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湖北省襄阳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二)或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 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铁路交通 D. 水运 2. 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 A. 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B. 防城市内涝 C. 阻止行人穿行,加强交通安全 D. 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答案】1. D 2. A 【解析】试题分析 1. 该市位于汉江沿岸,古代水运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选址的一般规律,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题侧重于城市的形成因素,故D正确。 2. 铁路经过城市交通形成干扰,为了避免影响城市交通,铁路路基加高,与市内公路相交建造公路涵洞。A正确。 【考点定位】城市形成区位、城市交通。 【名师点睛】该题以焦柳铁路为背景对城市区位和城市交通等知识进行考查,第1题,根据题意,该地“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结合图一可以看出,水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 第2题,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是为了减少铁路给两侧带来的交通阻隔,减小对城市的交通干扰。 读“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30年、1970年、200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反映出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 年轻劳动力过剩 B. 自然增长率上升 C. 人口老龄化显著 D. 人口出生率较高 4. 下列国家中,与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类似,且人口超过1亿的是 A. 德国 B. 菲律宾 C. 尼日利亚 D. 日本 【答案】3. C 4. D 【解析】 3. 从1930年到2010年青少年比重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上升,所以人口老龄化显著。正确答案选C。 4. 菲律宾和尼日利亚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德国和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日本人口超过1亿。正确答案选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下图示意江西省从建国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 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C. 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D. 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6.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 A. 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B. 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C. 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 D.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答案】5. B 6. B 【解析】试题分析: 5. I阶段是从x到O阶段,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没有人口老龄化问题,A错。O拐点出现,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是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的结果,B对。II阶段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下降,但人口总数增长较多,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C错。从X到O,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从O到Y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错。 6. 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生活、医疗保健水平在提高,十年内老年人口数量会增加,不会下降,A错。受儿女双全的传统观念影响,出生人口性别趋衡,B对。家庭抗风险能力提高,C错。近十年,小孩不到就业年龄,就业压力不会因此增大,D错。 考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人口政策的影响。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1910-1930年 B. 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答案】7. A 8. C 【解析】试题分析: 7. 移民人数/总人口=移民人口比例,可以推导出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总人口,读图,该国虽然移民数量发生多少变化,数值始终是正值,说明人口总量是在持续增加,可以判断①图符合,A对,C错。图中1930年-1970年,移民数量减少,总人口不会快速增长,B、D错。 8. 读图,该国1950—1970迁移人口数量下降,总人口仍呈增加趋势,说明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为主,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增加最多,C对。其它时段移民人数较多,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自然增长数量增加少,A、B、D错。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移民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 【名师点睛】人口增长因素包括机械增长或人口自然增长。移民人口即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机械增长。根据图中移民数量及所占比重,可以计算出区域人口总数。数值为正值,人口总数持续增加。移民迁入人口最少的时段,人口总数仍呈持续增长状态,应是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时段。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9.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 ④时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C. 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 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答案】9. C 10. D 【解析】试题分析: 9. 城市人口增长是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率)的和。甲城市在③时期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迁移率是正值,二者数值相等,和值是0,此后是人口开始呈现正增长的时期,C对。①、②时期和值是负值,A、B错。④时期前和值已经是正值,D错。 10. 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大于0,人口数量就增长。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从①时到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比③时人口少,A错。②时人口数量不是最大,③时达最大值,B错,C对。③时到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持续减少,⑤时比④时人口数量少,D错。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很多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逢一、三、五日期在甲地,逢二、四日期在乙地,逢六、七日期在丙地,逢八在丁地,逢九在戊地,如图所示(以农历计,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 该地区 A. 集镇分为两级 B. 集市的周期为3天 C. 甲地的服务范围比乙地小 D. 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 12. 图中丁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A. 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 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 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D. 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答案】11. D 12. C 【解析】试题分析: 11. 据题意该地区集镇分为三个等级,集市的周期为10天,甲地逢一、三、五,乙地逢二、四,故甲地服务范围大于乙地,丙地逢六、七,戊地逢九,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本题故选D。 12. 一般说购买力越大,集市天数越多,比如城市,购买力相对农村来说较大,所以,每天成集,故本题选C。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 下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 B. 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 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 D. 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14. 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A. 武汉 B. 兰州 C. 大庆 D. 深圳 15. 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出现城市问题应 A. 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 B. 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 C. 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并转污染企业 D. 植树造林,退工还农,恢复生态环境 【答案】13. C 14. C 15. C 【解析】试题分析: 13. 只有矿业城市的形成才经历a过程,A错;港口不一定都在沿海地区,在大江大河沿线也可建立港口,故B错;大城市的形成因素一般都很复杂,往往受多个因素影响,故D错;集镇发展为城市早期往往都与商业活动有关,故本题选C。 14. a为矿业城市不利于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为了有充足的劳动力,也不能简单地控制外来人口,达到减小就业压力的目的,城市发展不能退步,退工还农不符合实际情况,故要想防止城市问题的出现应优化产业结构,整治污染企业,故本题选C。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 住宅区一般面面积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①面积最大,所以它可能是住宅区。故答案选A。 17. 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地租一般来说城市中心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C较符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影响。解答城市功能分区时,一定要看清图中的图例,看看各图例在图中表示的区域范围和位置。一般来说城市中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面积小的在城市中心的为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在城市的外围,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 下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若图中的B-E阶段,“内涵式”为其城市化扩容的主要模式,则该国家可能是 A. 美国、日本、德国 B.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C. 日本、韩国、新加坡 D. 加拿大、俄罗斯、巴西 19. 图中E-F阶段反映的是 A. 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 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城乡差距扩大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 “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该类城市发展空间小,人口多应是地狭人稠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选C正确。 19. E-F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下降,应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乡差距缩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选C正确。 【点晴】 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人口密度较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涵式”,人口密度大,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影响比甲模式大 21. 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 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答案】20. C 21. B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20. 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A错;乙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外经过,B错;对比两幅图可知D错。选C。 21.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一般不直接穿过城市建成区,以避免其对城市内部交通及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城市面积扩大,高速公路部分被城市包围,形成乙模式向甲模式的转变。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 A. 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 B. 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 C. 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 D. 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 23.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天气状况 C. 建筑物密度 D. 交通通达度 【答案】22. A 23.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读图,图中甲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应是商业区分布位置,热岛效应强度大,不可能是工业区、生态区,B、D错。乙与郊区温差较大,分布在市区,可能是污染少的轻工业区。丙与郊区温差最小,应是生态区。A对,C错。 23. 6月份是夏季,普遍高温,城区与郊区的温差小,生态区甚至比郊区温度低。12月是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差异大。所以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状况,B对。人口数量 、建筑物密度、交通通达度不是主要原因,A、C、D错。 考点:城市功能区,影响功能区分布的因素,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原因。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A. 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B. 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 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D. 村中心、全村、村周边 25.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 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 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 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26.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B.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 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 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答案】24. A 25. C 26. A 【解析】试题分析: 25. 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城市化发展人口不断外迁引起的,A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会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村人口会增加,B、D错;农村宅基地面积没有减少,C错。 考点:城市化、人口数量和空间变化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7.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28. 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 25% 采取移民政策 B. 20% 鼓励生育 C. 75% 鼓励人员出国 D. 80% 计划生育 【答案】27. B 28. A 【解析】试题分析: 27. 0—14岁人口比重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图中四个国家中2国家,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分别为60%、30%、10%。故国家2人口增长最快。B正确。 28. 图中国家3老年人口比重最大,65岁以上人口占20%,老龄化明显,因此应鼓励生育。A正确。 考点:三角坐标判读、人口年龄结构 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下列各题。 29. 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30. 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 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答案】29. C 30. D 【解析】试题分析: 29. 根据表格中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可以推断,甲城市化水平最高达90%,应为英国;丁国最低为32%,应该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泰国,沙特阿拉伯和日本两国城市化水平都较高,沙特阿拉伯因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所以乙为沙特、丙为日本,故选项C正确。 30.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沙特阿拉伯,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不杀生,所以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处,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漫画“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人口老龄化和____________问题。 (2)读材料一,分析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3)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 (4)材料三中“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答案】(1)性别比例失调 (2)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3)赞成。可以改变我国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担。(或不赞成。 理由: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4)表现:造成未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措施: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歧视)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等。 【解析】(1)图示漫画1个小孩对三个老人,是社会老龄化特征;平衡板上一边是三个男性,另一边是1位女性,反映了性别比例失调。 (2)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促使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养老负担过重等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理由充分,答赞成或不赞成都可。 答赞成的理由从二胎政策利于减缓老龄化危机角度分析:放开二胎,利于增加青少年人口比重是,可以改变我国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答不赞成的理由从我国当前人口现状及人地矛盾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人口压力大;放开二胎后,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4)目前性别比例失调,男性人口比重大于女性人口比重,易造成未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措施:过去有养儿防老一说,尤其是在农村更为严重,应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有所养;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现象,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等。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老龄化及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将促使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养老负担过重等。放开二胎政策赞成与不赞成是开放性题目,只要理由充分都可,答赞成的理由从二胎政策利于减缓老龄化危机角度分析;答不赞成的理由从我国当前人口现状及人地矛盾分析。另一个人口问题是性别比例失调,男性人口比重大于女性人口比重,主要影响社会发展、造成社会问题,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解决措施要从调整人口性别比进行,改变生育观,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杜绝医学鉴定等。 32.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北京等城市相继变成了“水城”。由此在中国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雨涝”问题,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上图,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3)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水资源问题,有人设计了第二幅图所示的“城市雨洪利用”新型的排放系统。试分析说明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 【答案】(1)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使城市成为“热岛”,空气对流运动增强,同时污染物的排放形成大量凝结核,降水增多 (2)7—8倍;城市建筑使用绿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聚集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水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雨涝形成 (3)通过透水广场、绿地和蓄水池,促使雨水下渗和储存,减少城市地表的暴雨径流量,延缓汇流时间,防治雨涝;储存在地下蓄水池(的水,通过净化,增加城市水资源;通过回灌井等又可及时补充地下水,防止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 【解析】(1)降水形在的条件:要充足的水汽、上升的气流和凝结核。城市里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使城市成为“热岛”,空气对流运动增强;同时污染物的排放形成大量凝结核,易形成降水。 (2)图降水30分钟时,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40,混泥土方砖地的降水损失量是5,大约是7—8倍。城市建筑使得绿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雨水下渗减少,降水后很快汇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聚集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水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雨涝形成。 (3) “城市雨洪利用”新型的排放系统,是通过透水广场、绿地和蓄水池,促使雨水下渗和储存,减少城市地表的暴雨径流量,延缓汇流时间,防治雨涝;储存在地下蓄水池的水,通过净化,增加城市水资源,可重新利用;通过回灌井等又可及时补充地下水,防止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 【总体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