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省高三地理总复习练习:第二单元第6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省高三地理总复习练习:第二单元第6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作业

‎ ‎ 一、单项选择题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C.E处岩石年龄较F处轻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F处老,所以B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岩石,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正确。‎ 答案:1.B 2.D ‎(2016·高考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 3~4题。‎ ‎3.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4.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A项正确。如果是气候持续变暖或地壳阶段性下沉,则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B、D项错误。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故C项错误。‎ 答案:3.C 4.A ‎(2019·连云港质检)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2)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图3),完成5~6题。‎ ‎  ‎ ‎5.图1中甲、乙之间区域(  )‎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岩层向下弯曲 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 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 ‎6.图3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  )‎ A.a B.b C.c D.d 解析:第5题,根据甲、乙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为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应为河谷,A、B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对;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之间区域是否存在化石,D错。第6题,根据图2中有三个箭头指向d判断d为岩浆,c为岩浆岩,则a、b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图3中花岗岩为岩浆岩。‎ 答案:5.C 6.C ‎(2019·南京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向斜谷地 乙—背斜山地 B.乙—向斜山地 丙—向斜平原 C.丙—向斜平原 丁—背斜山地 D.丙—背斜平原 丁—向斜山地 ‎8.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解析:第7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两侧高,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为断块山。第8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③(石灰岩)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形成于年代相对久远(中生代)的沉积岩中,图中的⑤(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形成条件,④(页岩)内部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 答案:7.B 8.C ‎(2019·扬州质检)日本鸟取沙丘(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 km,南北宽约2.4 km。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回答9~10题。‎ ‎9.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10.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 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 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 解析:第9题,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为季风气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风影响;鸟取沙丘所在的本州岛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南北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对鸟取沙丘影响相对较小,且对沙丘的形成体现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该地形成沙丘。第10题,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 答案:9.D 10.B 二、双项选择题 ‎(2019·苏北统考)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1~12题。‎ ‎1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1题,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第12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延伸、填海造陆,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风力携带的沙尘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沉积下来形成沙丘。‎ 答案:11.BD 12.AB ‎(2019·江苏版第四次全国大联考)仙安石林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下图为海南省沿109°E的地形剖面及岩石构成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仙安石林的形态成针状、剑状,与此相关的作用有(  )‎ A.外力作用 B.流水侵蚀 C.冷却凝固 D.变质作用 ‎14.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有(  )‎ A.图示区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没有地壳运动的痕迹 C.五指山上能找到生物的化石 D.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 解析:第13题,仙安石林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选A、B。第14题,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显示,图示区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A对;图中有地势起伏的状态,有属于侵入岩的花岗岩出露地表的状态,说明该区域发生过地壳运动,B 错;图中信息显示,五指山区域的主要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不会有生物化石存在,C 错;该区域有花岗岩和玄武岩分布,说明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故选A、D。‎ 答案:13.AB 14.AD 三、综合题 ‎15.(2019·南京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2)玉石为变质岩,‎ 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 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16.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解析:(1)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时间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2)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成因为背斜成谷。(3)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4)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成本高,难度大,该选址原则可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