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临川实验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月考测试 高二年级 地理(学科)试题 ‎ ‎ 说明:1.本试卷共 8 页,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为 90分钟。‎ ‎2.考生按照要求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有明确的边界 C. 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D. 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2.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雨热同期 B. 乙区域土壤肥沃 C. 丙区域四季分明 D. 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答案】1. D 2. D ‎【解析】试题分析:‎ ‎1. 根据图例,四区域是根据植被类型划分的,不 是地形,A、C错。自然带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B错。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D对。‎ ‎2. 甲区域是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A错。乙区域全年干燥少雨,季节变化不大,B错。丙区域是热带草原区,有明显的旱雨两季,C错。丁区域全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对。‎ 考点: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划分依据及特征。‎ ‎3.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面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车辆跟踪 B. 合理分配车辆 C. 降低能耗 D. 提高运营成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由于精确农业的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多个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A. 合理施肥 B. 作物估产 C. 农产品质量鉴定 D. 土壤状况调查 ‎5. 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借助的重要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答案】4. C 5. B ‎【解析】‎ ‎4. 图示借助肥力电子图,能合理施肥;借助土壤状况电子图,能进行土壤状况调查;借助产量电子图,能进行作物估产;图中无农产品质量信息,因此不能鉴定农产品质量。故C正确。‎ ‎5. 图示进行“精确施肥”,需要确定经纬度位置,GPS能提供精确的地理坐标。故B正确。RS相当于眼睛,一看一片(面);GPS获取固定或运动的点的信息;GIS在计算机里借助软件处理信息 “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故A、C、D错误。‎ ‎6.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 ‎①近海赤潮灾害 ②人口分布 ③海上石油污染 ④工业生产总值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不同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近海赤潮灾害水域与未发生近海赤潮灾害的水域水体反射率不同;海上石油污染和未发生海上石油污染的海域反射率也会不同。故A正确。人口分布为动态分布;工业生产总值为数字,不会发生反射作用。故二者不能用遥感监测。‎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 ‎7. 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水污染 ‎8. 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7. B 8. C ‎【解析】试题分析:‎ ‎7. 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能源结构以薪柴为主,植被破坏,保持水土能力差,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对。大气污染是工业排放的废气造成,A错。南方是湿润地区,材料不能体现土地荒漠化问题,C错。不能体现水污染问题,D错。‎ ‎8. 解决本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开发小水电,减少对植被的破坏,①对。封山育林,禁止采伐,不合实际,②错。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可能导致大气环境污染,③错。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对。C对,A、B、D错。‎ ‎【考点定位】区域主要环境问题,解决途径。‎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 库布齐沙漠 B. 土默川平原 C. 呼和浩特市 D. 阴山山脉 ‎10. 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 地质条件稳定 B. 年降水量增多 C. 灌溉条件改善 D. 黄河水量减少 ‎11. 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湿地破坏 B. 森林锐减 C. 水土流失 D. 土壤盐渍化 ‎12. 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 B. 海拔 C. 水 D. 热量 ‎【答案】9. C 10. C 11. D 12. D ‎【解析】试题分析:‎ ‎9.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地形区等自然区;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呼和浩特市属于行政分区,故区域界线明显。‎ ‎10. 河套平原地处西北地区,降水少,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为水源,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到“塞外粮仓”是灌溉条件得到了解决或者改善。‎ ‎11. 由于河套平原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同时该处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在发展灌溉农业过程中,如果灌溉不合理,就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12. 河套平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且纬度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发展种植业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耕作制度则是一年两熟,形成这种差异的最关键因素是气候,河套平原为温带气候,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气候,这种热量上的差异导致了耕作制度的不同。‎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13. 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 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 保护植被,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D. 荒漠化只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14. 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 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 ‎ 由材料可知,新疆土地面积为166万平方千米,而荒漠化土地总量为111万平方千米,荒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0%左右,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A错。从荒漠化的原因来看,与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有关,B错。保护植被,河流利用草场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C对。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即荒漠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D错。故选C。‎ ‎14.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A错。荒漠化成因主要是过度放牧,B错。荒漠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C错。风蚀比例最大,所以动力为近地面水平气流,D对。故选D。‎ 下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5. 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16. 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 工业过度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C. 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15. B 16.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和读图分析能力。‎ ‎15. 由于湿地具有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故湿地破坏后,该地区的温差加大,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 ‎16. 我国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破坏主要因“围湿开荒”,扩大耕地面积的后果。‎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 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17. 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8.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水资源减少 ‎【答案】17. A 18. B ‎【解析】试题分析:‎ ‎17. 湖北洞庭湖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稻种植业发达,围湖造田现象严重,故①正确;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湖区泥沙淤积量增加,湖泊面积减小,②正确,故A正确。‎ ‎18. 湖泊具有调蓄洪峰的作用,湖泊环境恶化后,调蓄能力下降,造成水灾频发,故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名师点睛】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洞庭湖、鄱阳湖) ‎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 内陆干旱区湖泊 ‎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 主要目的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 黄河三角洲湿地 ‎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 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②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 ‎③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A. 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 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 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 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19. A 20. D ‎【解析】试题分析:‎ ‎19. 目前全球森林锐减而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并非来自自然,而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包括毁林开荒耕种、滥伐林木、房屋建筑、城市化建设取材基建等。‎ ‎20. 对于森林这种可再生资源,我们的开发应该以保护其更新环境为前提,既不能过度开采,也不必封杀对其的利用,要用养结合,即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自然更新与人工培育相结合,开发注意延长产业链,加强综合利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可燃冰被西方学者称为21世纪能源。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然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储量的两倍以上,其中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下图为世界可燃冰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可燃冰主要分布于 A. 北半球大陆深层 B. 东半球海洋深层 C. 东半球高原深层 D. 西半球沿海大陆架深层 ‎22.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开发利用可燃冰资源的限制条件是 A. 资金投入大 B. 技术难度大 C. 市场需求小 D. 国际协作难 ‎23. 可燃冰开发利用不当给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直接污染海水 B. 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C. 加剧温室效应 D. 产生海啸等灾害 ‎【答案】21. D 22. B 23. C ‎【解析】‎ ‎21.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与160°E,再结合各大洲基本位置和轮廓,可确定可燃冰主要分布于西半球沿海大陆架深层。故D正确。‎ ‎【点睛】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是东半球,剩下的就是西半球。‎ ‎.....................‎ ‎23.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若开采不当使甲烷泄漏,加剧温室效应。故C正确。‎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于2016年3月23日举行。此次会议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下图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城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24. 下列河段最适合水能开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该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最需加强国际合作的是 A. 土地利用 B. 水质保护 C. 矿产开发 D. 科技创新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 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的河段利于水能的开发。图例显示②处海拔为200—3000米,落差大,水量也相对较大,利于水能的开发。故B正确。①河段海拔最高,落差不大,河流流量小,不适合水能开发;③、④处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水能不丰富。故A、C、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A答案,注意图例中有关海拔高度的信息。‎ ‎25. 澜沧江—湄公河为国际性河流,因此水质保护最需加强国际合作。其它三项也应加强国际合作,但不是最需要的。故B正确。‎ ‎ ‎ 第II卷 综合题(共50分)‎ 综合题 ‎26. (选修6).读我国不同时期的湿地类型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我国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 ‎(2)针对湿地变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答案】(1)总面积减少;自然湿地大幅度减少,人工湿地明显增加。‎ ‎(2)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已破坏的湿地进行抢救和恢复;加强湿地监测、建立湿地信息监测系统;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湿地保护的法规;加强对湿地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湿地教育基地,增强公民的保护意识;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答出三条即可)‎ ‎【解析】(1)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主要考虑:湿地面积的增、减;增、减的速度;变化湿地的类型。读图可知:湿地总面积减少;自然湿地大幅度减少,人工湿地明显增加。‎ ‎(2)对湿地的保护措施应主要考虑: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湿地保护意识;②合理规划,减少生产和建设等对湿地的破坏;③生态退耕;④加大监管力度;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9月3日至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土库曼斯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的中亚之行的第一站。此行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土天然气经中亚管道长期且可靠地输往中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土库曼斯坦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家,由中石油建设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成为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最安全、最稳定的出口通道。‎ 咸海地区沙尘暴发生频度较高。由于盐化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大面积湖底出露,大量盐分与沙、尘一同被风卷起,进入大气形成“盐尘暴”,所到之处,满天都是白色粉尘,牛羊、农作物,乃至人的脸上、身上都落满厚厚的“白霜”。‎ ‎(1)简要说明图兰平原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少的原因。‎ ‎(2)分析咸海地区“盐尘暴”的形成原因。‎ ‎(3)简述中土天然气合作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答案】(1)图兰平原位于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该地常规能源(石油与天然气)丰富;太阳能发电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工业落后,能源需求量小,所以该区域太阳能开发利用少。‎ ‎(2)由于咸海沿岸地区农业的发展,过度引水灌溉,导致进入咸海的径流量减少,湖面缩小,湖水盐度升高,细小含盐颗粒覆盖在干涸湖盆上;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该区域风力作用强烈,盐类颗粒能够随风上升到高空,形成“盐尘暴”。‎ ‎(3)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轻对大气的污染;能源进口多样化,保障能源进口安全。‎ ‎【解析】(1)因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因此太阳能丰富有否主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图兰平原深居大陆内部,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此外,这里纬度高,海拔高,夏季白昼时间长,也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开发利用少,主要应考虑开发技术、太阳能的缺点以及市场需求。该地常规能源(石油)丰富;工业落后,能源需求量小。太阳能能量不密集,利用技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导致开发利用较少。‎ ‎(2)“盐尘暴”的形成应考虑动力条件--多大风、物质基础--盐分来源。依据材料可知,盐分主要来自干涸的咸海湖床以及盐碱化的土地。‎ ‎(3)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不足,因此中土天然气合作对我国的有利影响主要考虑: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轻对大气的污染;能源进口多样化,保障能源进口安全。‎ ‎2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和长江水系图。‎ 材料二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河程长度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75万平方千米。而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河程长度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千米。 ‎ ‎(1)阅读材料二,黄河与长江相比河程相差不算太大,而流域面积却相差很大的原因。‎ ‎(2)简述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对比长江和黄河中游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作用的异同。 ‎ ‎(4)概括长江中游的水系特点并评价这种特点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1)黄河流经降水较少的地区,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曲发育,加长了河程,减少了流域面积,下游地上河。‎ ‎(2)含沙量大;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易被侵蚀 缺少植被覆盖;(地表起伏较大)‎ ‎(3)相同点:防洪;发电; ‎ 不同点:三峡是航运;小浪底是调水调沙。‎ ‎(4)水系:河曲发育(荆江);干流东西走向,支流南北对称  湖泊众多;‎ 影响:利:扩大了航运;减轻洪害 弊:易发洪水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的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和水系特征及影响。‎ ‎(1)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区域降水量有关,与支流多少有关。从降水量来看,黄河流经区域主要为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而长江流经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明显大于黄河流域,并且长江支流众多,而黄河支流少;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导致流域面积小。‎ ‎(2)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流失的水土汇入黄河,使得黄河的含沙量大增。‎ ‎(3)水利枢纽的作用主要包括发电、灌溉、防洪、航运、养殖等。注意题目要求是异同点。要从相同和不同两个角度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可以防洪,同时利用落差,可以发电,这是长江与黄河中游水利枢纽工程的相同作用。长江中游葛洲坝、三峡等水利枢纽建设还有发展航运的作用。黄河的治理主要是治沙,所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防洪、发电的同时还有调水调沙的作用。‎ ‎(4)长江中游突出的水系特点主要从流向、支流多少及分布特点、河道弯曲度、湖泊多少等角度概括。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叙述。读图可知,长江支流水系成对称状分布,水量大,支流集中,长江水系好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干支交错,枝枝相连,布满整个流域,这种分布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调节和季节性互补的作用,使长江干流水量稳定,南北支流雨季分开,能起到干流洪峰调节作用。同时使得航运范围扩大。不利影响主要在于,水系对称分布,支流众多,如果流域普降大雨,洪峰同时到来,会加剧洪涝灾害,另外,荆江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