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区域都有明确界线 B.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C. 区域的划分指标,既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 D.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特征相对一致 【答案】C 【解析】 区域不是都有明确的界线;区域是划分的依据多样,不是主观任意划分的;区域的划分指标,既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特征差异明显。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南地区( ) A. 冬季风不能到达,属非季风区 B. 1月均温高于0℃,是亚热带、热带地区 C. 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植被为森林草原 D. 农作物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答案】B 【解析】 我国季风区的划分是以能否受到夏季风影响作为标准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强烈,属于季风区,A错;秦岭—淮河一线大体与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重合,此线以南地区是亚热带、热带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B对、D错;秦岭—淮河一线大体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此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错。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题。 3.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质 4.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5.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水稻和青稞为 【答案】3. B 4. C 5. A 【解析】 【3题详解】 A.由于四地均位于我国北纬35°~ 40°之间,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差别较小,降水差异很大,所以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应为海陆位置,B正确; C.四地气温(尤其是7月气温)差别很小,C错误; D.四地按由沿海向内陆的排序应为③②④①,洋流只能影响沿海地区,D错误。 【4题详解】 A.我国易形成春汛的河流在东北地区,而根据表中数据可知①地位于西北,③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A错误; B.①④两地7月均温都在20℃以上,不可能位于青藏高寒区,B错误; C.②③两地年降水量均在400毫米以上,所以位于我国季风区,C正确; D.②地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应为半湿润区,D错误。 【5题详解】 A.①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农业生产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A正确; B.②地位于半湿润季风区,种植业比重要高于畜牧业,为我国主要旱作农业区,B错误; C.③地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旱地农业,C错误; D.④两地7月均温在20℃以上,不可能位于青藏高寒区,D错误。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有关图中从阶段 Ⅰ到阶段 Ⅲ 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从阶段 Ⅲ 到阶段 Ⅳ 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大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 市场 【答案】6. A 7. D 【解析】 【分析】 据材料可得,由村庄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演变,体现了城市化的进程;耕地面积增多,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土的作用减弱;城市周围由耕地向花卉、蔬菜用地演变,花卉、蔬菜时鲜性比较强,经济效益高,主要由市场因素影响。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图中耕地面积增多,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土的作用减弱,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丰水期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减小,①正确,排除B、D选项;由村庄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演变,体现了城市化的进程,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③错误,故排除C选项;A选项正确。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从阶段 Ⅲ 到阶段 Ⅳ 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周围由耕地向花卉、蔬菜用地演变,花卉、蔬菜时鲜性比较强,需要靠近市场,经济效益高,故D选项正确;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均不是发展花卉、蔬菜的主要因素,故A、B、C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考查区域的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森林具有涵养水土的作用,花卉、蔬菜时鲜性比较强,经济效益高,主要由市场因素影响。 8. 下列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地带性土壤分别为红壤和水稻土 C.长江三角洲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适合种植水稻且耕地集中连片 D.松嫩平原农作物生长季节短,适合种植春小麦、玉米和大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集中连片分布,人口又相对较少,人均耕地较多,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土地较为分散,不适合机械化作业,A错误;东北的地带性土壤为黑土,南方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水稻土属于人工土壤,B错误;长江三角洲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适合种植水稻但农田较为分散,C错误;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中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短,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甜菜和大豆等,D对;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处我国东北中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短,并且受长白山的阻挡,其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在400~600毫米之间;耕地主要是旱地,黑土分布广泛,发展旱作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甜菜等;土地集中连片分布,人口又相对较少,人均耕地较多,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农田零散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主要是一年两熟,由于多年栽培,该地主要分布为生产力高的水稻土。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往往包括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条件。 在平日学习中,应从某个区域案例入手,掌握其各个因素的影响,进而推广至其他区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法国梧桐和香樟都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下表为法国梧桐和香樟树部分特点比较。在法国梧桐的种种问题暴露之后,香樟就成了重要的替代树种之一。2016年6月,杭州最新的城市绿化数据反映杭州城区大约有行道树15万多株,其中法国梧桐只有1.3万多株。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影响法国梧桐易倒斜的时间和气象因素是 A. 1、2月份的积雪 B. 4、5月份的梅雨 C. 8、9月份的台风 D. 7、8月份的暴雨 10. 与法国梧桐相比,香樟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明显缺点是 A. 夏季遮荫不足,导致气温日较差大 B.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差 C. 冬季采光不佳,树枝易被积雪压断 D. 防风固沙、吸烟滞尘的生态价值低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法国梧桐属于落叶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8、9月份是西北太平洋台风多发季节,台风登陆带来大量的降水和大风,杭州的法国梧桐易倒斜,故选择C。杭州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冬季1、2月份的积雪出现几率小; 长江中下游梅雨一般出现在6月、7月,7、8月当地受副高控制易出现伏旱。故ABD项错误。综合分析,C项正确。 【10题详解】 A都属于大乔木,夏季遮荫两者相差不大,A错; B深根性植物,保持水土效果好,作为城市行道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是次要的,B项错误; C香樟属于常绿大乔木,冬季不落叶,导致冬季采光不佳,树上容易积雪,树枝易被积雪压断,C项正确; D城市行道树的防风固沙作用不明显,常绿植物吸烟滞尘的生态价值高,D错。 综合分析,C项正确。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目前,沃尔玛在全球15个国家开设了超过8600家商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约2亿人次。沃尔玛通过自己的卫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对全球范围内的4500多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销售量全部盘点一次,为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任何一家卖场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使它可以维持极少的库存甚至零库存,但可以保证正常销售,节约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和费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沃尔玛在对青岛市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布点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进行综合分析,需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 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B. 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C. 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 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12. 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其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WPS 【答案】11. D 12.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1题详解】 购物中心的选择需要掌握区域的人口分布状况和交通通达度,故需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D正确。 【12题详解】 GIS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故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其中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技术,B选项正确。 蚂蚁森林通过用户的“减碳”行为,换算成虚拟“能量”,为虚拟树苗提供养分。后由公益机构以用户名义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真树。目前已累计植树5000多万棵,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可视化的“真树”。完成下面小题。 13. 公益机构植树行动针对的当地主要环境问题是 A. 矿产资源衰竭 B. 大气污染 C. 土地荒漠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14. 手机用户查询“真树”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分布,结合材料公益机构以用户名义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真树,据此反映的是我国西北的环境问题,主要为土地荒漠化,矿产资源衰竭、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不是西北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ABD错误,C正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应用。手机用户查询“真树”,即用户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树木的长势、高矮等外部特征,因此需要对树木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而地理信息系统恰好具备这样的功能,A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灾害的评估,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于定位和导航。据此,本题选A。 2018年,在上海、广州、武汉、厦门等多个城市出现了数万辆各色共享单车杂乱堆放在一起的场面壮观,网友戏称为“共享单车坟场”。下图是“某共享单车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 共享单车位置查询主要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 RS、 GPS B. GPS、 GIS C. RS、GIS D. GPS、数字地球 16. 共享单车坟场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①占用城市用地 ②影响城市环境美观 ③搬运管理等行政成本较高 ④社会资源浪费严重 ⑤锈蚀车身和脱落零部件造成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在 APP 上找寻“共享单车”,因为是骑行方式,首先需要定位,所以利用的 GPS,然后规划线路,主要是通过地理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所以利用 GIS。RS是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物状态信息的方法,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 【16题详解】 堆放共享单车,占用城市用地,①对;侵占公共环境,影响城市环境美观,②对;锈蚀老化车身和脱落零部件可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⑤对;搬运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行政成本较高,从占用社会空间和人力资源,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严重,③④对。故本题选择D。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图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风蚀和水蚀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 新疆的荒漠化主要是水蚀作用造成的 C. 山西省的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 内蒙古高原的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 18. 下列地区与其主要荒漠化现象相符的是( ) A.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B. 黄土高原——土壤盐碱化 C. 云贵高原——土地沙漠化 D. 华北平原——石质荒漠化 【答案】17. B 18. A 【解析】 试题考查荒漠化。 【17题详解】 从图中看风蚀和水蚀所占比重最大,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新疆气候干旱,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造成的,B不正确;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能源基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所以选B。 【18题详解】 江南丘陵因水土流失,生态问题是红色荒漠,A正确;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云贵高原生态问题是石质荒漠化;华北平原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盐渍化。所以选A。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20.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21.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退耕还林 【答案】19. C 20. A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红漠化是红壤分布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而出现的红壤裸露现象,故自然原因为流水侵蚀。故选C。 【20题详解】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由于滥伐森林,流水侵蚀加剧造成的。南方放牧较少。开山取石和环境污染不是红色荒漠形成的原因。故选A。 【21题详解】 大力开荒种田,不利于保持植物覆盖率,A错误。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是在保持水土治理之后,B错误。南方不适合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C错误。低山丘陵地区首先要做好保持水土工作,退耕还林,D正确。故选D。 22.关于草方格沙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 ②削减风力 ③截留水分 ④利于植物存活 ⑤加大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润度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草方格沙障的作用,需要对草方格沙障有深入的了解。 【详解】草方格沙障由于是由草扎成的方格状的物体,表面粗糙,增加地表粗糙度,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增强地面湿度,利于植物存活,但是不会加大植物蒸腾作用,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生态林工程。经过40年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构筑起绿水青山的生态防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得工程区 A. 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B. 环境承载力降低 C. 人口合理容量变小 D. 环境承载力提高 24.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给京津冀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 减轻风沙危害 B. 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C. 减少生物多样性 D.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答案】23. D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得该区域生物生产力得到改善和提高,有利于提高当地环境承载力,从而使人口合理容量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 【24题详解】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防水土流失。因此三北防护林给京津冀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故A 正确。防护林建设不能减轻京津冀地区汽车尾气污染,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故B、C、D错误。 【点睛】干旱、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难,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5. 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 水土流失 B. 次生盐渍化 C. 裸岩 D. 土地沙化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灌溉,导致水体在盐分残留,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退化形成荒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6.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 大面积植树造林 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 退耕还草 【答案】B 【解析】 略 27.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在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A.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森林具有众多生态功能,但在不同地域其功能表现不一样。在干旱地区主要表现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交通线两侧表现为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在工业区附近表现为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在河流上游或山区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考点: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森林的生态功能。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该森林带在乙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丰富 B. 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C. 受西南信风的影响 D. 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29. 目前,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 ) A. 自然灾害减少 B. 全球降水增加 C. 全球气候变暖 D.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28. A 29. C 【解析】 试题考查热带雨林的保护。 【28题详解】 图中乙地位于赤道地区,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丰富,是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带,A正确。 【29题详解】 图中森林带为热带雨林,有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功能,热带雨林破坏后,会造成全球变暖,C正确;自然灾害增加,降水变率加大,对厄尔尼诺没有影响。所以选C。 2010年9月22日网易探索栏目记者在巴西牧场采访,看到牛群正在伤痕累累的土地上吃草,这里曾是茂密的亚马孙雨林,放牧导致巴西亚马孙流域的森林采伐每年吞噬掉数千平方英里不可替代的林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雨林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生物生长迅速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31.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2.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3.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 生物循环旺盛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34. 不属于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 A. 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故称为“地球之肺” B. 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C.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 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答案】30. B 31. A 32. B 33. C 34. B 【解析】 试题考查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30题详解】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B正确;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植物易被破坏,植物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是雨林脆弱性的表现,不是优势。所以选B。 【31题详解】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A正确;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不是土壤贫瘠的原因;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充足。所以选A。 【32题详解】 雨林观光、生态旅游、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属于保护性开发,B正确;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资源而采伐亚马孙雨林属于破坏性开发。所以选B。 33题详解】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植物易被破坏,植物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C正确。 【34题详解】 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有,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故称为“地球之肺”;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不具有全球性。所以选B。 35.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 天然气——西气东输 B. 水——南水北调 C. 电——西电东送 D. 煤——西煤东运 【答案】B 【解析】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南水北调工程,利于解决山西缺水问题。选B正确。 36.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中不包含( )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扩大煤炭开采量,以扩大规模;为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增加附加值,都是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选D正确。 37.晋煤外运的三条主要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 A. 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B. 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C. 神黄线、焦日线、胶济线 D. 大秦线、焦日线、神黄线 【答案】A 【解析】 晋煤外运的三条主要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大同-秦皇岛)、神黄线(神木-黄骅港)、焦日线(焦作-日照)。选A正确。 38.下表为“四个国家能源消费构成表(2012年)”。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能源消费 ( ) A. 石油消费总量最少 B. 水电消费总量最少 C. 以清洁能源为主 D. 煤炭消费比重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我国的能源结构。 【详解】石油消费总量=总消费量×石油所占比例,根据公式可算出我国石油消费总量为400.98,德国为111.49,我国石油消费总量不是最少的;水电消费总量=总消费量×水电所占比例,根据公式可算出我国水电消费总量为159.4;德国为4.41,我国水电消费总量不是最少的;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大,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比重小,D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条独立的外流河 B. 是密西西比河的三级支流 C. 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D. 注入五大湖 40.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 B. 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C. 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D. 春秋季节降水多,冬夏季节降水少 【答案】39. C 40. B 【解析】 试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39题详解】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C正确;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注入俄亥俄河,是一条独立的外流河,ABD错误。所以选C。 【40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B正确;夏秋季节降水少,冬春季节降水多,ACD错误,所以选B。 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 红水河 ( ) ①水量大 ②多宽谷 ③地势落差大 ④有结冰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42. 与龙滩水电站比较,大藤峡水电站 ( ) A. 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 B. 海拔更高 C. 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 D. 距离主要市场更近 43. 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 ( ) A. 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增强 B. 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C. 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 D. 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41. A 42. D 43. D 【解析】 本题组以红水河开发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水电站建设优势、河流梯级开发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1题详解】 红水河流域及上游流域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河水补给量大,导致河流水量大,选项①正确。图中显示,红水河段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侵蚀以下蚀为主,多峡谷,因此选项②错误,选项③正确。红水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河水无结冰期,选项④错误。综合上述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 【42题详解】 图中显示,龙滩水电站与上一级的平班水电站距离远,而大藤峡水电站离上一级的桥巩水电站较近,选项A错误。图中显示,大藤峡水电站位于大藤峡水电站下游,地势较低,选项B错误。图中显示,大藤峡水电站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比龙滩水电站小,选项C错误。红水河水电站的主要市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大藤峡水电站位于龙滩水电站下游,距离珠江三角洲更近,选项D正确。 【43题详解】 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形成的水库中,水流速度比过去变慢,因此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不会明显增强,选项A错误。红水河所在珠江水系不流经四川,因此选项B错误。红水河属于珠江水系的河段,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没有影响,选项C错误。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获取大量清洁能源输往华南地区,会大大优化华南地区的电力结构,选项D正确。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图1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4. 引起图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流域上游退耕还林 B. 人口激增,围湖造田 C. 湖泊沼泽化加快 D. 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45. 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B. 旱涝灾害频次减少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 【答案】44. B 45. C 【解析】 【44题详解】 读图洞庭湖面积1949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上游退耕还林可保持水土,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湖泊容量不会缩小,A错。由于人口激增,粮食需求量大,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迅速减小,故B正确。湖泊沼泽化演化速度较慢,湖泊面积不会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故C错。长江干流水量减少会造成洞庭湖面积萎缩,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 【45题详解】 热岛效应发生在城市市中心,洞庭湖占地面积较广不在某个城市里,故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不大,A错。洞庭湖面积缩小,防洪蓄水能力减弱,湖泊的对径流调节能力下降,会增加旱涝灾害,故B错。洞庭湖面积缩小,动植物生存环境空间减少,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故C正确。气候变暖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洞庭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但对大范围气候影响不大,气候更不会因此变冷,故D错。 46.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千米,天然落差1 324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 133万千瓦,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开发。 【详解】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减轻中下游旱涝灾害威胁,调节径流季节变化,改善枯水期水质,年径流量变化不大,对地下水位影响小,①③正确,故选D。 47.日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不容乐观。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 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 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C.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D. 开辟大型农牧场 【答案】C 【解析】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48.今天人们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构成了当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 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 退耕还湿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 把沼泽地作为旅游资源大力开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题目表明,“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原来“北大仓”主要开垦湿地的结果,现在“北大荒”又恢复成湿地景观,同时“北大荒”说明人类活动干预减少,因此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构成了当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选项A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湿地是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选项B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退耕还湿,湿地得以恢复,湿地的多种生态功能加强,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优化,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护,选项C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把沼泽地作为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会加强人类活动的干预,与“北大荒”的目标不符,选项D叙述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最高拉制水位及多年平均水位的海拔随李节变化图(单位:米)。最高控制水位是指综合水库灌溉、发电效益及水库运行安全等因素,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死水位是指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9. 该水库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是因为该时段 A. 上游灌溉需水多 B. 流域内降水量少 C. 下游防洪压力大 D. 库区内蒸发量大 50. 该水库可能位于 A. 浙江省西部 B. 青海省东部 C. 甘肃省北部 D. 云南省中部 【答案】49. C 50. A 【解析】 考查地理图像的判读和我国气候特征、地形特征。 【49题详解】 读图,该水库多年平均水位5-7月呈上升趋势且在7月达最高,说明5-7月期间进入水库的水量不断增大,反映了此时期河流流量大;因此该水库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库下游防洪压力大,水库需控制最高水位、腾出足够的库容来蓄水防洪,选C;如果这段时期上游灌溉用水多、流域内降水量少,则流入水库的水量较少,水库的多年平均水位应该下降或较低,A、B错;我国5-7月不断升温,库区内蒸发量大,但此时水库水位高,说明来水量远大于蒸发量,水库最高控制水位较低不是因为蒸发导致水库水量减少,D错。 【50题详解】 图中水库最高控制水位的海拔均在110米以下,可以判断该地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为主;浙江省西部地形主要是丘陵、平原,海拔较低,A对;青海省东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B错;甘肃省北部为河西走廊,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C错;云南省中部为云贵高原,海拔高、多高原山地,D错。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图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我国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本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加上周围高大山地的阻挡,使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解析】 【详解】(1)由图中的轮廓和重要的标志:昆仑山、阿尔金山,可知该地是塔里木盆地,当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本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加上周围高大山地的阻挡,使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2)荒漠化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基本条件)气候异常、植被稀少、土质疏松(物资基础)、多大风(动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52.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 【答案】(1)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丰富,河流水(径流)量大。 (2)①流域内水、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火电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不稳定;③发展火电和核电,可以弥补河流枯水期发电量的不足。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详解】(1)水能丰富的原因可从落差大、流量大两方面来分析;从图中看田纳西河流域多山地,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该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丰富,支流多,河流水量大。 (2)田纳西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不稳定,发电量不稳定,发展火电和核电,可以弥补河流枯水期发电量的不足;从图中看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火电可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53.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山西省交通、矿产、主要城市分布概况图。 材料二 下图为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有哪些?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山西省实现传统工业全面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距离市场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交通通达度较高外运条件较好 (2)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利用的附加值;节约土地资源;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岗位,环境效益:减轻环境污染等 (3)①巩固发展传统工业,延长产业链,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③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发展规划;④发展交通;⑤改善环境等 【解析】 (1)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周边位置,而影响煤炭资源开发主要考虑周边位置;市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主要从铁路和海运分析。 (2)从经济上看变废为宝,增加了产业的链条,提高了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从社会效益上看,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从环境效益上看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山西省属于资源型的传统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链条,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优化交通和管理上做文章。 5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北纬22°04′-22°17′,东经100°32′-100°44′)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富。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夭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増长,刺激了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图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 (1)分析纳板河流域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分析大面积种植橡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纬度低,亚欧大陆东岸,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种类丰富(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季雨林自身植物种类繁多);区内地形起伏大(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垂直带谱多;交通不便,人类活动少;建立保护区,受破坏与干扰小,植被保存好。 (2)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农药、化肥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重;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1)纳板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为热带季风气候,物种繁多;该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区内山地海拔高、高差达,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物种丰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小;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较好。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该区域大面积种植橡胶会破坏当地的天然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损,过度种植会导致区域土壤肥力降低,大量种植需要使用农药化肥,也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 【点睛】题旨在考查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