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2018年10月27日 周末培优-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人教版
徐闻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农业人口近80%。“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徐闻的甘蔗是“汉代赵飞燕”,高挑苗条;徐闻的菠萝是“唐代杨玉环”,肥硕丰满。读图完成1—2题。 1.徐闻县菠萝与甘蔗两农产品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盐碱化、降水少 B.光照不足、纬度低 C.多大风、昼夜温差大 D.旱涝灾害、季风不稳定 2.徐闻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A.扩大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增加农产品的种类,发展多种经营 C.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D.应提高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满足当地市场对粮食的需求 【参考答案】1.D 2.C 2.由于耕地面积有限,扩大种植面积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A、D错误;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发展适宜的特色农业,片面增加农产品的种类不是最好的方式,B 错误;通过农业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C正确。故选C。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步骤如下。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 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D.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2.四川是茶的发源地,但中华传统名茶多产自我国东部地区,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为提升“川茶”品牌影响力,四川应 A.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茶叶质量 B.推广机械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C.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制茶工艺 D.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3—4题。 3.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产农业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是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流域面积约13 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该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1 000公斤,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2.5倍,商品率达到60%,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人口的增长、长期掠夺式和高强度的开发,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下图为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1)简述西辽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西辽河流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为西辽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C 2.C 【答案】3.D 4.D 【解析】3.该岛屿的农业发展模式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即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双赢。 4 .将耕地、林地都开垦为耕地,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废弃物综合利用在图中没有显示,但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现了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这一特点,而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 5.【答案】(1)结冰期较长;径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夏汛。 (2)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西辽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西辽河下游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长期掠夺式和高强度开发导致土地沙漠化;灌溉不当导致土壤盐渍化;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4)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区发展林业、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营造防护林,因地制宜地恢复自然植被;加强管理,限耕限牧,退耕还牧。 (3)读图,图例显示,该区域沙地分布广,降水较少,农业用水量增大,可能造成水资源短缺;长期掠夺式和高强度开发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灌溉不当导致土壤盐渍化;过度砍伐森林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4)西辽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山区发展林业、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等;发展特色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营造防护林,因地制宜地恢复自然植被;加强管理,限耕限牧,退耕还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