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
武威一中2019学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三年级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1979年以前,深圳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到1990年该市常住人口达167万,与人口大量向深圳迁移因素无关的是( ) A. 经济布局的改变 B. 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C. 户籍制度和政策的变革 D. 经济中心的转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详解】 随着深圳经济布局的改变,深圳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人口大量涌向深圳,A、B有关。户籍制度和政策的变革为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C有关。我国经济中心不是转移到深圳,故经济中心转移与人口大量向深圳迁移无关,D无关,本题要求选择无关选项,故选D。 2.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的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有 A. 水稻单产低 B. 耕地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C. 人口稠密 D. 农业生产工具落后,黏重的土壤开垦困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水稻一直以来都是单产高的作物,A错; B.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集,耕地分散,但是开发早期生产工具很落后,谈不上机械化的推广,B错; C. 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的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粮食产量低,不可能人口稠密,C错; D. 开发早期农业生产工具落后,主要使用青铜制造的生产工具,对黏重的土壤开垦困难,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才得以广泛开发,D对。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偏低,主要是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自然条件比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优越,但是开发早期的农业经济更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工具的影响。 3.某地生产的新品种西瓜,第二年种植面积比第一年扩大一倍,第三年又比上一年扩大50%,主要原因是 A. 当地自然条件适宜种西瓜 B. 西瓜产量高,价格便宜 C. 西瓜品种好,口味佳 D. 西瓜销路好,需求量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地新品种西瓜产量逐年提高,其原因与当地自然条件适宜、价格便宜、品质优良关系密切,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西瓜销路好,市场需求量大,因为市场决定了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故D对。故选D。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在农业区位因素中,对农业生产起决定作用的自然条件是气候,但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更多注重的是市场,市场决定了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 4.下列有关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造纸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 B. 化工厂应布局在居民区的最小风频的下风地带 C. 发电厂应远离居民区 D. 水泥厂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地带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中造纸厂生产有水污染,应布局于河流的下游,因此A错误; B选项中化工业生产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故B错误; D选项中水泥厂生产有大气污染,应布局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因此D错误; C选项中发电厂生产有严重的大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应远离居民区,故选C项。 故选: C。 【点睛】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突出,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而对于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应远离居民区。 5.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A. 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 B. 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 C. 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 D. 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详解】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所以D项正确。故选D。 6.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C. 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D. 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A对。 B.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B错。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数量上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60%以上,C错。 D. 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D错。故选A。 7.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②小城镇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 ③大城市不断出现,引起世人注目的是特大城市的发展 ④城市内建筑物趋向高大稠密,而城市用地规模基本没有变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不断出现,引起世人注目的是特大城市及超级大城市、城市群的发展;城市内建筑物趋向高大稠密,而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据此分析①③正确,选A。 【点睛】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8. 下列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是 A. 普通服装制造厂 B. 精密仪表厂 C. 水产品加工厂 D. 有色金属冶炼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详解】 普通服装制造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A正确;精密仪表属于技术导向型,B错误;水产品加工厂的特点是水产品属于鲜货,不便于长途运输,属于原料导向型,C错误;有色金属冶炼消耗大量能源,属于动力导向型,D错误。故选A。 9.上海需从洛杉矶进口一批CPU,最佳运输方式是( ) A. 水运 B. 航空 C. 管道 D. 铁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详解】 CPU为高新技术产品,产品的价值高,体积小,产品更新周期快,运费所占成本较低,适合采用航空运输,B正确。故答案选B。 10.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 A. 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 居民住宅区内 C. 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 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中心的布局。以交通最优原则建设的商业中心布局于城市的边缘,交通干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故选D项。 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下面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图中PQ一线地形剖面图的是 A. B. C. D.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区河流的流量较小 B. 该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C. 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 D. 该地区水运发达 【答案】11. C 12. A 【解析】 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本题解题关键是湖面与等高线的关系,学生要熟悉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11题详解】 每一次的湖面就相当于当时的等高线,我们可将湖面线类似于等高线,湖面线密的地方陡峭,P处附近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Q处附近坡度缓;面积小时海拔低,面积大时海拔高,河流处相对低,中间经过河流一次,故图中PQ一线地形剖面C图符合。故选C。 【12题详解】 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新疆,干旱地区降水少,河流的流量较小,A对;该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河流有结冰期,B错;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C错; 该地区水运不发达,D错。故选A。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当时其耕地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的30%,财富占全国的60%。泾水多泥沙,郑国渠(如下图)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郑国渠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干渠和支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盐碱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农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早 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的开发 ③关中地区社会稳定,没有战乱发生 ④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下列关于郑国渠引水灌溉工程叙述错误的是 A. 渠水可自流,增加灌溉面积 B. 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容易使河水不能入渠 C. 减轻关中平原地区的洪水威胁 D. 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便于发展农业生产;自战国时期秦国开始,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关中地区的经济开发;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郑国渠、六辅渠、白渠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正是因为这样优越自然条件,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故B对。故选B。 【14题详解】 A. 郑国渠上游地势高,下游地势低,渠水可自流,增加灌溉面积,A对; B. 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容易使河水不能入渠,B对; C. 对渭河重要支流泾河起分流作用,可以减轻关中平原地区的洪水威胁,C对; D. 地处黄土高原向渭河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可以利用地形起伏,使渠水自流,因此工程量小,D错。 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 “中国建材之乡”福建南安市是国家级生态县级市,也是我国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地。近年来,南安市先后关闭几百家石材企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新疆已成为我国石材产业重要的承接地,被称为“中国石材的希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近年来南安市石材企业大量关闭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资源枯竭 B. 环境压力 C. 市场饱和 D. 生产成本上升 16. 新疆承接石材产业转移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 技术 B. 劳动力 C. 交通 D. 市场 17. 相较大理岩主要用于室内装饰,花岗岩广泛应用于外墙装饰,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抗腐蚀 B. 辐射少 C. 坚硬耐划痕 D. 品种多样美观 【答案】15. B 16. C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福建南安市是国家级生态县级市,由于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季节变率大,大力发展石材,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环境压力大,所以关停,故选B。 【16题详解】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不便于石材的运输,成为限制新疆石材生产的最主要因素,而该地原料丰富,劳动力、技术及市场对石材生产影响不大,故选C。 【17题详解】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岩浆岩,属于深层侵入岩。花岗岩由于其硬度高,不易风化,抗腐蚀,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因此相对比大理岩主要用于室内装饰,花岗岩不仅可以用作室内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外墙装饰。故选A。 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完成下面小题。 18. 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是 A. 距离市场较近 B. 土地成本较低 C. 人才资源丰富 D. 运输距离较短 19. 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可提高西北地区农业 ①规模化水平 ②自给率水平 ③商品化水平 ④专业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网上销售与当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体现的产业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①生产协作 ②商贸联系 ③科技与信息联系 ④“投入—产出”联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8. A 19. C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是距离市场较近,故A正确,BCD错误。 【19题详解】 电商销售农产品是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农产品的商贸活动,它是互联网技术变革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西北地区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销售渠道畅通,提高商品化水平,同时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属于商品农业,与提高自给率水平无关,故①③④正确,选C。 【20题详解】 网上销售与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存在的是产品的“买卖”关系,即网上销售从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购买农产品,二者之间没有生产协作联系和“投入-产出联系”,①④错;这种联系称为商贸联系,②对;两者之间的商贸联系借助的是现代网络技术,因此还存在着科技与信息联系,③对。故选C。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农产品 产量(万吨) 区位熵 小麦 5 959.3 2.41 玉米 4 202.6 1.19 稻谷 841.1 0.18 棉花 233.5 4.22 21. 该地区的地形与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东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B. 华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C. 四川盆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22. 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 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 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质量较好,市场需求多 【答案】21. B 22. B 【解析】 考查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差异,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21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分析,该地区是我国棉花产区,不可能是东北平原,A错。玉米是温带粮食作物,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不是玉米产区,C、D错。华北平原缺水,水稻种植没有优势,是小麦、玉米、棉花主产区,B对。故选B。 【22题详解】 与塔里木盆地相比,华北平原棉花生产优势条件是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B对。华北平原比塔里木盆地秋季降雨较多,不利于采摘,A错。华北平原光照较少,昼夜温差较小,C错。质量较差,市场需求多,D错。故选B。 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A. 1963年 B. 1984年 C. 2017年 D. 2030年 24. 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A.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B. 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答案】23. C 24.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增长率趋势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3题详解】 读图中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线可知2017年后其进入负增长,可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7年达到最大,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4题详解】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的人口群体,题目中设问的是我国近年来该人口群体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1990年前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很快,导致我国人口总数量增长缓慢,而在人口总数中,少儿人口总数在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肯定下降,老龄化比重又不断上升,故劳动力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劳动力人口省际迁移依然发生在我国,可将B排除;人口老龄化只是劳动力人口数量变动中的一个变量,还有少儿人口数量;我国的工资增长与货币贬值,国家政策,物价上涨等关系很大,它与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长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可知ABD错误,因此,C正确。 【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对图中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线进行认真的解读,本题容易误选B项。 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入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A. 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B. 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 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 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26. 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 A. 受教育水平 B. 职业构成 C. 地区分布 D. 性别比例 27. “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A. 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B. 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 C.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答案】25. D 26. B 27.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原因、影响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25题详解】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和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投资环境改善,因此大量的农民工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农村地区,D正确;我国还处于城市化阶段,因此不是全面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产业并没有大规模的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错误;返乡创业不是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不是主导,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居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职业构成。故选B。 【27题详解】 农民工回到农村创业,完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使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性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病。故选C。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 燃料来源分散 B. 空间布局分散 C. 原料来源分散 D. 产品市场分散 29. 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0. “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 城乡统筹创新 B. 生活方式创新 C. 农业发展创新 D. 科学技术创新 【答案】28. B 29. D 30.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说明当时村办企业较多,但都是基于“一村一地”的形式,虽然村村都能够实现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从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当时村办企业燃料来源分散、原料来源分散, B对, A C错误。村办企业属于生产企业,市场是否分散与“村村冒烟”无关,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抱团”和“飞地”。“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就是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材料中提到,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也就是说,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资金补贴则是由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进行提供,双向互惠,壮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实现了共赢,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原先资金以及建设用地资源不足的问题,②④正确。在实施“抱团飞地”模式之前并没有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①错误。“抱团飞地”主要是针对原先集体经济资金、资源发展总量少的问题,跟教育无关,③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原先是村村冒烟、一村一地的发展,单个村发展可能存在经济实力薄弱、资源要素禀赋差、项目建设实施难、资金不足等等问题。“抱团飞地”模式有利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单个村单打独斗面临的资金、区位等瓶颈,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补贴资金。实施“抱团飞地”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整合县域资源,推进城镇等发达区域和乡村等欠发达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因此是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创新,A正确。不是生活方式创新,没有提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发生变化,B错误。农业发展创新是农业机械或者是耕作方式等的变化,C错误。“抱团飞地”模式体现的是城乡发展模式的创新,并非科技的创新,D错误。故选A。 稀土是十七种化学金属元素的总称。截至2018年8月,中国稀土专利申请量已超美国2.3万余件,在打击非法稀土生产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进口国。美国等国将稀土原矿运往中国加工后,再回购其氧化物和化学产品。 完成下面小题。 31. 中国由稀土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 稀土市场扩大,国家政策调整 B. 中国交通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 C. 中国技术进步,铁路运费降低 D. 稀土市场扩大,能源消耗逐步增大 32. 美国将稀土矿石运往中国加工,主要是因为中国 A. 劳动力廉价 B. 基础设施完善 C. 加工技术先进 D. 稀土市场广阔 【答案】31. A 32. C 【解析】 本题组以稀土加工和贸易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1题详解】 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的23%,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90%的稀土供应,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从2013 年以来,政府对稀土私挖盗采的打击逐步落到实处,国内稀土原矿的产量下降,由于我国稀土加工产能庞大,技术先进,国际国内市场对稀土加工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我国许多稀土加土企业大量进口稀土原矿,导致中国从稀土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资源利用率提高,消耗的资源可能会减少,可能不需要大量进口稀土,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铁路运费降低不符合事实,也对稀土进出口影响不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能源消耗逐步增大,与我国稀土进出口量大小关系不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题详解】 稀土加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对其影响不大,排除A。美国为发达国家,本身基础设施完善,排除B。题中材料信息显示,中国稀土专利申请量已超美国2.3万余件,说明中国稀土加工技术先进,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美国等国将稀土原矿运往中国加工后,再回购其氧化物和化学产品,主要市场并不中国,排除D。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 人口总数减少 B. 老龄化加剧 C. 平均年龄减小 D. 劳动力增多 34. 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增长 B. 医疗水平 C. 机械增长 D. 生育观念 【答案】33. D 34. C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33题详解】 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 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因此B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 【34题详解】 有第一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26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 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C。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 B D错误。 【点睛】人口的机械增长就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增长,自然增长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变化,主要指户籍人口。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 环境恶化 B. 交通拥堵 C. 人口失调 D. 产业萎缩 36. 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失业人口就业 B. 加快工业化进程 C. 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D. 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答案】35. D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1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响应国家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因此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产业萎缩。故D正确,ABC错误。 【36题详解】 A. 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不是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来解决失业人口就业的问题,故A错误。 B.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故B错误。 C.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故C正确。 D. 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故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从四地传统民居的取材和外观结构可以推知 A. 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 乙地地形平坦,草类茂盛 C. 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 丁地气候湿热,台风频发 38. 丙院落中种植槐树、海棠等树木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冬季室内空气湿度 B. 提供建造住宅的木材 C. 遮挡夏季院内阳光照射 D. 减少进入室内的风沙 【答案】37. B 38. C 【解析】 本题以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为材料,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影响下的特色民居。 【37题详解】 甲图是窑洞,地为黄土高原一带,地表植被不茂密,故A错误;乙图是蒙古包,多出现在内蒙古草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草类茂盛,B正确;丙图为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性缺水严重,河网密度小;丁图为云南傣家竹楼,多分布在云南,受台风影响小,D错误。故选B。 【38题详解】 丙院落为我国北方的四合院,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温差较大。槐树和海棠为落叶林,在北方的院内种植可在夏天遮阳,冬季落叶,不会遮挡阳光,利于冬季的采光,故C正确;院落种植树木对冬季屋内湿度没有明显影响,A不符合题意;四合院为石质建筑,建筑不是依赖院内种植木材,B不符合题意;夏季植被茂密,但北方夏季风沙较小,冬季植被落叶,对风沙的遮挡效果较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华为宣布P30系列上市85天销量突破 1000 万台。作为华为当下最明星、最爆款的机型之一P30 Pro引起了日本研究机构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 的兴趣,他们对P30 Pro进行拆解,对全部1631个元器件分类统计如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华为从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购零部件是 A. 为了协调企业外部关系 B. 为了学习其它国家或地区先进技术 C. 为了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 D. 产业分工需要,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40. 从上表中信息可看出 A. 中国大陆为华为提供的多为手机关键零部件 B. 日本提供零部件种类最多,产业链上收益最大 C. 华为缺乏核心技术,零部件主要依靠外部引进 D. 华为手机生产永远难以摆脱对美国企业的依赖 【答案】39. D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现代工业高度发展,产业分工与协作日益广泛,产业分工体现专业生产,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华为从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购零部件,最大限度以最合适的价格购买最优的零部件,从而提高企业效益,选项D符合题意。协调企业外部关系不是全球各地采购零部件的目的,排除A.华为从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购零部件,并不是为了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而是为了采购与自己产品定位最合适的零部件,排除C 。华为在美、日、韩采购的是零部件,并不是购买技术,排除B。故选D。 【40题详解】 从表中信息可看出,中国大陆为华为提供的零部件,数量虽然排名第四,但价值和价值占比均居第一,说明技术含量较高,掌握了核心技术,应为手机关键零部件,逐渐摆脱了对美国企业的依赖,故A对,BCD错。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1)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 (3)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答案】(1)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2)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3)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欧班列为背景,考查区域经济特征及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 )从题干图文信息可知,中欧班列的运行,使我国相关港口与内陆联系更加便捷,扩大了我国相关港口服务范围;货物的来源更加广泛,增加了吞吐量;充分利用了港口设施,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2)由于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而我国亚热带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云量较多,光照不足;地势低洼处易涝;。 (3)欧洲国家自然环境相对单一,原材料(零部件)不足;人口密度和数量不如我国,且劳动力素质高,价格高,因此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非合作论坛开启了中非合作的新篇章,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医药传播到了遥远的非洲。中医药尤其受到南非人民的欢迎,南非有使用草药的传统,拥有丰富的药用植联资源,约有300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00年南非政府直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医的合法地位,并在南非著名大学西开普大学自然医学院设立了中医及针灸系,开设有中医专业。我国某企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德班等城市开设了多家药店。该企业还将适时在非洲建立海外工厂,将中医药理念与当地的草药资源相结合,生产新的产品。下列左图为南非主要城市分布图,右图为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 (l)简述中医药在南非得以推广的原因。 (2)推测中国企业在南非建造药品加工厂面临的困难。 (3)简述我国企业选择在约翰内斯堡、德班开设药店的共同区位优势。 【答案】(1)有使用草药的传统,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当地草药资源丰富;中医药品质较高,治病效果好;政府政策的支持等。 (2)基础设施薄弱;当地草药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3)城市人口稠密,人口数量多,经济水平高,对草药的需求量较大;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了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及海外开设药店的区位条件等,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从材料信息可知,南非有使用草药的传统,所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南非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草药资源丰富;2000年南非政府直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医的合法地位,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大;中医药品质较高,治病效果好,所以在南非得以推广。 (2)从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非中医药制药的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中医药科研人员,当地草药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3)从图中可知,约翰内斯堡、德班人口稠密,人口数量多;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对中草药需求量大;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利于产品的运输等。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美洲国家简图。 材料二:作为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巴西拥有世界上12%的淡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m3,约是欧美国家的2.5倍。然而在2014年却遭遇多年不遇的大旱,许多城市供水紧张,咖啡、甘蔗、剑麻等农作物受损。上图阴影部分为本次旱灾严重区。 材料三:上图中甲图是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该国地理位置偏远,有“天涯之国”之称。乙图是智利西海岸的峡湾。 (1)巴西水资源异常丰富,试分析本次东部旱情严重且难以改善的原因。 (2)说出甲图所示区域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简述乙图中西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1)①巴西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亚马孙河流域地区);②旱区主要位于巴西高原,地势较高,调水困难;③水利设施薄弱;④东部热带经济作物需水量大;⑤水资源利用率低。(任答3点即可) (2)特点:北部聚落多(密度大),南部少;北部聚落等级高(规模大)。原因:北部气候温暖,矿产资源丰富;南部气候寒冷,多为原始森林。 (3)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美洲为背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虽然巴西水资源异常丰富,但巴西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亚马孙河流域地区;旱区主要位于巴西高原,地势较高,从亚马孙河流域调水,成本高,难度大;经济基础较差,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少,水利设施薄弱;东部地区开发早,范围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大;生产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率低。 (2)甲图所示区域为智利,其聚落分布的特点是北部聚落多,密度大,南部少,密度小;北部聚落等级高,规模大。原因是北部纬度较低,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且矿产资源丰富;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为原始森林。 (3)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且安第斯山脉海拔高,冰川作用较强,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多形成U型谷地;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