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学案

‎2018年高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规律背一背】‎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 ‎2.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比 ‎ 水循环 ‎ 生物循环 ‎ 岩石圈物质循环 ‎ 概念 ‎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 环节 ‎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 物质 ‎ 循环 ‎ 简图 ‎ 能量 ‎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 ‎ ‎(降水、径流) ‎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 意义 ‎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定 义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随着海拔的变化,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 水分(海陆位置) ‎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 从山麓到山顶 典型地区 ‎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 典型案例 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简单图式 空间规模和尺度 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异规律 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 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 三、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 四、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 形成原因 ‎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 热带雨林带 ‎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 热带稀树草原带 ‎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 热带稀树草原带 ‎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 温带荒漠带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五、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 判定南北半球 ‎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 判定热量带 ‎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 判断纬度高低 ‎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 判断阴阳坡 ‎ 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 ‎ 六、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 温度(热量或纬度) ‎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 降水因素 ‎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 地貌因素 ‎ 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 季节因素 ‎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技能方法练一练】‎ ‎1.数字法记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个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三大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六大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2.图示法理解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3.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解题方法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例1】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它可以有效地反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大小、植被冠层结构、植被健康状况及其环境效应。下图为我国30°N附近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其中数值均为27.5°N~32.5°N纬度范围内数据的平均)。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曲线依次为(  )‎ A.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 B.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C.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 D.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 ‎2.近年来,P区域植被叶面积指数减小趋势明显,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A.地面反射率减小 B.地下径流增加 C.河流含沙量减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A 2.D ‎【例2】“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1)~(2)题。‎ ‎(1)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 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2)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C (2)A ‎3.表解厄尔尼诺现象 ‎【例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 材料1:“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 ‎——中科院院士李吉均 ‎ 材料2:见下图。 ‎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 ‎(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写出课题名称)。 ‎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 。 ‎ ‎(3)李吉均院士认为“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李院士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 ‎(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   ,B图表示    。 ‎ ‎(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     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    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 ‎(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    性,其表现有 。 ‎ ‎【答案】‎ ‎(1)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凡提及青藏高原对气候、大气环流、地理环境影响的均可) ‎ ‎(2)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 ‎(3)同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不同意,3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体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成季风的条件。(任答一种,合理即可) ‎ ‎(4)冬季 夏季 ‎ ‎(5)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风 ‎ ‎(6)‎ 整体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环境要素总是与其所在地区环境的总体特征保持一致;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 ‎4.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 ‎5.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例4】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_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 ‎(4)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 ‎(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归纳。①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②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⑥ 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 ‎(3)②④ ④⑤ (4)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 ‎ ‎6.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热量带:赤道两极 植被:赤道两极 土壤:赤道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 降水量:沿海内陆 植被:沿海内陆 土壤:沿海内陆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7.歌诀法记忆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赤道两极,热量为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沿海内陆,水分为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垂直分异,水热差异,上下更替,纬低带齐。‎ ‎8.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例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然带B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常年受________控制,自然带A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 ‎(2)自然带A→B→C的更替体现地理环境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表现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_______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答案】(1)热带沙漠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赤道 两极 热量 纬度变化 ‎【例6】‎ ‎“一带一路”成为2015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相同的是(  )‎ A.澳大利亚大陆自东向西自然带的变化 B.安第斯山东西两侧自然带的变化 C.非洲大陆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D.从刚果盆地到东非高原自然带的变化 ‎2.下列自然带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经过的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答案】1.A 2.B ‎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10.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 形成原因 ‎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雨林带 ‎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 热带稀树草原带 ‎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 热带稀树草原带 ‎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 温带荒漠带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10.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判定南、北半 球或阴、阳坡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数量多于阴坡 判定热量带(基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根据基带名称确定热量带 判读自然带 数量的多少 或纬度高低 一般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就越多;即垂直带谱多少与纬度高低呈负相关,与海拔、相对高度呈正相关 判读垂直自然 带的分布顺序 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的水平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例7】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乙图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 ‎(3)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三例。‎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分析以下有效信息:1.根据图甲纬度位置及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等地理事物可知图示为非洲南北剖面图。2.根据图乙中经度位置及东北平原、天山等地理事物,及90°E附近海拔在海平面下等信息,可判断图示为沿过吐鲁番盆地的一条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自然带分布图。‎ 第(1)题,甲图是沿经线的非洲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在南北方向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乙图是我国西北地区至东北地区直至日本北部,沿纬线方向的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在降水差异的影响下,沿线附近自然带在东西方向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B山脉为大兴安岭。‎ ‎【答案】‎ ‎(1)大致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 由赤道到两极 (2)温带草原带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小 ‎(3)地势第二级阶梯与地势第三级阶梯(或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畜牲区的分界线;森林带与草原带的分界线。‎ ‎【例8】下图为东祁连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①处的植被是(  )‎ A.温带荒漠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下列关于高山冰雪下界在东北与西南坡分布的高低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高、降水多 B.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低、降水少 C.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低、降水多 D.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高、降水少 ‎【答案】3.A 4.D ‎【模拟试题测一测】‎ ‎【2018届高三模拟题】‎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土壤碳、氮的含量不仅与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因子有关,而且与植被状况、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有关。右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植被似盖度 B. 海拔 C. 降水 D. 土层深度 ‎2.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B. 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C. 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D. 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答案】1.B 2.C ‎【解析】‎ ‎(【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宁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某年9月27日天气晴朗,科考队前往某山北坡苔原带考察,考察地坡度均匀,大约为460.考察中队员们发现,该地苔原带下部因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并且观察到全天仅正午前后坡面上才有短暂的太阳光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该山地大约位于 A. 48°N B. 48°S C. 42°N D. 42°S ‎4.苔原带内 A. 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先升高是因为少数植物种类获得竞争优势 B. 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先升高是因为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C. 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后降低是因为少数植物种类获得竞争优势 D. 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后降低是因为生存环境逐渐恶化 ‎【答案】3.C 4.D ‎【解析】‎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贡嘎山地区位于29°20-30°N,东经101°30′-102°10′之间,主峰海拔高7556m,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的最高峰,东坡地表破碎,系高山峡谷地貌;西坡呈残山绵延的高原宽谷景观,属青藏高原一部分。右图为贡嘎山地区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东坡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面积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A. 降水较少 B. 坡度较大 C. 热量充足 D. 光照较少 ‎6.与东坡相比,西坡亚高山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的原因是 A. 年平均温高 B. 年降水量多 C. 距离海洋近 D. 云雾天数多 ‎【答案】5.B 6.A ‎【解析】‎ 点睛:东坡地表破碎,系高山峡谷地貌。山体坡度较大,土壤层薄,不利于植被生长。同一侧山体,在林区的光照差异不大。西坡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受夏季风影响小,晴天多,相同海拔处,气温较高。‎ ‎(【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期末地理试题)对流层中,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是某山脉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该山地 A. 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 B. 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 C. 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呈东西走向 D. 位于南非地中海气候区,呈东西走向 ‎8.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坡小于北坡 B. 南坡年变化大于北坡 C. 南坡夏季小于冬季 D. 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9.造成12月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坡植物分布少,地面增温速度快 B. 南坡积雪面积大,反射太阳辐射多 C. 北坡阻挡冷空气,山麓气温比较低 D. 南坡人类活动少,城市热岛效应弱 ‎【答案】7.C 8.D 9.C ‎【解析】‎ ‎【点睛】‎ 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干空气时,海拔大约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约1度,一般来说这个物理量是恒定值;含有水汽的较湿空气,就会受到水汽凝结时的释放潜热所致,因此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会约下降0.6 度而非前者所述的1度了;不同于干空气,该物理量其实不是恒定的0.6,其取值范围在0.4到0.9之内。这是因为对于湿空气来说,会受温度与压强影响。‎ ‎(【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晋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NDVI指数可指示植被覆盖率,数值越高植被覆盖率越高,数值低于0.1,则地表几乎无植被。下图示意某山地NDVI指数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该山地位于 A. 北半球低纬地区 B. 北半球高纬地区 C. 南半球低纬地区 D. 南半球中纬地区 ‎11.该山地高植被区(NDVI指数为0.7~0.9)的植被类型是 A. 热带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 B. 热带季雨林和高山草甸 C. 落叶阔叶林和高山冷杉林 D. 常绿阔叶林和高山灌丛 ‎12.据调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山脉高海拔地区NDVI指数增加,其主导因素是 A. 土壤水分增多 B. 太阳辐射增强 C. 蒸发量减少 D. 降水量增大 ‎【答案】10.A 11.A 12.A ‎【解析】‎ 为常绿阔叶林,故A项正确。‎ ‎12.由题意可知,由于全球变暖高海拔地区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转,NDVI指数增加;低海拔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土壤水分减少,NDVI指数减少,故A项正确。‎ ‎(【全国百强校】清华大学2018年2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号的树种。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我国北方某城市朝正西方向拍摄的道路景观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该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大约是 A. 6:00 B. 9:00 C. 13:00 D. 18:OO ‎14.图中行道树落叶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且空间上间隔分布明显,原因是 A. 落叶较晚的树所处土层较厚 B. 落叶较晚的树附近水分较好 C. 树种小同对环境适应有差异 D. 周同路灯照射光照时间较长 ‎15.该地区行道树多以耐旱、酬寒的法国梧桐为主,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可变性 ‎【答案】13.B 14.D 15.A ‎【解析】‎ ‎【点睛】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大部分地区6:00之前太阳从东北方向日出,18:00之后太阳在西北方向落下;冬季,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6:00之后太阳从东南方向日出,18:00之前太阳在西南方向落下。‎ ‎【2017届高三模拟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图2是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 ‎3. 图中X、Y代表1月或7月等压线,瓜达尔港1月、7月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 西北风 B.东北风 西北风 ‎ C.西南风 东北风 D.西南风 东南风 ‎4. 瓜达尔港地区地带性植被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季雨林 D.热带荒漠 ‎5. 春分日上午9:30(当地时间),瓜达尔港某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该船员此时面向的方向是( )‎ A.东南方向 B.正西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答案】3.B 4.D 5.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风向的判断、主要自然带的分布、日出日落时刻判断 ‎【名师点睛】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读下图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据图判断,西坡山麓B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 ‎10. 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 B.该山有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5000米 C.东西两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增加 D.东西两坡同一高度降水量多的是东坡 ‎【答案】9.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故选:C.‎ ‎10.该山地7月气温低于1月,判断位于南半球,A错;永久积雪雪线最低处应当是该地区最热月0°C等温线分布处,找到1月均温线的0°C点有两点,对应的地形剖面点也有两点,取最低点,即为雪线最低的地方,其海拔约为5000米。B正确;西坡的降水随高度增加线减少在增加,C错;西坡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D错。‎ ‎【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及读图分析能力。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B山麓的最低气温为5℃左右,最高气温为20℃左右,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可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者是地中海气候,那么其自然带就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也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 0℃的海拔在5000米左右,所以5000米出现永久积雪. 该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能利用图示准确判断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判读,结合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3.A 4.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 ‎【名师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天津市六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放蜂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气温 D.市场 ‎25. 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答案】24.C 25.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影响迁徙放蜂的主要因素,可能面临的问题。‎ ‎【名师点睛】该题以放风路线为背景对相关知识影响迁徙放蜂的主要因素及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考查。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纬度越低,蜂农放蜂时间越早,纬度越高,蜂农放蜂时间越晚。因为纬度越低,农作物开花时间越早;纬度越高,农作物开花时间越晚。所以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即气温。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华北地区4、5月份采刺槐,而华北地区4.5月份会出现春旱,影响其采蜜。‎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图9示意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7.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坡海拔越高年降水越多 B.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约为2000米 C.南坡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少 D.相同海拔高度,南北坡降水相差不大 ‎18.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 A.北坡降水多的原因是季风的迎风坡 B.南坡降水少是处在西风背风坡 C.北坡降水少的原因是季风的背风坡 D.南坡降水多是处在西风迎风坡 ‎19.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昆仑山 B.太行山 C.雪峰山 D.天山山脉 ‎【答案】17.B 18.B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即C约为600mm,D约为400mm。‎ 结合上面的判读方法,可以看出同一海拔高度,南坡降水量小于北坡。故选B项。‎ ‎18.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坡降水量大,C错误;如果受季风影响,应该我国东部,南坡是迎风坡,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坡降水少,D错误;该同最有可能是我国西北天山,南坡处在西风背风坡,降水少,B正确。故选B项。‎ ‎19.图中显示山脉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说明北坡为迎风坡,南岭、秦岭、阴山都是南坡为迎风坡,只有天山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考点定位】气候和读图分析能力,我国主要的区域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宁夏育才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7月M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4.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5.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洋流      B.地形     C.海陆分布       D.降水 ‎【答案】3.A 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 ‎5.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所以主导因素是地形,B对。洋流、海陆分布、降水不是主导因素,A、C、D错。故选B。‎ ‎【考点定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洋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上饶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 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 ①与⑦植被相似---降水量相近     B.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 C. ③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相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7.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⑤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 ‎ C.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D.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答案】6、A 7、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区域地理现象及形成原因。‎ ‎【名师点睛】了解区域地理现象,根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等,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了解区域主 要作物类型。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表示分布在Q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该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Q线上地理差异较小的是( ) ‎ ‎ A. 自然景观    B. 海拔高低     C. 正午太阳高度角   D. 温差大小 ‎2. 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由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火山口储水而成 ‎ ‎ B. ②地处山区,城市形态为放射状 ‎ C. ③垂直带谱与阿尔卑斯山相似     ‎ ‎ D. ④地周边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生长 ‎【答案】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区域地理差异,地理特征及成因。‎ ‎【名师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图示Q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沿线穿过的地形区类型多,距海远近差异大,所以景观差异明显。了解区域地理特征,青藏高原区的湖泊,以构造湖为主。江南丘陵地区的土壤是红壤,是酸性土壤。‎ ‎(四川省成都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高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9. 3月该山地随海拔增高降水量 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B.先增大后减小 ‎ 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10. 影响该山地9~12月最大降水高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大气环流因素是 ‎ A.西风带逐渐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减弱 ‎ C.东北信风带逐渐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增强 ‎11.该地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9.C 10.A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 影响降水的大气环流 自然带分布规律 ‎(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测)图6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6‎ ‎9.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 A. 1800~1900    B.1900~2000 C.2000~2100    D.2100~2200‎ ‎10.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 喜湿   B.喜阴 喜湿 C.好热 耐旱   D.耐寒 好旱 ‎11.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降水减少     D.气候变暖 ‎ ‎【答案】9.A 10.B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1. 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D 对。光照增强不是植被分布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A错。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少,B错。森林对水分要求高,森林分布增加,说明降水增加,C 错。‎ 考点:山地森林带分布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变暖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