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南昌二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人:贾学铭 审题人:龚力 一、选择题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 A. 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 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 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2. 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1. B 2. B 【解析】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经济水平较低,地理优势有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资源丰富。 【1题详解】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B不符合。应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A、C、D符合。 【2题详解】 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经济水平较低,地理优势有土地广阔,价格较低,①对。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②对。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③对。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④错。B对,A、C、D错。 3.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整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的干旱灾害得到了根治 B. 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已经超过美国平均水平 C. 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D. 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工、农业发展依然缓慢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通过开发与整治,使水旱灾害得以缓解,但不可能根治,A错误;经过整治,该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平,B错误;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为核心,兼顾了发电、航运、防洪等多项功能,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C正确。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整治,使第一、二、三产业均快速发展,D错误。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热带雨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热带雨林分布属于非地带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乙地热带雨林开发程度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①丛林阻隔 ②湿热环境影响 ③开发较晚 ④人口稀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4. A 5. A 【解析】 【4题详解】 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是纬度地带性分布;乙为亚马孙平原、丙为东南亚、丁为刚果盆地,均为地带性分布;图示甲热带雨林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加之沿岸暖流影响形成雨林带,属于非地带性成因。选A正确。 【5题详解】 乙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开发程度较低的自然原因与雨林植被茂密、丛林阻隔,及湿热环境影响,不利于开发;开发晚和人口少不是自然原因。选A正确。 【点睛】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 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 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 流及圭亚那暖流)。 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几内亚湾的北侧)。 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 2、地形抬升;3、由于赤道逆流(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分布区三:海地岛北部。 成因:1、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多地形雨; 2、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下图是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示意图和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 水能 B. 天然气 C. 钢铁 D. 铝土矿 7.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①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根本解决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 下列关于山西煤炭外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甲线运出的煤炭只能保证京津唐地区的能源需求 B. 乙、丙铁路线分别是运煤铁路焦日线、神黄线 C. 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运压力 D. 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外运路网体系 【答案】6. D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铁矿、铝土矿,故D正确。 【7题详解】 通过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通过延长产业链,使产业结构多元化,使输出的产品多元化,②③正确。煤资源深加工及延长产业链,使本地加工业比重增大,能源消耗量增大,排放废弃物增多;虽然煤外运压力有所减小,但其他货物运输量明显增加,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了交通运输的压力,①④错。故B正确。 【8题详解】 山西目前已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外运输网体系,故D正确。大秦线将晋煤输往秦皇岛,通过海运可运往东南沿海等其他地区; 图中甲为大秦线,乙为神黄线,丙为焦日线;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只能缓解晋煤外运的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故A、B、C错误。 9.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有 ①新加坡的年降水总量十分稀少 ②新加坡年降水量虽丰富,但境内河流短小,储水少 ③新加坡年降水量虽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变化都十分不均匀 ④人口的增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新加坡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水资源紧张的原因,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丰富,①错。新加坡降水量虽丰富,但因岛国国土面积小,导致境内河流短小,储水少,②对。新加坡面积小,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均匀,降水季节变较小,③错。人口的增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加重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导致水资源紧张,④对。综合上述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 读我国某流域部分河段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该流域图示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B. 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导致降水时间变长 C. 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 D. 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11. 该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应为( ) A. 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 B. 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C. 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D. 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长江,图示河段主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由于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导致洪涝灾害多发。 【11题详解】 长江沿岸景点较多,可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江流域落差大,不可能全流域通航;修建水利工程只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电力,而不是原料;该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中新社北京2017年1月7日电 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透露,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8 613亿斤增加到12 325亿斤。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而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玉米、稻谷、大豆库存量大 B. 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丰富的地区集中 C. 运输距离远 D. 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粮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13. 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我国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耕地质量 ④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原因主要是运输距离远,C对。玉米、稻谷、大豆库存量大不是流通成本高的原因,A错。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不足,B错。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粮食安全问题与流通成本高无关,D错。故选C。 【13题详解】 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我国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提高国内产量,②对。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①错。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可能提高大豆品质,不能提高产量,③错。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利于提高国内大豆种植的积极性,④对。D对,A、B、C错。故选D。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等功能。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等有关查询,但GIS还能进行趋势分析和复杂的模式分析,还可以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根据已有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预测、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 预测森林火灾所在地点 C. 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 及时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15. 有的渔民已经使用GIS技术寻找鱼群,如果渔业生产普遍引进这一技术,则( ) A. 可以使渔获量持续增长 B. 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 大幅度增加渔业生产成本 D. 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生活水平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GIS是对已知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遥感图象、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等信息源那里获得数据,然后进行分析表达,并依据数据分析做出预测。对于无信息来源的火灾成因、着火点、火灾后果等难以做出预测,A、B、C错误。但是可以根据现有火情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利用GIS技术可以准确寻找鱼群,使捕鱼量短期内增长,但不会持续增加,A错误。GIS技术的广泛使用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也会导致过度捕捞,进而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渔民生活水平也会随之降低,B正确,D项错误。个别渔民使用会大幅度增加个体的渔业成本,但是全行业普遍运用该技术,技术推广以后成本有所上涨但不会大幅度上涨,C错误。故选B。 16.利用GIS技术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 A. 汽车加油站 B. 度假村 C. 垃圾处理场 D. 大型超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利用GIS技术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度假村,地质条件适宜居住,森林覆盖率高,环境质量好。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环境清幽,符合旅游度假环境,B对。汽车加油站应靠近主干道,A错。垃圾处理场不要求环境质量高的区域,C错。大型超市靠近人口密度大的区域,D错。 【点睛】地质条件适宜居住,森林覆盖率高,环境质量好。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环境清幽,符合旅游度假环境。汽车加油站应靠近主干道,大型超市靠近人口密度大的区域。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防洪是流域开发的核心 B. 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和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 工业以高耗能的机电、塑胶等工业部门为骨干 D. 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18.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河流开发有极好的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江河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 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 C. 我国许多重要河流开发应采用田纳西河开发模式 D. 借鉴田纳西河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流域开发 【答案】17. B 18. C 【解析】 本题组以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开发为背景,以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河流开发的启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7题详解】 根据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水能的梯级开发是流域开发的核心,A错。在水电开发的基础上,火电、核电也相继得到了发展,目前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和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B对;工业以高耗能的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为骨干,机电和塑胶不属于高耗能工业,C错。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只是在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发电后的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等,其它地区发展各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D错。 【18题详解】 目前,我国水电开发率不到50%,我国江河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河流开发往往各自为政,没有统筹,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许多重要河流开发应借鉴田纳西河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流域开发,不能盲目地照搬田纳西河开发模式,C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田纳西河开发的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流域开发,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关于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0. 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A. “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 “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 “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 “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答案】19. A 20. A 【解析】 题目考查区域划分依据、区域边界特征、区域联系和我国区域差异。“绿色中国”是指③地区,我国秦淮线以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四季常青;“银色中国”是指②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雪山连绵;“金色中国”是指① 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阳光充足;“黄色中国”是指④地区,我国秦淮线以北的北方地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土广布。 【19题详解】 从图中我国各区域划分分析,“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是根据我国各区域的气候和地貌等特征进行的高度概括。故A正确。因为各区域属于自然区域,其界线是模糊的;各区域内部还存在水分、地形、热量等方面的明显分异;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之间存在在广泛的物质能量联系;所以BCD项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因为“黄色中国”是指我国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水运不便;龙舟竞渡特征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布地区。A项错误。故选A。 21.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下图为若尔盖湿地各类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各类湿地面积均逐年减少 B. 围湿造田是湿地萎缩主因 C. 湖泊湿地退缩最明显 D. 排湿放牧是湿地萎缩主因 【答案】D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河流湿地并不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A错误;该地为青藏高原,该地主要是河谷农业,因此湿地萎缩不会因为是围湿造田,B错误;从数字来看,沼泽是的萎缩量最大,C错误;该地以高寒牧业为主,沼泽和湖泊沿岸草原资源丰富,因此由于牧业的发展,不断的排湿放牧,从而导致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答案选D项。 22.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A.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河谷为主的农业 C. 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 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我国农业类型分布和我国降水量分布特征,考查学生对农业类型的形成与降水多少关系的理解程度。 【详解】水田为主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丰富的南方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主要分布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北方地区,而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少的西北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的排序,反映了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选项A符合题意。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热量条件较差的青藏地区,因此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河谷为主的农业的排序,没有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排除B。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反映了西北地区内部的降水差异,排除C。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不能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排除D。 23.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位于黄河边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位于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和灌溉水源充足。该地降水偏少,年降水量大多少于4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本题①②④为该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D正确。 24.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资源优越开发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B. 山西煤炭资源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 C. 我国能源以消费煤炭为主,对能源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D. 山西位置适中,水陆交通都比较发达,有利于煤炭外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山西煤炭资源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我国能源以消费煤炭为主,对能源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山西省的煤炭外运能力有限,虽然建设几条运煤专用通道,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晋煤外运的需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5. 山西煤炭运往上海,比较合理的选择是 A. 铁路——公路联运 B. 公路——海运联运 C. 公路——内河联运 D. 铁路——海运联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由于山西省的铁路外运能力有限,故大量煤炭的运输主要采用铁路和海运联运的方式南下。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柿子树耐寒、耐旱,喜湿润,忌积水,适应性强。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全国著名的“柿子之乡”“柿饼之乡”。富平县汉初就有栽植柿子树的习惯,目前建有优质柿子基地10万亩,年产鲜柿4000万公斤,制作柿饼800万公斤,鲜柿、柿饼产量每年递增20%以上。 柿饼是富平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明朝时,富平柿饼的制作工艺已十分成熟,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近些年更是连年出口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深受消费者喜爱。富平尖柿一般于10月下旬采摘,后经削皮、脱涩、软化、晾晒捏型、出霜等十多道工序,历时45天时间精制成个大、口味香甜的柿饼。下面两图分别为富平县位置图和富平县气候资料图。 (1)说出富平县发展尖柿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2)推测富平柿饼晾晒的时间,并从气候角度说明理由。 (3)请为富平县柿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秋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势平缓,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靠近河流,有便利的灌溉水源等。(3点即可) (2)时间: 10月底—12月初。 理由:此时段秋高气爽,降水少,光照充足,便于晾晒;秋季风力作用强,蒸发量大,便于风干;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析出。 (3)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延长产业链,发展与柿饼相关的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培养品牌意识,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发展柿子采摘、柿饼加工参观等相关的旅游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尖柿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从气候(光、热、温差等)、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2)“晾晒”柿子需要长时间的光照,根据图示气候资源推断富平县晴天多,光照强的时段。 (3)可持续发展措施可以从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品牌、加大营销力度、发展旅游等角度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富平县位于渭河流域,陕西省境内,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热同期,水热充足,秋季降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势平缓,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靠近河流,有便利的灌溉水源等。 (2)据图可知,10月到12月,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便于晾晒柿饼。此季节为秋季,风力强,加剧蒸发,便于柿饼自然风干。秋季的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析出,使柿饼口感更好。因此,富平柿饼晾晒的时间应该是10月底到12月初。 (3)富平县柿饼产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产品科技投入,加强研发,改良柿子品种。努力打造当地柿饼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延长产业链,发展与柿饼相关的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柿子采摘、柿饼加工、参观等相关的旅游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尖柿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要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柿子的生长习性来回答。第二小题抓住关键词“晾晒”,晾晒需要长时间的光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推测晾晒的时间。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沙棘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能力,在沙漠地区适应性很强。TJ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沙棘工业园区,沙棘醋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沙棘具有广泛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高度重视。图一是鄂尔多斯所在区域及丘间地与迎风坡示意图,图二是TJ食品有限公司的沙棘醋产品说明。“夏伏晒,冬捞冰”法是在老陈醋制成后,夏季开缸放在太阳下暴晒,冬季放在室外冷冻,并剔除醋中的冰块。 (1)说明毛乌素地区广泛种植沙棘的原因。 (2)与丘间地相比,同一片沙地中迎风坡沙棘长势较差,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3)分析鄂尔多斯市发展沙棘醋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4)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沙棘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可作为沙棘醋等食品加工原料,增加经济收入;沙棘环境适应性强,自我繁殖能力强,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对土壤侵蚀,减少扬尘风沙天气。 (2)迎风坡风力强劲且干燥,加大了水分蒸发,加剧了水分不足;迎风坡的沙棘更容易受到风沙的伤害(或易倒伏)。 (3)接近沙棘产区,沙棘果产量大,品质好;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方便暴晒,气候干燥,储藏条件好,冬季严寒,满足捞冰工艺需求;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制作沙棘醋工艺经验丰富。 (4)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种植人口草场;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草场退化,恢复植被等。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鄂尔多斯高原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植被类型及条件、工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毛乌素地区广泛种植沙棘的原因应从经济、生态两方面说明。材料信息表明,沙棘具有广泛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可作为沙棘醋等食品加工原料,广泛种植沙棘,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材料信息表明,沙棘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能力,在沙漠地区适应性很强,容易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由于植被阻挡和固定,可以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减少风沙天气。 第(2)题,迎风坡沙棘长势较差的气候原因主要从水分和风力的破坏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地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分条件,与丘间地相比,迎风坡风力更强劲,当地的风很干燥,风力较大,会加大了水分蒸发,导致水分不足,从而使得沙棘生长条件较差;迎风坡风力强劲,风携带沙石的破坏力更强,沙棘容易受到风沙的伤害直接伤害。 第(3)题,鄂尔多斯市发展沙棘醋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原料、生产环境、交通、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因沙棘的沙漠地区适应性很强,当地广泛种植,沙棘果产量大,品质好;当地气候干旱,夏季晴天多,光照强,适合传统工艺中的“夏伏晒”条件;气候大陆性强,冬季严寒,满足传统工艺中的“冬捞冰”工艺需求;图中显示,当地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说明交通便利;沙棘醋品质优良,国内外市场广阔;制作沙棘醋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生产经验丰富。 第(4)题,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应对土地资源退化的措施应从产生原因入手进行作答。由于过度开垦,导致当地土地退化,因此要退耕还林还草,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恢复植被等;因过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而导致土地退化,因此要兴修水利设施,统筹安排水资源利用,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退化,因此要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由于沙漠侵吞导致了土地退化,可以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全长1577千米,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几千年来,汉江航运对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代以来,汉江的航运价值不断降低。 材料二:汉江流域示意图 (1)说明汉江的水文特征。 (2)说明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价值不断降低的原因。 【答案】(1)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是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新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等)的兴起;河运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明显;水库、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泥沙淤积部分航道;船舶大型化使部分河段(江窄水浅)丧失通航能力。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汉江流域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航运价值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流量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进行说明。图文信息表明,汉江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且流域内降水量较大,因此汉江流量大;汉江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因此汉江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是汛期;汉江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含沙量小;汉江流域位于秦岭以南,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因此河流无结冰期。 第(2)题,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价值不断降低的原因应从水运的运输地位、汉江的航道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随着更加快捷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水运的运输地位下降;河运运输速度慢,受季节、气候的自然因素制约明显,河运具有劣势;随着水库、桥梁等工程建设,河运的通航条件受到一定影响;泥沙淤积使得部分航道通航条件变差;现代船舶大型化使得通航里程变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