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测评 中图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测评 中图版必修3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据此回答1~2题。 ‎ ‎【导学号:57522033】‎ ‎1.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终年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2.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大气环流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地面状况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 ‎1.B 2.C [第1题,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为“高”和“寒”。第2题,海南岛因纬度位置低,故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庐山因地势高而成为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读我国广西龙脊梯田景观图,回答3~4题。‎ ‎3.该景观所在区域(  )‎ A.位于我国非季风区 B.位于湿润区 C.主要农作物为小麦 D.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4.形成该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        B.劳动力 C.地形 D.水源 ‎3.B 4.C [第3题,该区域所在区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 - 11 -‎ 属于湿润区;所在区域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第4题,广西境内因地表相对崎岖,地形复杂,修筑梯田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故形成该景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5~6题。‎ ‎5.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增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 ‎6.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5.D 6.C [第5题,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比重依次降低,地势逐渐升高,但降水并非逐渐减少,人类活动逐渐减弱,故选D项。第6题,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故瓜果特别甜。]‎ 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图,回答7~8题。 ‎ ‎【导学号:57522034】‎ ‎7.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11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8.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7.D 8.A [第7题,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级行政区,并非都是沿边省区;重庆市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中,中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第8题,东部地带有资金和科技优势,中、西部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因此可以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适宜在中、西部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也转移到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发展。]‎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早期,工厂集中在市中心;中期,逐渐在a处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别重化工厂为主的工业区;近期,在b处形成了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读图,回答9~10题。 ‎ ‎【导学号:57522035】‎ ‎9.A城市从工业初期、中期到近期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  )‎ A.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交通和技术 B.市场→劳动力和交通→交通和技术 C.劳动力→资金和交通→资源 D.基础设施→劳动力和环境→交通和技术 ‎10.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降水减少  ③耕地减少 ‎ ‎④河流等环境污染 ⑤平均风速增大  ⑥下渗的水量增多 ‎⑦市区平均气温升高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⑦‎ - 11 -‎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⑦‎ ‎9.A 10.B [第9题,A城市三个时期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布局,充分说明了三个时期工业区位不同的主导因素。第10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城市工业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区域内部生态环境变化,如占用耕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集中分布在 (  )‎ 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12.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  )‎ A.采集和狩猎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 C.发展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13.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集中分布区的是 (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等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11.A 12.B 13.D [第11题,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生存主要考虑的是水源、食物和安全性,且结合图示石器时代活动遗迹的分布判断,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山麓和丘陵地带。第12题,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选择在农业区位较优的区域,以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为主。第13题,在工业社会阶段,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对工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地理环境对民居产生重要的影响,‎ - 11 -‎ 世界许多地方的民居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据此完成14~15题。‎ ‎14.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原因是(  )‎ A.日本资源贫乏,缺少水泥 B.日本多木材,且质地优良 C.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D.日本气温较低,便于防寒 ‎15.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m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A.防地震       B.省建材 C.防台风 D.防冬寒 ‎14.C 15.C [第14题,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建造房屋使用轻质建筑材料,可减轻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第15题,我国台湾受台风影响较大,营造“地窖式”民居,房屋绝大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可有效地防止台风的侵袭。]‎ ‎“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据此回答16~17题。‎ ‎ 【导学号:57522036】‎ ‎16.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17.该地区“城为石头砌”的原因是(  )‎ A.该地区以山地为主,石材多,成为主要建筑材料 B.石头城坚固,利于军事防御 C.用石头砌城可增强其防潮功能 D.气候寒冷,石头砌城可很好地防寒 ‎16.D 17.A [本题组以诗句切入,考查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诗句描写中的“洞”“榕”“芭蕉”“黄橙”等信息可判断该景观分布于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区。建筑材料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往往哪种材料分布广泛、丰富、得来容易,就形成相应的建筑。]‎ 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该岛有关自然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西洋 - 11 -‎ B.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C.周围不可能生长珊瑚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9.有关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岛是新生的岛礁且长期无人居住,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哪个国家可拥有对其控制权 B.该海岛没有利用价值,因而不能引起重视 C.对该海岛开发的重点可放在工业上 D.该海岛发展潜力较小 ‎18.D 19.A [第18题,根据149°30′W经线穿过该岛,可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岛不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有可能生长珊瑚礁;根据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大洋判定其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第19题,关键是了解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20~21题。 ‎ ‎【导学号:57522037】‎ ‎2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 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21.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B 21.D [第20题,‎ - 11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可从调水量的季节不均、开挖调水河道和穿越黄河等角度分析。第21题,大量调水,汉江水量会减小,从而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盐碱化是由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引起的;中线工程对海河流域影响不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23.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22.B 23.C [第22题,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第23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的。]‎ 读甲、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回答24~25题。‎ 地点 年份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 价格(元)‎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其他 甲 ‎2000‎ ‎1‎ ‎5‎ ‎8‎ ‎4‎ ‎28‎ ‎2010‎ ‎1.2‎ ‎6‎ ‎18‎ ‎6‎ ‎32‎ 乙 ‎2000‎ ‎1‎ ‎5‎ ‎6‎ ‎2‎ ‎28‎ ‎2010‎ ‎1.2‎ ‎6‎ ‎10‎ ‎3‎ ‎32‎ ‎24.该类企业最可能是 (  )‎ A.啤酒厂 B.制糖厂 C.钢铁厂 D.服装厂 ‎25.该类企业转移及其带来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11 -‎ A.该类企业应由乙地向甲地转移 B.不利于转入地产业结构调整 C.可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D.影响其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内部交易成本的增加 ‎24.D 25.C [第24题,读表可知,该企业劳动力成本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故D选项正确。第25题,甲地劳动力成本高于乙地,该类企业不能由乙地向甲地转移;产业转移利于转入地产业结构调整、可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 ‎【导学号:57522038】‎ ‎(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2分)‎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B区的主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________区(填字母)。(1分)‎ ‎(4)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__区(填字母)。(1分)‎ ‎(5)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4分)‎ ‎【解析】 图中的A区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严重,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本区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B区是青藏高寒区,本区高寒、缺氧,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C区是东部季风区,与A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草原与森林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分界线相吻合。‎ ‎【答案】 (1)阿尔金山 祁连山 ‎(2)高原和山地 (3)A (4)A (5)水 - 11 -‎ ‎(6)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分界线。‎ ‎27.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甲               乙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 区域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主要开发的能源 主要环境问题 甲 ‎①‎ 西部大开发 沿边开放 ‎③‎ ‎④‎ 乙 沿江、临海 交通便利 ‎②‎ 核能 环境污染 严重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试分析各自的原因。(4分)‎ ‎(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著名的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原因。(2分)‎ ‎(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与此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________工程。(3分)‎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周边与多国相邻,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致使该区荒漠化严重。乙区域为珠江三角洲地区, 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很多地方是侨乡。第(2)题,甲区域资源的开发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乙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第(3)题,甲区域最著名的河流为塔里木河,是该区的重要生产生活用水的来源;乙区域的著名河流是珠江,为该区域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第(4)题,甲区域棉花、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但人才、资金相对匮乏;乙区域具有资金和人才的优势,但能源不足。‎ ‎【答案】 (1)①与多国相邻,有边贸优势 ②改革开放的前沿及著名侨乡 ③石油、天然气 ④荒漠化严重 ‎(2)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的原因是发展边境贸易与资源开发给人们提供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 ‎(3)甲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解决了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 11 -‎ ‎(4)纺织 能源 西气东输 ‎28.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 ‎ ‎【导学号:57522039】‎ 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是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工程线路的总方向是从长江引水入巢湖,经过派河,提水过江淮分水岭,进入东淝河,经瓦埠湖入淮河。该工程缓解了淮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是一项集水利、环保与航运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1)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淮北平原小麦生产的重要意义。(4分)‎ ‎(2)分析该工程对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4分)‎ ‎(3)简述该工程对途经区域交通运输的作用。(4分)‎ ‎【解析】 第(1)题,淮北平原小麦生长的不利条件是春旱严重,“引江济淮”工程可以缓解淮北春旱灾情,使小麦丰收。第(2)题,该工程可以补充沿途河流和湖泊的水量,净化沿途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等;还可缓解沿途城市的水资源不足问题,改善城市水质等。第(3)题,该工程的建设沟通了长江和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完善了交通运输网,减轻了铁路等陆路交通的压力。‎ ‎【答案】 (1)冬小麦春季需水量大,但淮北平原春季水资源短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威胁很大。“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能有效补充灌溉用水,确保小麦丰收。‎ ‎(2)对沿途河、湖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补充水量、稀释污染物、净化水质,且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对沿途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补充水源、改善水质、保障供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面沉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沟通长江和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缩短水路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减轻铁路等陆路交通的压力。‎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材料二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 11 -‎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____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__________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3分)‎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3分)‎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4分)‎ ‎【解析】 图示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茂名、韶关、梅州等地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态工业。粤北山区具有地价较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优势,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内部交易成本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生产的布局特点可以根据“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布局模式图”分析得出,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在地理上集聚,便于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也便于技术协作与技术创新。‎ ‎【答案】 (1)劳动密集 加工 销售 ‎(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措施: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答出2点即可)‎ ‎(4)布局特点: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在地理空间上集聚(以集群方式布局)。‎ 形成原因:可以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协作与技术创新。‎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