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 学年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测试 地 理 试 题
2016-2017 学年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测试 地 理 试 题 第Ⅰ卷(单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 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20 世纪 50~70 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 3~4 题。 3.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3 月 12 日 晴朗 B.6 月 5 日 晴朗 C.3 月 22 日 多云 D.6 月 20 日 多云 4.该地可能位于( )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 5~6 题。 5.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6.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 70%、平均风速 2m/s 作为人体最舒 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 7~8 题。 7.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d 8.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 1 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 2 是某地等 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9~10 题。 图 1 图 2 9.图 2 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10.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读下图,回答 11~12 题。 1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1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 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M 为中央谷地中 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 52m。据此回答 13~14 题。 M 城市的气候资料 月份 1 月 4 月 7 月 10 月 气温(℃) 7.9 15.5 25.2 18.3 降水量(mm) 81 36 0 20 13.M 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地形 C.纬度高低 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4.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 2~3 次,主要依赖于( ) A.土地面积大 B.地形平坦 C.邻近消费市场 D.灌溉系统发达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 15~16 题。 15.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6.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某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的是城区范围。读图回答 17~ 18 题。 17.监测该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速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18.通过该地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得出该区域的( ) A.工业产值 B.人口数量 C.耕地面积 D.各点的海拔 2015 年 12 月 21 日,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精准导航和精密定位服务系统,目 前通过专家验收。即日起将向广东省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北斗定位导航在线服务。据此完成 19~20 题。 1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测速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 ) ①授时 ②通信服务 ③农作物长势监测 ④气温异常监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北斗导航卫星可( ) ①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信息 ②为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 ③为地质工作者提 供某地的海拔高度信息 ④为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航行速度信息 ⑤为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1.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 2000 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应用 GIS 技术在图甲基 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 A.1999 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 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C.各行政区的边界 D.各行政区的面积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 2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 23~24 题。 23.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24.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自 2000 年开始,为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经博斯腾湖、大西海 子水库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直至台特玛湖。下表为塔里木河下游两次生态输水的相关信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修复塔里木河下游两岸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把地表水引入灌区,改变地表径流 B.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 C.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增加下游径流量 D.人工降雨,增加大气降水 26.第 12 次输水距离远大于第 1 次输水距离的原因是( ) ①水流速度快②植物吸收少③下渗减弱④蒸发少⑤农业生产截留少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 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 造纸原料。下图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读图 a 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B.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C.大气降水稳定,季节变化小 D.有湖泊水连续补给 28.读图 b 种植速生桉后当地环境影响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速生桉使地面蒸发加强,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B.速生桉涵养水源能力强,使沼泽面积扩大 C.速生桉保持水土能力强,使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林更加发育 D.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黄河上游自宁夏到内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经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流程大约 1000 公里(如下图所示)。由于沙漠的快速推进,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受盛行风影响,流沙可能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 ) A.河东沙地 B.乌兰布和沙漠 C.库布齐沙漠 D.河套平原 30.宁夏平原逃脱了被沙漠侵吞的厄运,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位于半湿润区 C.山脉阻挡 D.黄土覆盖 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图 7 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 8 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 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 1 为该小 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 (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5 分) (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图 8 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来并说 明判断的依据。(5 分)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4 分) 32.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图”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干 旱程度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1 分) (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的长期丧失,其实 质是土地的退化。(1 分)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5 分)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 分) 3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1)图中甲地气温比周围地区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8 分) (3)图示地区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 分) 参考答案 1-5 DDDAB 6-10 CCCCA 11-15 BBBDC 16-20 BACAB 21-25 ACCAC 26-30 DADBC 31.(1)南方年陆面蒸发量大,北方年陆面蒸发量小(或陆面蒸发量自南向北减少)(1 分) 南方年降水量大(雨季较长);植被覆盖率高(土壤含水量大);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或从北方反 之作答亦可)(任答两点 4 分) (2)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1 分),由于(自然原因) 此时 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2 分) 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 以地下水位逐渐下降。(2 分)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 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4 分) 32.(1)干旱 (2)土地生产力 (3)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4)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 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33.(1)低 地势高(2 分) (2)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以红壤为主。(任答四点 8 分) (3)山地丘陵多,平原少,耕地资源贫乏;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发展,粮食消费量不断增长;台风等自 然灾害频发。(任答两点 4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