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学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学考)试题

石门二中 2019 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 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答案】1. D 2. C 【解析】 【1 题详解】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人口活动多的绿洲地区,①④对。河 流上游地区位于山区 ,人类影响少,②错。盆地中央是沙漠,不存在荒漠化问题,③错。D 对。A、B、C 错。 【2 题详解】 近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C 对。气候干旱,降水 稀少是该地的环境特征,A 错。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与荒漠化没有必然联系,B 错。该 地区大量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破坏植被,D 错。 3.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 扎设草方格沙障 B. 人工清除地表沙质沉积物 C. 大规模植树造林 D. 引渤海水到新疆,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答案】A 【解析】 【详解】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 资源不合理利用等。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生物措施是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措施。扎设草方 格沙障固沙是治理流动沙丘的方法,A 正确。地表主要是疏松沙质沉积物,难以清除,B 错误。 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缺水,大规模植树造林耗水量大,C 错误。引渤海水到新疆,工程量大,短 期难以见效,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只能从恢复植被开始,D 错误。故选 A。 4.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有( ) A. 地质灾害频次增多 B. 全球气候变暖 C. 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减少 D. 臭氧层遭到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质灾害主要与地壳运动、地形、植被破坏等因素相关,与土地荒漠化关系不大,A 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B 错误。“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 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 现象。因此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C 正确。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 人们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所致,与土地荒漠化无关,D 错误。故选 C。 【点睛】荒漠化的危害: 1、经济方面: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方面: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 收,继而引发饥荒。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5. 下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 渔业 B. 汽车制造业 C. 建筑业 D. 旅游业 6. 当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时,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是( ) A. 第一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二产业 B. 第三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一产业 C. 第二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答案】5. D 6. B 【解析】 【5 题详解】 渔业属于第一产业;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D 对,故本题 选 D。 【6 题详解】 区域发展前期,第一产业(农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工 业)比重迅速上升;当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时,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呈现出“三、二、 一”的格局。B 对,故本题选 B。 7.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区域中主要按照自 然地理指标划分的是( ) A. 东北平原 B. 黑龙江省 C. 俄罗斯 D. 沪宁杭工业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东北平原的划分是参照 200 米等高线,因此是按照自然地理指标划分的,A 正确;黑 龙江省、沪宁杭工业区的界线是省区界线,俄罗斯的界线是国界线,省界、国界都属于行政 界线,行政区的划分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说河流(山西与陕西),山脉(福建和江西), 有的是由于人为因素,比如说部落民族的生活习惯,也有的是历史遗留原因,不完全是自然 地理界线,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世界各国间国界的划分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的边界,一种是人定的边界。自 然边界又称天然边界,往往以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实体为划界标志。以河流为边界的, 通常以主航道中心线划分,例如,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分界, 就是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划 分的。以湖泊为边界的,多以湖泊两岸的中心点平分,例如,坦桑尼亚与刚果(金)之间的 国界则以坦噶尼喀湖中心的连线来划分。以山脉为边界的,通常按山脉的分水岭来划分,例 如,中国与尼泊尔、不丹等国的国界是以喜马拉雅山作为分的。人定的边界又分为几何边界、 数理 边界和文化边界。几何边界,是沿边界上某一固定点到另一固定点所划的直线。非洲的 许多国家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划定边界的。数理边界,又称天文边界,它以地图上的经纬度作 为划定国界的依据,如美国北部与加拿大南部边界就是以 49°N 线为标准划分的。文化边界, 是以人文因素来划定的一种国界。有的按民族分布来划定,有的按宗教信仰来划定。例如,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边界就是以民族分布状况来划分的。 8.以下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 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A 正确。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 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B 正确。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 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C 正确。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具有相似性,不是完全一致,区 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D 错误,选 D。 考点:区域的特征及表现。 读某年我国①②③④四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9. 该年某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 4.1:55.3:40.6,图中与该地区产业结构最类似的 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陆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受此影响,我国产业结构 的变化趋势是( ) A. 第一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产值迅速下降 B.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 第三产业不会受任何影响 D.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答案】9. C 10. B 【解析】 【9 题详解】 根据产业结构比例,该地第一产业比重很小,不到 5%,第二产业比重超过 50%,读图,①、 ②第一 产业明显超过 5%,故 A、B 错;④第二产业不到 50%。故 D 错;只有③符合,故本题 选 C。 【10 题详解】 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即第二产业的比重 增加,B 对,D 错。第一产业受影响小,A 错;第三产业会有影响,C 错。故本题选 B。 11.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所用的最主要的指标是( ) A. 预期寿命 B. 教育程度 C. 国防开支比重 D. 国内生产 总值 【答案】D 【解析】 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共同来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 是最主要的指标。 12.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关键是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特征。 【详解】 区域发展的初期即传统农业生产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 正 确;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是指工业化阶段,A 错误;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C 错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 阶段人地关系矛盾不明显,D 错误。故选 B。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特点的是( ) A.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D.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以 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A 错。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 错。工业化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C 对。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主要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 错。故选 C。 在西部地区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已开始建设西部名优特产农产品基地,完成下列各 题。 14. 内蒙古应建成的名优特产农产品基地是 A. 优质棉花基地 B. 反季节蔬菜基地 C. 高糖甜菜糖料生产基地 D. 烟叶生产基地 15. 内蒙古、新疆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光照强 B. 土地广 C. 气温高 D. 降水多 【答案】14. C 15. A 【解析】 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意在考查学生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农业活动区位条件的能力。 【14 题详解】 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糖分的积累;甜菜适 宜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种植,因此内蒙古地区可建设高糖甜菜糖料生产基地,C 对;棉花和烟 叶种植需水量大,内蒙古地区缺水不适宜种植;纬度高,气温较南方地区低,不适合发展反 季节蔬菜。 【15 题详解】 内蒙古、新疆同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A 对,D 错;土地面积虽广, 但沙漠面积大,受水源限制能种植花卉的土地面积较少,B 错;两地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 C 错。 1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民居墙体厚 B.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 南方民居房檐宽 D. 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民居特点是,北方寒冷,民居墙体厚,A 错。南方多雨,民居屋顶坡度大,B 错。南方民 居房檐宽,C 正确,选 C。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差,多临水而建,D 错。 【考点定位】我国民居的区域差异。 1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若干平原组成 B. 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 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 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洞庭湖平原、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共同组成,A 正确;本区河流、湖泊较多,有零星沼泽分布;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质 疏松是东北平原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质黏重,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18.按四大地区划分,下列省区中属于东部地区的是( ) A. 辽宁、河北 B. 广西、云南 C. 江苏、福建 D. 山东、山 西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国行政区划及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可知,河北位于中部地区,云南位于西部地区,山 西位于中部地区,江苏和福建位于东部地区。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农业生产、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也呈现出差异。 据此,回答下题。 19. 我国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土壤 20. 我国北方民居特别重视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帝王思想的影响 B. 可以节省建筑成本 C. 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D. 能够减少雨水对房屋的压力 21.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平原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 ) A. 热量充足,粮食单产高 B. 水资源丰富 C. 市场广阔 D. 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答案】19. C 20. C 21. D 【解析】 【19 题详解】 我国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充足,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期长,C 对。地形、降水、土壤对作物生长有 影响,但不能影响作物熟制,A、B、D 错。故选 C。 【20 题详解】 我国北方民居特别重视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冬季寒冷,朝南的民居可以获得 更多的太阳光照,C 对。与帝王思想的影响无关,A 错。朝向方位不能节省建筑成本,B 错。 不能减少雨水对房屋的压力,D 错。故选 C。 【21 题详解】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平原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以黑土土壤肥沃,平原面 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D 对。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A 错。水资源比长江流域少,B 错。 都主要面对国内市场,没有优势,C 错。故选 D。 22.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 ) A. 塔里木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 长江三角洲 D. 黄土高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塔里木盆地,A 对。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是途 经地区,B、D 错。长江三角洲是目的地之一,C 错。 考点:西气东输线路的起点、终点,主要经过地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 动。读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问题。 23. 若甲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乙对应目前我国的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 调配的是( ) A. 资金 B. 技术 C. 信息 D. 劳动力 24.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 资金 B. 工业制成品 C. 矿产品 D. 技术 25.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A. 可以改变大范围的气候状况 B. 可以改变径流的季节分配 C. 可以减少地表水的使用 D. 可以缓解受水区的生态缺水 【答案】23. D 24. C 25. D 【解析】 【23 题详解】 .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是劳动力,所以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劳动力,D 对;而资金、 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因素,A、B、C 错 。故本题选 D。 【24 题详解】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所以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矿产品,C 对;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A、B、D 错。故本题选 C。 【25 题详解】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气候的影响是局部的、小范围的,A 错;可以改变径流的空间分配,而非 季节分配,B 错;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使用,C 错;可以缓解受水区的生态缺水,D 对。故本题 选 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联系中优势互补的基本特征,并注意比较乡村与城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区域发展中的区位条件的差异。 二、综合题 50 分 26.下图是“我国资源调配示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C 代表我国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 (2)请说出图中 A 一线工程的起止点及其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 (3)简析图中 B 线调运的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 【答案】(1)A,C (2)起止点: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影响: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为经济发展 提供保障;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较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了铁路 运输压力。 (3)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影响。 【详解】(1)我国的气候变化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变化最为明显,大陆性逐渐增加,因此 沿线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即图中的 A 线工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 国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为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至北方地区,读图可知, 图中的 C 线工程符合。 (2)读图可知,图中 A 一线工程的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起止点是: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 东至上海。西气东输工程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很大程度缓解了上海的能源 短缺问题,促进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上海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的消费比 重,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减轻因大量运输煤炭而造成的交通压力等。西气东输工程对上 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减少了煤炭的燃烧,改善了上海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促 进了环境的保护等。 (3)读图可知,图中 B 线工程为西电东送的南线,该区域主要将珠江上游的红水河、南盘江、 北盘江河段的水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地区。珠江上游地处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地过 度地带,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 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土地面积 5.71 万平方千米, 覆盖 34 个县(市、区),是继安徽皖江、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四 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示意图 材料三:目前广汽菲亚特、吉利汽车、比亚迪、中航集团、富士康、戴尔等一批叫得响的大 项目已陆续在湘南片区“安营扎寨”。 (1)材料三中企业向外转移的原因是 。 (2)简述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试述上述产业的转入对湘南地区的影响。 【答案】(1)为了寻求廉价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提高利润。 (2)优越的地理位置,处四省之边界,扼湖广之咽喉,与珠三角地区山水相连、市场相通、 经济相融;交通方便快捷,有多条公路、铁路穿过;锡、铅锌、煤、水电等能源资源丰富, 国家政策支持。 (3)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增加本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详解】(1)企业向外转移的原因是为了寻求廉价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提高 利润。 (2)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就是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处四 省之边界,扼湖广之咽喉,与珠三角地区山水相连、市场相通、经济相融;交通方便快捷, 有多条公路、铁路穿过;锡、铅锌、煤、水电等能源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3)产业的转入的影响有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增加本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容易造成环境污 染。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 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 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 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 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度度工业 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 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2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 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 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 (3)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ABCD (2)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措施: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结合。 (3)合理利用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 关系;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详解】(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该区深居内陆,且受山地阻挡,所以气候干旱, 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主要是缺水造成的,人口增长迅速,需水量增加, 导致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使土壤缺水;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 种粮,灌溉用水增多;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使土地退化;而水 资源污染严重,并不会使水减少,E 错,ABCD 对。故选 ABCD。 (2)②地区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故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合理利 用土地资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生产,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 还草,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从原因入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 (3)联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调节 农林牧用 地之间的关系,缓解过度农垦问题;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缓解过度樵采问题;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减缓风力的作用;控制人口增 长,缓解人们的过度行为。 【点睛】方法指导:分析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可以结合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 分析。然后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法律法规措施、监测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工程措 施、生物措施、宣传教育措施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