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20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制度等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南部以盈余为主,主要是水资源利用率高 B. 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接近400mm年降水量线 C. 东北部以亏损为主,主要是重工业耗水量大 D. 西北部亏损量最大,主要是降水不足 ‎2. 造成甲处农田水分盈亏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田农业 ‎②岩溶地貌 ‎ ‎③一年两熟 ‎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和材料可知,东南部以盈余为主,主要是水资源丰富;‎ ‎ 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接近800mm年降水量线;东北部以亏损为主,主要是降水量少;西北部亏损量最大,主要是降水不足,D正确。‎ ‎【2题详解】‎ 甲是我国西南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农田需水量大;岩溶地貌,地表水下渗量大;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与农田水分盈亏无关,A正确。‎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原面积约占80%,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下表为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3.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 A. 支流增多 B. 河道平直化 C. 河面变宽 D. 河道加深 ‎4. 1980年后比1980年前流域水系变化大,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河道淤积 B. 年降水减少 C. 垦荒造田 D. 快速城市化 ‎5.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 汛期水位上升 B. 河流结冰期延长 C. 径流总量增多 D. 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答案】3. B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河网密度=河网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数据显示1960—2000年,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即支流减少,A错误;河流曲度=河流实际长度与河流起止点直线长度的比值,数据显示河流曲度降低,B正确。水面率=水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数据显示水面率降低,C错误;数据无法反映河道深浅的变化,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水域等,造成表格所示的水系变化,故D符合题意;年降水量在80年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B错误;“垦荒”是开垦荒地的简称,一般指对未被利用的荒地进行垦殖,使之转变为农田的过程,8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早已开发殆尽,没有荒地,故C不符合区域实际;河道淤塞不是该地区水系变化的主因,A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太湖流域河网密度降低、水面率降低、河网发育系数降低均说明湖泊、支流等对干流的调节功能减弱,使得干流径流增加,尤其是表现为洪水时洪峰流量大幅度增加,但对流域内的水系总径流量影响不大;太湖流域位于南方地区,故选A。‎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与海拔呈负相关。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的一定高度则会出现0℃层,即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6. 下列关于图示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 B. 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C. 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 D. 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7. 据图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北平原 D. 云贵高原 ‎8. 图中1990年后0℃层高度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植被覆盖率提高 C.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 D.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答案】6. B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季节0℃层高度海拔4100~44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可推出近地面气温24.6℃~26.4℃,为夏季,巴黎盆地的主体树种树叶陆续泛黄为秋季;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向北凸,B正确;墨累-达令盆地农民忙于种植小麦为秋季;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为冬季。‎ ‎【7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地区河流年径流量较小,且径流量年际变化小,最可能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B正确。‎ ‎【8题详解】‎ 从图中看1990年后0℃层高度升高,原因是近地面气温升高,最可能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破坏植被,植被覆盖率下,调节气候功能减弱,C正确。‎ 雪花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根据国际研究,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裕的水汽补给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下图为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的地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下列四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拍摄到“最美雪花”的是 (  )‎ A. M B. N C. P D. Q ‎10. 在没有强冷空气影响情况下,下列区域出现“鹅毛大雪”概率较高的是 (  )‎ A. 大兴安岭西坡 B. 伊犁河谷地 C. 藏北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裕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四个地区中MPQ三地都地处干旱区,只有N地相比水汽充足,且满足冬季漫长条件。选B正确。‎ ‎【10题详解】‎ ‎“鹅毛大雪”是降雪量大多为暴雪形式,一般多出现在山地阻挡的地形的迎风坡,且水汽充足的地区;四个地区中只有伊犁河谷地是冬季西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多暴雪;其它三地较为干旱水汽量不足。选A正确。‎ ‎【点晴】‎ 本题组主要考查“最美雪花”的形成地理条件。材料已经给出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裕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即是“最美雪花”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和漫长的寒冷期,只要抓住其形成特征很容易判断其容易生成的地区。“鹅毛大雪”的形成同样的需要充足的水汽,再就是形成降雪量大的条件----迎风坡地形雨。‎ ‎1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 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 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 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D ‎【解析】‎ 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冻土的影响。‎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A、B错;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C错,D正确。故选D。‎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 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A. 技术要求高 B. 劳动力投入大 C. 种子成本高 D. 单位面积产量低 ‎13. 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 建设特色商品基地 D. 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14. 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A. 甲类村位置较偏僻 B. 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 丙类村地形较平坦 D. 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答案】12. D 13. B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可知由于种植红米稻产量低,所以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推广种植杂交水稻,D项正确。‎ ‎【13题详解】‎ 乙村是观光农业类村落,故可推知该村落种植农作物的主要目的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B项正确。‎ ‎【14题详解】‎ 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甲类村位置较偏僻,乙类村坐落交通便利的公路旁,横断山脉南部坡度陡,地形起伏大,丙类村地形起伏也大;当地商品粮以水田作物为主,故A项正确。‎ ‎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題。‎ ‎15. 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建设成本 B. 保护海洋生物 C. 避免破坏景观 D. 利于海空交通 ‎16. 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 提高通行速度 B. 降低施工难度 C. 保持水流畅通 D. 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17. 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A. 产业结构的差异 B. 语言文化的差异 C. 社会福利的差异 D. 交通规则的差异 ‎【答案】15. D 16. D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工程西段海域是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的海上通道,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利于海上交通,D对。修隧道增加建设成本,A错。大桥能够增加景观资源、对海洋生物影响小,修隧道主要目的不是保护景观、海洋生物,B、C错。‎ ‎【16题详解】‎ 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D对。不能提高通行速度,A错。增加了施工难度,B错。与保持水流畅通无关,C错。‎ ‎【17题详解】‎ 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产业结构的差异,有利于经济互补,A对。交通规则的差异、语言文化的差异、社会福利的差异不利于区域间的合作,B、C、D错。‎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 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 地下径流 D. 转化为固态水 ‎19.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答案】18. B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19题详解】‎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第1小题容易错选D,要注意观察冰雪冻原的位置,并判断冰雪冻原的降水特点,再结合改善地大部分地区植被丰富这一特点,来推断该小流域水量支出的主要去向。‎ 宁夏中卫市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历史上曾长期被风沙困扰,自然环境较恶劣。近年来,当地在生态治沙的基础上,积极“用沙”,通过在沙地上建设光伏电站,放养中卫山 羊、种植葡萄,建设沙坡头旅游景区等手段,充分改造、利用沙地,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中卫市自然环境恶劣,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石质荒漠化 B. 草场退化 C. 次生盐渍化 D. 水土流失 ‎21. 建设光伏电站后,发现太阳能电池板北面沙地草类较南面沙地草类长势好,原因最可能是( )‎ A. 太阳能电池板可减弱蒸发,提高沙地表层水分 B. 太阳能电池板可吸收热量,增加沙地表层温度 C. 北面风力侵蚀较弱,有利于草类生长 D. 北面光照资源不足,草类光合作用弱 ‎22. 光伏电站内再放养中卫山羊,有利于( )‎ A. 控制沙丘移动 B. 增加生物多样性 C. 提升发电能力 D. 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20. B 21. A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知,宁夏中卫市地处沙漠边缘,长期受风沙困扰,因此主要生态问题应是荒漠化、草场退化现象,B项正确;石质荒漠化多分布于喀斯特地貌区,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较多,A项错误;次生盐渍化多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灌溉引起,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在我国多分布于西北、华北地区,C项错误;水土流失形成多需要较强且集中性降水,黄土高原为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分布区,D项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太阳能电池板会遮挡太阳辐射,使得北面沙地蒸发蒸腾量减少,沙地表层水分条件较好,因此草类较南面长势更好。故选A。‎ ‎【22题详解】‎ 电站和当地牧民合作,将电站内的草地作为牧草地加以利用,上千只羊进入电站还可帮助除草,进而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项正确;光伏电站内山羊的进入对沙丘如何移动没有任何影响,A项错误;光伏羊品种单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B项错误;发电能力主要与电池板吸收的太阳光线多少有关,与光伏羊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选D。‎ 近年来,中国对牛油果的进口增长迅速,在过去4年中增长了 8倍。2017年中国进口牛油果总量为3.21万吨,其中绝大多数泉自拉丁美洲,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2017年中国国内牛油果产量仅为2000吨左右。近年来我国对进口水果要求必须通过冷链运输,冷链运输要求在中、长途运输及 短途配送等运输环节保持密闭低温(水果冷藏标准温度:0︒C-7︒C)状态。生产1公斤牛油果是生产同等重量橙子所需水量的4倍。‎ 结合智利经济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23. 我国对牛油果的进口增长迅速,原因最可能是( )‎ A. 牛油果消费量增加 B. 牛油果价格下降 C. 进口渠道增加 D. 国内生产量减少 ‎24. 我国对进口水果要求必须通过冷链运输,不是为了( )‎ A. 减缓水果呼吸作用,保证水果品质 B. 防治虫害,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C. 减少水果运输过程中磕碰 D. 抑制微生物增长,保证水果品质 ‎25. 智利牛油果出口量激增,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 森林面积增加 B. 水资源短缺 C. 耕地退化 D. 重金属污染 ‎【答案】23. A 24. C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2017年中国国内牛油果产量仅为2000吨左右。”近年来,中国对牛油果的进口增长迅速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增,A 对。牛油果进口量大增与价格下降、进口渠道增加无关,BC错。材料无法体现国内生产量减少,D错。故选A。‎ ‎【24题详解】‎ ‎“近年来我国对进口水果要求必须通过冷链运输,冷链运输要求在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运输环节保持密闭低温(水果冷藏标准温度:0︒C-7︒C)状态。”密闭低温运输可以减缓水果呼吸作用,保证水果品质,A对。低温状态下,病虫害存活几率低,冷链运输可以防治虫害,防止外来物种入侵,B对。冷链运输不能减少水果运输过程中磕碰,C错。冷链运输可以抑制微生物的增长,保证水果品质,D对。故选C。‎ ‎【25题详解】‎ 由材料“生产1公斤牛油果是生产同等重量橙子所需水量的4倍。”而智利牛油果出口量增加,则需水量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故选B。‎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及越南5国。澜沧江干流上所修建的水电站分为两种类型:蓄掘式水电站(即水库库容较大的水电站,如小湾和糯扎渡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即没有水库或水库容量很小的水电站,如漫湾和大朝山水电站)。下图为澜沧江部分水电站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 全流域开发湄公河,实现流域的整体效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流经国家经济落后,资金短缺 B. 缺乏权威性的开发合作组织 C. 沿岸森林密布,环保要求高 D. 基础设施不足,开发成本高 ‎27. 在小湾水电站下游建设漫湾径流式水电站的目的是(  )‎ A. 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B. 改善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 C. 提高对河流径流量的调控能力 D. 提高发电效益并节约成本 ‎28. 湄公河上游修建蓄水式发电站对下游的影响有(  )‎ ‎①增强农业灌溉能力 ‎ ‎②改善鱼类生存环境 ‎ ‎③减轻旱涝灾害 ‎ ‎④增加淹没面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6. B 27. D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湄公河为国际性河流,流经多个国家,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发电、防洪等多方面效益,要实现全流域开发和整体效益,需要建立权威性开发合作组织,协调流经国家间的关系和利益,故选B。‎ ‎【27题详解】‎ 小湾水电站为库容较大的蓄水式水电站,漫湾水电站为库容较小的径流式水电站。小湾水电站在汛期时蓄水,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泄水,为下游的漫湾水电站提供发电的水能,可以提高漫湾水电站平水期和枯水期的发电量,且漫湾水电站水库库容较小,可以节约建设成本,故建设漫湾径流式水电站提高发电效益并节约成本,D正确。径流式水电站水库库容小,对调节径流和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较小,对附近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蓄水式发电站水库库容较大,对径流的调蓄功能较强,使湄公河下游枯水期水量增加,灌溉用水量增加,旱灾减轻,①③正确;使湄公河下游丰水期水量减少,淹没农田的面积减少,涝灾减轻;水库蓄水会减少泥沙和营养盐类的下泄,不利于鱼类生存,②④错误。故选C。‎ ‎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9. 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 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 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 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 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30. 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 人类活动较多 B. 位于沿海地区 C. 森林覆盖率高 D. 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 ‎【30题详解】‎ 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在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上,河道蜿蜒曲折,流经多沼泽与湖泊的宽谷中。自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伊犁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哈萨克斯坦在伊犁河中游修建了一座多目标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卡普恰盖(伊犁村)水库,每年从水库调配41亿立方米的水量用于供水和灌溉,主要供给阿拉木图。多年来,随着伊犁河流域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河水污染、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水资源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1)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2)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3)分析卡普恰盖水库的修建对巴尔喀什湖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 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等。‎ ‎(2)春季冰雪融化,夏季冰川融化且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故汛期长;伊犁河流域常年受大西洋(西风带)水汽影响,得益于均匀的降水;以及两侧山脉冰川及流域内湖泊(水库)、沼泽等的有效调节,流量相对平稳。‎ ‎(3)使注入巴尔喀什湖的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减小;含盐量升髙、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等。(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伊梨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 ‎【详解】(1)结合图例,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在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上,河道蜿蜒曲折,流经多沼泽与湖泊的宽谷中。”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净化作用, 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所以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 ‎(2)伊梨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在伊犁村以上是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所以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 ‎(3)卡普恰盖水库的修建对巴尔喀什湖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水库修建对湖泊水量、水质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由材料“综合性水利工程——卡普恰盖(伊犁村)水库,每年从水库调配41亿立方米的水量用于供水和灌溉”,每年调取大量河水,使得注入巴尔喀什湖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由于蒸发旺盛,淡水注入减少,使得湖水盐度升高,从而影响湖泊水生生物的生长,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生物多样性。‎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2)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的解读。‎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M、N两省耕地结构统计表 ‎(1)简述图示区域大致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西部年较差大小的原因。‎ ‎(2)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与N省比较,说明M省耕地结构的差异,井分析形成该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1)气温年较差由东向西递减。 西部年较差小的原因: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2)7-8月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宽广,水陆热力差异显著;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3)差异:M省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 原因:M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农业灌溉不便;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干旱;,所以M省水田比重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年较差大小的因素、湖陆风产生原因及土地利用类型,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以看出图示区域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由西向东递增,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主要是因为图是区域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东部地区,而冬季云贵高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小,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所以冬季云贵高原气温高于同纬度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温年较差西部小于东部。‎ ‎(2)鄱阳湖7—8月为汛期,水量大,湖面宽广,湖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小,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陆地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水域和陆地热力差异显著增强,造成湖区和周围陆地白天和晚上不同时间段气压差异较大,所以,鄱阳湖地区7—8月湖陆风显著。‎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M省耕地结构特点是,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主要是因为M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演示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缺水干旱,加之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农田灌溉不便,不适宜发展水田,所以M省水田比重小,旱地比重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