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南昌市南昌十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因此,地球上也就有了不断交替变化的昼夜。地球上,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A. 1恒星日 B. 1太阳日 C. 1恒星年 D. 1回归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故选B。 【点睛】恒星日,是指子午线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简单的说,恒星日是地球自转周期。 2.读下图,A、B、D、E在晨昏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点将进入白昼 B. C在子夜 C. D、E将日落西山 D. AB是昏线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晨昏线特点。 【详解】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A、B、D、E在晨昏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示AB为晨线,D、E将迎来日出,C、D错误。D点将进入白昼,A正确。C在夜晚,但不是子夜,B错误。故选A。 房地产开发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下图为住宅区楼间距与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为了使我国北方住宅区一楼正午也终年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 ) A 夏至日 B. 春分日 C. 冬至日 D. 秋分日 4. 我国南方住宅区的楼间距,理论上比北方的要小,原因是( ) A. 南方地势平坦 B. 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C. 南方的白昼时间比北方长 D.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北方住宅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住宅楼的影子较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住宅楼的影子最长,为了使住宅区的一楼正午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冬至日,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 【4题详解】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楼间距越大;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影子较短,所以住宅区的楼间距比北方要小,故D项正确;楼间距大小与地势起伏无关,故A项错误;楼间距大小与气候无关,与昼夜长短无关,故B、C项错误。 下图为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工业化水平指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读图回答下题。 5. 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最明显阶段是(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二、三阶段 6. 由示意图可推测,第三阶段(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 B.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C. 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 D. 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工业化水平增幅小;第三阶段工业化水平减少;第二阶段工业发展水平增速最快,城市化水平提升幅度大,即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是第二阶段。选B正确。 【6题详解】 第三阶段,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而城市化水平高,说明该地经济发展进入高效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占比大,即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不再以第二产业为主,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工业发展趋于分散。选D正确。 【点睛】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来推进的,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对工业化也有反作用。工业化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并通过这种转变带动城市化进程。 下表示意我国某三个省(市、区)201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水平与GDP的对比。完成下列小题。 省区 第一产业 比重(%) 第二产业 比重(%) 第三产业 比重(%) 人均 GDP (元) GDP(亿元) 甲 4.16 4484 51 83923 47251.36 乙 10 37.3 52.7 35499 1151.41 丙 10.07 48.01 41.92 54066 14886.23 7. 甲、丙两省(市、区)最可能是( ) A. 浙江、西藏 B. 上海、吉林 C. 上海、西藏 D. 浙江、吉林 8. 关于甲、乙、丙三省(市、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农业总产值很低 B. 乙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C. 乙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仍较大 D. 高科技成为丙省发展的主导力量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表可知,甲以二、三产业为主且以第三产业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该种产业结构的是浙江省和上海市;但是用表格中GDP总值和人均 GDP之比,得出甲的人口总数为5000多万,因此甲不可能是上海。吉林是以传统工业为主,其第二产业的比重应该是最高的,其又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可知第一产业的比重也较高,因此可知,丙不可能是西藏。因此甲、丙两省(市、区)最可能是浙江、吉林,D对。故选D。 【8题详解】 A.表格中的数据反应的产业所占的比重,无法反应产值的问题,A错; B.由表格中的产业结构构成可知乙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因此,不能说乙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错; C. 乙是西部落后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的内部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C对; D. 由表格中的产业结构构成可知,丙是经济落后地区,高科技不可能成为丙省发展的主导力量,D错。故选C。 【点睛】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2018年10月18日,中国地震局监测到在我国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此次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10. 一般认为地震波中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建筑物抗震系数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地壳平均深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西藏地区以高原为主,故此次地震仍位于地壳。 【10题详解】 由材料知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地震发生时纵波波速快先到达,横波速度慢后到达,之间的时间差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 下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地球公转速度为①时,太阳直射点 A. 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B.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12. 地球公转速度为②时,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 A. 春分日 B. 秋分日 C. 夏至日 D. 冬至日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直射点的位置。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为①时,即公转速度最慢时,对应远日点7 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其余选项可排除。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线速度约为30.3千米/秒;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线速度约为29.3千米每秒。所以图中②位于近日点附近,日期接近1月初,12月22日冬至日符合条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古代御寒保暖条件差,在北方地区,人们对天寒地冻滋生恐惧感,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用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 “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14. “数九”期间,南昌( ) A. 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 昼短夜长,昼长变短 C.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据题干信息可知,“数九”是从冬至开始,即12月22日左右开始。“九尽桃花开”是12月22日之后的第81天,应是3月21日之前,此时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故选C。 【1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的南昌应是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日出时间不断提前;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熟练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2015年3月9日,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从阿布扎比起飞开始首次环球航行,计划环球旅程为五个多月。途中经停我国的重庆和南京,受到航空迷的持续关注。 回答问题。 15. 飞机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7时12分(东四区时间)起飞,12小时后降落在阿曼的马斯喀特。飞机降落马斯喀特的北京时间为 A. 3月9日19时12分 B. 3月9日20时12分 C. 3月9日23时12分 D. 3月10日0时12分 16. 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飞机飞行高度一度保持在三千多米,此时最可能遇到的状况是 A. 青藏高原上空的强辐射和低温 B. 横断山脉气流的“狭管效应” C. 云贵高原上空遭遇冷空气南下 D. 四川盆地上空的强对流天气 17. 飞抵重庆后,飞机启程南京的时间被屡屡推迟,其原因可能是 A. 长江中下游受到梅雨带影响 B. 四川盆地处于反气旋控制下 C. 重庆连日阴雨,不利于起飞 D. 南京地区遭受台风的袭击 【答案】15. C 16. B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计算飞机降落马斯喀特的时间是东四区区时3月9日19时12分,由东四区区时计算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得出飞机降落马斯喀特的北京时间是3月9日23时12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没有经过青藏高原,不会遇到青藏高原上空的强辐射和低温,A错误; 云贵高原海拔高,冷空气影响较小,且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已经在3、4月份,不会遭遇冷空气南下,C错误; 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夏季,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是在3、4月份,D错误; 横断山脉山高谷深,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经过横断山脉时可能会遇到气流的“狭管效应”,B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受到梅雨带影响是在6月份,飞抵重庆还不到梅雨时间,A错误; 四川盆地处于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大气稳定,不影响飞机起飞,B错误; 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且南京不在沿海,此时台风不可能袭击南京,D错误; 连日的阴雨天气会影响飞机起飞,是飞机启程南京的时间被屡屡推迟最可能的原因,C正确。故选C。 【点睛】关注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的飞行路径及飞行途中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与生产国。生猪饲养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生长适宜温度随饲养时间和体重增加而递减,小猪仔30℃左右,育肥猪18℃-21℃。下图为2012年中国主要城市群生猪流动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2012年中国生猪产地空间分布和流通路线的获取所需的技术主要为 A. RS、GPS B. RS、GIS C. GPS、GIS D. GIS 19. 我国生猪调运的主要方向是为 A. 西猪东运、北猪南运 B. 东猪西运、南猪北运 C. 西猪东运、南猪北运 D. 东猪西运、北猪南运 20. 下列关于我国生猪生产、调运、销售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四川生猪调运距离过远 B. 华北京津冀城市群生猪内部没有调运 C. 疫病流行、价格波动大 D. 气温是制约东北生猪养殖的主要因素 【答案】18. D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RS主要用来获取地理图像信息,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二者都不能分析生猪产地空间分布和流通路线;该图是用GIS将整合后的多源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方法绘制而成的,D对。 故选D 【19题详解】 根据图中第一个图例生猪流通关系箭头,图中我国生猪调运的主要方向是西猪东运和北猪南运。A对。 故选A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华北京津冀城市群生猪内部由河北调运到京津,B符合题意;由图可知四川生猪调运距离过远,A不符合题意;由生活常识可以知道生猪饲养疫病流行、价格波动大,C不符合题意;小猪仔的适宜温度是30℃左右,育肥猪的适宜温度是18℃-21℃,东北气温低,气温是制约东北生猪养殖的主要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向西部地带转移的工业部门在图a中处于哪个阶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图b中,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环节是 A. 生产设计 B. 产品加工 C. 产品销售 D. 产品更新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衰退产业是需求在缩减的产业,东部地区为了产业升级,向西部转移的产业应为产品生命周期中处于衰退期的产业,处于④这个阶段,故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生产设计、产品销售、产品更新环节附加值较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环节主要是产品附加值低的加工环节,故B正确。故选B。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在北京天安门前隆重举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国庆阅兵式开始时,纽约(74°W)的区时为 A. 10月1日23时 B. 10月1日21时 C. 9月30日21时 D. 9月30日23时 24. 国庆阅兵式当日,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短的是 A. 哈尔滨 B. 上海 C. 北京 D. 广州 25. 2019年国庆节期间(10月1日至10月7日),南昌 A. 昼长夜短,昼渐短 B. 昼长夜短,昼渐长 C. 昼短夜长,昼渐短 D. 昼短夜长,昼渐长 【答案】23. C 24. A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据纽约的经度74°W可知纽约的时区是西五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3小时,利用区时计算公式可得,纽约的区时=10月1日10时—13时=9月30日21时,故选C。 【24题详解】 国庆阅兵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四个选项中哈尔滨的纬度最高,白昼最短,故选A。 【25题详解】 2019年国庆节期间(10月1日至10月7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故选C。 【点睛】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熟练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下表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4小时30分 10小时30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26. 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7. 四地所处纬度最低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8. 该日,甲地日落的地方时是 A. 14:15 B. 10:15 C. 14:30 D. 19:30 【答案】26. D 27. C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会长于12小时,表格中只有丁地符合,故选D。 【27题详解】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夏至日昼长越接近12小时,其纬度越低,表格中只有丙地符合,故选C。 【28题详解】 日落=12+昼长/2,甲地昼长为4小时30分钟,则可计算出甲地的昼长是14:15,所以选A。 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城市分布 C. 资源状况 D. 人口数量 30.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 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 C. 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 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注意题干问的是“经济因素”,故排除A、C两项,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长三角能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可尽量满足沿线城市的能源需求,所以考虑的是城市分布。故选B。 【30题详解】 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从西北内陆到东部沿海,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宝鸡、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地区。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 km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 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 (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 【答案】(1)纬度因素或太阳高度角。 (2)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 【详解】(1)影响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读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可知,从等年太阳辐射量线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100多千卡/平方厘米到200多千卡/平方厘米)。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海拔、天气等方面思考。地形和海拔: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天气:拉萨地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利用太阳能热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海水淡化、盐业生产、温室大棚、衣物晾晒等等;利用太阳能发电:航天科技、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信号灯、太阳能广告牌、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风扇、太阳能玩具等等还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等。 【点睛】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32.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节气为________,图中极点为________(南/北)极点,PB弧为________(晨/昏)线。 (2)比较A、B、D、P四地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4)B地此时太阳高度为________,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 (5)图中A地________时日出,昼长为________小时。 【答案】 (1). 夏至 (2). 南 (3). 昏 (4). B>D>A>P (5). 慢 (6). 23°26′N,30°E (7). 0 (8).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9). 8 (10). 8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极点俯视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半球、节气、晨昏线的判读;地球自转、公转速度的判读;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日出、昼长;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考查内容较难。 【详解】(1)据图可知,地球顺时针自转,极点为南极点;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6月22日左右,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PB弧随地球自转进入黑夜,为昏线。 (2)地球线速度特点是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据图可知线速度大小顺序为B>D>A>P; 据上题分析为6月22日,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速度慢。 (3)据图可知,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的纬线是23°26′N;直射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据图可知,P点所在经线为中央经线,对应经度为30°E,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30°E)。 (4)据图可知B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据图可知,A位于PB弧所在的昏线上,正在日落,B地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A地此时与B地相差2个小时,计算可得A点日落时间为16点;A点日出=24—日落=8,即A点日出时间为8时。A地昼长=日落—日出=16—8=8,即A地昼长为8小时。 【点睛】该题用到的公式: 1.所求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2.日出=24—日落 3.昼长=日落—日出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粤港澳区域简图,图中的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三江汇集,八口入海,平原上镶嵌着片片洼地。 材料二: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电子装配等工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其中粤东山区M县产业结构中2009年和2016年第一产业比重分别占29.8%和22.4%。 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口为核心,由广州、佛山、深圳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十三五”期间,广东重点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地铁、轨道交通、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1)分析珠江三角洲河道分叉多的自然原因。 (2)说明珠三角传统工业向粤东、粤北、粤西等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并推测工业转入对M县的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评价珠港澳大桥等交通线路的建设对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三江汇集(上游流域面积大)带来大量的泥沙;河口流速慢,泥沙淤积,形成众多沙洲(沙岛);河口地势有一定起伏,促使河道分叉较多。 (2)原因:劳动力价格、地价上涨;环境污染控制费用增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变化)。影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工业转入加快城镇工业新区的建设,促进城镇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多,加速M县城市化进程。 (3)交通方式多样化发展与布局,形成了区域综合交通网;交通线路不断延伸和拓展,区域联系更为密切;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区域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便捷的交通运输网,利于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详解】(1)珠江三角洲处于河口地带,东、北、西三江汇聚,从上游带来了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后地势趋平、水流减缓、泥沙淤积,易形成多个沙洲,同时河口区域地势有一定起伏,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河道容易分叉。 (2)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劳动力价格、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调整等。结合材料和所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传统工业向粤东、粤北、粤西等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价格、地价上涨;环境污染控制费用增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变化)。 工业化能够带动城市化。传统工业转入M县,该县的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工业的转入将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镇工业新区的建设,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多,M县的城市化水平提高。 (3)区域经济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改进交通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发展。结合本题的设问及试题材料,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首先交通自身方面表现为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可构建综合交通网;其次便捷的交通网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节省生产成本;而且交通的改善,能加强区域联系,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北部地区分布着一半以上的耕地,仅拥有全国1/5的水资源,西北地区仅占全国水资源的4%。2018年,“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引发热议,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全年平均水量580亿立方米)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的灌区和牧场,建20万平方千米的绿洲,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早区的生态与环境,农业经济增加。该工程全长为6188km,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建设周期约10年,建成后可解决1.5亿人就业。“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1)判断“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其理由。 (2)简述“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说明调水工程建成后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答案】(1)夏季。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且夏季工农业用水量大;水源调出区夏季降水丰富,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可调水量大。 (2)路线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断层发育;地形起伏大,线路长;工程量巨大,投资高,维修养护困难;对调入区及沿途生态造成破坏,修复困难。(答4点即可) (3)增加西北地区的可用水资源量;扩大绿洲、牧场和耕地面积;增加了农业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开发与发展(答3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及积极影响等知识点,借鉴南水北调等知识不难解答。 【详解】(1)“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主要从农业生产的农忙季节、水源地的水文状况角度分析。“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缺水地区调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但生活和农业需水量较大,故需要调入更多的水。春季气温较低且有积雪融水;冬季严寒,生活和农业需水量都不大;秋季为农作物成熟季节,需水量较小。 (2)根据材料描述,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施工难度大后期养护较为困难,且对沿途生态破坏难以避免,水源地为国际性河流,资源协调存在一定困难。 (3)调水工程建成后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回答。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扩大绿洲、牧场和耕地面积;增加了农业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开发与发展。 【点睛】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