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3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解析 第1题,夏季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重要因素,距海越近受夏季风影响越明显,越深入内陆受夏季风影响越小。图中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B正确。第2题,甲地位于长白山迎风坡,降水丰富。受地形及降水共同影响,当地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山地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第3 13 题,乙地为东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肥沃的黑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受纬度位置影响,热量条件较差,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答案 1.B 2.D 3.B 下图示意厦门市种植业用地面积变化,读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B.种植业用地总面积增加 C.蔬菜种植面积比例下降 D.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下降 5.下列措施不适合该市农业未来发展的是( ) A.重视品牌发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B.加强示范引领,提升休闲农业层次 C.切实保护耕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创新能力 解析 第4题,根据图示资料可知,厦门市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A错;种植业用地总面积减少,B错;蔬菜种植面积比例呈上升趋势,C错;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下降,D对。第5题,该市农业未来发展需要重视品牌发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A适合;加强示范引领,提升休闲农业层次,B适合;切实保护耕地,不适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农业,C不适合;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创新能力,D适合。 答案 4.D 5.C 下面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图”。读图回答6~8题。 6.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 ) 13 A.耕地、林地、湿地 B.林地、耕地、湿地 C.林地、湿地、耕地 D.湿地、耕地、林地 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 )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B.土地石漠化加剧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 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 解析 第6题,图示三江平原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丙类土地为主,可判断丙类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湿地;而2000年丙类土地大面积减少,而乙类土地利用类型大面积扩大,可判断乙类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反映出该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长期开垦湿地;而甲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判断为林地。第7题,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导致湿地调节径流量的功能大大减弱,故可能导致旱涝灾害增加。第8题,针对该地区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垦湿地,可知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 答案 6.B 7.A 8.D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9~10题。 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13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 第9题,左图中的陡坡占较大比重,而右图反映出该地种植业比重很大,说明该地存在陡坡开荒、过度农垦现象。第10题,该地地形复杂,陡坡、缓坡、平原、水面都具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答案 9.A 10.D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7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工业化速度快于城市化速度 C.属发展中国家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2.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解析 第11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该图反映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为发达国家。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在1870~1948年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增长。该国工业化水平先升、后降、再升。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第12题,③~⑤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但城市化水平一直提高,说明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 答案 11.A 12.D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 1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接近棉花产地 B.接近能源基地 C.先进的技术水平 D.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14.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 ) A.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B.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C.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 第13题,轻纺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因素为廉价的劳动力。第14题,“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当地落后产业的转移。 答案 13.D 14.A “要敢于叫板世界名城!”这是广东省委书记对深圳提出的要求。读珠三角都市圈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促使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 ) A.大力推进工业化 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大量的外来民工 D.香港的产业转移 16.下列关于珠三角都市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海的服务范围比广州大 13 B.香港与广州相比,金融、贸易、商业的服务范围更大 C.与国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地理位置最优,腹地最广 D.与国际大都市圈相比,珠三角都市圈没有核心 解析 第15题,深圳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第16题,珠海的服务范围比广州小;长三角城市圈地理位置最优,腹地最广;珠三角都市圈有核心城市(广州)。 答案 15.B 16.B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7~19题。 17.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18.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19.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13 解析 第17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结合选项从而确定为江苏省。第18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第19题,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并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7.A 18.D 19.A 湖北省襄阳市耕地面积占全国0.34%,粮食产量占全国1%。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0.74亿斤,实现了“十一连增”。读襄阳粮食产量变化图,回答20~21题。 20.襄阳市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地面积增加 B.全球变暖 C.劳动力增多 D.科技投入加大 21.下列四个时间段,粮食产量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2003~2004年 B.2006~2007年 C.2011~2012年 D.2013~2014年 解析 第20题,材料显示,湖北省襄阳市耕地面积占全国0.34%,粮食产量占全国1%。在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增加了科技投入,使产量增加,D项正确;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增加有限,A项错误;全球变暖和劳动力增多都不是增产的主要原因,B、C项错误。第21题,读坐标图计算可知,2003~2004年粮食产量增长最多,同时增速也是最快的,A项正确。 答案 20.D 21.A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5年和2016年两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13 C.2016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23.该市目前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 解析 第22题,该市2016年的第三产业比重约为50%,大于第二产业,说明目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各地区产业结构应合理发展,而非均衡发展。第23题,缓解资源、能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进行区域间的合作,实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答案 22.C 23.B 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25.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 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 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解析 第24题,读图可知,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蓝肺”空气质量好,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D不合理。第25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对;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②错;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对;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④错。 答案 24.D 25.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河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14年河南省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面积达7 164万亩,较上年增加132万亩,其中玉米4 925万亩,较上年增加120万亩;水稻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红薯、大豆、杂粮等分别占秋粮的6.4%、9.1%、1.9%。读“河南省地区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 (2)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多选)( ) 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B.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府大力支持 E.中低产田比重大 (3)为继续实现增产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原因:河流自西向东流。 (2)ABCD 13 (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的发展格局等。 (4)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近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众多变化,旱地改水田规模控制项目研究取得进展。下图示意黑龙江省中部地区地形图。 (1)推测区域天然植被比较简单的自然原因。 (2)分析旱地改水田需要控制规模的自然原因。 (3)针对区域土地利用情况,请提出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则。 解析 第(1)题,该区域天然植被比较简单,说明该区域气候的空间差异较小,可分别从区域范围大小、区域地形状况、纬度等方面加以解释。第(2)题,旱地改水田需要控制规模的自然原因,可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分别从地形、水源、热量等方面加以分析。第(3)题,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原则有因地制宜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答案 (1)区域范围比较小,南北和东西气候水平差异小;山地相对高度小,气候垂直差异小;地理纬度较高,植被种类较少。 (2)水田需要平坦的地形条件,受地形坡度限制;水田作物需要大量水源,温带气候区蒸发量大,降水量有限;水田作物需要一定温度,纬度高,低温冻害多发。 (3)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28.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3 材料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16年城镇化水平为59.02%,已经超过57.35%的我国城镇化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案 (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任答两点)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加,消费市场广阔。(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合理即可) 29.近几年来,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并促进各地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生态经济区就是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全球重要生态区。全区约占其所在省内国土面积的30%,人口的50%,经济总量的60%,城市化率很高,形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 13 (1)归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产业基地布局的主要特点。若在南昌产业基地布局铜冶炼产业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彭泽帽子山核电站是国务院决定兴建的中国内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头号重点工程。分析该地修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 (3)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产业基地布局主要是沿铁路线分布。该基地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铜冶炼产业易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不符合该地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所以在南昌产业基地布局铜冶炼产业不合理。第(2)题,鄱阳湖地区人口较多,城市化率高,经济发达,需能源多。核能属于动力强大的清洁能源,符合该地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所以需要修建彭泽帽子山核电站。第(3)题,从地理位置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会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腹地。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地北接长江黄金水道,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区域工农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 答案 (1)沿铁路线分布。 不合理。该基地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铜冶炼产业易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不符合该地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该地区人口较多,城市化率高,经济发达,需能源多;核能属于动力强大的清洁能源,符合该地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13 (3)地理位置: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腹地。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北接长江黄金水道,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区域工农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任答三点) 30.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等轻型加工业为主。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3)结合材料分析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解析 第(1)题,考查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福建省种植乌龙茶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考虑。第(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第(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土壤:(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3)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