‎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④河流水质变好 ‎⑤减轻了伏旱带来的农业损失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⑤‎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察古人选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原因。根据材料分析,“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因此,古人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主要原因是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察溇港大量建设产生的影响。结合材料,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因此溇港建设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当时溇港的建设,减轻旱涝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使用竹木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小,河流含沙量变大;植被减少,空气湿度变小;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属边部分区域(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优势条件有( )‎ ‎①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大②离京津地区较近,交通便捷 ‎③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④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北京的影响有( )‎ ‎①利于提高北京的城市化水平②北京的失业率可能提高 ‎③缓解北京市的人口压力④可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17. C 18. D ‎【解析】‎ 本题考查雄安新区建设区位条件及影响,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建设的区位条件:该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①正确;该地区离京津地区较近,交通便捷,故②正确;河北雄县、容城、安新工业基础不好,经济落后,协作条件不好,③错误;该地区开发程度较低,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故④正确。据此分析,C正确,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雄安新区建设对北京的影响:雄安新区建设会吸引人口向雄安新区迁移,北京人口增加速度降低,不利于提高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故①错误;部分产业转移可能减少就业,北京的失业率可能提高,故②正确;人口转移到雄安新区,有利于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故③正确;雄安新区的设立可以转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故④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故选D。‎ ‎19.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A. RS B. GPS C. GIS D. VR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详解】传感器是遥感系统的最重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接受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然后以图像、数据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地面工作站。从图中该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过程可以判断为遥感系统,简称RS。‎ ‎20.下图为手机所显示的导航信息,手机导航功能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RS和数字地球 B. RS和GPS C. GPS和GIS D. RS和GIS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地理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应用范畴。遥感是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它具有以下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的信息量大,可减少调查的盲目性。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具有在陆、海、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能够实时测量"四度”: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数字地球以地理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存储的、可多维显示的信息系统。‎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题干,手机导航软件,能够存储并供人们查询线路,并能够根据目的地进行线路的规划,属于GIS的功能;而且可以规划的线路进行路线指引,将人们带到目的地属于GPS导航功能,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共5道题,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打造新型能源基地。2015年底,该省太阳能和风能电力装机总量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量的11%。图1为山西省略图。图2为山西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支柱工业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太原某企业过去向美国出口普通钢材,近年来该企业研发出超薄钢材,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交货周期短,主要用于高端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并对美国出口。‎ 材料三:图3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日落位置年内变化示意图。ɑ为图1中甲地观测到的年内日落位置变化最大角。‎ ‎(1)说出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这种特点带来的主要问题。‎ ‎(2)有专家认山西省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难以取代火力发电,请说明理由。‎ ‎(3)该企业产品升级后向美国出口钢材,推断运输方式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特点:重工业为主;工业门类增多;问题:煤炭等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较重;经济效益较低。‎ ‎(2)太阳能、风能资源不丰富;生产波动性较大;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较高。‎ ‎(3)变化:海运变为空运。理由:普通钢材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宜海运;超薄钢材体积、重量小,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时效性强,宜空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山西省工业结构为背景,考查工业结构、能源的开发和运输方式等知识点。‎ ‎【详解】(1)读图二可以得知工业结构特点:工业类型集中在重工业板块;从单一的煤炭工业到煤炭、焦化、电力和机械等工业类型,部分工业门类增多。问题:都是一些重资源和重污染的工业类型,例如煤炭工业会使煤炭资源消耗量大;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较重;集中在传统行业,经济效益较低。‎ ‎(2)结合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的省情,从太阳能和风能的资源量上看,太阳能、风能资源不丰富;开发利用难度、生产的稳定性上看,生产波动性较大;开发成本上看,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较高。‎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该企业从过去出口普通钢材转向出口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超薄钢材,普通钢材体积大、重量重,附加值低,适宜选择海运;超薄钢材,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且市场需求的时效性强,适宜选择空运。因此,运输方式从海运转化为空运。‎ ‎【点睛】公路运输,适合小批量货物、中短途运输,价格较铁路贵、较民航便宜;铁路适合长途运输,价格便宜,速度快,也更安全;民航速度最快,适合高附加值和对时间要求严格的货物;水运速度慢且只能在靠近水的地方采用,有较大限制;管道多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22.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图。‎ ‎(1)说出古代到当代城镇的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原因。‎ ‎(3)简述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 ‎【答案】(1)向沙漠的边缘(河流上游或向南)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 ‎(2)水井周围,大量的牲畜集聚践踏;草场过度利用;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形成荒漠化。‎ ‎(3)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北荒漠化的影响、成因,以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 ‎【详解】(1)‎ 读图分析可知,我国的西北地区的城镇在古代主要位于河流的下游,当代主要向河流的上游地区迁移。这主要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由于人口的增多,农业面积的扩大,上游地区用水量不断增多,从而导致河流水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源短缺,导致人口不断向有水源的上游地区迁移。‎ ‎ (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荒漠化的成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认为因素表现在五大方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在这五大方面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但是不同的地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有区域差异。水井是牲畜的主要水源,因此水井的周围会有大量的牲畜聚集,从而导致草原被践踏;草场被过度啃食,再加上由于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形成荒漠化。‎ ‎ (3)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发展的措施,主要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 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 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 ①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 ‎ ⅰ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 ⅱ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 ‎ ⅲ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 ②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 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 ①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 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 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 ‎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 ⑸控制人口增长 ‎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2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城市带众多,为国家级新区建立和发展提供社会经济支撑。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我国长江经济带分布图。‎ ‎(1)简述各省设立新区的目的。‎ ‎(2)在实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东部具有的优势条件是_____,中西部具有的优势条件是______。‎ ‎(3)长江三角洲地区曾经是我国纺织业发达地区,近年来该地部分纺织厂出现外迁或倒闭现象,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图中箭头表示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流动方向,该工程是______,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答案】(1)缓解交通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等。‎ ‎(2)技术先进;资金雄厚;资源、能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丰富。 ‎ ‎(3)土地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纺织业发展。 ‎ ‎(4)西电东送;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说出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区建设的目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及能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新区设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减轻省会城市(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缓解交通压力;将部分企业转移到新区,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同时缓解大城市发展过快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就业问题、房价问题等。‎ ‎(2)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东部具有的优势条件是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但资源匮乏。中西部经济落后,但是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丰富,且人口多,劳动力廉价丰富。‎ ‎(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发函的影响:结合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区域背景进行分析,长三角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的上涨,某些中小企业失去了成本优势,再加上受产业转型、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开始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具体而言,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经济发展,该地的土地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利润下降。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由于中西部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具有劳动力和地价优势,有利于纺织业发展。‎ ‎(4)本题考查西电东送工程的判断及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图中箭头表示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流动方向,该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短缺的地区;西电东送有利于缓解长江三角洲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能源供应充足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2)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这里说法“灾难”主要有哪些?‎ ‎【答案】(1)有利:怒江自然落差大;多峡谷;水流急流经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 不利: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2)因原始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1)评价类问题要从有利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由材料一,结合中国地形分布可知,怒江源于青藏高原,图示地区位于第一、二阶梯交界处附近,自然落差大,河流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地处横断山区多峡谷,利于建坝。不利条件:图示河流所处地区地形复杂,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地质条件不稳定,生态脆弱;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2)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怒江流域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崎岖,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但是由于人口激增,毁林开荒、过度开垦的现象多发,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下图为青田县“稻田养鱼示意图”。‎ ‎(1)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2)“稻鱼共生”生产方式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 近年来,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一些农户用水泥浇筑田埂防止漏水,通过施用化肥、农药和投放精饲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鱼产量,并开发以稻鱼共生文化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活动,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3)说出产生上述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并说明该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答案】(1)(3 分)山地多,土地资源有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等 ‎(2)(3 分) 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 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 ‎(3)(6 分)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扩大等 影响:提高稻鱼产量;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等 ‎【解析】‎ ‎【分析】‎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生态农业特点。‎ ‎【详解】第(1)小题,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稻鱼共生”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 ‎ 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与当地的地形、气候、河湖水文等因素有关。‎ 第(2)小题, “稻鱼共生”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具体表现:“稻鱼共生”系统中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 “稻鱼共生”是在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的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 第(3)小题, 读材料可知,产生生产行为的转变主要是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在发生变化。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使稻鱼产量提高。该生产行为的转变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有利与不利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稻鱼产量的提高,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稻鱼共生文化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活动,还可以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等的需求;但生产行为的转变不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施用化肥、农药和投放精饲料等措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