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读某一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 1~3 题。 1.图示地貌景观多见于( ) A.河流源头 B.河流入海口 C.河流中下游 D.山麓地带 2.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扇顶颗粒物 大小主要取决于( ) A.风速 B.重力 C.河水流速 D.太阳辐射 3.图中地貌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区域位于( ) A.扇顶 B.扇缘 C.扇中 D.都不行 解析:第 1 题,图示地貌景观为山前冲积扇,多见于河流出山口 的山麓地带,选 D。第 2 题,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规律 是先大后小,扇顶位于出山口处,坡度大,水流速度快,较小的颗粒 物都被流水携带到扇中、扇缘,只有大颗粒的砾石能在扇顶沉积下来, 选 C。第 3 题,扇缘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地下水也较浅,适宜发展 种植业;扇顶和扇中的物质组成颗粒物都较大,多砾石,且地下水埋 藏较深,农作物难以存活。选 B。 答案:1.D 2.C 3.B 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道的 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 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 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 完成 4~6 题。 4.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质一般较差 B.牛轭湖水较深 C.与河流下切侵蚀强有关 D.牛轭湖在山区也较多 5.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 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 弯道,不属于其主要目的的是( ) A.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 B.增加生物多样性 C.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D.减轻洪涝灾害 6.黄河下游流经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却没有形成河曲,其原 因是( ) A.水量变化太大 B.水量少且断流 C.人为干预多 D.中游水利工程建设 解析:第 4 题,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 侵蚀形成的,湖泊水位浅,是河流侧蚀形成;湖泊缺少水源补给,水 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故 A 项正确。第 5 题,恢复河流的弯道不 利于汛期的排洪泄洪,反而有可能加重洪涝灾害,故 D 项不属于其主 要目的。第 6 题,黄河中下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致使下游河流 水量较少,侧蚀作用较弱,且下游人工筑堤,形成“地上河”,故 C 项 正确。 答案:4.A 5.D 6.C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市区气 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 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 7~8 题。 7.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8.如果在图中某地布局化工厂,为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空气的污染, 应选择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第 7 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规律及材料“市区气温高于 郊区”可判断,近地面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压低于郊区。第 8 题, 要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的污染,厂址应该选择在城市风影响的区域之外, 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最合适。 答案:7.B 8.C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 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 9~11 题。 9.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海拔相当 C.距海远近相同 D.大气透明度相近 10.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⑤ B.②⑦ C.③⑧ D.④⑥ 11.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与③④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⑤有关 解析:第 9 题,据图可知,①⑤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 上界太阳辐射的大小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第 10 题,近地面大气热量 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热量越丰富;地面辐射量 越丰富,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量越多。第 11 题,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 较小,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 与④有关;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大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 射少有关;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主要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有关,即与③④有关;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⑥有关。 答案:9.A 10.B 11.C “天河工程”是指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该项目利用 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原本落入长 江流域的部分天然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此 项目引起广泛争议。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3 题。 12.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 13.“天河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 12 题,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选 D。第 13 题,“天河工程”是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 气技术,把原本落入长江流域的部分天然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 域,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环节,对应图中的②③,选 B。 答案:12.D 13.B 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 发电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 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 14~16 题。 14.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 A.M B.N C.Q D.K 15.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M B.T C.S D.Q 16.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蕴储量大 B.稳定,无污染 C.目前利用率高 D.分布广,易开发 解析:第 14 题,图中 K 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仅考虑 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第 15 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 风,受盛行风影响,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 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 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 第 16 题,波浪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当前波浪能发电处于试 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 答案:14.D 15.B 16.A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 17~18 题。 17.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 ) A.地形平坦 B.地下水丰富 C.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 18.此景观所在地最可能是( ) A.华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藏地区 D.华北地区 解析:该地植物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 水较少,为我国西北地区。 答案:17.C 18.B 城市绿化离不开树木,但树木落叶又会影响环境卫生。图 a 和图 b 分别为樟树(亚热带)和白桦树(温带)落叶景观图。据此,完成 19~20 题。 19.樟树与白桦树落叶最多的季节是( ) A.二者都以秋季为主 B.二者都以夏季为主 C.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为主 D.樟树以秋季为主,白桦树以冬春季为主 20.下列地区中,樟树分布最为普遍的是( ) A.武夷山脉 B.长白山 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 解析:第 19 题,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叶子都在生长、 脱落,在春天时新陈代谢得快,新叶长出的多,落叶也多。白桦树是 温带地区的树种,是落叶树,秋冬季落叶最多。第 20 题,樟树是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的树种,分布最为普遍的是武夷山脉山麓地带。长白山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乞力马扎罗山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阿尔卑 斯山分布在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之间。 答案:19.C 20.A 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表。据此,完成 21~22 题。 土壤 主要分布地区 有机质含量(%) 统计的标本数 黑土 东北地区 2.14~16.4 29 棕壤 山东半岛 2.07~7.05 32 红壤 南方低山丘陵 0.52~1.95 47 21.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其主要影 响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候 22.下列关于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关系正确的 是( ) A.黑土地—生物 B.黄土地—湿热的气候条件 C.紫色土—成土母质 D.红壤—岩石特征 解析:第 21 题,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 土,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养分被淋失 多,导致有机质含量较低,故选 D。第 22 题,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 形成的主导因素关系中,黑土地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低,有机质分 解少,A 错误。黄土地位于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特征夏季湿热, 冬季干冷,B 错误。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主导因素是成土母质,C 正确。红壤主导因素是湿热的气候条件,D 错误。 答案:21.D 22.C 图Ⅰ示意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Ⅱ为 该地区近地面与 6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 23~ 25 题。 图Ⅰ 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 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 图Ⅱ 近地面与 600 米高空垂 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23.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①地气压低于④地 D.④地气压高于②地 24.下列关于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 的风向为东南风 B.a 的风向为西北风 C.c 的风向为西南风 D.c 的风向为东南风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为下沉气流 B.d 为下沉气流 C.甲地为陆地 D.乙地气温低 解析:第 23 题,读图Ⅱ可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则①地气压高 于②地,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则③地气压高于④地。第 24 题, a 的风向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为西北风。第 25 题,①地 气压高,b 为下沉气流;②地气压低,d 为上升气流;甲地气压高,气 温低,如果是白天,甲地为海洋,如果是夜晚,则为陆地;乙地气压 低,气温高。 答案:23.B 24.B 25.A 二、综合题(共 4 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1)图 1 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该地貌主要 分布于图 2 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 (2)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__, 降水总量__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图 1 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 可判断为峰林。读图 2,分析地形界线东西两侧的地形特点,东侧多山 峰,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第(2)题,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 分布广泛,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 石和气候条件,所以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第(3) 题,喀斯特地貌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贫瘠;水源不足; 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答案:(1)峰林 东 (2)石灰 较高 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贫瘠;水源不足;地形崎岖 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27.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5 分) (1) 填 出 大 气 层 的 名 称 : A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 , C__________。 (2)A 层 气 温 变 化 的 规 律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该层被誉为“地球的天 然屏障”?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 (4)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_________(填字母),主要原因是该 层大气__________。人类目前利用 B 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_________(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 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1)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3)B 层。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 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 增加,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4)A 上部冷,下部热 航空飞行 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 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5)C 28.下图示意世界某石油主要产区的海陆分布,该区域海水淡化 技术世界领先,有数千家海水淡化工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概括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2)简要分析该地区海水淡化产业发达的原因。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分布不均,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2)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多为临海国家,海水 资 源丰富;海水淡化技术水平高;石油资源丰富,资金雄厚。 2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 分) (1)写出图中 A、B、C、D 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图示循环的环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图示生物对母质改造作用表现为哪两个过程? (4)B 代表的物质有哪些功能? (5)由图示可以看出,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物质循环过程,即植 物吸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并转化为腐殖质,重新 供给植物生长的循环过程。二是土壤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即植物吸 收矿物质释放的养分,经微生物分解返还土壤,使养分元素在土壤表 层富集,其他元素则被淋失到土壤下层的过程。这两种过程都与生物 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这两种与生物密切相关的过程作用,才使土壤具 有肥力特性。 答案:(1)岩石风化 腐殖质 吸收 淋失 (2)植物根系吸收岩石风化物中的矿物质 合成有机物质 微生物 分解,转化成腐殖质 释放养分供植物生长 (3)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4)能释放土壤母质没有的氮素养分,促使土壤颗粒发生团聚,改 善母质性状,形成土壤肥力。 (5)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 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