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竞赛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竞赛地理试题

磐安县第二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竞赛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都只有一份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7年4月19日天文学家在离地球约40光年处发现一颗具备宜居条件的“超级地球”,代号LHS 1140b,其半径为地球的1.4倍、质量为地球的6.6倍。可能有液态水。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天体位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下列叙述中与“超级地球”可能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质量和体积适中②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③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银河系的短半径约2.5万光年,该天体位于距地球40光年,位于银河系中,C对。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半径约3.4光年,A、B错。不在河外星系,D错。‎ ‎【2题详解】‎ 与“超级地球”可能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是质量和体积适中,能吸引住一定大气,①错。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有适宜温度,可能存在液态水,②对。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不是自身条件,③错。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温度适宜,④对。D对,A、B、C错。‎ 点睛:银河系短半径约2.5万光年,太阳系半径约3.4光年。有液态水存在是地球的自身条件,关系密切的是温度适宜。影响温度的因素是与恒星距离,昼夜更替周期。‎ 据观察,目前太阳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完成下面小题。‎ ‎3. 上图显示的太阳活动以及对应的圈层正确的是 A. 耀斑——色球层 B. 黑子——光球层 C. 太阳风——日冕层 D. 日珥——色球层 ‎4. 耀斑爆发会造成 A. 全球降水量增加 B. 有线通信中断 C. 高纬地区极光减少 D. 指南针短暂失灵 ‎【答案】3. B 4. D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从图中看,此现象是暗黑的斑点,是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B项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降水量不一定增加。A项错误。无线电通信衰减或中断。B项错误。会出现极光。C项错误。指南针不能指示方向。D项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太阳活动及影响 ‎【知识拓展】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 对地球的影响 ‎ 类型 ‎ 活动特征 ‎ 层次 ‎ ‎①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在两极高空出现极光现象; ④与某些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震、洪涝灾害等。 ‎ 黑子 ‎ 因温度比周围低面出现的暗黑的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活动周期11年。 ‎ 光球 ‎ 耀斑 ‎ 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时间短;释放巨大的能量。活动周期11年 ‎ 色球 ‎ ‎5.读下面四幅地貌图,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 据地貌图可知,甲为溶洞,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乙为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丙为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丁为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故选D。‎ ‎6.下列四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副热带高压中间气压高,两侧气压低,因此应为辐散气流,而B图中为辐合气流,排除B。副热带高压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当地为北半球,风向应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即向东偏,而C图北侧气流向左偏,向西偏,因此排除C。副热带高压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当地为北半球,风向应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即向西偏,而A图南侧气流向左偏,向东偏,因此排除A。D图中,副热带高压北侧为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南侧为北半球低纬信风,风向为东北风,选项D正确。‎ ‎7. 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的原因是 A. 降低线路坡度 B. 增加线路密度 C. 通过更多山村 D. 增加线路长度 ‎【答案】A ‎【解析】‎ 山区地势比较陡峭,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的原因是降低线路坡度。‎ ‎8.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因而造成了巨大灾害。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台风“莫拉克”成因的是 (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图中A表示冷锋,B表示暖锋,C表示气旋,D表示反气旋,因此能表示台风“莫拉克”成因的是C图中的天气系统,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9.下列关于锋面对天气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受暖锋影响而形成的 B. 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 台风是暖锋影响下的恶劣天气 D.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答案】B ‎【解析】‎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的,A错;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B对;台风是气旋影响下的天气,C错;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D错。‎ ‎10.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C. 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表发育了红壤,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BCD选项可排除。‎ ‎11.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B 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 C. 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 D. 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 ‎【答案】B ‎【解析】‎ ‎【详解】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能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影响白天气温;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使夜晚气温不低,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A不符合题意。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没有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特征,B符合题意。由于热带草原干湿季明显,降水时空变化大,草原上动物逐水草而生,因此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C不符合题意。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径流变化加大,同时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泄洪不畅,因而加剧长江洪涝灾害发生,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D不符合题意。‎ ‎12.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 ‎ A. a>b>c>d B. b>a>c>d C. c>b>d>a D. c>d>a>b ‎【答案】D ‎【解析】‎ ‎【详解】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所以cd高于ab;多云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所以a>b。故选D。‎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甲岩石可能为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⑤岩层年龄变老 B. Q为背斜构造 C. ⑥岩层年龄比③岩层老 D. P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甲位于花岗岩附近,是由石灰岩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14题详解】‎ ‎①→⑤岩层年龄变老;Q为向斜构造;⑥岩层年龄比③岩层新;P为背斜,是良好的油、气构造。‎ ‎15.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详解】‎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①对,②错。属于暖流,③错,④对。故选B。‎ 读某地地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岩层,其中③为岩浆岩,河流自东向西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岩层①②③④按照从老到新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 ‎17. 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图中河流( )‎ ‎①北岸侵蚀严重    ②南岸侵蚀严重  ③左岸泥沙堆积    ④右岸泥沙堆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和②岩层成层分布,具有沉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先沉积的在下,因此岩层②比①老;材料信息表明,③为岩浆岩,岩浆只能侵入到已形成的岩层中,图中显示,③岩层侵入到岩层①和②中,因此岩层③比①、②岩层新,④生成于岩层③附近,应是岩浆侵入时形成高温高压环境,导致临近岩石变质形成的变质岩,岩层④应与岩层③同时形成,或稍晚形成,由此判断,各岩层按照从老到新的排序是②①③④,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1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河流自东向西流,若该地位于南半球,河水顺着流向向左偏,即向南偏,因此南岸(顺着河水流动方向的左岸)附近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为主,北岸(顺着河水流动方向的右岸)河水流速慢,以沉积为主,由此判断,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18.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是 A. 成土母质 B. 生物活动 C. 地形特征 D. 气候条件 ‎【答案】B ‎【解析】‎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是生物。故选B。‎ ‎19.古生代早期时,地球上开始出现( )‎ A. 孢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爬行动物 D. 海生无脊椎动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孢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志留纪),排除A。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排除B。爬行动物出现在中生代,排除C。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古生代早期(寒武纪),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20.2017年10月至12月期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地多次发生森林大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调查发生火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地遍布天然“燃料”—— 枯枝落叶。下图阴影部分为加州位置示意图,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加利福尼亚地区主要位于30°~40°N大陆西海岸,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断,该州的主要气候类型应为地中海气候,选项B符合题意。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40°~60°N大陆西海岸,与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位置不太符合,排除A。温带大陆性气候居大陆内陆地区,与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位置不太符合,排除C。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温带大陆东海岸,与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位置不太符合,排除D。‎ ‎【点睛】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以北半球为例):‎ 湖陆风是沿湖地区在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某沿湖地区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若图示时间为白天,则(  )‎ A. ①处气压低于③处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①处风力大于③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2. 湖陆风能使沿湖城市的(  )‎ A. 空气温度下降 B. 热岛效应增强 C. 昼夜温差减小 D. 大气污染加重 ‎【答案】21. D 22. C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湖陆风的影响。‎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若图示时间为白天,则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湖面气压高于陆地,据同一水平面大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得出,则①处风向是从湖水面吹响陆地,是湖风;因此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盛行上升气流,大气上升容易成云致雨,③处风受到的摩擦力较近地面小,因此比①处风力大。故D正确。‎ ‎【22题详解】‎ 湖陆风把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减轻大气污染,减少昼夜温差,减弱热岛效应,故C正确。‎ 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我国2005~2014年乡村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政治 B. 社会文化 C. 经济 D. 自然生态环境 ‎24. 我国2005~2014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耕地面积大幅增加 B. 促进工业化进程 C.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 劳动力向第一产业转移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显示,我国2005~2014年乡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表明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差异,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城乡之间的无政治差异,不是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排除A。城乡之间的社会文化不是导致城乡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自然生态环境,乡村优于城市,不会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排除D。‎ ‎【24题详解】‎ 我国2005~2014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体现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占用耕地资源,因此不可能使得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排除A。城市化过程中,为了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因此会促进工业化进程,选项B符合题意。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服务业可能迅速发展,可能会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排除C。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因此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排除D。‎ ‎【点睛】城市化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5.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A. 内陆地区 B. 高纬度地区 C. 低纬度地区 D. 中纬度地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山体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体所在纬度与山体的海拔高度。‎ ‎【详解】一般来说,海拔高度相同的高山,垂直带谱的多少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纬度越低,带谱越多,反之越少,故C正确。‎ ‎26.每年夏初江淮地区出现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与下列哪个天气系统相关( )‎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准静止锋 ‎【答案】D ‎【解析】‎ ‎【详解】每年夏初,夏季风到达江淮一带,与北边的冷气团形成锋面,由于此时夏季风的势力较弱,与北边的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锋面在江淮一带徘徊近一个月,这种锋面叫准静止锋,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出现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从我国江淮流域一直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常常出现的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又因这时温高、湿重、雨多,器物容易受潮生霉,故名霉雨。一般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出梅后盛夏开始。‎ ‎27.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下图),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对局部降水的影响)。若在7月之后,雨带还未推移到Ⅰ地区,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则易造成南涝北旱。‎ ‎28.台风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属于( )‎ A. 地质地貌灾害 B. 气象灾害 C. 生物灾害 D. 海洋灾害 ‎【答案】B ‎【解析】‎ ‎【详解】台风是一种天气系统,因此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属于气象灾害,选项B符合题意。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很明显,台风不是地质地貌灾害,排除A。生物灾害是指生态平衡破坏后出现的虫灾、蝗灾、鼠灾、病灾、生物入侵等自然灾害,台风不是生物灾害,排除C。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台风可能会导致海洋灾害,但本身不属于海洋灾害,排除D。‎ 下图为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 A. 坡度更大 B. 土壤更肥沃 C. 降水更多 D. 热量更充足 ‎30. 关于此山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B. 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C. 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 D. 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坡度大小和土壤肥沃程度对自然带分布高度影响不大,因此排除A、B。图中显示,南坡雪线较高,而雪线高度一般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因此南坡降水不会更多,排除C。材料信息表明,图中山地位于北半球,山地南坡纬度较低,且为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热量更充足,使得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选项D符合题意。‎ ‎【30题详解】‎ 雪线没有季节变化,积雪下限在冬季更低,A错误。图中显示,北坡雪线比南坡低,雪线高度一般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因此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B正确。如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可能多于北坡,则雪线更低,C错误。此山如果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则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更多,雪线更低,与图示信息不符,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12月,我国北方多地普降大雪,造成多条高速公路封闭,交通出行受阻,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图为12月某日8时的地面天气形势图。‎ ‎(1)此时甲地的风向是______。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2)此时丙处受_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_________,(逆时针或顺时针,辐合或辐散),温差较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此时丙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丁气压中心实际上是_________气压带在陆地上被切断而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 ‎(4)此时B地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过境时天气特征是_________。‎ ‎【答案】 (1). 西北 (2). 甲 (3). 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 (4). 反气旋(高压) (5). 顺时针辐散 (6). 大 (7). 晴天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晚上大气逆辐射弱 (8).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9). 副极地低气压带 (10). 冷锋 (11). 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12月某日8时的地面天气形势图和相关文字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风向风力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日温差大小及成因、大气活动中心名称、气压带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图中等压线形态和气压变化趋势可知,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西指向东,甲地位于北半球,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形成西北风。图中显示,与乙地相比,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此甲地风力较大。‎ ‎(2)图中显示,丙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因此此时丙处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受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顺时针辐散,盛行下沉气流,出现晴朗天气,晴天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较大。‎ ‎(3)此时为12月,北半球冬季,大陆形成冷高压,图中显示,丙气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此时丙气压中心名称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控制北半球中高纬度海洋的主要气压带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丁气压中心实际上是副极地低气压在陆地上被冷高压切断而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 ‎(4)根据图中锋面符号和移动方向判断,此时B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移动速度一般较快,因此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大风天气;冷锋过境时冷气团取代暖气团,因此会降温;冷锋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被迫抬升,可能形成降雨或降雪天气。‎ ‎32.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海域附近区域所处的自然带为________。植被具有低矮,根系深的特征,以适应夏季________的气候特征,因为此时________(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控制。‎ ‎(2)左图中A海域地区文化灿烂,有众多宏伟精美的大理石建筑及雕塑。这里盛产大理石是因为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岩浆活动,________岩经高温高压的作用变质形成。‎ ‎(3)左图中B海域的面积将不断地________(扩大或缩小),其成因是________ 与________ 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________(生长或消亡)边界。‎ ‎(4)右图中C处有世界著名渔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 ‎(5)埃及所在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 A.主要体现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热量              ‎ B.主要体现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水分 C.主要体现为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水分 D.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为寒流 ‎【答案】 (1).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 (炎热)干燥 (3). 副热带高气压带 (4). 石灰岩 (5). 扩大 (6). 非洲 (7). 印度洋(前后可颠倒) (8). 生长 ‎ ‎ (9).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上下扰动,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给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10). A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埃及和日本为背景,以图像信息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自然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岩石类型、板块运动与海洋面积变化、渔场形成原因、非洲地理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左图显示,A海为地中海,A海域附近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在该气候类型背景下,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于当地夏季受副热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水分条件较差,为了适应这一气候特征,植被具有低矮,根系深的特征,来减少蒸腾、获取地下水。‎ ‎(2)当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岩浆活动,地下多高温高压环境,地下的石灰岩经高温高压的作用变质形成大理岩。因此当地盛产大理石,有众多宏伟精美的大理石建筑及雕塑。‎ ‎(3)B海域为红海,位于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处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边界,即生长边界,因此左图中B海域的面积将不断地扩大。‎ ‎(4)右图中C处有世界著名渔场,图中显示,C处为从高纬来的a洋流与从低纬度来的b洋流交汇处,即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将海洋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盛,给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吸引大量鱼群集聚,形成渔场。‎ ‎(5)埃及位于非洲大陆,非洲大陆的自然地理环境大多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对称更替,即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因此主要体现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热量,A正确、B错误。非洲大陆整体上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不明显,因此经度地带分异规律不明显,C错误。流经非洲大陆西岸的洋流有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多为寒流,流经非洲大陆东岸的有莫桑比克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索马里暖流和索马里寒流,多暖流,D错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