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二级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的技术与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地理信息技术、智能专家分析、智能化农机、环境监测和网络化管理等部分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是精准农业的关键,其核心是 A. 种类齐全的智能化农业机械 B. 完善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C. 经验丰富的专家咨询团队 D. 高速度的网络传输系统 2. 精准农业中获取作物分布和监测作物生长主要依靠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 3. 我国沿海的渔船上有一种可一键求救的装备,一旦求救,设备会发送短信将求助人地理坐标等信息通知相关部门。该设备属于 A. GPS系统 B. 伽利略系统 C. GLONASS系统 D. 北斗系统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依据材料可知,精准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是精准农业的关键,其核心应是地理信息中实施“分析”、“控制”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故B正确。 2. 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和环境灾害监测,因此获取农作物分布和监测作物生长,主要依靠的是遥感技术,故C正确。 3. 我国沿海的渔船上所用的,具有导航定位功能并可以发送求救短信的只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其他导航定位系统都没有通信功能。故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但易错选成A答案,注意材料中“设备会发送短信”等信息。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4. 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1980年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A.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河流的汛期长 C. 河流的含沙量大 D. 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5. 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A. 东侧坡大量植树种草,西侧坡大量修建梯田 B. 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 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 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6. 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 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 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 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试题分析: 4. 通过“土地土地利用结构表”可知,2010年与1980年相比,耕地面积比重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比重增加,因此,1980年河流的含沙量较高,选B。 5. R和T之间的河段,东坡为缓坡,可修建梯田,进行粮食生产,西坡为陡坡,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故B项正确。 6. 题干要求合理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而前三个选项都为偏重某一方面,是不合理的,只有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才是合理的作法,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流域主要的治理措施 【方法技巧】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 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下面左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右图为该大陆R河干流某河段处的景观。读图下面小题。 7. 右图景观大致位于 A. a河段 B. b河段 C. c河段 D. d河段 8. 图中传统民居建在高地的主要原因是 A. 就近获得水源 B. 降低居室气温 C. 向外扩大耕地 D. 避免洪水灾害 9. 沿R河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7. B 8. D 9. C 【解析】 7. 图示景观中河谷宽阔,应位于河流下游。故B正确。a河段位于河流入海口,应为河口三角洲地貌;c河段与d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两岸狭窄。故A、C、D错误。 9. 沿R河流自然带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C正确。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地区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 春小麦 B. 早稻 C. 晚稻 D. 冬小麦 11. 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地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 长、光照 B. 短、热量 C. 长、热量 D. 短、光照 12. 在该农作物收获期内N地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A. 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B. 台风肆虐 C. 寒潮频繁来袭 D. 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答案】10. D 11. C 12. D 【解析】 10. 根据图中的时间可知,在我国华北地区10月上旬种植,越过冬季,第二年夏季收割,所以是冬小麦。故D正确。 11.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该地海拔高,热量少,一年只能收获一次,该农作物于10月上旬种植,次年7月上旬收获,生长时间长;而同纬度其他地方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热充足,一年两熟,该农作物11月中旬种植,次年6月中旬收获,生长时间短。 12. N地区该农作物的收获季节为6月中旬,此时该地形成准静止锋,在其影响下,往往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台风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寒潮主要在冬半年、伏旱出现在7-8月份。故D正确。 【点睛】本题组难度不大,正确解读图中时间信息即可。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该图是北半球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A. 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B. 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C. 海拔比甲地低 D. 纬度比甲地低 14. 关于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玉米、棉花 B. 甲地:春小麦、甜菜 C. 乙地:水稻、甘蔗 D. 乙地:谷子、高粱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因此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故B正确。两地都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海拔差异、地势起伏都不大;读图可以看到,两地纬度相同。故A、C、D错误。。 14. 结合上一题分析,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冬季寒冷,不能种植冬小麦,只适合种植春小麦;适合甜菜生长,不适合种植棉花,故C正确,A错误。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适宜牧草的生长,不适合栽培农作物;甘蔗、咖啡为热带经济作物,故B、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够准确的进行空间定位。北纬度、大东经为亚洲东部;北纬度、小东经为欧洲西部。 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回答下面小题。 15. 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A. 技术 B. 地形 C. 劳动力 D. 市场 16. 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A. 减少灰霾污染 B. 缓和热岛效应 C. 削弱紫外辐射 D. 增强雨岛效应 【答案】15. D 16. B 【解析】试题分析: 15. “屋顶农庄”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商家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蔬果,因此对这种农事活动的市场需求是商家调研的重点。A正确。 16. 开设屋顶农庄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植被对城市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如对气温、空气湿度的调节,可减轻城市热岛效益和雨岛效益。B正确。 【考点定位】现代农业的发展区位、热岛效益。 【名师点睛】试题以最新的一种种植方式“屋顶农庄”为材料,要求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地理信息、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这一目的是吸引居民租借种植,所以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屋顶农庄的市场需求。而后的提示“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说明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使得商厦室内气温下降了,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因而是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此次大会的首要目标是要达成全球低碳减排新协议。读法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为了低碳减排,若法国建风能发电站,最适宜的地点在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8. 法国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数量较多 B. 能源消费以核电为主 C. 第三产业发达 D. 煤的清洁燃烧技术高 19. 法国气候大会召开期间,巴黎 A. 地方时6时日出 B.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C. 昼长较北京长 D. 日出东南方向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 ①②3④均可受西风影响,纬度越高,西风影响时间越长。①地纬度较高且临海,西风风力强而稳定,风能资源最丰富。②、③地距离大西洋海岸较远;④地纬度偏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而且距大西洋海岸较远,西风影响的季节长短和强度都不及①地,所以①地应为最适宜的地点,故A正确。 【点睛】 对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了解不够,不善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而造成盲目选择。 18. 法国作为发达国家,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却很大,因此法国特别重视核电和水电的开发,尤其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很高,而核电不会排放碳化物,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 易错选B项,主要因为对法国能源利用特点不够了解,以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高,由此推断煤的清洁燃烧技术高成为碳排放少的主要原因。 19. 11月30日至12月1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地方时6时后日出,日出东南方向,故D正确,A错误。太阳直射点南移,巴黎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日影应逐渐变长,故B错误。昼短夜长之时,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因此巴黎昼长较北京短,故C错误。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正是吉林雾凇的真实写照。读吉林市雾淞景点分布图和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水温统计表,回答下面小题。 20. 该季节图示甲至丙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 流量大,结冰期长 B. 含沙量大,流速快 C. 处于丰水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 流量稳定,无结冰 21. 该地区为著名雾凇观赏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 ②夜间晴朗,气温低 ③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大 ④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 根据表格,该季节图示甲至丙河段的水温大于0℃,说明无结冰期;根据松花湖水温判断可能该季节为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稳定,故D正确,A、C错误。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好,而且图示河段位于平原区,流速慢,因此河流含沙量小,故B错误。 21. 形成雾凇,主要自然原因是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大。水温高,利于水分蒸发,气温低,便于水汽的凝华,③对。夜间晴朗,大气温低,②对。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与雾凇形成无关,①、④错。故B准确。 读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回答下面小题。 22. 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 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 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D.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23. 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 A. 流量 B. 含沙量 C. 汛期 D. 结冰期 【答案】22. D 23.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该瀑布形成过程中,先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然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图中的砂岩。再经过地壳抬升,隆起成为高地,水流下泻时,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瀑布。D对。 23. 该瀑布每年因侵蚀后退,砂岩被侵蚀成细沙,导致河水的含沙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含沙量,A对。瀑布不会影响流量、汛期、结冰期,B、C、D错。 考点: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瀑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大湖效应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湖面在湖岸形成降雪的现象。图Ⅰ为美国某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Ⅱ为该湖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Ⅰ 图Ⅱ 24. 根据积雪的分布,推测该湖区的冬季主导风向为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5. 图Ⅱ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4. C 25. C 【解析】 25. 依据大湖效应定义可知,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条件为:气温低于0℃,水温高于0℃。故C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仔细解读材料中有关“大湖效应”的定义即可。 26. 读“我国某市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某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措施是( ) ①提高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 ③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树立节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正确理解“单位GDP能耗下降”是解题关键。水电、天然气属于能源范畴。B正确。 考点:地理信息图判读、能源消耗 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1998—2006年间,该市( ) A. 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B. 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C. 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 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28. 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 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 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C. 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D.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答案】27. A 28. D 【解析】 27. 从图中看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一直为正增长,说明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故A正确。图中显示1996年之前城镇化水增速最慢,故B错。市区非农业人口变化水平为正值,说明非农业人口逐年增加,则农业人口逐年下降,故C错误。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都是正增长,变化趋势相同,故D错误。 28. 图中建成区面积变化水平明显高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变化水平,说明城市建设面积增长远远大于城市非农业人口水平的提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故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准确解读图形材料即可。 下列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9. 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0. 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 ) A. 土壤含水率上升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地下水储量增加 D. 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 南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增长快;经济虽快速发展但水平较低,导致毁林开垦和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毁林现象并存。植树造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毁林主要是人为的砍伐,良种对此无效。故A准确。 30. 森林减少,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含水率下降;地下水储量减小;地表径流变化率增加。故B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湖面海拔5米,湖长219千米,平均宽83千米。湖水南浅北深,平均深51米,北部最深处达230米。结冰期较长,沿岸地区可达5—6个月。有沃尔霍夫河、斯维里河和武奥克萨河等河流注入,西南有涅瓦河流出,通波罗的海。涅瓦河源出拉多加湖,河口地区有俄罗斯著名的城市圣彼得堡,附近沼泽广布。 (1)推测拉多加湖的湖水性质(淡水、咸水),并说明理由。 (2)拉多加湖通过涅瓦河与波罗的海和大西洋相通,但航运开发规模很小,试分析原因。 (3)说明涅瓦河河口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1)淡水。流域内降水较多,补给水源充足;纬度较高,蒸发量小;湖泊有多条河流注入,通过涅瓦河流出,水体更新速度较快,盐分能及时排出等。 (2)纬度高,温度低,湖泊和河流封冻时间长;流域内人口和城市分布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航运的需求量小等。 (3)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冬季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海水易倒灌(或受海水的顶托作用)。 【解析】(1)湖泊水的性质主要从湖泊水的来源,蒸发量、降水量和更新速度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推测拉多加湖纬度较高,蒸发量小,湖泊有多条河流注入,通过涅瓦河流出,水体更新速度较快,盐分能及时排出,所以是淡水湖。 (2)根据材料提示,拉多加湖结冰期较长,沿岸地区可达5—6个月,流域内人口和城市分布较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对航运的需求量小,所以虽然拉多加湖通过涅瓦河与波罗的海和大西洋相通,但航运开发规模很小。 (3)读图可知涅瓦河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排水不畅;同时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容易发生海水倒灌,所以导致涅瓦河河口地区沼泽广布。 32. 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南宁的降水特征及原因。 (2)分析广西西部冬春季节易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 (3)在a一一b与C一d河段中任选一个,指出人类对其利用的主要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特征:南宁年降水量丰富,(达1200mm左右);(1分)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5-8月或4-9月)。 原因:南宁地处南部沿海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位于山前迎风地带,降水较多。 (2)冬春季降水少;地表坡度大,地表水不易存留,土层较薄,不易储水;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形成渗漏。 (3)a-b河段:利用水能资源发电,该河段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c-d河段:利用水资源灌溉、航运,该河段水量大,(2分)流速慢。 【解析】(1)降水特征主要考虑降水总量的大小以及季节分配情况。读图可知南宁年降水量丰富,达1200mm左右;季节变化大,集中于5—8月(或4-9月)。影响降水的原因首先应考虑大气环流与海陆位置,其次考虑地形和洋流因素。南宁地处南部沿海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2)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应考虑水的补给量小,土壤储水能力差等方面。广西西部冬春季节降水少,这是易发生旱灾的最主要自然原因;崎岖的地表、较薄的土层和喀斯特地貌使得地表水不易存留和渗漏是发生旱灾的重要自然原因。 (3)本小题要求在a—b与c—d河段中任选一个,解题时应注意先要做出选择,然后再回答其利用的主要方式和说明理由。图中a—b河段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可利用水能资源发电。c—d河段位于平原地区,水量大,流速慢,可利用水资源灌溉、航运。 33. 九洲村是福建省上杭县临城镇的一个村寨,位于汀江边,多丘陵矮山,该村地处205国道旁,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附近无污染源。上杭县农业局于2003年积极引进台湾蜜雪梨在临城镇九洲村种植,经过十多年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种植,该村大力发展蜜雪梨产业,已建成生产基地3 000多亩,年产梨2 000多吨,产值1 000万元。该村现已成为上杭县特色水果——蜜雪梨专业村。201 0年以来,随着蜜雪梨市场的迅速扩大,九洲村开始调整山林产业结构,将原有山林改种蜜雪梨果林,蜜雪梨果林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上杭县九洲村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析上杭县九洲村引种蜜雪梨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上杭县九洲村发展蜜雪梨产业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指出九洲村为进一步发展蜜雪梨产业应采取的措施。 (4)你是否赞成九洲村继续将山林改种蜜雪梨果林,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多低山丘陵,山林土地面积广;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生态环境好、污染小。 (2)地形起伏较大,机械化水平较低;果农文化素质差异较大,果园经营管理粗放;冷藏保鲜技术落后,政府对冷藏保鲜设施投资较少。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蜜雪梨产量和品质;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与休闲农业相结合,提高综合效益;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树立特色果业品牌形象;拓展产业销售渠道。 (4)赞成。理由:山林土地资源丰富;蜜雪梨市场需求量大;创造经济价值较高(或增加经济收入);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 不赞成。理由:继续砍伐山林,会加剧水土流失;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解析】本题以上杭县九洲村地理位置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影响九洲村蜜雪梨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其发展产生的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虑农业生产区位条件中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福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材料显示本地多低山丘陵,山林土地面积广;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生态环境好、污染小。 (2)本题主要考虑农业生产区位条件中的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技术、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市场、政策、交通等。由材料可知当地地形起伏较大,机械化水平较低;起步时间晚,果农文化素质差异较大,果园经营管理粗放;冷藏保鲜技术落后,政府对冷藏保鲜设施投资较少。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从考虑如何提高雪梨产业的品质、开拓市场、增加附加值以及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等。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蜜雪梨产量和品质;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与休闲农业相结合,提高综合效益;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树立特色果业品牌形象;拓展产业销售渠道。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赞成或不赞成。赞成可从将山林改种蜜雪梨果林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不赞成可从该措施带来的环境问题分析。赞成的理由是山林土地资源丰富;蜜雪梨市场需求量大;创造经济价值较高(或增加经济收入);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不赞成的理由是继续砍伐山林,会加剧水土流失;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