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西宁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地理 考试须知: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6 页。第Ⅰ卷,单选共 25 题,占 50 分。第Ⅱ卷,综合题共 5 题,占 50 分。全卷满分 100 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分为 50 分。)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2020 年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自动完成样品采集,并带上约 2kg 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与太阳距离太远 B. 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C. 宇宙环境不安全 D.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嫦娥五号”为地球的卫星,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 与河外星系并列,二者共同构成总星系。因此“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河 外星系。故选 D。 【2 题详解】 月球距离地球仅 38 万 km,因此月球与太阳距离适中,A 错误;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无法适应 生命的生存,B 符合题意;月球位于太阳系,属于地球的卫星,拥有安全的宇宙环境,C 错误; 月球不发光、不透明,有自转,因此有昼夜更替现象,D 错误。故选 B。 - 2 - 【点睛】 2020 年 5 月 25 日,随“鹊桥”中继卫星一同发射的“龙江二号”成功进入环月轨道(如 图)。“龙江二号”装载低频射电频谱仪,当它运行到月球背对地球一面时,就开机观测,并 记录数据;当它运行到月球正对地球一面时,将数据传回地球。其探测工作将弥补频率 30MHz 以下的超长波波段天文观测的空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易对“龙江二号”与地球的通信产生干扰的是( ) A. 陨石撞击 B. 火山活动 C. 太阳活动 D. 太阳辐射 4. “龙江二号”卫星在月背可以更好的对宇宙进行电磁波超长波波段探测的原因是( ) A. 地球电磁干扰小 B. 宇宙辐射强 C. 太阳活动干扰小 D. 月球引力 小 【答案】3. C 4. A 【解析】 【分析】 【3 题详解】 太阳活动发生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从而对“龙江二号” 与地球的通信产生干扰,C 正确;受陨石撞击的概率小,不是“易对”通讯产生干扰的因素,A 错;与火山活动关系不大,B 错;注意理解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区别,太阳辐射对通信不存 在干扰,D 错。故选 C。 【4 题详解】 - 3 - 月球自转和绕地公转周期相同,使得月球始终只有正面面向地球,而月背始终背向地球,在 月背受地球电磁干扰小,更适合对宇宙进行电磁波超长波波段探测,A 正确;并不是月背宇宙 辐射强,也不是月背太阳活动干扰小,BC 错;月球引力在月球正面和月背差异不大,D 错。 故选 A。 【点睛】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太阳源源不断地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称 为太阳辐射;太阳大气层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几位北京游客相约去青海湖旅游,计划 6 月 15 日在图中黑马河乡看日出。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5. 看日出的当日黑马河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夜等长 D. 一年中昼 最长 6. 当地牧民忠告他们观日出时需要穿厚衣服或者羽绒服,而此时北京早已穿着短袖夏装,导 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民俗文化 D. 地形地势 【答案】5. B 6. D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6 月 15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但直射点未到达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没到昼最长夜最 短。所以当日黑马河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6 题详解】 当地牧民忠告他们观日出时需要穿厚衣服或者羽绒服,说明当地气温较低,而此时北京早已 穿着短袖夏装,导致青藏高原夏天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效果 - 4 - 差,气温低,D 正确。北京的纬度位置更高,A 错误。 夏季大气环流差异不大,B 错误。 民 俗文化是对环境的适应,C 错误。故选 D。 【点睛】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热力作用弱,昼夜温差较大,日出前后气温较低。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 题。 7. 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与其他圈层互不相干 B. ②圈层是水圈 C. ③圈层是岩石圈 D. ④圈层纵波不能通过 8. 2020 年 7 月 30 日凌晨,位于西藏林芝市的波密县发生 3.9 级地震,震源深度 8 千米。此次地 震的震源( ) A. 可能在②圈层 B. 一定在④圈层 C. ③和④所在圈层 D. 可能在⑤圈层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图中显示,①圈层应表示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A 错误; 图中显示,②圈层应为水圈,一般认为生物圈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圈层, B 正确;图中显示,③圈层 位于莫霍面以上,应为地壳, C 错误;地震波经过莫霍面后,横波和纵波均明显增强,不会消失, D 错误。故选 B。 【8 题详解】 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图中②圈,不是岩石圈,不可能发生地震,排除 A;图中③圈层为地壳, - 5 - 图中④圈层表示软流层之上的地幔,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8km,可能位于地壳中,也可能位于 由③和④所在圈层岩石圈中,C 正确;软流层之上的岩石圈平均厚度约 100-110 千米,而此次震 波深度仅 8 千米,因此不可能位于软流层之下的⑤圈层,排除 D,故选 C。 【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地壳厚度可达 60~70 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 6 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 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这 些微粒和固体块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 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 80-120 公里的高空中。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流星现象一般发生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 外 10. 流星现象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 伤害 【答案】9. C 10. A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 80-120 公里的高空,地球大气垂直分布看,对流 - 6 - 层平均厚度在 12 千米,平流层顶一般在 50 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地球大气最上界一般在 2000-3000 千米,所以流星现象一般发生在高层大气,故选 C。 【10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流星现象是行星际空间的微粒与大气分子发生摩擦而燃烧发光现象,一般在高 层大气中就燃烧完毕,说明大气圈具有减轻宇宙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A 对。生物生长的 空气与流星无关,B 错。保持地表温度与日地距离和大气保温作用有关,与流星现象无关,C 错。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是大气中的臭氧,与流星现象无关,D 错。故选 A。 【点睛】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 地区高度约 17~18 千米,在极地约 8 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 50 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 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平流层以上为高层大 气。 2019 年 8 月,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严重火灾,火灾持续时间长,引起了科学界尤其是生态、 气候等领域专家的强烈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受亚马孙热带雨林严重火灾影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空中烟雾浓重。浓重烟雾的影响 包括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12. 热带雨林大量焚烧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是 A. 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变长 B. 海南岛的面积将会扩大 C. 极端天气事件将会减少 D.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答案】11. D 12. A - 7 - 【解析】 【11 题详解】 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烟雾影响。A 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 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受亚马孙热带雨林严重火灾影响,圣保罗空中烟雾浓重,空气中颗 粒物浓度增加,浓重烟雾增强了大气的反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少,地面温度下 降,地面辐射③减弱;浓重烟雾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增强,导致大气逆辐射④增强,D 正确, BC 错误。故选 D。 【12 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北极附近结冰时间缩短,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变长,A 正确。全球气 候变暖,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海南岛的面积将会缩小,B 错误。目前能预 知的全球变暖会导致飓风、热浪和其它天气事件,不过随着未来全球变暖程度加剧,此后还 会带来更加极端、更加严重的天气事件,极端天气事件将会增加,C 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气 温升高,高海拔冰雪融化,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D 错误。故选 A。 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坐落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 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洼坑中。“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 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13. 大窝凼洼坑的形成作用是( ) A. 流水溶蚀,塌陷 B. 流水冲刷,沉积 C. 风力侵蚀,沉积 D. 地壳下沉,塌陷 14.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可观测宇宙 【答案】13. A 14. D - 8 -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天体系统。 【13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大窝凼洼坑位于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作用为流水溶蚀和塌陷,A 正 确。 【14 题详解】 由材料“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可知,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 体系统为可观测宇宙,D 正确。 【点睛】银河系和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 级的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A. 东南 B. 西北 C. 东北 D. 西南 16. 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D.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15. B 16. 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差异。 【15 题详解】 读图,图中 35 °S 对应的高空等压面向下弯,说明高空为是低压,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态相反, - 9 - 此时近地面甲地是低压 ,进而判断近地面是高压。甲地位于高压的南部边缘,风从 35°S 吹向 甲,根据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在结合方向可知甲地风向为西北风。故答案选 B 项。 【16 题详解】 读图,图中 35°S 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 时当地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 错。华北平原冬小麦 正值冬眠,B 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 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 错。 【点睛】等压面图的判读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 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 内容进行判读: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等。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 压区。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若 a 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会导致③地( )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形成褶皱山脉 D. 河流含沙 量增大 18. 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A. a 为海洋,b 为陆地 B. 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 源 C. 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 环节①受人类影响最大 19.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 c、d 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 A. ②洋流降温减湿 B. ③洋流增温增湿 - 10 - C. ④洋流沿岸沙漠面积大 D. 此洋流圈分布在北半球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④表示陆地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如果 a 地植被遭受严重 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的含沙量增大,③地河流含沙量增大,D 正确;地震、 火山喷发、褶皱山脉的形成均与内力作用有关,植被破坏并不会导致这些现象的发生。故选 D。 【18 题详解】 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a 为陆地,b 为海洋,A 错;环节③属于地表径流,为人类提供 了重要的淡水资源,B 正确;环节②表示海水蒸发,C 错;环节①表示水汽输送,受人类的 影响相对较小,D 错。故选 B。 【19 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 c、d 两地全年昼夜等长,表明 c、d 位于赤道,所以该 图表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洋流属于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 的作用,A 正确;③洋流属于西风漂流,为寒流,并不会增温增湿,B 错;④洋流为暖流, 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沿岸地区降水较多,沙漠少,C 错;此洋流圈分布在南半球, D 错。故选 A。 【点睛】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总结如下图: - 11 - 地质构造图是反映一个区域或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发展历史的地质示意图。左图 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处岩层受挤压形成背斜构造 B. B 处地质稳定利于城市建设 C. D、E 均表示内力作用 D. 甲岩石与⑤岩石类型一致 21.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 甲为变质岩 B. 乙为岩浆岩 C. 丙为沉积岩 D. 丁为外力 作用 【答案】20. D 21. C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读图分析,A 处为向斜形成的山岭,A 错误;B 处位于断层构造附近,地质不稳定,不利于城 市建设,B 错误;右图中甲表示岩浆岩,乙表示岩浆,丙表示沉积岩,C 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D 表示冷却凝固作用,E 表示外力作用,D 属于内力作用,C 错误;甲岩石为岩浆岩,左图中 ⑤为侵入型岩浆岩,两者岩石类型一致,D 正确。故选 D。 【21 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右图中甲表示岩浆岩,乙表示岩浆,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故选 C。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流程 - 12 - 某中学的地理奥赛小组 2018 年利用暑假期间(6 月 22 日~7 月 1 日)去新疆天山进行了 一次暑假野外考察。下面是他们进行地理野外观测的部分过程和结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考察准备:老师强调“此次去新疆考察,请同学们莫忘带好防晒衣物”,其理由是( ) A. 地面辐射强 B. 太阳辐射强 C. 大气反射强 D. 地面反射 强 23. 考察过程:当考察队员到达天山针叶林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天山垂直植被分布图” 回答:天山南坡没有针叶林分布原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温度 【答案】22. B 23. C 【解析】 【分析】 【22 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此时考查的地点位于新疆,新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 降水稀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因此要求同学们带防晒衣服主要由于新疆 地区太阳辐射强,B 正确,故选 B。 【23 题详解】 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天山南坡有没有森林分布,原因是(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 影响,北坡降水丰富),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不丰富。因此判断 C 正确,故选 C。 【点睛】本题以野外考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以及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13 -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地区可能位于( ) A. 我国南方地区 B. 非洲南部 C. 地中海地区 D. 欧洲西部 25.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图中图名的是( ) A. 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B.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C 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答案】24. D 25. A 【解析】 【分析】 【24 题详解】 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A 错;气候温暖湿润,光照不足,乳畜业发达,可知该地区地处 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D 正确;非洲南部乳畜业并不是很发达,且光照条件相对较好,B 错;地中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光照条件较好,C 错。故选 D。 【25 题详解】 图中涉及到乳畜业等产业类型,所以不能代表“自然地理环境”,BD 错;读图可知,地理位置 决定了气候类型,气候影响了光照、河运和农业、这体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相互关联,体现 了整体性特征,而不是差异性特征,A 正确,C 错,故选 A。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注意关键信息“中纬度大陆西岸、气候温暖湿润、光照不足、乳畜 业”等,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 图中,甲图为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图,乙图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丙图为太阳光 照图,丁图示意我国不同纬度的四个城市分布。读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 14 - (1)丙图所示节气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位置,直射点对应于甲图中的________点。 (2)乙图中地球处于②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_,公转速度 ________(较快/较慢)。 (3)丙图所示日期时,丁图中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 是________。 (4)丙图中,M、N、E、P 四地中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M 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 【答案】 (1). ④ (2). D (3). 由北回归线向两侧(南北)递减 (4). 较慢 (5). 海 口 (6). 哈尔滨 (7). P (8). 0°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察了地球运动部分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 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分析,丙图为南半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点对应甲图中的 D 点;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乙图中①为春分日, 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与④位置对应。 (2)乙图中②位置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 向南北递减;此时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3)丙图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北半球越往北昼长越短,四城市中昼长最长的为纬度最低 的海口市;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纬度最 高的哈尔滨市。 (4)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四地中线速度最小的是纬度最高的 P 点;M 点位 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 0°。 【点睛】 27.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15 - (1)上图为__________锋示意图。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B 气团为_______。 (2)C、D、E 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_地,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地,属于阴雨天气 的是__________地。 (3)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__________(前、后)。一般降水强度______,持续时间_______。 (4)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__。 (5)C 属于过境_____(前或后),此时气压_______(高或者低)。 【答案】 (1). 暖 (2). 自西向东 (3). 冷气团 (4). C (5). E (6). D (7). 前 (8). 小 (9). 长 (10). 转晴,气温升高 (11). 后 (12). 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的判读与影响。 【详解】(1)依据锋面系统中冷暖气团的性质不同:冷气团冷而重,位于锋面系统下部,暖 气团暖而轻,位于锋面系统上部,故 A 为冷气团,B 为暖气团;依据冷气团(B)的运动方向 (向东后退),此锋面系统中暖气团(A)主动移动,应为暖锋;移动方向与暖气团移动方向 一致,为自西向东; (2)C 位于暖锋后、D 为锋面附近、E 位于暖锋前,温度最高的是 C;气压最高的是 E(受 单一冷气团控制,温度低、气压高);属于阴雨天气的是 D。 (3)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由于暖锋移动较慢,故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 (4)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5)C 属于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 1 为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 - 16 - 材料二:图 2 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屋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 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图 3 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能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 (1)图中字母 B 表示____,C 表示____,(填对应数字:①大气和地面的反射,②地面辐射射 向宇宙空间,③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④太阳辐射)。 (2)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一现象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过程有关。过 去每到秋冬季节,农民大多选择在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霜冻,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 理。 (3)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 释。 【答案】(1)④;②。 (2)乙;燃烧湿草可以产生大量的浓烟,浓烟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 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有效预防霜冻。 (3)与林地相比,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或:与石子地面相比,林地比热容 大,吸热慢,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水平气 压梯度力);加快了空气从屋后至屋前的流动,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 17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应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据图 1 箭头特点可知,B 为太阳辐射,A 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 为地 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D 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所以 B 表示④;C 表示②。 (2)据图 1 箭头特点可知,甲为反射作用,乙为地面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是对 流层的直接热源,所以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一现象与乙过程有关。据图 1 可知,通过大气逆辐射会把地面散失的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球东莞季节,农 民燃烧湿草可以产生大量的浓烟,浓烟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 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可有效预防霜冻。 (3)结合图 2 和图 3 分析并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与林地相比,石子地面比热容小,所以 吸热快,升温快;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从而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快了 空气从屋后至屋前的流动,因此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9. 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 18 - (1)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和④地降水状况的分别可能是____图和____图。 (2)比较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明显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1)丁;丙 (2)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且受秘鲁寒流的 影响;特点:全年炎热干燥。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3)④地位于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迎风坡,所以,全年降水丰富,形成 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温带 大陆性气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成因、特点、分布,考查对气候的熟悉程度。难度一般。 【详解】(1)该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及推理判断的能力。①~⑥地的气候类型分别 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 雨林气候。与③地中海气候对应的降水量图应为丁图(南半球),与④温带海洋性气候相对 - 19 - 的降水量图为丙图。 (2)从图的位置可知,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少,沿岸有秘鲁寒流流过,寒流使热带沙漠向低纬延 伸,加剧干旱;从而形成全年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对流上升,成云致雨,降水丰富;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上 分析。④位于南纬 40°~60°之间,来自太平洋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 气候,而⑤处于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点睛】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调查任务:城市内涝 调查资料: 资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 水灾害的现象。下图示意城市水循环。 资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 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 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 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调查思考: (1)指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判断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 20 - (3)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为缓解城市内涝,某中学地理活动 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任选其中一项措施,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甲:设计下凹式绿化带 乙:铺设透水方孔砖 【答案】(1)a:地表径流;b:下渗;e:地下径流;d:蒸发(植物蒸腾)。 (2)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地表硬化,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转化为地 下径流少,超过了排水能力,易发内涝;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容易形成内涝。 (3)示例甲:下凹式绿化带设计,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进行存储。 示例乙:透水方孔砖设计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铺种草坪可以增加蒸发量。(任选一项 作答)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详解】(1)读图 a 在地表流动为地表径流,b 由地面到地下应为下渗,c 在地下流动应为地 下径流,d 水汽上升应为蒸发或蒸腾作用。 (2)从表中可读出,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城市中心区为 337,郊外平原区为 96,可推测出城市易发生内涝。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 原因可结合表来回答,从表中看城市中心区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大,转化为地下径流的 降水量少,原因是城市中心区地表硬化,下渗量少,转化为地下径流少。城市中心区年平均 蒸发量比郊外平原区少,原因是城市绿化面积较少。 (3)本题目为开放性习题,选择两种方式的任意一种作答即可,若选择下凹式绿化带设计, 提高了绿化带的蓄水能力,而且利于增大下渗,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减少内涝的发生。若 选择铺设透水砖,则直接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降低内涝发生的机率,同时铺种草 坪可以增加蒸发量。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1、修建水库,能够增加局部区域的蒸发量和降水量。2、植 树造林,可增加蒸腾量和下渗量,即调节气候和涵养水源。3、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量, 增加地表径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