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玉溪市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假如图幅大小相同,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云南省地图 D. 玉溪市地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详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图幅大小相同,实地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云南省地图>玉溪市地图;比例尺有大到小排列为玉溪市地图>云南省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大小的关系,属基础题.‎ ‎2.读下图,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甲和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经纬度相关知识。‎ ‎【详解】‎ 同样的经度差,其距离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所以纬度越低,距离越大,速度越快。乙纬度最低,速度最快,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图为我国南方某丘陵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题。 ‎ ‎3. 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为(   )‎ A. ‎20m≤H<‎40m B. ‎20m<H≤‎‎40m C. ‎30m≤H<‎50m D. ‎30m<H≤‎‎50m ‎4. 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差最大值可能为(   )‎ A. ‎67m B. ‎‎64m C. ‎60m D. ‎‎55m ‎5. 图中R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 从西北流向东南 B. 从东流向西 C. 从西南流向东北 D. 从南流向北 ‎6. 该地的植被类型为(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答案】3. A 4. B 5. C 6. C ‎【解析】‎ ‎【3题详解】‎ 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相差‎10米,说明等高距为‎10米;图中陡崖有3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陡崖相对高度H为‎20m≤H<‎40m,故A项正确。‎ ‎【4题详解】‎ 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图中山峰的高度为‎325米,甲村的高度范围是‎260米—‎270米之间,计算可知两地的相对高差为‎55米--‎-65米,最大的高度范围是‎64米,故B项正确。‎ ‎【5题详解】‎ 图中左上角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的指向进行判读方向,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故C项正确。‎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图为我国南方某丘陵,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C项中期 ‎【点睛】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 ‎(3)看疏密(比较值差) ‎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大致为(   )‎ A. 沿等高线 B. 沿山谷线 C. 沿山脊线 D. 连接聚落 ‎8. 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9. 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 A. 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 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C. 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D. 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答案】7. B 8. C 9. C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可知,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定律可知,图中长城的走向基本沿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部位,即沿山脊线。故选B。‎ ‎【8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一山脊,乙丁两地海拔较八达岭关城低,甲乙定均不能够眺望到,丙海拔较高,且沿途没有阻挡物,因此可以眺望到八达岭关城。故选C。‎ ‎【9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多山地,图中“人”字型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故选D。‎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C),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中所示季节应该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 影响图中阴影部分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纬度位置 ‎【答案】10. D 11. C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根据气温状况判断季节。据图可知,该区域的等温线南部为‎-16℃‎,北部为‎-28℃‎,说明所示季节应该是冬季,故D项正确。‎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北部为大兴安岭,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受山地的阻挡作用,冬季西北季风对阴影区域影响较弱,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等温线向北弯曲,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知识拓展】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 分布规律 ‎ 等温线特点 ‎ 纬度位置 ‎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 与纬线平行 ‎ 海陆位置 ‎ 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 与海岸线平行 ‎ 海拔高度 ‎ 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 ‎000m气温下降‎60℃‎) ‎ 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 洋流 ‎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 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 人类活动 ‎ 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 ‎ ‎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 )‎ A.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D. 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13. 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 )‎ A. a——洪涝灾害 B. b——夏季低温 C. c——灌溉水源 D. d——低温 ‎14. 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 )‎ A. a——水稻、柑橘 B. b——小麦、大豆 C. c——棉花、葡萄 D. d——青稞、油菜 ‎【答案】12. C 13. B 14.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12题详解】‎ 我国内外河流域的分界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不经过秦岭淮河。C正确。‎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a为我国南方地区,b为我国北方地区,c为我国西北地区,d为我国青藏地区.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制约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制约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多旱涝灾害;制约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B正确。‎ ‎【14题详解】‎ d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作物为青稞、小麦和豌豆,油菜不适宜种植。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对比下图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15. 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 )‎ A. 耕地面积减少 B. 地下水位下降 C. 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 D. 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 ‎16.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 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C. 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D. 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是因为黄河携带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湿地增幅减少,说明黄河径流量的减少。这将导致海水倒灌,海水侵蚀加剧,海岸后退,C正确。沼泽和沿海沿湖滩涂地以及江河湖泊统称为湿地,所以湿地增幅减小不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A错误。地下水位下降会影响湿地,并非湿地增幅减小影响地下水位,这两者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B错误。因为湿地的形成过程中地下水位上升,将盐分带到地表,通过蒸发作用反而加快盐碱化。所以湿地面积减少,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下降,D错误。‎ ‎【点睛】注意题干要求增幅减小以及湿地与地下水水位的关系。‎ ‎【16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说明黄河含沙量减少,这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有关,与渤海风浪增强无关。故D正确。‎ ‎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全线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266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上海到昆明坐火车原先大约需要35个小时,而乘坐沪昆高铁则仅需11小时15分钟。读沪昆高铁线路分布图。‎ 完成问题。 ‎ ‎17. 沪昆高铁杭州至长沙段,没有采取最短线路原则,而是向南绕行,主要原因是(   )‎ A. 避开地形障碍 B. 绕过河流 C. 连接重要城市 D. 连接重要矿产地 ‎18. 沪昆高铁全线开通对民航运输影响最大的区段是(   )‎ A. 上海—杭州 B. 上海—昆明 C. 上海—长沙 D. 南昌—长沙 ‎19. 沪昆高铁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其主要原因是(   )‎ A. 沿线可以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色和文化景观 B. 交通运输效率和铁路服务品质大幅度提升 C. 充分发挥优势,开拓旅游市场 D. 利于沿线地区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共同打造沿线产业带 ‎【答案】17. C 18. C 19.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17题详解】‎ 修建交通线路,尽量连接更多的城市。沪昆高铁杭州至长沙段,没有采取最短线路原则,而是向南绕行,主要原因是连接更多的重要城市,C正确;与避开地形障碍、绕过河流、连接重要矿产地等关系小,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对于区段上海—杭州和南昌—长沙,距离短,人们选择民航运输的少,沪昆高铁全线开通对这两条民航运输影响小,AD错误;上海—昆明线路,距离较远,飞机出行所需的时间远少于高铁,更多的旅客倾向于选择更快捷的飞机出行,沪昆高铁全线开通对这条民航运输影响小,B错误;对于区段上海—长沙,人们选择高铁或民航的机率差不多,当沪昆高铁全线开通,将对民航运输影响最大,C正确。故选C。‎ ‎【19题详解】‎ 沪昆高铁是我国南方东西向的一条高铁,东西跨度大,沿线可以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色和文化景观,A正确;沪昆高铁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其主要原因与交通运输效率和铁路服务品质大幅度提升、充分发挥优势,开拓旅游市场、利于沿线地区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共同打造沿线产业带等关系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读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这四种作物分别是( )‎ A. 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油菜 B. ①棉花 ②油菜 ③花生 ④水稻 C. ①小麦 ②油菜 ③花生 ④甘蔗 D. ①甜菜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水稻 ‎21. 我国四川盆地种植图中农作物④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充足 B. 水分不足 C. 紫色土 D. 山区面积广大 ‎22. 青藏高原地区种植图中作物①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原因是( ) ‎ ‎①光照强  ②昼夜温差大 ‎③气温年较差大 ④热量充足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0. C 21. A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据图中四种作物的分布可知,①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符合小麦分布;②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符合油菜分布;③表示分布在环渤海地区的花生;④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带,符合甘蔗分布。故选C。 ‎ ‎【21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④为甘蔗,是热带和亚热带糖料作物,喜温、喜光,四川盆地种植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充足。故选A。‎ ‎【22题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此单位面积产量高,①②正确;气温年较差小,且因海拔高,热量不足,③④错误。故选B。‎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以畜牧业为主 B. ①③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C. ③④糖料作物为甘蔗 D. ④地单位产值高于珠江三角洲 ‎24. ②地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是 A. 科技发达 B. 土壤肥沃 C. 廉价的劳动力 D. 先进的保鲜技术 ‎25. ①、③两地附近的能源工业分别是 A. ①为水电工业,③为石油工业 B. ①为煤炭工业,③为石油工业 C. ①为石油工业,③为石油工业 D. ①为天然气工业,③为煤炭工业 ‎【答案】23. B 24. C 25. A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四地的地理位置判断,①位于黄河上游的河西走廊地区,为我国主要的粮棉产区之一,②地位于云贵高原,为我国种植业分布地区,A错误;③位于黄河下游,为我国的主要粮棉产区之一,B项正确;④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糖类作物为甜菜,C错误;④地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故作物仅能一年一熟,故单位产值低于珠三角,D错误。‎ ‎【24题详解】‎ 从上题的结论可知,②地位于云贵高原,纬度低,热量充足,且有大量廉价劳动力,适宜花卉种植业发展。C正确。‎ ‎【25题详解】‎ ‎①地位于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故适宜发展水电工业,而③位位于黄河下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故适宜发展石油工业。A正确。‎ ‎【考点定位】我国能源、农业和工业的分布。 ‎ ‎【知识拓展】 Ⅰ.长江流域棉区,本区是生产水平最高的棉区。南界自福建戴云山起,沿“两广”北边的五岭,经贵州中部分水岭至四川大凉山;北以秦岭、淮河、苏北总干渠为界;西起川西高原东麓;东至海滨。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4%,总产约占全国的53%。水热条件好,伏天日照充足,有利于多结伏秋桃。多春雨,常有秋季阴雨,不利于苗期生长和吐絮。基本实行粮棉两熟套种。‎ Ⅱ.黄河流域棉区,本区是全国植棉面积最大的主产区。位于长江流域棉区以北;北界自山海关起,沿河北境内的内长城向西,再顺太行山东麓向南,尔后由河南境内的天台山(济源以北)折向山西境内的霍山(霍县以西),再经由陕西境内的北山(莆城、凤翔以北)连至甘肃南边的岷山划一直线;西起陇南,东至海滨。棉田面积约占全国的50%,总产约占全国的43%。本区水热条件适中,春秋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早发稳长和吐絮。伏天雨季往往加重盛花期蕾铃脱落。‎ Ⅲ.西北内陆棉区,这是一个植棉历史悠久,而又大有开发前途的棉区。本区在六盘山以西,包括新疆全区,甘肃河西走廓和沿黄灌区。本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稳长,蕾铃脱落率低,经济产量系数高。东疆和南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长绒棉产量约占当地棉花总产的1/5。‎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 ‎26. 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 C. 植被丰富 D. 市场广阔 ‎27. 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 ‎ ‎①气候变暖②科技进步 ‎③劳动力向北迁移④南水北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8. 与东南沿海优势区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的特点有(   )‎ A. 科技水平低 B. 小农经营 C. 机械化水平高 D. 单产高商品率低 ‎【答案】26. A 27. A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东北平原优势区、长江流域优势区、东南沿海优势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共同的区位条件是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A正确;东南沿海为丘陵地形、植被丰富对水稻种植影响不大,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东北水稻种植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气候变暖可以改变该地的热量条件,也可以通过农业技术革新,培育良种,增强其耐寒性,可适应热量不足的状况,从而可以促使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故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28题详解】‎ 与东南沿海优势区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的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东南沿海地区,以小农经营为主,机械化水平低,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29. 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内蒙古高原 ‎30. 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交通便捷 C. 市场需求量大 D. 运营成本低 ‎31. 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9. B 30. C 31. B ‎【解析】‎ ‎【29题详解】‎ 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经过青藏高原、西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C对,ABD错。故选C。‎ ‎【30题详解】‎ 油库的扩建,归根到底与市场需求量有关,B正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运营成本不是主要原因,ACD错。故选B。‎ ‎【31题详解】‎ 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 ‎32. 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3. 1982年以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社会文化因素 C. 政治因素 D. 自然环境因素 ‎34.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 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 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 有利于扩大内需 ‎【答案】32. B 33. A 34. 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特征。‎ ‎【32题详解】‎ ‎2010年我国自然增长率低于1%,为现代型,主要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正确。‎ ‎【33题详解】‎ ‎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城乡差距增大,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A正确。‎ ‎【34题详解】‎ ‎“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不是解决,A 错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家庭负担可能会加重,但不一定持续加重,B错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不会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C错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会导致人口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 ‎35. 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 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区域 C. 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D. 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转移 ‎36. 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造成沿海地区人口外迁 B. 促进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 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 产业转移必将导致原工业区的衰落 ‎【答案】35. A 36.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及影响。‎ ‎【35题详解】‎ 由图例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初期,产业转移的方向主要是海外发达国家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到20世纪9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范围扩大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同时还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向这些地区的产业转移;进入21世纪,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A正确。‎ ‎【36题详解】‎ 产业转移不一定造成沿海地区人口外迁,A错误;促进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B正确;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迁入地在接受了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不是迁出地,C错误。产业转移可促进原工业区产业升级,未必导致原工业区的衰落,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信息,调用课本关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式可简单解题。‎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2014年我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市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7.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的主要原因包括( )‎ A. 科技发达 B. 劳动力成本低 C. 工厂数量多 D. 劳动力数量多 ‎38. 工业机器人未来在我国的广泛使用将( )‎ A. 大幅增加工业企业成本 B. 增加劳动就业人口 C. 对高新技术产业产生冲击 D. 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 ‎【答案】37. C 38. D ‎【解析】‎ ‎【分析】‎ 查工业区位选择,该题的关键是从市场方面分析.‎ ‎【37题详解】‎ 我国工厂数量多,所以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大,C正确;而科技发达与工业机器人市场大无关,A错误;劳动力成本低,反而不利于工业机器人的推广,B错误;劳动力数量多也不利于工业机器的推广,D错误.‎ ‎【38题详解】‎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未来在我国的广泛使用,将会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A错,D对。对劳动力数量需要少,降低劳动力就业人口,B错。是用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不能自主研发创新,不会对高新技术产业产生冲击,C错。‎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电解铝工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据此,完成下题。 ‎ ‎39. 通常,电解铝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丰富的铝土资源 B. 充足廉价的电力 C. 良好的工业基础 D. 稳定的生态环境 ‎4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铝工业全部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②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发展氧化铝烧结 ‎③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电解铝工业   ④浙江市场广阔,发展铝材加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9. B 40. D ‎【解析】‎ 试题分析:‎ ‎【39题详解】‎ 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电解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发展电解铝工业的主导区位条件是充足廉价的电力,所以B正确。‎ ‎【4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铝工业主要位于我国中、东部经济地带,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发展氧化铝烧结,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电解铝工业,浙江铝材市场需求大,发展铝材加工,所以②③④正确。‎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二、综合题(4个大题,共60分)‎ ‎41.读下列材料和图形,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19日 央视新闻报道称: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联合研制生产的“年产10万吨合成气制乙醇项目”日前投产。这是全球首套煤制乙醇工业项目,使我国率先具有了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煤制乙醇大型工业装置的能力,对保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材料二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此那神孤海域,成功开采海底可然冰。监侧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整个过程安全、可控、环保。此次开采点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床中。我国科学家根据可然冰所在区城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特征、水合物储层特征等,通过合理设计井位及降压法,将可然冰取出。我国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城,另外,青藏高原冻土带及东北冻土带均有发现,如下图所示。国土资源部表示,中国海域的可燃冰资源量达到800亿吨标准油当量,青海地区也有350亿吨标准油当量,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常求,是短期内可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清洁能源。 ‎ 材料三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燃冰比煤、石油、天然气污染小很多,但能量高出10倍。 ‎ ‎(1)指出与我国常规能源相比,可燃冰的优势有哪些? ‎ ‎(2)推测开采海底可燃冰,可能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 ‎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煤制乙醇”“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 ‎【答案】(1)我国可燃冰的储量大;可燃冰是清洁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污染少、能量高。‎ ‎(2)造成天然气等气体泄漏,影响大气环境,使温室效应加剧;引起海底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改变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物。‎ ‎(3)①经济效益: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能源的稳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可燃冰的贮存、运输、应用研发等);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如煤制乙醇)。②生态效益: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减缓气候变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改善环境。③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可燃冰与常规能源相比的优势,开采海底可燃冰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发展可燃冰的积极意义。‎ ‎【详解】(1)根据材料,可燃冰储量大,污染小,能量高,是清洁能源。  (2)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开采时容易导致天然气泄漏污染大气,加剧温室效应。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如果在开采海底可燃冰,可能改变海底的地质构造,从而引起海底一些地质灾害,还会改变海底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等。 (3)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制乙醇”、“开采可燃冰”都是发展的清洁能源,属于循环经济,积极意义可以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作答。‎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赤水河,即赤水,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由于两岸多为紫色砂页岩及其风化物发育的紫色土,汛期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赤水河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的长江支流。非汛期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 材料二:茅台镇位于云贵高原北部赤水河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少雨,年均17.‎4℃‎,夏季最高温度达‎40℃‎,炎热季节达半年之久。冬季无霜期长,温差小,年均无霜期多达359天。而年降雨量仅800—900毫米。日照时间属贵州省内高值区,年可达1400小时。高粱属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温,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20℃‎—‎30℃‎,温度偏低不利于生长,生长期充足的光照对高粱的生长发育具有主导作用。‎ 材料三:贵州茅台镇利用本地糯高粱酿酒的历史悠久,所酿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酿酒严格按照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原料要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发酵后取酒。从投料到出酒,至少需五年。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充分与空气接触,是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实践证明,即使完全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离开了茅台镇,也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近年来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每年产酒量高这几万吨。因此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目前茅台镇及周边、赤水河上游的环境,让人堪忧。‎ 材料四:茅台镇附近区位图 ‎(1)简析茅台镇适宜高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 ‎(2)长期实践证明“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试分析茅台镇适宜酿制优质白酒的自然条件。‎ ‎(3)随着酒厂数量的增加,茅台镇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对此怀仁市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以国酒为代表的酿酒业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你赞同还是反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纬度较低,夏季高温;②地势较低,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温暖;③地处云贵高原,高粱生长期光照充足;④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适宜高粱生长。‎ ‎(2)①酒厂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②特殊的河谷地形和局地小气候(湿热气候)利于微生物发酵;③特珠的水土条件生长的糯高粱品质优良。‎ ‎(3)赞同:①有利于优化茅台镇的产业结构;②提供更多的就业就会;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④改善茅台镇的生态环境。‎ ‎ 反对:①茅台镇旅游基础设施落后;②地处偏远地区乡镇,远离市场、交通不便;③过度发展旅游业可能会进一步破坏赤水河和茅台镇的生态环境。‎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茅台酒发展为背景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农作物生长的气候要素可从光照、热量、降水三个方面来回答,利用材料给出的高粱生长条件,结合贵州地形和气候可知,贵州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温暖;地处云贵高原,高粱生长期光照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适宜高粱生长。‎ ‎(2)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可从水质、原料、气候等方面来分析,由图可知酒厂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特殊的河谷地形和局地小气候(湿热气候)利于微生物发酵;特殊的水土条件生长的糯高粱品质优良。‎ ‎(3)一个地区是否发展旅游业可从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旅游业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赞同写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旅游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不赞同可从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和旅游业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来回答。‎ ‎【点睛】‎ 观点类题目回答时,主要看自己是赞同的理由写的多还是不赞同的理由写的多,哪个能想到的理由更充分就写哪一个。‎ ‎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过去100年中,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1961年至2014年,中国平均每十年温度升高0.28摄氏度,其中冬季和春季增温更为明显。自1981年以来,西藏秋季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7摄氏度。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主任杜军介绍称,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最典型的脆弱地区之一,因此,西藏升温效应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 简述西藏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冻土南界北移或冻土层变薄;草场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扩展;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要熟悉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1)此题考查气候变暖对西藏的影响。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生存。西藏是位于高寒地区,环境脆弱。气候变暖,使得高原的雪线上升,冰川融化,湿地减少;冻土北移或冻土层变薄;草场退化;荒漠化东进(扩展);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点睛】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关知识,联系西藏地区的特点进行分析。‎ ‎4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到原生态的古老小镇观光度假,是现今休闲旅游的新热点之一。然而,随着商业过度开发,一些古镇街道变成了卖场。一游客曾在游历过某国内知名古镇之后感叹:“伴随着边城古镇的名声鹊起,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冲击着原汁原昧的古老小镇。江水依然奔流不息,河畔的吊脚楼颤巍巍地屹立着。可是……多了太多太多气场不符的东西,那么多的店招、广告、商铺,让整个小镇显得拥挤而浮躁。” ‎ 简析古镇街道变成卖场对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答案】使古城失去了昔日的宁静和古朴,影响游客游览效果;使古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消失,破坏古城的文化气息;用现代商业元素建设、开发古镇,容易形成千镇一面、旅游产品单一的面;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容易发生欺客、宰客现象;商铺、人员集中,容易造成垃圾、噪声、大气等环境污染,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 ‎“原生态的古老小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古建筑、古朴民风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很小的环境等方面。所以本题应从旅游业对背景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民风民俗等影响来考虑。古镇街道变成卖场使古城丧失了昔日的宁静和古朴,影响游客游览感受;融入很多现代商业元素后使古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消失,破坏古城的文化气息;使古镇失去其古老风韵和特色。此外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容易发生欺客、宰客现象;商铺、人员集中,容易造成垃圾、噪声、大气等环境污染。影响景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