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县中学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普通班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 ) A.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B.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C. 海水密度流 D. 沿岸盛行上升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故A项正确。 2.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势是( ) ①扼守马六甲海峡 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③位于东亚、南亚、非洲、欧洲的贸易海运线上 ④地处海上石油贸易航线上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新加坡的位置优势,需要重视地理位置的分析角度。 【详解】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势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同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新加坡位于东亚、南亚、非洲、欧洲的贸易海运线上,经过此处的货船主要运输石油,地处海上石油贸易航线上,D正确。 3.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 ) A. 尼罗河 B. 刚果河 C. 密西西比河 D. 亚马孙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地理知识,学生要熟悉世界上的河流和湖泊。掌握世界主要河流的特征。 【详解】亚马逊河(又名“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及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流量达每秒219,000立方米,流量比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000平方公里,占南美州面积的40%;支流数超过1万5千条。 【点睛】本题主要是记忆问题,平时要记住世界上河流的分布和主要特征。 4.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 ) A. 里海、阿拉伯海 B. 地中海、红海 C. 黑海、里海 D. 地中海、黑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较为简单,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提供从欧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最近航线,故B正确;里海为内陆湖,不和阿拉伯海、黑海相连,故A、C错误;黑海和地中海通过土耳其海峡相连,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5.不属于同一类区域类型的是 ( ) A. 澳大利亚 B. 欧洲 C. 北美洲 D. 亚洲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目的区域类型有两种,国家、大洲分类。 【详解】不属于同一类区域类型是澳大利亚,是南半球一个国家,属于国家区域类型,A不属于。欧洲、北美洲、亚洲都是大洲,不是国家,是大洲区域类型,B、C、D错。 6.下列事物中不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的是 ( ) A. 乌拉尔山脉 B. 里海 C. 尼罗河 D. 土耳其海峡 【答案】C 【解析】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架索山-里海-土耳其海峡;尼罗河在埃及境内,不是两大洲界线。选C正确。 7.地球表面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经历着沧海桑田变化,下列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现象是( ) A. 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B. 岛礁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C.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D.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答案】B 【解析】 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是海洋变成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岛礁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B符合题意;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科学队员小张于2016年11月初,随中国科考船 “雪龙号”从天津出发,远赴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进行科学考察。小张在南极大陆实地考察后,得出南极酷寒的原因是 ( ) ①气温较低,导致蒸发量小,带走热量少 ②地处高纬度,获得太阳光热少 ③绝大部分被厚达2 000米的冰层覆盖,海拔高 ④受海洋影响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南极洲地处高纬度,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光热少;南极地区绝大部分被厚达2000米冰层覆盖,海拔高,导致气温较低,②③对;蒸发量与干湿程度有关,与南极地区的气温高低无直接关系;受海洋影响大应该是温差小而不是气温低的主要原因,①④错,故D 项正确。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南极地区气温低的原因。影响气温的三要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这三个因素也是影响降水和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9.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 ( ) A. 里海和黑海 B. 鄱阳湖和洞庭湖 C. 北美五大湖 D. 贝加尔湖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中只有密歇根湖全部在美国境内,其它属于美国和加拿大共有,故C正确;里海和黑海为咸水湖,故A错误;鄱阳湖和洞庭湖在我国境内,其中鄱阳湖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故B错误;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境内,为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0.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比是 ( ) A. 21% B. 71% C. 29% D. 7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海陆分布。 【详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点睛】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根据课本知识作答 11.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是 ( ) A. 马六甲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直布罗陀海峡 D. 白令海峡 【答案】D 【解析】 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12.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 ) A. 大洋洲 B. 非洲 C. 南极洲 D. 南美洲 【答案】C 【解析】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C对。赤道穿过大洋洲的群岛部分,穿过非洲、南美洲,这三大洲都跨南北两半球,A、B、D错。 1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 ) A.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B.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C.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D. 中国的大兴安岭 【答案】B 【解析】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长约9000千米,B对。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中国的大兴安岭长度短,A、C、D错。 下图是印度洋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图中代表非洲的是 ( ) A. 大洲(一) B. 大洲(二) C. 大洲(三) D. 大洲(四) 15. 沟通印度洋与大洋(二)的海峡是 ( ) A. 马六甲海峡 B. 英吉利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16. 海是洋的一部分,下列海域不属于大洋(一)的是 ( ) A. 黑海 B. 地中海 C. 阿拉伯海 D. 加勒比海 17. 与大洋(一)及其周边海域相临的大洲共有 (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14. B 15. A 16. C 17. D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大洲(一)是亚洲,地处印度洋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可判断大洋(一)是大西洋,大洋(二)是太平洋;非洲地处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在亚洲的西南部,可判断大洲(二)是非洲。选B正确。 【15题详解】 大洋(二)是太平洋,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峡是马六甲海峡。选A正确。 【16题详解】 大洋(一)是大西洋,四个海域中阿拉伯海是印度洋海域的。选C正确。 【17题详解】 大洋(一)是大西洋,在大西洋沿岸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南极洲、亚洲,共6个。选D正确。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处国际航道要冲 B. 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 C. 周边地区的经济发达 D. 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 19. 图中乙流域河谷地区是优质葡萄产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 地形 B. 光照 C. 热量 D. 水源 20. 丙所在国被称为“烈日下清凉的国土”,对其影响较小的是 ( ) A. 地形地势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 【答案】18. A 19. D 20.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直布罗陀海峡周边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交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和气候成因。 【18题详解】 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结合香港的区位优势,该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A对。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日不是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原因,B错。周边地区中,南部的非洲的经济落后,主要是发展中国家,C错。图示陆地交通线较稀疏,D错。故选A。 【19题详解】 根据地理位置,图中乙流域河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成为优质葡萄产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D对。地形、光照、热量不是主导因素,A、B、C错。故选D。 【20题详解】 丙国纬度较低,终年太阳高度角大;加之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因此日照较强;所在地区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C。 【点睛】如何判断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但其影响程度不同,往往有一种或几种占主导地位。判断某地主导区位因素,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农业生产的类型 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 二、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 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茶树适宜在红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三、看农业生产特色 如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四、看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 如海南地区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再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源也就成为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1.下列国家中,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 A. 蒙古 B. 日本 C. 朝鲜 D. 韩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详解】以上四国中,蒙古是唯一的内陆国,降水稀少,适合牧草生长,该国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根据题意.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记忆能力。 22.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 A. 地跨寒、温、热三带 B. 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 地形复杂多样 D. 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季风的形成原因。季风的形成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要原因)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跨寒、温、热三带,说明季风的范围大,不是成因,故与题意不符,A错误;季风、信风概念不同,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信风一般少雨,故与题意不符,A错误;东亚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原因是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故C正确;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故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23.亚洲地形的特点是 ( ) A. 以高原为主 B. 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较低 C. 以平原为主 D. 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故选B。 24.中亚地区荒漠景观广布的原因主要是 ( ) A.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 临近里海,水汽不足 C.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D.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答案】A 【解析】 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荒漠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选A正确。 25.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 ) A. 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 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 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 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D 【解析】 火山灰含有多种养分,土壤肥沃而深厚,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农作物产量高,所以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故D项正确。 26.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 ( ) A. 红河 B. 怒江 C. 雅鲁藏布江 D. 澜沧江 【答案】D 【解析】 湄公河发源与我国,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选择D。 27.南亚地区多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B. 水利设施不完善 C. 西南季风每年势力强弱不同 D. 南面印度洋的水汽丰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如果势力强,来得早,退的晚,呆的时间长降水就多,超过平常,就容易形成水灾,反之,就形成旱灾,因此,印度的水旱灾害主要由于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和进退异常决定的,故该题选C。 【点睛】水旱灾害指一般在季风气候下的地区,受季风影响,有时出现旱灾,有时有水灾,就可以说这个地方水旱灾害频繁。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完成问题。 28. 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 人才向东流动 B. 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受高科技生产的吸引 29. 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 ) A. 增加劳动力需求 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 制约制造业发展 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答案】28. C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传统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C对。人才、高科技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因素,A、D错。当地经济水平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不是产业转移的原因,B错。 【29题详解】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传统制造业一般环境污染严重,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污染企业减少,会改善区域环境质量,D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减少劳动力需求,A错。迁入区技术水平低,研发中心不迁移,B错。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发展,C错。 【点睛】传统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污染企业减少,会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迁入区技术水平低,研发中心不随着迁移。 30.欧洲能源消费量大,而核电所占比重较小。发展核电可以( ) A. 缓解热岛效应 B. 降低能源消耗量 C. 减少碳排放量 D. 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欧洲能源消费量大,而核电所占比重较小。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发展核电可以减少碳排放量;核电为城市提供电能,对缓解热岛效应作用不大;不能降低能源消耗量;可以缓解,不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故C项正确。 31.关于印度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居民绝大部分是黄种人 B. 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 工业集中于国土的东北部 D. 加尔各答是最大的港口 【答案】B 【解析】 印度居民大多数为白色人种;其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虽然推行了“绿色革命”,由于人口众多,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印度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点睛】世界上的人种主要有三大人种,即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32. 图示区域 ( ) A. 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 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 C. 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 D. 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33. 该区域 ( ) A. 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B.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C. 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可加重植被破坏和土地盐碱化 D. 建设水电站可以有效地缓解区域能源紧张状况 【答案】32. B 33. D 【解析】 试题分析: 【32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不大,A错;小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图示区域基带为亚热带,故生物种类更丰富,B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因受东南风影响,沿海降水多,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错。 【33题详解】 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植被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不是最大灾害,A错;因是丘陵地形,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会出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B、C错;该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但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建水电站可缓解能源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所以选D项。 考点:武夷山周边地区地理环境概况 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富饶的宝岛。读图回答问题。 34. 台湾有“海上粮仓”的美誉,但近年来粮食自给率呈下降的趋势,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生产成本上升 B. 单产低 C. 技术水平低 D. 水资源短缺 35. 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高雄附近的盐场无关的要素是 ( ) A. 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 B. 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C. 气温高,蒸发多 D. 晴天多,降水少 【答案】34. A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台湾近年来粮食自给率呈下降的趋势,原因最有可能是生产成本上升,A对。随着经济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单产提高,B、C错。位于湿润区,水资源丰富,D错。故选A。 【35题详解】 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高雄附近的盐场无关的要素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B无关。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 ,利于盐场晒盐,A有关。该地气温高,蒸发多,C有关。晴天多,降水少,D有关。故选B。 【点睛】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一般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进行考虑。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便于晒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1)冬季,A地区的降水比B地________,原因________。 (2)日本森林资源丰富,试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 (3)日本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比重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________沿岸及________沿岸,原因是________ (5)1999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为1%,死亡率为0.8%,自然增长率为0.2%,由此判断日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_______.这种趋势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 【答案】 (1). 多 (2). 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3). 多山地丘陵降水丰富 (4). 多山地地形;林地比重大 (5). 濑户内海 (6). 太平洋 (7).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8). 现代型 (9). 人口老龄化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冬季,A地区的降水比B地多,原因冬季日本盛行西北风,西北风从日本海带来湿润气流,A地区处于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2)日本森林资源丰富,试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多山地丘陵而且降水丰富;(3)日本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比重较小,原因是日本多山地地形;林地比重大;(4)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濑户内海沿岸及太平洋沿岸,原因是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沿海港口城市交通便利,适合工业原料以及产品的外运;(5)1999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为1%,死亡率为0.8%,自然增长率为0.2%,由此判断日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这种趋势的负面影响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谢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国土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境内既没有高山大漠,也没有大面积的岛屿和漫长的海岸线,德国的风力资源即便是在欧洲也算不上丰富,但经过十几年不懈的努力,1998年风机累计装机功率达282.9万千瓦,登上世界第一风电生产大国的宝座。在陆地风能利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德国人又将目光投向了风力资源丰富的大海,在陆地风力发电设备的基础上经多次改型设计研制出海上风力发电设备。德国的海上风电厂一般建在离海岸数十公里、水深几十米的水域。 材料二 下图示意德国地形分布 材料三 下图示意德国风能分布 (1)描述德国风能分布特征并分析该国西北部年均风力最大的原因。 (2)与陆地风力发电相比,分析海上风力发电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答案】(1)德国风能的分布特征是:各地分布不均;由南向北递增;风能最大处位于西北部,临近北海。(3分)西北部年均风力最大处终年盛行西风,临近北海,地形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大。(4分) (2)有利条件:海上风能利用不占用宝贵的土地,可以大规模开发;海上风力强,比陆上风力发电效率更高;海上风力发电距离居民区较远,噪-污染小.(3分)不利条件:海洋环境恶劣,海上风机如发生故障维修不便,可靠性要求比陆地风机高;基础建设投资大,施工难度大;远离大陆,电力输送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3分)(任答3点即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三可知,德国风能的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增;风能最大处位于西北部,临近北海。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等。 (2)发电条件应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占地面积、发电效率、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风能分布和风力发电分析。 点评:风力分布特征应主要从风力的大小和风力变化趋势来分析,发电条件应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占地面积、发电效率、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