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济源四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 A.积温的大小 ‎ B.年降水量的大小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 ‎2.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3. ③④之间可能的地理事物是 (  )‎ ‎  A.太行山 B.秦岭 C.贺兰山 D.淮河 根据下面图文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精确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 材料二: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见下图)‎ ‎4.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遥感(RS) ‎ D.决策支持系统(DSS)‎ ‎5.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 来判断玉米的生长情况( )‎ 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 ‎ 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 上海和哈尔滨两地气候资料,大致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候状况,读图回答6~8题。‎ ‎6.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冬夏温差变化不大 C.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D.雨热同期 ‎7.形成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受冬夏季风影响的强度不同 ‎8.关于松嫩平原地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矿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 ‎ B.石油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 C.有色金属矿丰富,冶金工业发达 ‎ D.盛产棉花,棉纺织工业发达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9~10题。‎ ‎9.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野外测量  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 ‎10.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    ‎ ‎ A.①     B.②    C.③    D.④‎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1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融化,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15题。 ‎ ‎13. 荒漠化的实质是( )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14.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5.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 ( )‎ ‎①干旱 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③过度放牧 ④气候异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6.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7.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规模开发计划 ‎18.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 ‎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19.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离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0.消失的楼兰古国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干旱地区不能进行经济建设 B.控制人口是关键 ‎ C.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 D.人只能被动的适应环境 读“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景观变化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引起图示景观自东向西变化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洋流 ‎22.促进图示地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 A.合理规划农业用地 B.发展立体农业 C.退田还湖 D.保护湿地 下图中,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23~24题。‎ ‎23、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有( )‎ ‎①地广人稀②水热资源丰富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④劳动力充足⑤耕地面积广大 A、②④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③⑤‎ ‎24、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壤次生盐渍化④湿地遭破坏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5.珠江三角洲要购进山西优质动力煤,最理想的运输线路是( )‎ A、石太线、京广线 B、大秦线、海运 C、焦作—兖州—日照、海运 D、太焦线、交柳线、京广线 读图3—3—2与图3—3—3,回答26—28题 ‎26.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 A.原料工业 B.采煤业 C.加工工业 D.冶金工业 ‎27.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是( )‎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电—钢 ④煤—铁—钢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 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同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C.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D.产业结构将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某生态调查小组对某区域进行了生态调查,其地表植被状况如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A. 滥采矿产 B.滥伐森林 ‎ C.过度放牧 D.滥垦耕地 ‎30.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31. 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l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3、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35题。‎ ‎3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35、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 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读下图,回答36~37题。‎ ‎36.图中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由此可以判断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最关键的部位是( )‎ A.土壤部分 B.地上植物部分 C.岩石风化部分 D.枯枝落叶部分 ‎37.热带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是( )‎ A.雨林的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B.雨林容易遭受人类破坏 C.雨林的自然植被过于单一 ‎ D.雨林的放氧量过高 ‎38.黄土高原西部沙区露天开采煤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想图示是( )‎ A.筑坝→采矿→复垦→农业经营→回镇 B.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筑坝 C.农业经营→复垦→采矿→回填→筑坝 D.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 右图为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关系示意图,回答39-40题。‎ ‎39、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植物体生长速度最快,当气温为10℃时,其植物生长速度约为30℃时的 ( ) ‎ A.20%      B.60%      C.90%     D.110%‎ ‎40、一山体高5000米,某日海平面平均气温为40℃,此时山体上植物生长最快的地方大约在 ( )‎ A.山麓地区(海平面)      B.海拔200米的山坡上 C.海拔2000米的山坡上     D.海拔5000米的山顶上 第II卷(共40分)‎ 二、综合题:‎ ‎41、(18分)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2分)‎ ‎(2)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说出该因素对地理环境其它要素的影响。(8分)(对地貌、对水文、对植被、对土壤方面考虑) ‎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6分)‎ ‎(4)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2分)‎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4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1) 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8分)‎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8分)‎ 高二地理试题(1)答案 ‎1---5 CABCA, 6---10 DABCB ‎ ‎11---15 CDCBD 16—20 BACDC ‎ ‎21—25 BADCB 26---30 BCBCC ‎31---35 ABCDB 36---40 BADBC 第II卷 ‎41、(1) 干旱 (2分)‎ ‎(2)主要因素气候干旱,‎ 影响①对地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②对水文:地表水贫乏,河流少;‎ ‎③对植被:植被稀少; ④对土壤: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8分)‎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开垦 、‎ ‎ 过度放牧 、 过度樵采 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6分) ‎ ‎(4)D.(2分)‎ ‎43. (1)①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季节性冻土融化;‎ ‎④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共8分)‎ ‎(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逐渐降低乃至丧失。(黑土流失) (共6分)‎ ‎(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 它可以①调节径流,蓄洪防旱;②也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 ‎③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共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