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2018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⑤⑥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③④两地之间的距离 B. 任何一日,②③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不相等 C. 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 D. ③④两地位于西半球,②⑥两地位于东半球 2. 图中③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 ) A. (40°N,40°W) B. (40°S,140°E) C. (40°S,50°E) D. (40°N,140°E 3. 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两地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两地,所用的时间( ) A. 从①地飞行到②地所用的时间较短 B. 从⑤地飞行到⑥地所用的时间较短 C. 二者所用时间相等 D. 无法判断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经纬度,⑤⑥两地与③④两地间经度间隔相同,纬度不同,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两地之间的距离不相等,A错误。根据图示纬度,太阳直射点在②③两地中间时,即直射20°N时,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B错误。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C正确。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③地位于西半球,②④⑥三地位于东半球,D错误。 【2题详解】 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纬度南北相对,经度位于两条相对经线上,经度合是180°,图中③点的坐标是(40°N,40°W),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40°S,140°E),B对。A、C、D错。 【3题详解】 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两地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两地。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相同。两架飞机飞过的经度间隔相同,角速度相同,所用的时间相等,C对。A、B、D错。 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天然石拱门呈“∩”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下图为某游客在五一假期拍摄的阿图什天门的落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地貌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 A. 喀斯特地貌 B. 丹霞地貌 C. 断块山 D. 雅丹地貌 5. 拍摄者位于阿图什天门的 A. 东北方 B. 西北方 C. 东南方 D. 正东方 6. 在图示所示时刻,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该地与北京昼长大致相当 B. 我国“北极村”漠河夜幕沉沉 C. 天山牧民已转移到夏季牧场 D. 游客发现附近的小河流量大增 【答案】4. D 5. C 6. A 【解析】 试题通过阿图什天门图,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球运动意义、河流补给类型。 【4题详解】 由材料“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可知,阿图什天门地貌成因是风力侵蚀,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成因是流水侵蚀;断块山的成因是内力作用; 雅丹地貌的成因是风力侵蚀,D正确。 【5题详解】 五一假期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地西北日落,拍摄者位于阿图什天门的东南方向,C正确。 【6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与北京纬度相当,该地与北京昼长大致相当,A正确;图示时该,北京时间21点18分,我国“北极村”纬度高昼长,此时不会夜幕沉沉; 天山牧民正在向夏季牧场转移;该地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或午后气温最高时,水量较大。 【点睛】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远的贯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 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 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C. 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D. 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8. 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运输成本 B. 减轻港口负担 C. 扩大港口腹地 D. 节约运输时间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题目材料可知“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主要得益于当前的货物运输主要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使得运输效率大为提高,D选项正确。 【8题详解】 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增加了货物的装卸次数,提高了成本,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在港口的船只等候时间也会增加,无法起到减轻港口负担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基建,扩大经济腹地,促进经济发展,C选项正确。 读日本南部某山地等坡度线(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河段,流速最快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 一般山区,海拔越高,坡度越陡。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谷土壤条件北侧好于南侧 B. 乙地位于背风坡,水分条件差 C. 丙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 河流从西北丁地流向东南 【答案】9. D 10. A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等坡度线,非等高线,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因此等坡度线上的数值越大,说明坡度越陡,河流的流速越快。 【9题详解】 图中D地坡度最大,所以流速最快,C处虽等值线较为密集,其表示该地坡度变化大,但是该地坡度小于D地,所以河流流速D最快。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南北方向,图中甲河谷南侧为凸岸,有利于泥沙沉积,所以南侧的土壤条件,A正确;丙地位于日本南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错误;该图只能反映坡度的大小和变化,不能指示坡向和海拔高低,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等值线图,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概念判断是关键,难度较大。 荷兰全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分别为760mm和550m,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至9月期间。荷兰1/4土地海拔不到lm,筑堤拦海和排涝在1000多年的荷兰治水历史中成为整个国家的重要活动,开始时雨水完全可以依靠重力排放入海,后来则需依靠动力。下图为公元1000年以来荷兰西部区域陆地下沉与海平面上升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荷兰需要依靠动力才能排水入海的时间大约起始于 A. 1100年 B. 1400年 C. 1600年 D. 1900年 12. 为防涝,荷兰一年中雨水排放的旺季往往是 A. 每年9月至来年3月 B. 每年5月至9月 C. 每年上半年时间 D. 每年下半年时间 13. 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海域,开发海洋资源 B. 减少风暴潮对沿海低地侵害 C. 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 D. 大力发展沿海旅游业 【答案】11. C 12. A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只有陆地高于海平面才能完全依靠重力排水人海。从图中可以看出,1100年陆地完全高于海平面,完全可以依靠重力排水,A错误;1400年陆地虽低于涨潮水位,但高于落潮水位,落潮时可自流排水,B错误;从1600年开始,陆地低于落潮水位,需要依靠动力才能排水入海,C正确;1900年完全需动力才能排水,不符合题目中起始时间,D错误。 【12题详解】 荷兰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至9月期间,所以每年9月至来年3月降水转化为径流的量较多,此时应是雨水排放的旺季,A正确;其他选项中的时间段,降水转化为径流的量都不如A选项多。 【13题详解】 将围垦的低地退陆还海,可以更好地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不大;筑坝造陆可以减少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大力发展沿海旅游业与退陆还海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A. 降水 B. 下渗 C. 地表径流 D. 蒸腾 15. 树干流液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云层厚度 B. 土壤黏性 C. 温度高低 D. 太阳辐射 16. 该山地可能是 A. 天山 B. 太行山 C. 长白山 D. 阿尔卑斯山 【答案】14. D 15. D 16.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辐射对于树干流液密度的影响,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4题详解】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叶片失水主要的促动环节就是植物蒸腾。故选D。 【15题详解】 如图所示,树干流液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且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白昼的差异也较大,可知其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其变化虽与温度变化也有关,但图示表明树干液流夜间的稳定变化与温度的实际波动变化不一致,可见太阳辐射更符合题意。故选D。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北京时间提示,通过计算该地比北京时间晚3至4小时左右,可判断该山地为天山。故选A。 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 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B. 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 C. 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 D. 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 18. 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 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 B. 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 C. 农村人均耕地增多 D. 户籍管理趋严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人员虽成为城镇的常住居民,却没有当地户口,故B正确;A、C.、D三个选项均与该差异的产生无关。 【18题详解】 两类城市化率差异减小说明进城务工人员减少,而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可以导致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相对降低;目前我国户籍政策管理还是有利于人员流动的,并没有趋严,而城镇内就业机会并没有减少;由于农村人口增多,农村人均耕地不可能增多,故A项正确。 受市区房价过高的影响,许多在广州城区工作的市民纷纷选择在郊区购房居住。下图示意广州城郊结合部交通繁忙路段在不同时段内的车流拥堵状况。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通往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方向是 A. 北 B. 南 C. 东 D. 西 20. 图中P处最有可能位于 A. 自然保护区 B. 中心商务区 C. 郊外住宅区 D. 政务中心区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我国交通法则是靠右行驶,据甲图上班时间的拥堵状况可知,东、南、西方向一致,而北右行驶与其他三个不同,说明最有可能是通往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方向。故选A。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P处附近最有可能位于郊外住宅区,早晨进城和傍晚回家时车辆多造成的拥堵,C正确;自然保护区没有太多车辆,A错误;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B错误;政务中心区可能在工作时间交通拥堵,不会是上、下班高峰时拥堵,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般而言,大城市的中心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边缘,住宅区分布广泛,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设施,与企业相邻或成片规划建设。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 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 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2. 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1. C 22. 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21题详解】 我国区位指数大致是由东向西递减,东部区位指数高主要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等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但丙地区位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崎岖、经济落后, 西部的乙地区位指数低主要是海拔高,生态环境恶劣等自然因素造成的。 【22题详解】 甲地为珠三角地区,该地的水陆交通便利,邻近港澳和东南亚,可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 创意产业也叫创新经济、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等。读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23. 影响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劳动力数量 B. 交通通达度 C. 人才和技术 D. 环境质量 24. 创意产业的兴起,促进了上海的 A. 城市空间结构改变 B. 基础设施改善 C. 人口年龄结构优化 D. 产业结构调整 25. 老工厂废弃的大型厂房或仓库成为创意产业发展初期的首选场地,其主要原因是 A. 租金低廉 B. 接近高校 C. 交通便利 D. 环境优美 【答案】23. C 24. D 25. A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创意产业是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所以要求分布在人才和技术集中地区,故C项正确;不是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故A项错误;交通通达度、环境质量不是主要因素,故B、D项错误。 【24题详解】 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 三种形式。创意产业的兴起,不会引起空间结构的改变,故A项错误;基础设施、人口年龄结构也不会改变,故B、C项错误;创意产业也叫创新经济、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新产业的兴起,导致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 【25题详解】 据材料知,创意产业是依靠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没有雄厚资金,所以只能选择租金低廉的地方,故A项正确;不能考虑高校、交通、环境等条件,故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 第Ⅱ卷(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4大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棕果压榨出来的,市场需求大。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主产区在苏门答腊岛(位置见下图),该岛油棕树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80%。2008年5月,印度尼西亚政府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 (1)判断苏门答腊岛生物资源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述苏门答腊岛成为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主产区的自然原因。 (3)说明印度尼西亚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的理由。 【答案】(1)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多。该岛属于热带雨林带(气候),森林茂密,植物种类多,生物量大,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另外开发较晚,破坏少等。 (2)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光照较强;多山地的地形利于排水等。 (3)大面积开发棕榈林必然导致雨林毁坏,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变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赤道穿过苏门答腊岛,因而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植物种类多,生物量大,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另外该岛开发较晚,破坏少等,所以苏门答腊岛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多。 (2)由题干材料可知,油棕树喜光热、好水忌涝;苏门答腊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光照较强,能够满足其光、热、水分等条件;图中显示该岛屿多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等,所以苏门答腊岛成为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主产区。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带,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多;大面积开发棕榈林必然导致雨林毁坏,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甚至导致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所以印度尼西亚被迫搁置大型棕榈油开发项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农业区位因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温哥华为材料背景,考查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其特征,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7月份北半球是夏季,温哥华西侧海洋温度较低;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所以7月份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温哥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温哥华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冬季西风带风力强劲,地形雨丰富,所以降水集中在冬季。 (3)温哥华西部沿岸有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所以冬季气温较高。 28.读材料及“河西走廊示意图、七彩丹霞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 材料二:七彩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千万年前这里曾是茫茫湖泊,河流众多,经过几番地质演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有红色、黄色等,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条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材料三:压砂瓜——在沙砾淤积丰富的冲积扇区域种植的西瓜。种植此瓜要将大量碎沙石覆盖在土壤表层,每年4—5月份种植,7—9月份上市。上市鲜瓜不但个大、甘甜,而且皮厚、质硬,耐贮运。某中学夏令营的同学们走进甘肃品尝了西瓜后说:“早穿皮袄晚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该地区最真实的写照。 (1)概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在河西走廊上种植压砂瓜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请简述七彩丹霞的形成中产生色彩斑斓、色调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并有陡峭的奇岩怪石的成因。 【答案】(1)沿铁路线分布;沿河流(绿洲、冲积扇)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河流处水源充足;河流处为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基础好)。 (2)冲积扇中多砂石,覆盖土层的砂石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光照强烈,西瓜品质好;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生长期温度高,热量丰富;戈壁地区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 (3)该地是湖泊沉积地貌,不同时期的沉积物成分不同,所产生的颜色不同;当地壳运动后,产生地层的水平褶皱弯曲、抬升;受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地表岩层被侵蚀后,弯曲的岩层出露;侵蚀严重的区域只残留着陡峭的奇岩怪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西走廊以及丹霞地貌为材料背景,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及其分布特征、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和地形地貌的成因,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图中城市分布特点主要从地形、水源等角度分析。由于图中地区多山地,铁路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所以有利于城市分布。从水源看,地处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在绿洲和河流附近布局,有较为便利的水源,有利于城市供水。 (2)河西走廊种植压砂瓜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农业区位因素结合压砂瓜的生长习性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种植压砂瓜要将大量碎沙石覆盖在土壤表层,而冲积扇中多砂石,覆盖土层的砂石充足。从气候看,河西走廊地区地处我国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压砂瓜的种植。河西走廊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每年4—5月份种植,7—9月份上市”生长期为夏季,光照时间长,气温高,热量丰富。该地区土地价格低,适宜种植压砂瓜。 (3)七彩丹霞的形成中产生色彩斑斓、色调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并有陡峭的奇岩怪石的成因主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由材料二可知,该地是湖泊沉积地貌,不同时期的沉积物成分不同,所产生的颜色不同;当地壳运动后,产生地层的水平褶皱弯曲、抬升;受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地表岩层被侵蚀后,弯曲的岩层出露;侵蚀严重的区域只残留着陡峭的奇岩怪石,所以该地有色彩斑斓、色调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并有陡峭的奇岩怪石。 29.【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的最后一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供电照明系统施工顺利完成并全线亮灯。历经6年筹备、8年建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主体工程如期具备通车条件,符合工期计划目标。港澳台媒体评价说,作为横跨粤港澳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不仅让三地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也将助力形成旅游新形态,制造观光新景点。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桥塔造型和夜景灯光照片。 请设计港珠澳大桥旅游的可行性项目,并指出港珠澳大桥旅游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旅游项目:①乘船游览(参观)港珠澳大桥;②乘车游览(体验)港珠澳大桥;③乘热气球俯视港珠澳大桥;④两端陆岸设立观桥游览活动平台;⑤港珠澳大桥灯光夜景旅游;⑥港珠澳大桥和周边城市景区组合旅游; 注意事项:①调控每天每个时段的游客数量,防止阻塞海上、大桥交通和出现交通事故;②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下旅游,确保旅游质量和安全。 【解析】 试题考查旅游项目的设计、旅游注意事项 到港珠澳大桥旅游可乘船、乘车或乘热气球游览大桥;可旅游大桥灯光夜景,及大桥和周过城市景区组合旅游。港珠澳大桥旅游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应从交通、天气、安全等方面来分析;首先要调控游客数量,防止交通阻塞及交通事故;关注天气,确保旅游质量和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