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汾湖高级中学阶段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 A. 地球和金星之间 B. 火星和木星之间 C. 木星和土星之间 D. 地球和火星之间 2. 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答案】1. B 2. C 【解析】 本题组以在太阳系中发现双小行星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小行星带位置、天体系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小行星带,而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因此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选项B符合题意。地球和金星之间、木星和土星之间、地球和火星之间很少有成群结对的小行星出现,因此排除A、C、D选项。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们发现的天体系统从高到低依次有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统、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统。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排除A、D。材料信息表明,双小行星位于太阳系,则双小行星位于银河系,因此排除B。由此推断,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选项C符合题意。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下列关于图示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天体系统 B. 图示天体系统不包括河外星系 C. ④是人类目前认识的宇宙范围 D. ②是宇宙中唯一的天体系统 4.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主要体现在( )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是八颗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A.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A错误; B. 图示天体系统④直径是400亿光年,这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是总星系,包括河外星系,B错误; C. ④是总星系,是人类目前认识的宇宙范围,C正确; D. ②是银河系,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天体系统,D错误; 故选C。 【4题详解】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A错; 水星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B错;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这是共性,C错; 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D正确; 故选D。 读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行星 质量(地 球为1) 体积(地 球为1)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 面之间夹角 地球 1.00 1.00 1.0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5°11′ 5.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6.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和地球上一样 ③火星自转周期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温度变化不剧烈,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在,①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形成无关,②错误;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和液态水形成无关,③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地球昼夜温度适宜,适于液态水存在,④正确。A对,B、C、D错。故选A。 【6题详解】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结合上表,表格数据不能表示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①错。火星上和地球公转周期不同,四季的长度不可能一样,②错。火星和地球自转周期比较接近、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③对。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温度适宜,④对。C对,A、B、D错。故选C。 某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结合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太阳黑子和耀斑( ) A. 都发生在①层 B. 都发生在②层 C. 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D. 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8. 此次太阳耀斑爆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 许多地区的有线通信中断 B. 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我国上海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 美国遭飓风袭击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①、②、③层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根据太阳大气结构和各层的太阳活动类型分布,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光球层-①层和色球层--②层,③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据此分析结合选项选C。 【8题详解】 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对。太阳活动不能影响有线电通信,A错。极光出现在高纬地区,我国上海地区上空没有极光出现,C错。此时为2月,美国遭飓风袭击多在夏秋季节,故美国飓风与本次 太阳活动关联度不大,D错。据此分析选B。 【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A. 由南向北递减 B. 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C. 由北向南递减 D. 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10.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9. D 10. B 【解析】 试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9题详解】 从图中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D正确。 【10题详解】 太阳辐射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是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B正确;地球火山爆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古登堡面位于 A. ①的上方 B. ③的下方 C. ②的下方 D. ④的下方 12.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循环环节只存在于①圈层 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小 C. 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D. ④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13.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④层 【答案】11. D 12. D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①处为海洋,应为水圈,故A错。②处的深度为33千米,即地壳部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B错。从地面到深度为80千米处为岩石圈,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故③为软流层,C正确。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该界面以下的④外核,故D正确。故选D项。 【12题详解】 ①层为水圈,水圈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水等,这些水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水循环环节也不只存在于①圈层 故A错。②处的深度为33千米,即地壳部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地壳的厚度陆地大于海洋,B错误;③圈层为软流层,属于上地幔部分,故C错误。④圈层为外核,属于液态,故D正确。故答案选D项。 【13题详解】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软流层,对应的是③圈层。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 ①纵波速度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速度加快 ④横波速度减慢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5. 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 A. a+b+c B. a+c+d C. b+c+d D. c+d+e 16.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A. 前后左右摇晃 B. 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C. 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上下颠簸 【答案】14. B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F界面是莫霍面,地震波从地表往下开始是加快的,在f界面处即莫霍界面处是突然加快。地震时地震波的传播是由下往上,地震波是向地面传播,变化是纵波、横波的速度减慢。故从地表处测得的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减慢,①错,②对,③错、④对。B对,A、C、D错。故选B。 【15题详解】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图中软流层的位置在深度80-400km之间)以上,图中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c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a+b+c,A对。B、C、D错。故选A。 【16题详解】 地震以地震波的方式影响地面,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纵波使人上下颠簸,横波使人左右摇晃,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则可以在三态中传播。地震波的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故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对。A、C、D错。选B。 【点睛】岩石圈包含地壳及软流层以上的刚性盖层,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km。地震是岩石圈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地球内能主要来自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则可以在三态中传播。 1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地下油气矿藏,下图所示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震波有横波纵波之分,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石油属于液体,横波不能传播,所以图中横波消失,纵波没有消失且速度突然减慢,表示储有石油。A图符合,故选A。 18.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农民在寒潮来袭时燃烧柴草产生浓烟保护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能够( ) A. 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 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C. 阻挡冷锋前进,吸收太阳光照 D. 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农民在寒潮来袭时燃烧柴草产生浓烟保护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损失,B对。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散射太阳辐射,不能增加大气温度,A错。烟雾随着气流移动,不能阻挡冷锋前进,C错。大气主要直接吸收地面辐射增温,D错。所以选B。 【点睛】燃烧柴草产生浓烟保护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损失。 19.谚语“十雾九晴”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晴天时( ) A. 地面水汽蒸发强容易形成雾 B. 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形成雾 C. 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幅度大,水汽容易饱和而形成雾 D. 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容易形成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谚语“十雾九晴”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幅度大,水汽容易饱和凝结而形成雾,C对。地面水汽凝结才是成雾的原因,A错。饱和水汽降温才能凝结成雾,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不是成雾原因,B错。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是形成雾的条件,不是主要原因,D错。所以选C。 20.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与大气层保温作用原理相似,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可以穿透薄膜 B. 地面辐射是短波辐射,很少穿透薄膜 C. 塑料大棚主要是改善光照条件 D. 塑料大棚主要是改善热量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穿透薄膜,A错误;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很少穿透薄膜,B错误;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玻璃和塑料大棚使室内升温,室内地面升温后放出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地面辐射被玻璃或塑料大棚所阻挡,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达到维持温度的目的。塑料大棚主要是改善热量条件,不是改善光照条件,C错误,D正确。故选D。 21.读下列四幅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详解】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不高,而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强,地表散失的热量少,气温不低,故昼夜温差最小的是多云的夜晚和多云的白天,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可知,海洋的保温作用强于陆地,故D正确。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2. 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3.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B. 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C. 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答案】22. B 23. D 【解析】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来源,判断序号代表的辐射类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指的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箭头方向由大气指向地面。 【22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来源,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B对。A、C、D错。 【23题详解】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指的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箭头方向由大气指向地面,对应的字母主要是③,D对。A、B、C错。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在宜昌万达广场的东侧有一个临时交通信号灯,它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出现变化的是 ( ) A. 噪声干扰 B. 车流状况 C. 天气情况 D. 风力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信号灯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这个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影响因素可能是天气情况,晴天太阳能资源丰富,交通信号灯亮度强;阴雨天太阳能资源弱,交通信号灯亮度弱;天气会影响太阳辐射强弱变化。C对。噪声干扰、 车流状况、风力不影响太阳辐射强弱,A、B、D错。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亮度大,早晚太阳高度角小,亮度小。 2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2017年1月10日,进入采暖季后的京津地区全部处于雾霾笼罩之下,PM2.5测量计“爆表”。 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辐射增强 B. 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C. 大气对流旺盛 D. 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雾霾笼罩时,大气中水汽、尘埃杂质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B对。雾霾笼罩时,大气中水汽、尘埃杂质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AD错。雾霾笼罩时,雾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升温慢,大气对流运动减弱,C错。故选B。 【点睛】雾霾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的环境条件,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多大风天气。大量燃煤采暖,排放的烟尘多,城市汽车拥有量大,排放尾气多,利于雾霾形成。雾霾笼罩时,大气中水汽、尘埃杂质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读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26. 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A. B. C. D. 27. 关于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 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 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答案】26. B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根据等压面形态,近地面,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乙地气压低,气流上升。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与图B相符,B对。图A是顺时针方向,A错。图C、图D没有形成环流,C、D错。所以选B。 【27题详解】 根据“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无法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A错。乙地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对。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①处气压比②处低,C错。甲地是高压,不可能形成台风,D错。所以选B。 【点睛】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乙地气压低,气流上升,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 读我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 甲为白天,吹海风 B. 乙为白天,吹陆风 C. 甲为夜晚,吹陆风 D. 乙为夜晚,吹海风 29. 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 ) A. 甲为春季 B. 甲为夏季 C. 乙为冬季 D. 乙为夏季 【答案】28. C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甲为夜晚,吹陆风,C对。乙为白天,吹海风,A、B、D错。 【29题详解】 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是海风,冬季吹西北风,是陆风。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 甲为冬季,乙为夏季,D对。A、B、C错。 点睛: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吸收相同的能量,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白天陆地气温高,是低压区。海洋气温低,气压高,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是海风,冬季吹西北风,是陆风。 30.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下左图为“2016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 A. ①较强 B. ②较强 C. ③较强 D. ④较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左图中甲地等压线向低处凹,等温线向高处凸出,说明甲地气温高,受低压控制,故为多云、阴雨天气,周边地区气压高,为晴朗天气。右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甲地为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少于周边,因此①较弱,A错误;阴雨天气气温比晴天低,地面辐射(②)较弱,B错误;云量大,大气逆辐射(③)较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较弱,C正确,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40分) 3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地球的数字是______________;与其相邻的两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八大行星中共同的运动特征是_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 (3)离3号行星最近的自然天体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小行星带处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填行星名称) (5)其中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名称) (6)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该图反映有利于地球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 (2). 2 (3). 4 (4). 同向 (5). 共面 (6). 近圆 (7). 月球 (8). 火星 (9). 木星 (10). 木星 (11). 土星 (12). 安全的宇宙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分类及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知识点。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从里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表示地球的数字是3,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金星、火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2、4。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而且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公转轨道近似偏心率较小的椭圆形。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绕日运行;共面性:八大行星运行轨道基本上处于同一平面上;近圆性:运行轨道都是偏心率较小的椭圆形。 (3)3号行星是地球,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 (4)太阳系八大行星从里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小行星带处于火星(4)、木星(5)之间。 (5)八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巨行星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包括有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顾名思义,他们都是离太阳很远的行星。其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5)、土星(6)。 (6)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光照稳定。该图反映有利于地球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条件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故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里。 32.读下列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 _____,②____ ,③_____ ,④_____。其中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 (2)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______。 (3)冬天晴朗的夜里农民往往用人造烟雾防御霜冻是因为上图中的_________(写序号)作用增强了。夏季天空多云白天不会太热与大气的_____________作用弱有关。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______辐射,“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拉萨、武汉、成都、西安、北京等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太阳辐射 (2). 大气辐射 (3). 大气逆辐射 (4). 地面辐射 (5). ③ (6). 白天,晴,削弱作用弱,气温很高;夜晚,晴,保温效应弱,气温很低。 (7). ③ (8). 削弱(或反射) (9). 地面 (10).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11). 拉萨 (12). 成都 (13). 拉萨最优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成都最差原因是受地行、河流影响而雨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能资源贫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图示信息及生活实际不难解答。 【详解】(1)根据图示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地面增温后,地面发出④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吸收了少量的太阳辐射和大部分的地面辐射,则发出②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把能量部分的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故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①是使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是太阳辐射。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④,并通过大气逆辐射③把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结合图示反映,沙漠地区多晴天,故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少,气温较高,而晚上云量少,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效应较差,气温较低,故温差较大。 (3)冬天晴朗的夜里用人造烟幕防御霜冻是因为烟雾能更多的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了③大气逆辐射;夏季天空多云白天不会太热是因为云层对大气反射作用增强,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增强所致。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较少,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距离地面越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高处不胜寒”是因为海拔越高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4)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的地区应为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最差的地区应为太阳辐射总量较贫乏的地区。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因此太阳能丰富;因此拉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该地海拔低,大气层厚度大,多云雾,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能不丰富,因此成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差。 3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2)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 ____→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力环流。 (3)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变化。 (4)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 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 _____弯曲。 (5)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 (6)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上气压分布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下图: (2)空气上升或下沉;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3)如下图所示: (4)向下;向上。 (5)B>A>D>C (6)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气压值、气压性质判断等知识点。 【详解】(1)热力环流形成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其基本过程为: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完成热力环流。火焰处气温高,纸屑在火焰处上升,距离火焰越远,气温越低,碎屑在四周落下再从四周流回。运动方向见下图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从而完成环流。其基本过程为: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完成热力环流。即:热量差异→大气上升或下降→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根据热力环流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异。火焰处,空气上升,故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两侧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见下图 (4)据上题分析可知,AC处为低压,等压线向下弯曲,BD处为高压,等压线向上弯曲,因此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弯曲,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5)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因此A>D,B>C;水平方向上,高压气压值大于低压,B>A,D>C。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D>C。 (6)据以上分析,在垂直方向上,AD、BC分别位于同一垂直方向,在任何一个地点,随着海拔的升高,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气柱的重量逐渐减小,气压随之降低,因此近地面气压值大于高空。近地面A为低压、B为高压,高空D为高压,C为低压,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因此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