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十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1.[2016年全国Ⅰ卷,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解析】第(1)题,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的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势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过干和过湿的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的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冲击而成的土壤十分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距离河流较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 ℃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地方卷】 (2018年海南卷,8~9)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2~3题。 2.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3.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该题组的考点是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判断,考查考生根据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2题,“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说明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与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荷兰纬度较山东高,因此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荷兰在交通上与山东省相比无优势。第3题,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可拓展欧洲市场。中国与荷兰的距离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若要运到我国,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提高研发水平不是其根本目的;到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能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2.A 3.B (2018年江苏卷,21~2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下图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双选)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5.(双选)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技术 B.资金 C.地形 D.气候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考查考生根据图文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区域认知能力。第4题,广西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将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西部、南部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进而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产业转移后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改善。广西的消费市场由整个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对广西内部的产业转移影响较小。第5题,甘蔗属于亚热带作物,其种植区的形成多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分)有关。广西中南部地区平坦的地形、水热充足的气候使其成为甘蔗的集中种植区。广西中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高。 【答案】4.AC 5.CD 6.[2018年北京卷,36(4)]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判断,考查考生根据图文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区域认知的能力。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劳动力、政策、科技、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生产有机香蕉的成本较低;国家大力支持,提高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产量大;该国设有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科技投入较大,有机香蕉的产量大,品质优,竞争力强;全球化背景下有机农产品需求大,市场广阔;该地交通方式多样,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运输方便。 【答案】劳动力廉价且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技术投入多;环境污染小。 7.[2015年北京卷,40(2)]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据此回答问题。 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甲地的主要农作物为棉花、小麦、水稻等,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可从灌溉水源、气候、光照、热量、温差、土壤等方面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乙地的主要农作物为棉花、水稻、小麦等,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从水源、气候、土壤、光照、热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8.[2015年天津卷,12(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 据图中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 、 。这种区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两条。 【解析】本题依据高度表,判断地形类型、地势及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水系特征,分析古都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该区山前冲积扇为缓斜平原,排水良好,避免了盐碱化问题的产生;沿河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位于山脉东麓(位于山前冲积扇) 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 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土层深厚)。(任意答两点即可) 考点2 农业地域类型 【地方卷】 (2015年重庆卷,6~7)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2.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上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从宏观方面分析,该地区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布,人口稠密,众多的城市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微观方面分析,果树、蔬菜位于图中的③地区,该地区有一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大城市,也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2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图中① 地区发展的是玉米种植;③地区发展的是果树、蔬菜;④地区是奶牛、肉牛为主的畜牧业;②地区既有畜牧业、也有玉米种植业,属于混合农业。 【答案】1.C 2.B 3.[2013年江苏卷,27(3)、(4)]下图是我国30° 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 (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 ,理由是 。 【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劳动力、市场、种植历史、经验等方面分析。第(2)题,若回答不可行,分析拉萨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少,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若回答可行,则提出拉萨河谷改善水热条件的可行措施。 【答案】(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措施) 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 农业区位因素 以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及变化,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突出对区域地理环境背景分析思路的整理,以及从图、文、表等素材中获取与题干相关的信息能力的培养 农业地域类型 以区域农业生产为载体,结合区域农业生产情况,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形成条件、原因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降水量>800 mm为水田农业,400 mm~800 mm为旱作农业,200 mm~400 mm为畜牧业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坡度<25°,宜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黑土适宜种植大豆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知识拓展】 气候还包含昼夜温差、生长期等因素。昼夜温差对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作物的品质,例如新疆瓜果特别甜。作物生长期越长,养分积累越多,品质越好,例如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口感好。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易腐烂变质,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劳动力 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农业适宜分布于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商品农业宜分布于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 (续表)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科技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良种 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冷藏和保 鲜技术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知识拓展】 土地价格和土地面积也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乳肉、禽蛋、蔬菜、花卉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高的城市郊区,粮食、水果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低的地区。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适宜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畜牧业。人均土地面积影响农业的生产规模,如东南亚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 2.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拓展】 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3.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薰衣草无法耐炎热,且长期受涝会根烂而死,适宜生长于微碱性或中性的沙质土。读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和葡萄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薰衣草和葡萄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市场 2.薰衣草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耐旱、忌潮湿 B.喜酸、喜光、耐寒冷 C.喜温、喜湿、耐盐碱 D.喜阴、喜湿、耐贫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法国葡萄主要分布于阿尔卑斯山山前的河谷平原地带, 薰衣草主要分布于山脉背风地带的山间盆地,所以导致薰衣草和葡萄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2题,结合题干和上题分析可知,薰衣草具有喜光、耐旱、忌潮湿的生长习性。 【答案】1.A 2.A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读图,回答3~4 题。 3.图中a、b、c、d四地中( )。 A.a地种植青稞 B.b地种植花卉 C.c地饲养水牛 D.d地发展林果业 4.图中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分别是( )。 A.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 B.大牧场放牧业;雨热同期 C.乳畜业;市场广阔 D.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力丰富 【解析】第3题,d位于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果业;该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a地地势平坦,可发展水稻种植;b地靠近公路,可以发展乳畜业,养殖奶牛;c地靠近城市和河流,水源充足,可发展花卉业。第4题,该地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3.D 4.D 考点2 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 ①区位条件分析 ②生产经营特点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增加资金投入,兴修水利 (2)商品谷物农业 ①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区位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 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社会 经济 因素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 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②中国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区位条件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a.相似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 b.不同之处: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 c.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和联系 西欧乳畜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产品 相同点 畜牧业,生产乳畜产品 不同点 牛奶及其制品 牛肉 市场 相同点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不同点 满足城市人口生活需要的国内市场 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经营 方式 相同点 集约型的专业化商品经营 不同点 生产规模较小 生产规模大 (续表) 西欧乳畜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交通 条件 相同点 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不同点 依赖于城市与郊区联系的铁路与公路运输 需要依赖国际联系的铁路与海洋运输等方式 原料 供应 相同点 牧草、饲料 不同点 种植牧草、饲料 以天然牧草为主 区位 指向 不同点 城市郊区 优良的天然草场 科学 技术 相同点 机械化、培育良种、冷藏和保鲜技术等 4.混合农业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 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我国某地双季稻产区水稻生产农事安排示意图。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须尽可能抓紧完成,俗称“双抢”,该地“双抢”期间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读图,回答5~7题。 5. 该地区可能是( )。 A.河套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江汉平原 6. 该地区人均耕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湖众多 B.丘陵广布 C.人口密度大 D.平原面积小 7.该地区“双抢”期间须抓紧时间完成农事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力争雨季之前完成早稻收割 B.力争雨季之前完成晚稻插秧 C.保障早稻生产所需的热量 D.保障晚稻生产所需的热量 【解析】第5题,根据示意图判断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的“双抢”为7月份,此时气候炎热干燥,正值江淮流域的伏旱时期,对应选项判断能种植双季稻又有伏旱天气的只有江汉平原(根据热量条件判断,四地中只有江汉平原能生产双季稻)。第6题,江汉平原人口稠密,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第7题,晚稻生产主要在秋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逐渐降低,因此该地区“双抢”期间抓紧时间完成农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晚稻生产所需的热量。 【答案】5.D 6.C 7.D 下图中甲、乙、丙为世界三种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8~9题。 8.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位于( )。 A.印度恒河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美国中部平原 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9.与乙农业地域类型相比,丙农业地域类型的显著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商品率高 D.市场适应性差 【解析】第8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于亚洲季风气候区,可能位于印度恒河平原。第9题,乙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丙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因此丙的市场适应性比乙差。 【答案】8.A 9.D 方法一 农业生产特点的分析方法 1.商品率高低的分析方法 ①区域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一般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商品率高);②市场(市场距离的远近影响农业生产的商品经营)、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区域,促进农业的商品经营)等。 2.机械化程度高低分析方法 ①地势平坦,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如美国的小麦区、玉米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②地势起伏大,地块小,机械化水平低。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乳畜业 2.该地区所在区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基地之一,对该基地农产品商品率及其原因的分析,最可能正确的是( )。 A.商品率低;该地区居民的饮食结构以肉蛋奶和果蔬为主 B.商品率高;该地区单位面积耕地的年产量高于我国其他地区 C.商品率高;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消费粮食较少 D.商品率低;国家政策硬性规定该地区每年必须提供一定比例的商品粮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平原,人口密度较小且耕地大面积连片分布,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第2题,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消费的粮食较少,而粮食总产量较大,故粮食的商品率较高。 【答案】1.B 2.C 方法二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地属于何种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分两种情况: 1.根据分布地区的地理位置判定 首先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其次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 2.根据区域内各种农业的生产特点判断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产值比例 商品率 生产规模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 种植业大 低 小 季风水田农业 牛或羊 畜牧业大 高 大 大牧场放牧业 玉米或小麦 种植业大 高 大 商品谷物农业 作物 和牲畜 种植业和畜 牧业并重 高 大 混合农业 热带经 济作物 种植业大 高 大 种植园农业 读某区域农业规划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商品谷物农业 B.热带迁移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4.该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 A.不断积累财富,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注重环境保护 C.小农经营,商品率低 D.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解析】第3题,该区域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属于混合农业。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农业发展既注重发展经济,又兼顾环境效益,农产品的商品率较高;有反季节瓜果蔬菜种植基地,说明农业科技含量较高。 【答案】3.C 4.B 近年来,青海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夏季,大量反季节蔬菜由青海运往东部沿海地区。目前,为拓宽菜农的收入途径,该地也正尝试深冬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据此回答1~2题。 1.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夏季( )。 A.蔬菜品质差 B.蔬菜价格高 C.不能种植喜凉蔬菜 D.蔬菜种类少 2.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热量不足 B.光照差 C.降水少 D.多大风 【解析】第1题,夏季,青海省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喜凉蔬菜的种植,东部地区高温,热量丰富,适合喜热蔬菜的种植,但不能种植喜凉蔬菜,故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夏季,东部蔬菜种类多且种植规模大,蔬菜价格较低,品质优良。第2题,受地形的影响,冬季,青海省气温低,不适合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故热量不足是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的自然条件;冬季多晴朗天气,光照强;降水少、多大风对反季节蔬菜种植影响不大。 【答案】1.C 2.A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 )。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4.“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 A.水涝 B.冻害 C.高温 D.大风 5.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 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解析】第3题,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不断提高茶园土壤的含氮水平;绿肥含有很高的有机质,翻埋之后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同时由于绿肥作物充斥行间,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从而提高茶叶品质;南方降水多,大气湿度大,不必通过种植绿肥植物增加空气湿度;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不会增加土壤温度,减轻冻害需要在周围种植防护林;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与提高茶叶品质关系不大。第4题,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开沟”的主要目的是排水,既不能防冻、防风,也不能预防高温,选项中与水相关的只有水涝灾害。第5题,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引黄灌区常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蒸发,减轻地表土壤盐碱化;绿肥植物并不高大,起不到降低风速的作用;引黄灌区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根据材料判断绿肥植物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方面。 【答案】3.B 4.A 5.D 图甲是我国某地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示意图,图乙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7.若该地农业发展到阶段Ⅲ,其农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大农场生产 B.专业化生产 C.精耕细作 D.高度机械化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该地农产品以乳产品和蔬菜为主,因此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第7题,阶段Ⅲ面向的是国际市场,因此专业化生产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答案】6.B 7.B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9.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10.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解析】由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热量、水分条件关系图分析可知,a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高温多雨,因此可判断其为水稻种植业;b分布地区的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少,为大陆性气候区,因此判断其为商品谷物农业;c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区的气温、年降水量差别大,判断其为乳畜业,其分布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都有分布。 【答案】8.A 9.C 10.A 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读图,回答1~2题。 1.“蓄水菜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 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 2.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解析】第1题,考查人类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图示“蓄水菜棚”通过覆盖塑料薄膜,阻断了棚内大气和棚外大气的空气流通,减少了热交换,增加了棚内的热量,地面蒸发掉的水分被塑料薄膜收集,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所以说“蓄水菜棚”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中的热量和水源两个条件。第2题,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蓄水菜棚”通过覆盖塑料薄膜,阻断了棚内和棚外大气的空气流通,减少了热交换,增加了棚内热量,地面蒸发掉的水分被塑料薄膜收集,可以作为灌溉水源,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答案】1.B 2.B “都市农业”是一种隶属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性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的同时,还提供“精神食品(观光、娱乐、休闲等)”。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下图中“都市农业”布局最合理的一组是( )。 A.①农业文化园 ②休闲农庄 ③禽蛋蔬菜基地 B.①禽蛋蔬菜基地 ②农业文化园 ③休闲农庄 C.①休闲农庄 ②城市绿化带 ③农业文化园 D.①农业文化园 ②禽蛋蔬菜基地 ③休闲农庄 4.影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解析】第3题,农业文化园要与“文化”密切结合,应布局在接近消费人群的市内。休闲农庄偏重休闲,应布局在近郊。禽蛋蔬菜基地以农副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占地面积较大,故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远郊都市农业圈内。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农业文化园应接近消费人群,禽蛋蔬菜基地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远郊,故影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 【答案】3.A 4.C 采摘节是乡村地区依据某一独特的农产品举行的一种集田园风光、趣味活动、休闲娱乐等系列的精彩活动。读山东省某地的优质大樱桃采摘区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地生产的大樱桃与同地区生产的普通樱桃相比,具有早熟、果大、色艳等特点,形成此鲜明特点的主导因素为( )。 A.科技投入多 B.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 D.光热充足 6.为适应采摘节的需要,该地欲建一个农家饭店,最佳的选址地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5题,同一生产地区的光热条件、水源条件是相同的;交通因素不会影响樱桃的品质,故造成大樱桃早熟、果大、色艳的主导因素是科技。第6题,丙地接近樱桃采摘区和垂钓区,游客集中,最适合布局农家饭店。 【答案】5.A 6.C 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将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装置(槽、箱或床)中,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读图,回答7~9题。 7.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主要改良的是(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养分状况 D.透气状况 8.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优势有( )。 ①节水、节肥 ②减少投入 ③减少病虫害 ④提高产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 )。 A.极地寒冷地区 B.人口密集的小岛 C.青藏高寒地区 D.人烟稀少的沙漠 【解析】第7题,相对于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的水培,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根系裸露在空气中,主要改良的是透气状况;气雾栽培的光照、热量条件与水培相似;水培的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养分比气雾栽培还要丰富。第8题,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气雾栽培将雾化后的营养液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表面,且栽培装置是密闭的,可减少浪费,有节水、节肥的优势;营养液雾化设备及其使用会增加投入;栽培装置是密闭的,减少了植物的病虫滋生与传播感染,减少病虫害; 气雾栽培可加快植物生长速度,提高作物产量。第9题,气雾栽培方式能节水、节肥,提高作物产量。人口密集的小岛,水资源需求量大,地表水短缺,因此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最适宜推广此技术;极地寒冷地区、青藏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的沙漠虽然水资源少,但人口稀少,水资源需求量小,供需矛盾小。 【答案】7.D 8.D 9.B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野生木耳寄生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也可以用阔叶树类的椴木和木屑人工栽培,生长需散光、湿润和温暖。木耳营养丰富,被誉为“菌中之冠”“素中之荤”“中餐中的黑色瑰宝”。 东宁县境内山多林密,地形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征,森林覆盖率高达85.2%,森林资源总蓄积量可达1153万立方米。东宁县素有“全国黑木耳第一县”之称,年干品总产量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近年来,东宁县大力实施“科技强菌”战略,通过推动黑木耳深加工、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工厂化、品牌化和组织化,实现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东宁县所在区域位置。 (1)简析东宁县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2)说明东宁县栽培黑木耳的有利条件。 (3)东宁县的黑木耳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请分析其原因。 (4)简述东宁县实施“科技强菌”战略对黑木耳产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东宁县地形、气候及病虫害的特点等分析东宁县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第(2)题,根据黑木耳的生长习性,东宁县林区自然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及市场、交通和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第(3)题,从东宁县黑木耳的质量、规模、价格及知名度等方面说明其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第(4)题,从提高黑木耳的品质及经济和社会角度说明实施“科技强菌”战略的积极影响。 【答案】(1)东宁县以山地为主,且山地面积广大;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距离海洋较近,气候较温和,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气候湿润;纬度较高,病虫害少。 (2)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林间光照弱;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气候湿润;环境质量优良;营养价值高,消费市场广阔;铁路运输便利,便于产品外运;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3)地处偏远地区,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环境污染少,黑木耳品质好;规模效益明显,生产成本较低,具有价格优势;品牌知名度高。 (4)提高了黑木耳的品质;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黑木耳的附加值;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