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2019年秋南侨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1.1节~2.1节;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①卫星 ②吉林1号陨石 ‎③返回地面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的概念,试题难度容易。‎ ‎【详解】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所以题中①卫星属于天体;②吉林1号陨石、③返回地面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均不属于天体,故选A。‎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右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 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 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 火星大气密度小 D. 火星的宇宙环境不安全 ‎3.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且有氧气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 C 3. C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成员。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当外来天体坠落地球时经过厚厚的大层摩擦燃烧后变小甚至消失,对地球影响小;火星相比地球,火星表面的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外来天体的闯入时火星大气对火星的保护作用小。火星没有厚厚的大气,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地球长;火星与地球特征相似表现在火星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和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2题详解】‎ 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当外来天体坠落地球时经过厚厚的大层摩擦燃烧后变小甚至消失,对地球影响小;火星相比地球,火星表面的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外来天体的闯入时火星大气对火星的保护作用小。选C正确。‎ ‎【3题详解】‎ 火星表面的大气比地球稀薄,且没有氧气,①错;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但公转周期不同,且四季的长度不一样,②错;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接近比较适中,昼夜温度变化不致于太大,③正确;火星位于地球转道的外侧,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二者的地理环境接近,④正确。选C正确。‎ 春节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暂时转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球表面温度太低 B.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光照 C. 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 D. 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 ‎5. 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并有可能地球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 A. 被小行星撞击 B. 没有大气的消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低 C. 遭遇变形金刚反派威震天的破坏 D. 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高 ‎6. 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 恒星和行星 B. 卫星和彗星 C. 流星体和星云 D. 恒星和星云 ‎【答案】4. D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可知,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太阳急速衰老,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生命存在的外部环境不安全,D正确,B项不全面。地球表面温度太低只是一方面原因,排放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些飞离太阳系不是飞离太阳系的主要原因,A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火星与木星中间存在小行星带,地球靠近木星时,可能会被小行星撞击。A正确。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大气的消弱作用仍然存在,没有大气的消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高,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低,BD错误。变形金刚是科幻电影中的,不是真实的,C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D正确。故选D。‎ 读图(阴影表示黑夜,此日后昆明市昼长夜短),回答下列各题。‎ ‎7. 此时节气是 A. 夏至 B. 冬至 C. 春分 D. 秋分 ‎8. 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此图全球昼夜平分,应该是二分日中的一天,此日后昆明市昼长夜短,说明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此图反映的节气是春分,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丁位于赤道,乙位于北回归线,丁位于北极圈,丙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丁。D正确。故选D。‎ 下表为我国某地连续两天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9. 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10. 该地经度大约是( )‎ A. 112.5°E B. 90.5°E C. 118°E D. 122°E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看出两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说明太阳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排除CD;从材料可看出昼长逐渐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选B;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说明昼逐渐变长,故A排除。‎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时差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日出。从图中可看出第一天当地的昼长是10小时4分钟。日出=(12-昼长/2),可推出第一天当地日出时间时地方时应是6:58,而北京时间是6:49,说明两地时差9分钟,依据经度差1°,时差4分钟,可推出当地的经度约在122°E左右,故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11.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堆积物,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正确表示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向左偏,北岸侵蚀,南岸沉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2.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4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 B. 植被少 C. 地势高 D. 云雨少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联系所学知识,应该是考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有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天气(大气环流),海拔高度(地形)。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天越晴,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能越多。 图中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雨天气,太阳辐射少,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雨少,晴天多,所以光合有效辐射(PAR)比甲多。故选D。 ‎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把富余的电能并入电网。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上海市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上海市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D. 纬度偏低,晴天多 ‎14. 下列关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 B. 上海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集,能源消耗多 ‎【答案】13. D 14. A ‎【解析】‎ 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 ‎【13题详解】‎ 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D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较低。河湖纵横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太阳有效辐射小。上与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故选D。‎ ‎【14题详解】‎ 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该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A对。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B错。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D错。‎ ‎15.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B. 云、雨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 C. 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D. 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A正确。云、雨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B正确。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主要是地面辐射,C错误。对流层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低纬度厚度大,D正确。故选C。‎ ‎16.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甲>乙>丁>丙 D. 乙>甲>丙>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按对流层温度分布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a>b>c>d>e,再根据等温线的分布,乙为热源,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甲为冷源,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气压值由大到小是甲>乙>丁>丙,所以本题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 读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17. 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 A. 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B. 热力环流 C. 气流辐合上升 D. 大气环流 ‎18. 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A. 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风能 D. 太阳辐射 ‎19. 太阳墙适用的地区有 ‎ ‎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海南岛 ④四川盆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空气受热上升,下面冷气流进入补充,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B对。图示气流是垂直运动,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的水平运动无关,A错。气流辐合上升是气旋的特征,C错。大气环流包括气流受热上升和遇冷下沉,D错。故选B。‎ ‎【18题详解】‎ 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即图中不同的地方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气流的运动,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太阳墙适用的地区应该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华北平原雨季短、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海南岛、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不适合使用。①②正确。A正确。故选A。‎ ‎“巴山夜雨”的谚语是说四川盆地的山区谷地多夜雨。四川盆地内空气潮湿,多云雾,夜晚低层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受地形影响,底部暖空气产生上升运动,形成夜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下列正确表示“巴山夜雨”现象的图示是 A. B. C. D. ‎ ‎21. “蜀犬吠日”成语也来自于该地,其成因是 A.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B. 夜晚大气对月球反射的削弱作用强 C. 白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D.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黑夜时,谷地因散热不畅,气温较高,山坡降温快,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暖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的水汽降温凝结,成云致雨,这就是“巴山夜雨”的形成原理。据图示信息显示,选项B、D发生在白天(太阳符号),错误。选项C两侧山坡的气流方向应为下沉,之间山谷气流应该是上升的,符合“巴山夜雨”时的气流方向,C符合题意。选项D中两侧山坡的气流方向应为下沉,A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蜀犬吠日”成语的意思是: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不常见太阳是因为白天多云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经济林木,下图为某茶场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22. 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A. 阻挡茶园地面辐射为茶园保温 B. 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 C. 削弱太阳辐射强度 D. 防止害虫飞入茶园 ‎23. 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2. C 23. D ‎【解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22题详解】‎ 由材料“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经济林木”可知,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强度,黑纱帐是深色,可防止强光照射伤害茶叶,C正确。‎ ‎【23题详解】‎ 冬季冷空气易沉积于于谷底,加重冻害,可排除②③;谷底的北侧为山的南侧,光照条件好,④最适宜,D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4. 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 A. abcd B. abdc C. badc D cbad ‎25. 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 A. a、d B. c、d C. a、c D. b、d ‎【答案】24. B 25. A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风向和摩擦力垂直,故判断为地转偏向力;c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风向;d与风向相反,判断为摩擦力。故选B。‎ ‎【25题详解】‎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风向和摩擦力垂直,故判断为地转偏向力;c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风向;d与风向相反,判断为摩擦力。决定风力大小的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偏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故选A。‎ ‎【考点定位】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日本南部琉球群岛附近发生里氏5.4级地震,震源深度约4.7 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 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7. 若地震发生时,附近有一艘船,则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A. 左右摇晃 B. 上下颠簸 C.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26. C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地震波自上而下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都明显下降,C正确。故选C。‎ ‎【27题详解】‎ 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而无左右摇晃。B正确。故选B。‎ ‎【点睛】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的速度变化。‎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 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 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29. 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0.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B.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C.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答案】28. B 29. C 30.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属于知识识记内容,难度较小。‎ ‎【28题详解】‎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也就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所以选B。‎ ‎【29题详解】‎ 五大连池景观图中出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C选项正确。‎ ‎【30题详解】‎ ‎④圈层为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A错误;③圈层为外核,横波不可以通过,最可能为液态,B正确;②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可以通过,C错误;①圈层为地壳,厚度(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大洋地壳一般厚度只有几千米)海洋较陆地小,D错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 ‎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_______,直射纬度为_______; 日期约为_______月_______日;‎ ‎(2)A点的经度为______,纬度为_____;‎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点,北京时间为_____点;‎ ‎(4)该日,重庆(约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5)图中C点当地_______时日出,_______时日落;‎ ‎(6)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夏至 (2). 23°26′N (3). 6 (4). 22 (5). 150°E (6). 66°34′N (7). 12 (8). 10 (9). 83°26′ (10). 4 (11). 20 (12).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光照侧视图,考查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和光照图的判读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此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此节气为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 ‎(2)读图可知A点在北极圈上,纬度是66°34′N;此半球经度共180°,平均分成6份,每格为30°,从0°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由图中0°经线可推知A点为150°E。‎ ‎(3)读图可知A点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地方时为正午12时,A点经度为150°E,与北京120°E相差30°,即2小时,北京位于西侧,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知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 ‎(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重庆(约30°N)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6°34′,所以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6°34′等于83°26′。‎ ‎(5)读图可知C点位于晨线上,与30°E相交,位于B点60°E与赤道交点西侧,B点日出6点,根据经度差可算出C点日出时间为4时,日落时间为20时。‎ ‎(6)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2.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图1是以__________(北极点或南极点)为中心,此时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2)D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日出是________时,昼长为___________小时。‎ ‎(3)图1所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______________。‎ ‎(5)图中B点位于D的______________。(填方向)‎ ‎【答案】 (1). 南极点 (2). A (3). 9:00 (4). 3:00 (5). 18 (6).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7). B①=②=③>⑤。最高的为④,最低的为⑤,气压相同的是①=②=③。‎ ‎(2)高空高压线与近地面相反,可推断出A为高压、B为低压。若A为海洋,B为陆地,而B地为上升气流,说明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所以该热力环流出现在白天。‎ ‎(3)在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是低压区,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所以B代表城区。因为B处空气是上升气流。‎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34.我国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年 ‎ 海陆风 ‎ ‎2.3 ‎ ‎2.6 ‎ ‎2.1 ‎ ‎5.0 ‎ ‎7.0 ‎ ‎12.6 ‎ ‎10.7 ‎ ‎13.7 ‎ ‎9.7 ‎ ‎9.3 ‎ ‎3.7 ‎ ‎2.3 ‎ ‎81 ‎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 ‎(2)如下图:‎ ‎(3)冬季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考查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由于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水,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相反。因此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形成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的海陆风,它也是一种热力环流。‎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海洋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高空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画出夜晚的海陆间热力环流。‎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而画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的天数,冬季最少。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太强劲,掩盖了海陆风。‎ ‎(4)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从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分析。吹海风时海洋气温比陆地低,降低了城市的温度,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海风水汽含量高,增加了空气湿度,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