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1.5分,总计90分)‎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其所在山谷在冰河时期被冰川覆盖,两旁峭壁上到处可见冰川切削过的痕迹。山谷中的酋长岩(下图)拥有高大、垂直、光滑的花岗岩面,号称“全球最难攀爬和最危险的岩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与酋长岩光滑的崖壁形成原理类似的是 A. 蘑菇石 B. 挪威峡湾 C. 长江三峡 D. 桂林山水 ‎2. 酋长岩的形成过程是 A.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 岩浆喷出—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 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垂直光滑的花岗岩面,主要是冰川侵蚀的结果。四个选项中,蘑菇石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贝加尔湖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故选B项。‎ ‎【2题详解】‎ 岩浆侵入后冷却凝固成花岗岩,后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经过冰川时期冰川的侵蚀才形成现在高大、垂直、光滑的酋长岩。故选A项。‎ ‎3.下图示意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导致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处在 ‎ ‎ ‎ 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台湾地区多地震灾害原因是其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该地区也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处的位置。‎ ‎4.歌曲《上海滩》中有歌词“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湾转千滩”,河流“湾”处往往岸陡、浪急、水深,“滩”处往往岸缓、水稳、滩露。下列关于河流“湾”和“滩”处主要的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湾”处主要是流水侵蚀 B. “湾”处主要是流水堆积 C. “滩”处主要是流水侵蚀 D. “滩”处主要是流水搬运 ‎【答案】A ‎【解析】‎ 河流“湾”处往往岸陡、浪急、水深,“滩”处往往岸缓、水稳、滩露。“湾”处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所以岸陡,流急,水深,A对,B错。“滩”处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泥沙沉积,岸缓、水慢,水浅,C、D错。‎ 点睛:根据河流凹岸、凸岸理论,凹岸是河流侵蚀岸,形成湾,岸陡,流急,水深。凸岸是河流沉积岸,形成滩,泥沙沉积,岸缓、水慢,水浅。‎ 南昌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 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土壤条件 ‎6.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A. 光照不足 B. 热量不足 C. 日温差较小 D. 年温差较小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太阳光可以照射进入大棚内,大棚内温度升高,同时塑料大棚具有保温作用,使得大棚里面昼夜温差小,热量条件好,所以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的是热量条件。‎ ‎【6题详解】‎ 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光照条件相同,大棚中热量比自然环境更好,日温差较小,导致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年温差对蔬菜生长质量影响不大。‎ 下列左表为“西安市11月12日、13日气温变化”,右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 最高温 ‎(℃)‎ 最低温(℃)‎ ‎11.12‎ ‎10‎ ‎1‎ ‎11.13‎ ‎8‎ ‎4‎ ‎7.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与11月12日夜晚相比,11月13日西安市夜晚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于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对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差,地面对短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并将其转化成长波辐射释放出来并被大气吸收,之后大气升温。故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②正确。选择B。‎ ‎【8题详解】‎ ‎11月13日夜晚比12日夜晚气温高3℃,由于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这证明13日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较12日夜晚好,故C正确。‎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夜晚M地的风向为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10. 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A. 人类活动差异 B. 降水差异 C.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 高低差异 ‎【答案】9. C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夜晚M地位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地表迅速降温空气下沉自近地表形成高压。绿洲相对降温幅度小,近地表形成低压,故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故C正确。‎ ‎【10题详解】‎ 造成风向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故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风向的判断,考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 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 Q地位于信风带 ‎12. 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 Q地盛行东北风 C. 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答案】11. A 1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则图示b为赤道低气压带,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A错误,选A。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B正确。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Q地位于信风带,C、D正确。‎ ‎【12题详解】‎ 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受其影响气候湿润多雨,A错。结合指向标,图示应为中纬度环流,D错。Q地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错。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对。‎ ‎【考点定位】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性质 、风向。‎ ‎13.在赤道和南纬30°之间的纬度带,许多海岛上的树被定向风吹的像扫帚一样,形成一种绝妙的风向标,其树冠的倾斜方向是 A. 西北 B. 西南 C. 东南 D. 东北 ‎【答案】A ‎【解析】‎ 在赤道和南纬30°之间的纬度带,是东南信风带,盛行东南风。海岛上的树被定向风吹的像扫帚一样,形成一种绝妙的风向标,其东南迎风一侧的树枝被吹断,西北背风一侧树枝得到生长,树冠的倾斜方向是西北方向,A对。B、C、D错。‎ 读某地某月4日-10日气温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 ‎ ‎14. 4-10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15. 下列日期中,最低气温变化最大的是 A. 5日一6日 B. 6日一7日 C. 7日一8日 D. 8日一9日 ‎16. 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A. 台风 B. 干旱 C. 沙尘暴 D. 雾霾 ‎【答案】14. B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4-10日,气温由高变低,6日出现阴雨天气,7日之后天气晴朗,气温较低,因此该过程符合冷锋天气系统的过境的特征,故答案选B项。‎ ‎【15题详解】‎ 同一地区,影响气温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天气,5日-6日天气为多云和阴,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都比较强,最低气温相差不大;A错误;6日一7日,天气又阴天转变为晴天,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强变弱,差异较大,因此最低气温差异较大,B错误;7日一8日 和8日一9日都为晴朗的天气,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都比较差,晚上温度都比较低,差异较小,DC错误。故答案选B项。‎ ‎【16题详解】‎ 冷锋过境,会导致沙尘暴的产生,C正确;台风是与低压天气系统,干旱多雨高压有关,雾霾是天气状况比较稳定,不会产生大风天气,ABD错误。故答案选C项。‎ 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下图为四种地面天气系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最有利于形成霾的天气系统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对甲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压降低 B. 气温升高 C. 出现大风、降雨天气 D. 天气转好 ‎【答案】17. D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是锋面系统,锋面区域对流旺盛,利于污染物扩散;丙为气旋盛行上升气流,利于雾霾扩散;丁为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利于形成霾。故选D。‎ ‎【18题详解】‎ 甲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其过境前当地由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高。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降水等天气变化。过境后冷气团控制该地区,天气转好气温降低。故D正确。‎ 下图为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性质的城市地表水量入渗随时间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是 A. 下渗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蒸发 ‎20. 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A. 绿地 B. 草皮空心砖 C. 普通混凝土砖 D. 透水混凝土砖 ‎【答案】19. C 20. A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不同性质的地表,对下渗的影响是最大的,故A项正确;地表性质对降水、水汽输送基本无影响,故排除B、C项;地表性质对蒸发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大,故D项错误。‎ ‎【20题详解】‎ 据图曲线变化可知,绿地的累积入渗量高于其他地表性质的地面,故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绿地,故A项正确;草皮空心砖、普通混凝土砖、透水混凝土砖等地表的入渗率都小于绿地,故排除B、C、D项。‎ 考点:水循环及其环节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岩石①形成的时期比岩石②形成的时期_________。‎ ‎(2)如图,在河流入海口常形成____________地貌类型。‎ ‎(3)M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 ‎(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5)图中甲、乙、丁分别表示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若甲、乙、丙箭头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此时应处于____________(白天/夜晚)。‎ ‎【答案】 (1). 早 (2). 河口三角洲 (3). 地堑 (4). 陆地内循环 (5). 地表径流 (6). 调节水资源区域分配分布不均 (7). 水汽输送 (8). 降水 (9). 蒸发 (10). 夜晚 ‎【解析】‎ ‎【详解】(1)据图分析,②岩石从下部侵入到①岩层中,破坏了①岩层原有的完整结构,故①形成时间比②早。‎ ‎(2)河流在入海口处随着地势变得非常低平,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携带的泥沙往往会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3)据图分析,M处为岩层断裂后下沉的岩块所形成的谷地,为地堑。该地水循环只有蒸发和降水与海洋之间无联系,故其水循环为陆地内循环。‎ ‎(4)南水北调工程主要通过输水渠、河道等方式进行输水,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进行改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解决我国南北方之间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的问题。‎ ‎(5)甲环节在空中完成为水汽输送。乙环节为谁从空中到达地面的过程,为降水。丁环节为海洋水上升到空中的过程为蒸发。图中海洋上方的空气上升海洋热,陆地上方的空气下沉陆地冷,故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夜晚的海陆间循环模式。‎ ‎22.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 ‎ ‎(1)该图为_______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图,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图中a、b、c、d四箭头所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________;甲、乙两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图中A处表示______气压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______时针旋转;B处表示_____气压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状况为________;图中丙、丁两地可能会产生降水的是______地。‎ ‎【答案】 (1). 北 (2). 言之有理即可 (3). c (4). 乙 (5). 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6). 高 (7). 顺 (8). 低 (9). 上升 (10). 丙 ‎【解析】‎ ‎【详解】(1)图中地图为中国区域图,故本图为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图。‎ ‎(2)A为高压中心,风应从中心吹向外围,结合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可以判断c为正确风向。风力大小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乙处等压线密度比甲处打,故风力更大。‎ ‎(3)A处气压值越向内越大,故A为高压中心,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水平方向上气流顺时针辐散。B处气压值越向内越小,故B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锋面附近降水原则为“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丙位于冷锋锋后,丁位于暖锋锋后,故丙地降水可能性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