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课件(35张)
第六单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考点导航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板块构造学说 考点三 褶皱山、块状山与火山 考点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A① 岩浆岩 侵入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上部冷 凝形成 花岗岩、玄武岩 B② 沉积岩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 石灰岩、砂岩、页岩 C③ 变质岩 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 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1.岩石圈的组成 2.地质作用 a表示④ 冷凝作用 ; b+c表示外力作用; d表示⑤ 变质作用 ; e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⑥ 地貌景观 ; (3)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4)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1.三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用途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 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 业生产的原料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 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 为下面的模式图: 思维拓展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常见的岩石圈 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如下所示: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 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指向岩浆 的箭头有三个。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 作用形成的。 命题视角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 图1所示为丹霞地貌,是由红色沙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种景观。图2 是福建省南碇岛。全岛由140万根玄武岩石柱构成,岛屿四周是悬崖峭 壁,南碇岛形如馒头坐落在大海上。图3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 图和资料,回答下面三题。 (1)(2017北京东城期末)图1和图2中的岩石类型分别是图3中的 ( ) A.甲和戊 B.甲和丁 C.乙和戊 D.乙和丁 图3 A (2)(2017 北京东城期末 ) 南碇岛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 3 中相关 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 A.丙—①—戊—④ B.丁—②—甲—⑥ C.乙—③—戊—⑤ D.甲—⑥—乙—⑦ (3)(2017北京东城期末)图3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⑥⑦ A D 答案 (1)A (2)A (3)D (1)图1中的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图2中的 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图3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沉积岩、变 质岩、岩浆、侵入岩、喷出岩,因此A项正确。(2)南碇岛由玄武岩石林 构成,因此首先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即丙经过①作用形成戊;形 成的玄武岩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形成四周悬崖峭壁的形状,图中④ 为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因此A项正确。(3)图中①②③⑥ ⑦分别为冷却凝固作用、地壳上升运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 再生作用,都属于内力作用。④⑤分别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和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① 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板块构造学说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② 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③ 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使地表变得④ 高低不平 。 2.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⑤ 岩石圈 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 分割成六大板块,如上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 ⑥ 印度洋板块 、 D 为美洲板块、 E 为⑦ 非洲板块 、 F 为南极洲板 块。此外 , 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⑧ 生长 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⑨ 挤压碰撞 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 藏高原。 图中b、c是⑩ 大陆 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 海沟 、山脉或岛弧。 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 东非裂谷带 。 1.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 分类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形成 地貌 板块张裂多形成海岭、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大洋一侧多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大陆一侧多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如安第斯山脉、亚洲东部岛弧 示意图 2.板块构造学说的其他应用 (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 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 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距离 将逐渐变小。 (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板 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 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 —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 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 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命题视角一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读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题。 1.(2015北京怀柔一模)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处山岭是地壳水平挤压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B.②处岩层的断裂错位是地壳水平张裂造成的 C.③处地势平坦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D.④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A 答案 A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①处山岭是地壳水平挤压 褶皱隆起而形成的,A项正确;②处岩层的断裂错位是地壳上下位移造成 的,B项错误;③处地势平坦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C项错误;④ 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D项错误。 命题视角二 板块运动与地貌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2.(2016北京文综,4,4分)平顶海山 (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D 答案 D 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读图可知,平顶海山为火山, A项错误;平顶海山由岩浆岩构成,B项错误;顶部平顶形态由外力侵蚀所 致,C项错误;随着板块移动平顶海山没入水下,D项正确。 1.褶皱 (1)概念:岩层在强大的①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波状弯曲。 考点三 褶皱山、块状山与火山 形式 背斜 向斜 形态 岩层一般② 向上 拱起 岩层一般③ 向下 弯曲 图示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④ 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2.断层 (1)成因:强大的压力和⑤ 张力 。 (2)表现: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⑥ 位移 。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 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3.火山 结合火山示意图,归纳总结。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⑦ 地壳 的中央 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 1.背斜、向斜的判读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 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 图进行理解。 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它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分析地质构造类型的关键是 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与地表形态无关。构造地貌是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 , 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 分析构造地貌时 , 只需要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命题视角一 构造地貌的判读 1.(2016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月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 下各项与泰山的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 ( ) 答案 C 泰山属于块状山。选项A、B、C、D分别为背斜山、向斜 山、块状山和火山。 C 命题视角二 地质构造的判读与应用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2017北京房山终结性测试)图中 ( ) A.在A、B、C、D、E各岩层中D处岩层年龄最小 B.F处岛弧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C.断层的形成时间早于B地层的形成时间 D.C、E两处为地下采煤区,E地区更易发生透水事故 B 答案 B 此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F处岛弧是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 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在A、B、C、D、E各岩层中,D岩层为花岗岩, 为侵入岩,它只侵入了B、C、E岩层,而没有侵入A岩层,因此无法确定A 和D岩层的新老;断层破坏了B地层的完整性,则断层的形成时间晚于B 地层的形成时间;C、E两处为层状的沉积岩层,而煤炭主要形成于沉积 环境中,故C、E两处为地下采煤区,E处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比较封闭, 为天然气的良好储存构造,更易发生瓦斯爆炸。故B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