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总复习课件:第30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人教版)(61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总复习课件:第30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人教版)(61张PPT)

第 30 讲  PART 30 人类 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础自主梳理 │ 考点互动探究 │ 教师备用习题 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   1. 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 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 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 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 , 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基础自主梳理 1. 人地关系的历史 回顾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平衡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人类与环境的      增强 , 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      , 人地矛盾激化   崇拜  对抗性  不协调 基础自主梳理 2 . 直面环境问题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 , 从环境中获取        。   ② 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      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   废弃物 物质和能量  超过  自 净能力 基础自主梳理 3.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概念 :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      的需求 , 而又不危及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 内涵 :      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   (3) 基本原则 :      原则、持续性原则、      原则。   后代 人 当代人   生态   社会 公平性   共同性 基础自主梳理 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 人口基数      、素质低 , 结构不合理。   ② 资源相对      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③ 深刻的环境危机 : 环境污染仍在发展 ;       范围在扩大 , 程度在加剧。   (2) 行动纲领 : 《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     与 发展白皮书》。   短缺   大   生态 破坏 环境 基础自主梳理 ( 3)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① 概念 : 以环境      技术为手段 , 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 , 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 ,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② 原则 :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          。   ③ 基本途径 : 工业模式——        , 农业模式——        , 公众支持与参与——适度消费。   无害化  再生资源化 清洁 生产  生态农业 核心突破 探究点一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 考点互动探究 1 . 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 产生 图 30-1 考点互动探究 2 . 主要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 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 , 一些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考点互动探究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 , 汽车尾气的排放 ,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 , 一些事故造成的污染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湖南大米镉超标事件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有害垃圾  城市中及郊外的垃圾堆积、农田中的白色污染 ( 废弃的塑料薄膜 ) 考点互动探究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 环境污染 噪声污染  工厂、交通、建筑工地、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  机场附近、交通干线附近的噪声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 考点互动探究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原因 典型 事例     环境污染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我国沿海的赤潮 , 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 , 墨西哥湾油井 泄漏   生态破坏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滥伐、滥垦、滥牧 ,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我国荒漠化加剧与沙尘暴 , 古巴比伦王国、楼兰古国的消失 考点互动探究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原因 典型 事例   生态破坏  土壤盐渍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的盐碱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 过度捕猎  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加快趋势 , 藏羚羊等稀有生物濒临灭绝  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 氟氯烃等 )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 南极臭氧层空洞 , 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地上空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 考点互动探究 3. 环境问题表现的地域差异 (1) 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 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主要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 , 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考点互动探究 (2)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达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 , 较发展中国家轻  消耗的资源、能源多 , 排放的污染物多。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 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科技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 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发展中 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 人口增长很快 , 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 , 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一 环境问题判断 1.[ 2019· 重庆 4 月二诊 ] 2017 年 11 月 21 日 —22 日 , 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 天津市地热资源丰富 , 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 主要通过开采地下热水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等 , 目前是我国利用地热资源规模最大的城市。为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科学而有效地回灌地下水是十分重要的。图 30-2 为天津市地热梯度 ( 垂直深度上每增加 100 米的温度增加值 ) 等值线及断层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 , 完成 (1)~(3) 题 。 命题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1) 上图中断层的形成最可能是地壳 的 (    ) A. 水平挤压运动 B. 水平张裂运动 C. 垂直上升运动 D. 垂直下降 运动 图 30-2 (1)A   [ 解析 ] 第 (1) 题 , 地壳垂直上升或者下降对应的地形是块状山或者谷地 , 此处既无山又没有谷 , 排除 C 、 D 项。有地下热水的地方说明有地下水资源 , 有地下水资源的地方地质构造应该是向斜 , 既然是向斜 , 那就说明有岩层弯曲 , 所以该断层为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 , 据此选 A 。 考点互动探究 (2) 过量开采地下热水易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 , 需要回灌地下水。如仅从地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考虑 ,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需要回灌量最小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 ④ ( 2)C   [ 解析 ] 第 (2) 题 ,③ 地地热梯度最低 , 说明目前地热资源最少 , 又因为其距离周边城市较远 , 所以其地热资源少应是本身没有处于断层带 , 得到地热少造成的 , 而不是因为开采过量造成。所以 ,③ 地所需回灌量最小。选 C 。 考点互动探究 (3) 天津某小区拥有三眼地热井 , 采用一采一灌地热利用系统 , 实行“梯级利用” ( 第一梯次将温度 60℃ 以上的地热水先行供暖 , 之后进入下一级换热器 ; 第二梯次是将上一级换热后的地热水进行再次换热后利用 ; 第三梯次是将温度较低的地热水由另一眼地热井回灌到地下 ), 这种地热“梯级利用”方式的影响有 (    ) ① 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率 ②增加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 ③减缓了地下水位下降速率 ④导致回灌水热污染的风险 A.①② B. ③④C .①③ D. ②④ ( 3)C   [ 解析 ] 第 (3) 题 , 地热水低温后换热再利用 , 最后回灌 , 属于对地热资源的循环利用 , 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率 ; 降低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 ; 回灌减缓了地下水位下降速率 ; 回灌水温度较低 , 不会导致回灌水热污染。据此选 C 。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二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 2019 重 庆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 图 30-3 为呼伦贝尔市及附近区域略图。根据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预防为主 , 防抗救结合”是我国制定的减灾方针 , 熟悉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 有助于减轻灾害的破坏和损失 。 考点互动探究 材料 二 1996 年新巴尔虎右旗的呼伦诺尔嘎查 ( 嘎查即行政村 ) 草场承包到户 , 由于利用不合理 , 牛羊超载 , 草场退化严重。一些承包户经营不善陷入贫困境地 , 为摆脱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 , 当地牧民在农业专家支持下 , 于 2009 年筹建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 组成畜牧、打草、旅游和市场销售四支专业经营队伍。牧场实行四季轮牧 , 打草队为冬季舍养准备草料 , 旅游经营小组运作家庭旅游等项目 , 市场销售小组注册了品牌商标 , 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 取得了良好效益 。 考点互动探究 图 30-3 (1) 根据材料一 , 简述减轻白灾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 考点互动探究 2.(1) 措施 : 储草抗灾 ( 或合理确定越冬牲畜头数 ), 提高雪灾监测、预测能力 , 做好灾前、灾中、灾后重建服务 , 完善应急指挥和快速救援 , 建立完善的减灾系统工程。 [ 解析 ] 第 (1) 题 , 白灾指的是冬季大雪导致牲畜缺少牧草饲料而死亡的气象灾害。减轻灾害的措施主要是从饲料、牧草、救援、监测等方面分析。根据越冬牲畜头数 , 储草抗灾。提高雪灾监测、预测能力 , 做好灾前、灾中、灾后重建服务。完善应急指挥和快速救援 , 建立完善的减灾系统工程 。 考点互动探究 (2) 草原过度放牧又叫草原超载 , 其结果表现为优良牧草小型化 , 有毒植物相对增多。从生态系统食物链传递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 并提出合理利用草场的建议 。 (2) 解释 :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 , 单位面积草场只能维持一定数量牲畜需要 , 牲畜数量过多 , 过度啃食牧草 , 使牧草来不及生长 , 草丛变得越来越矮 ; 牲畜喜爱采食的牧草受害最严重 , 牲畜不喜采食或有毒的植物得以保存。 建议 :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 草场实行轮牧 , 使草原得以自然修复 ( 恢复 ) 。 [ 解析 ] 第 (2) 题 ,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 , 单位面积草场只能维持一定数量牲畜需要。牲畜数量过多 , 过度啃食牧草 , 导致草场产草量降低。牲畜喜爱采食的牧草不易生长 , 牲畜不喜采食或有毒的植物得以保存生长 , 导致草场被破坏。所以要根据草场面积及产草量 , 确定适当的载畜量 , 草场实行轮牧 , 给草场自然恢复的时间 。 考点互动探究 ( 3) 根据材料二概括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取得的经济效益 。 (3) 效益 : 分工协作 , 降低了牧业生产成本 ; 培育优质畜产品 , 提高了销售利润 ; 经济结构调整 ( 由粗放到集约经营 ), 适应了市场需求 , 扩大了增收渠道 。 [ 解析 ] 第 (3) 题 ,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 组成畜牧、打草、旅游和市场销售四支专业经营队伍。生产分工协作 , 降低了牧业生产成本。牧场实行四季轮牧 , 打草队为冬季舍养准备草料 , 培育优质畜产品。有专门的营销队伍 , 提高了销售利润。经济结构调整 , 由粗放到集约经营 , 适应了市场需求 , 扩大了增收渠道 。 考点互动探究 ( 4) 目前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有散户和规模饲养两种方式 , 调查两种养殖方式的成本效益差异 , 以及市场适应性 , 并提出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这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活动。参与探究可以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 提高科学素养。在编制一定时间跨度内的调查统计表时 , 应有成本、效益栏目 , 你认为奶牛饲养直接成本可分为哪几类 ?( 间接成本是指保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 请写出课题名称。 奶牛饲养直接成本的 类别 :                   。 课题名称 :                     。 考点互动探究 (4) 成本 : 物质 ( 或饲料 ) 成本、服务成本 ( 如加工费 ) 、人工成本 ( 劳动日工价 ) 。 课题名称 : 应包括散户和规模养殖、统计项目、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 例 :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 ( 或散户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 ) [ 解析 ] 第 (4) 题 , 奶牛饲养的直接成本有饲料、圈舍等成本 ; 服务成本 , 如加工费、信息费等 ; 人工成本 , 如劳动日工价。课题名称从散户和规模养殖、统计项目、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考虑。例 :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 , 散户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 , 等等。 核心突破 探究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考点互动探究 1 . 可持续发展的 内涵 图 30-4 考点互动探究 2 . 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各国都有发展权 , 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 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考点互动探究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共同性 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 , 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考点互动探究 3 . 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对比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 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 , 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 , 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 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消费 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考点互动探究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文明 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 , 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 , 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时间 尺度  满足当代人的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 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 , 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 , 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 . “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图 30-5 为 1986—2015 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 (1)~(2) 题 。 命题探究 图 30-5 考点互动探究 (1) 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 A.2000 年 B.2005 年 C.2007 年 D.2011 年 (2)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 优化城市空间 结构 B .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 改变城市服务 功能 D . 扩大城市地域 范围 3.(1)D   (2)B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 该理念提倡骑自行车出行 , 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 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 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 , 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从 1986 年到 2011 年呈下降趋势 ,2011 年后开始回升 ; 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占比在 2011 年后迅速上升 ; 小汽车出行方式占比从 1986 年到 2008 年呈上升趋势 ,2011 年后迅速下降。所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2011 年。第 (2) 题。本题主要考查出行方式变化对城市产生的影响。读图可知 ,2011 年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骑自行车出行占比上升 , 使用小汽车出行占比下降 , 这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 所以 B 正确 。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2018· 天津卷 ]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 ,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考点互动探究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 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在 下列经济活动中 , 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   A            B   C           D 图 30-6 考点互动探究 4.B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对比四个选项 , 可以得出 B 不属于循环经济 , 所以 B 项符合题意 。 核心突破 探究点三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互动探究 1 .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庞大的 人口压力 图 30-7 考点互动探究 (2) 资源短缺令人 担忧 图 30-8 考点互动探究 ( 3) 深刻的环境 危机 图 30-9 考点互动探究 2 .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 30-10 考点互动探究 ■ 知能 拓展 分析 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思路 具体内容 地理背景  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优势条件  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 , 以及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限制因素  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互动探究 思路 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 展的措施   (1)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 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 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 ; 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 ; 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 );(2) 发展科技 , 贯彻加速科技进步教育方针 , 促进产业升级 ( 优化产业结构 ,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 减少环境污染 , 提高产品质量 , 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 , 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促进产业化经营 ; 考点互动探究 思路 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 展的措施 ( 4)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 发展循环经济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 促进对外开放 ;(6) 发展教育 , 计划生育 , 控制人口数量 , 提高人口素质 ;(7)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 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8) 科学防御自然灾害 , 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区域协 调发展   (1) 发展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等 ( 促进商品流通、经济交流 , 发挥区域优势 , 促进优势互补 );(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 );(3) 产业转移 ( 发挥区域优势 , 促进优势互补 )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一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2018· 全国卷 Ⅲ]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 , 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 30-11 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 (1)~(3) 题 。 命题探究 图 30-11 考点互动探究 ( 1) 与县城相比 , 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 A. 基础设施较完善 B. 更接近消费市场 C. 资金供应较充裕 D. 更易招募 劳动力 (1)D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加工企业的区位选择。通过题干可以得出 , 该类加工企业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 更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与县城相比 , 中心集镇离农村较近 , 农民干完农活之后有大量的剩余时间 , 所以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到劳动力 。 考点互动探究 ( 2)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 , 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 — 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 A. 从事商业活动 B. 留守子女上学 C. 兼顾务工务农 D. 扩大种田 规模 ( 2)C   [ 解析 ] 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某地区的居住模式。题干中提到该县有大量的务工务农兼业农民 , 发展“村 — 中心集镇双栖”的居住模式 , 有利于农民到中心集镇参加工业生产活动 , 也利于他们回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活动 。 考点互动探究 ( 3)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 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是 (    ) ① 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3)B   [ 解析 ] 第 (3)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地区脱贫的有效模式。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 , 但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关系较小 ; 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验 , 回乡创业可以带动地区发展 ; 传统农民进行多种经营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 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时候不适合大规模推进房地产开发。所以②③符合题意。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二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6.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 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 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示范城市。据此完成 (1)~(3) 题。 考点互动探究 ( 1) 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    ) A. 全球变暖 B. 酸雨危害 C. 城市内涝 D. 生物多样性 减少 (1)A [ 解析 ] 第 (1) 题 , 碳增多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 这会加剧温室效应 , 加剧全球变暖 , 因此 , 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 , 选 A 。 考点互动探究 ( 2) 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 是 (    ) A. 技术水平高 B. 政府大力支持 C. 气候宜人 D. 城市密度 高 ( 2)B   [ 解析 ] 第 (2) 题 , 根据材料 ,《 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 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示范城市 , 因此 , 政府大力支持是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 , 选 B 。 考点互动探究 (3) 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措施 , 可行的 是 (    ) A. 减少煤炭使用 , 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 大力建设城市高架 , 提高通行能力 C. 建设海绵城市 , 防止城市内涝 D.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减少私家车使用 (3)D [ 解析 ] 第 (3) 题 , 煤炭、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 使用它们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 不符合发展方向 ,A 错 ; 大力建设城市高架 , 提高通行能力与实际情况不符 ,B 错 ; 建设海绵城市 , 防止城市内涝属于防止城市内涝措施 , 与低碳城市建设关系不大 ,C 错 ;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减少私家车使用 , 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从而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 , 据此选 D 。 教师备用习题 河套灌区 ( 见图 B30-1)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 , 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河套灌区有一种特殊的传统灌溉制度 —— 秋浇 ( 农作物收割后的浇灌 , 每年从 9 月底开始到 11 月初结束 , 秋浇是该灌区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一次浇灌 ) 。据此完成 1~3 题 。 图 B30-1 教师备用习题 1. 导致图示甲、乙两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 海拔差异 B. 热量差异 C. 土质差异 D. 降水 差异 [ 解析 ] 1.A   第 1 题 , 图示甲区域位于河套平原区 , 乙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区 , 导致两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海拔差异。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 热量差异、降水差异不明显。气候相同 , 土质差异小 , 其不是景观差异主要成因 。 教师备用习题 2 . 河套灌区中修建的水闸 , 其作用是 (    ) A. 发电 B. 防洪 C. 灌溉 D. 水产养殖 [ 解析 ] 2.C   第 2 题 , 河套灌区中修建水闸的作用是灌溉 , 控制水流 , 引水自流灌溉。水闸分布在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 落差很小 , 不能用来发电、防洪。水闸分布在灌渠上 , 不是为了水产养殖 。 教师备用习题 3 . 河套灌区进行秋浇 , 其目的是 (    ) ① 秋后淋盐 ②冬季保温   ③春季保墒 ( 土壤湿度 )   ④秋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①④   [ 解析 ] 3.B   第 3 题 , 河套灌区进行秋浇 , 秋季气温降低 , 作物收获 , 水分吸收、蒸发减少 , 下渗增多 , 有利于秋后淋盐 ,① 对。没有越冬作物 , 冬季保温不是主要目的 ,② 错。土壤冬季冻结 , 春季融化 , 有利于春季保墒 , 保障土壤湿度 ,③ 对。纬度较高 , 冬季寒冷 , 没有秋播活动。 教师备用习题    [2018· 黑龙江大考卷九 ]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 , 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源地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 ( 图 B30-2), 完成 4~6 题。 图 B30-2 教师备用习题 4. 左图中 a 、 b 两处流水作用不同 , 其差异是 (    ) A.a 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b 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 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 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 解析 ] 4.B   第 4 题 , 根据图示 ,a 处河流流经安第斯山脉 , 地势陡峭 , 流速快 , 侵蚀作用强 , 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 处河流流经亚马孙平原 , 流速缓慢 , 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 。 教师备用习题 5. 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 , 修筑这种梯田能 (    ) A. 防止雨水流失 , 增加土壤水分 B. 降低山地坡度 , 方便居民出行 C. 增加土层厚度 , 防止土壤流失 D. 提高植被覆盖率 , 改善局地气候 [ 解析 ] 5.C   第 5 题 , 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 , 山区因地形崎岖 , 土层浅薄 , 且土壤容易淋失 , 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 , 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 , 改造地表状况 , 可以增加土层厚度 , 防止土壤流失 , 可以发展种植业。用石块垒成梯田 , 对土壤水分没有影响。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的 , 必然会破坏原始植被 , 降低植被覆盖率 。 教师备用习题 6. 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 , 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 (    ) ① 山区海拔高 , 气候凉爽 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 , 河谷水源充足 ③山区地形崎岖 , 利于防御 ④山区为河流源头 , 水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解析 ] 6.A   第 6 题 , 根据材料 , 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 , 地处低纬 , 地区为热带气候。低地闷热 , 而山区海拔高 , 气候凉爽 ; 山体海拔高 , 山上有积雪、冰川 , 使得山区有冰雪融水 , 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 古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防御条件 , 山区地形崎岖 , 利于防御 ; 山区为河流源头 , 但河源水量小 , 地势起伏大 , 水运不便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