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预测卷(三)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三明一中 2020 年高考地理模拟预测卷(三) 第 I 卷 选择题(共 44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成渝铁路自四川成都至重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于 1952 年竣工。筑路中就地取石,全线共有石拱桥 827 座,石砌工程占 60%以上。 下图示意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干线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推测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连接更多城镇 B. 节约建设成本 C. 提高运行速度 D. 缩短运营 里程 2. 成渝铁路以石砌工程为主,未广泛利用水泥等建材,主要原因是 A. 可就地取石,成本低 B. 石砌工程结构稳定,结实耐用 C. 当地石砌技术水平高 D. 当时经济落后,工程物资短缺 3. 与成渝铁路相比,新建的两条高铁 A. 桥隧数量减少 B. 线路坡度减缓 C. 建设成本降低 D. 运输费用降低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建设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成都、重庆及沿线的运输需求,带动沿线的经济 发展,特别是两条高铁线路,要尽可能地经过两地间的城市;三条线路没有选择直线布局, 会导致运营里程变长,不利于节约建设成本;铁路可以通过修建桥梁、隧道等技术手段提高 运行速度。故选 A。 - 2 - 【2 题详解】 建国后,我国工业刚刚起步,工业产品及基础建设用的各种物资生产能力不足,修建桥隧用 的水泥等建材短缺,因此成渝铁路未广泛利用水泥等建材,而以石砌工程为主。故选 D。 【3 题详解】 新建的两条高铁线路比成渝铁路短,而沿线多山地地形,线路缩短后桥隧数量可能增多;高 速铁路的运速提高,而运速的提高需要以平缓的线路为基础,故新建的两条高铁线路坡度减 缓;高速铁路建设成本高,所以运输费用会增加。故选 B。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是我 国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动人口返回原籍地工作生活的行 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据图判断可 知 A. 流动人口 40~50 岁男性数量最多 B. 返迁人口 40~50 岁男性比重最大 C. 流动人口 30~35 岁女性数量最少 D. 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 5. 下 列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有 ①乡村基础设施 ②产业结构调整 ③城市人口政策 ④城市环境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4. B 5. C 【解析】 【4 题详解】 图中显示,流动人口 15~25 岁男性比重最大,因此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A 错误。图中显示, 返迁人口 40~50 岁男性比重最大,B 正确。图中显示,流动人口 50 岁以上女性数量最少,C - 3 - 错误。图中显示,返迁人口中比重最大的是 40~50 岁年龄阶段,而流动人口中比重最大的是 15~25 岁年龄段,年龄结构变化明显不一致,D 错误。故选 B。 【5 题详解】 与城市相比,乡村基础设施始终处于劣势,因此乡村基础设施不是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 主要因素,①不符合题意;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城市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 量和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流动人口返迁回乡,②符合题意;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 城市制订的限制人口政策,使得部分流动人口返迁回乡,③符合题意;与乡村相比,城市的 环境质量一直以来具有劣势,但依然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因此城市环境质量不是影响流 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 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 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 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 海南岛昌化江年均径流量约为 36.3 亿 m3,年输沙量约为 77.7 万吨,注入北黎湾。北黎 湾是一个开敞型海湾。某科研小组对北黎湾沉积状况进行水底取样研究,采样深度控制在约 5cm 的表层。左图是北黎湾海域等深线及沉积物采样点位置分布图,右图是部分采样点沉积物 粒径三角示意图(沉积物粒径大小:砂>粉砂>黏土,且离某种沉积物原点越近,说明该沉积物 含量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4 - 6. 昌化江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三角洲面积显著增大的季节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图乙所示( ) A. 从 I 到 VI,水动力增强 B. 从 S 到 E,沉积物粒径变粗 - 5 - C. 沉积物来自于北黎湾北部 D. 沉积物来自于八所港附近 8. 北黎湾研究区 A—B 沿线的沉积物东西分布呈现出粒径两侧粗、中间相对较细的特征,与 其无关的因素是( ) A. 沉积物来源 B. 地形 C. 水动力 D. 降水量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材料显示,昌化江位于我国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河流径流量 大,输沙量大,给入海口带来的泥沙多,沉积泥沙多,使得三角洲面积显著增大,B 符合题意; 春季、秋季和冬季当地降水较少,河流输沙量相对较少,三角洲面积增大相对较慢,排除 A、 C、D。故选 B。 【7 题详解】 图乙显示,从 I 到 VI,离黏土端原点变近,沉积物颗粒的粒径变细,说明流水搬运作用减弱, 水动力减弱,A 错误;图乙显示,从 S 到 E,离粉砂端原点变近,沉积物颗粒的粒径变细,B 错误;图乙显示,沉积物主要分布在 A、B 区域,粒径较粗,说明流水作用较强,该区域的流 水搬运作用主要来自昌化江,昌化江入海口位于北黎湾北部,因此沉积物来自于北黎湾北部, C 正确;图中显示,八所港受鱼鳞角的影响,海水作用较弱,也没有明显的河水搬运作用,因 此沉积物颗粒较细,与图中信息不符,因此沉积物不是来自于八所港附近,D 错误。故选 C。 【8 题详解】 图甲显示,北黎湾研究区 A—B 沿线的 A 端离海岸远,主要受潮流输沙影响,海水流速较快, 沉积物颗粒较粗,研究区 A—B 沿线的 B 端受海浪输沙和河流搬运作用影响,海水流速较快, 沉积物颗粒较粗,研究区 A—B 沿线的中间海底地形突出,会阻挡海水流速,使得沉积物颗粒 较细,因此沉积物表现出粒径两侧粗、中间相对较细的特征,由此判断,该特征与沉积物来 源、地形和水动力有明显的关联性,与降水量无关,排除 A、B、C,D 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随着搬运介质速度的降低,被搬运物沿搬运方向按颗粒大小或矿物比重依次沉积下 来。一般说来,颗粒粗的先沉积,细的后沉积。按矿物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下图是一张在海边拍摄的照片,拍的是一个非常精致的蟹壳,背景则为波痕(海浪来自正东 - 6 - 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关于海浪与波痕的位置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浪来自于波痕的陡坡 B. 海浪来自于波痕的缓坡 C. 海浪来向与波痕的延伸方向平行 D. 无法确定 10. 拍摄者面朝哪个方向拍摄的这张照片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正东方 D. 正西方 11. 拍摄这张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大约是 A. 9:00 B. 12:00 C. 18:00 D. 15:00 【答案】9. B 10. B 11. A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方位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当海水流到 波痕的向流面时,海水流速较快,海水的搬运及剥蚀能力较强,故向流面坡度较平缓;当海水 流到波痕的背流面时,水流速度减缓,沉积物堆积在背流面的脊部,背流面在重力影响下易发 生塌落,故背流面坡度较陡。由此可知,海浪来自于波痕的缓坡。故 B 项正确。 【10 题详解】 由 上题分析可知,波浪来自波痕的缓坡。从图可以看出,照片中的波痕左侧较平缓、右侧较 陡,且已知海在拍的东边,可以作图如下: - 7 - 所以, 拍摄者应是面朝东南方向拍摄的这张照片。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估算,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照片中波痕背阳面大体 朝西,可知拍摄时问应该在上午,故选 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6 分)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37 题为必考题,第 43 题、第 44 题为选 考题。 (一)必考题:共 46 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北海道上士幌町(“町”是日本行政区划名称,相当于我国的“镇”),以第一产业 和第三产业为主。其第一产业 2010 年占比 34.4%,包括粮食、食品产业、农民畜牧业,机械 化程度高;其第三产业 2010 年占比 52.9%,包括观光疗养业、福利事业。曾经随着日本城市 化的发展,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居住分散,并出现大量分散的空房、空地,城镇运营成本高、 活力不足。下图为上士幌町人口年际变化(含预测)和 1995 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增减数量统 计。 - 8 - (1)指出 1965 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上士幌町人口现状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3)很多乡镇通过招商引资、工业化转型升级而得到振兴,解释上士幌町没有采取此种方式 的原因。 (4)请提出上土幌町为降低城镇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生活的便利度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上士幌町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使农村产生剩 余劳动力; 经济欠发达,自身缺乏核心产业,而使剩余劳动力迁出;周边大城市服务水平与 生活便利度高,就业机会多,产生集聚效应(拉力作用);出生率下降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缓 慢。(答出 3 点即可) (2)人口外流使当地劳动力短缺,消费需求减少,拖累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住房空置, 利用率低,维护负担加重;人口流失加剧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3)人口规模小,劳动力缺乏;地处偏远地区,城市等级低,吸引资本能力弱;原有的产业 基础差。(答出两点即可) (4)将住宅集中向中心区布局,并提升住宅品质,改善提高中心社区的相应配套设施和服务, 使人口从郊区向中心区迁移集聚;将空房改修成民宿等田园住宅,吸引外地人口周末或长期 - 9 - 居住;将空地通过适度集中、转换用途等提高利用效率。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日本北海道上士幌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人口数 量变化及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区域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 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1965 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应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图中显示,上士幌町人口从 1965 年的 10309 人逐渐下降至 2015 年的 4874 人,人口数量不断 减少。当地人口数量减少应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除 2003 年外, 当地人口自然增长数均呈负值,这是因为出生率下降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的结果。图中 显示,除 2003 年外,当地人口机械增长数呈负值,且数量较大,这是因为:上士幌町以农业 和服务业为主,随着农业现代化使农村产生剩余劳动力;上士幌町经济欠发达,自身缺乏核 心产业,不能充分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导致人口大量迁出;与上士幌町相比,周边大 城市服务水平与生活便利度高,就业机会多,居民收入较高,吸引上士幌町的人口向大城市 集聚,导致上士幌町人口数量减少。 (2)上士幌町人口现状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应从劳动力、维护成本、人口老龄化 等方面进行说明。材料信息表明,上士幌町人口外流明显,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消费需求 减少,经济活力不足,经济发展趋缓;材料信息表明,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导致大量分散的空 房、空地,城镇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维护负担加重,阻碍经济发展;迁出的人口以青壮 年劳动力为主,人口流失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经济发展。 (3)上士幌町没有采取招商引资、工业化转型升级等振兴手段的原因应从投资环境条件等方 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目前上士幌町人口仅 4000 多人,人口规模小,劳动力流失严重, 劳动力短缺,招商引资的人力资源条件差;当地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工业产业的基 础差,不利于工业化转型;上士幌町地处偏远地区,城镇等级低,对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弱。 因此上士幌町没有采取招商引资、工业化转型升级等振兴措施。 (4)上土幌町为降低城镇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生活的便利度可采取的措施应从住宅集中化、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提出。材料信息表明,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居住分散, 并出现大量分散的空房、空地,城镇运营成本高。因此应将住宅集中向中心区布局,并提升 住宅品质,改善提高中心社区的相应配套设施和服务,使人口从郊区向城镇中心区迁移集聚, 从而降低城镇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生活的便利度;对原有的空房、空地进行重新规划和开发, - 10 - 如将空房改修成民宿等田园住宅,吸引外地人口周末或长期居住,有效利用空置资源,增加 人气和收入;将闲置的空地通过适度集中,适度重新开发或规划为公共用和生态用,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城镇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生活的便利度。 【点睛】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咸海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其流域的地势整体上东高西低.东部与东南部为天山和帕米尔高 原,西部和西北部为图兰低地。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如今大部分水域已消失,随着咸海 干個湖底面积的扩大,盐碱尘暴频发,流域灌溉区的土地盐碱化日趋产重。据研究发现.原咸 海湖底东部最先被沙漠掩埋.称为咸海沙漠。下图示意咸海流域的地理环境。 (1)分析原咸海湖底东部最先变成沙漠的原因。 (2)说明咸海干涸湖底扩大对流域灌溉区土地盐碱化的影响。 (3)分析全球变暖对咸海湖水的影响。 【答案】(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农业灌区引河水灌溉,注入河水减少;湖底东部地势较 高,湖水较浅,湖面萎缩,湖底东部最先出露水面;临近沙漠,沙源丰富,风沙作用强,最 先沙漠化。 (2)咸海湖水含盐量(盐度)高,干涸湖底扩大,沉积大量盐碱物质;区域多大风,盐碱尘 暴多发;盐碱尘暴将盐碱沉降在灌溉区,导致土地盐碱化,或加重土地盐碱化。 (3)冰川积雪面积缩小,注入咸海的河流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增强;咸海水量减少, 面积减小,水位下降;湖水盐度上升。 【解析】 - 11 - 【分析】 本题考查咸海缩小的原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咸海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读材料“咸海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可知其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读材料“其流 域的地势整体上东高西低”和图示,可知,河流发源于东部高原山地,向西流经大片的农业 灌区,农业灌区引河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的河水减少;而湖底东部地势较高,湖水较浅, 湖面萎缩,所以湖底东部最先出露水面;加之临近沙漠,沙源丰富,风沙活动强烈,所以原 咸海湖底东部最先变成沙漠。 (2)咸海干涸,湖底扩大,导致大量的盐碱沉积物质裸露;该区域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冬春 季节多大风,盐碱尘暴多发;盐碱尘暴爆发,将大量的盐碱物质沉降在灌溉区,加重土地盐 碱化。 (3)全球变暖对咸海湖水的影响,可以从水量、水域面积、水位高低、湖水盐度等方面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积雪面积缩小,使到注入咸海的河流水量减少,咸海的水源 补给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也导致咸海水量减少;咸海水量减少导 致湖水水域面积减小;湖水水位下降;湖水盐度升高。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43、44 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一选修 3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宁夏银川西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 化遗址。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经多次考古调查与发掘,出土了大批建筑构件、石雕、残碑 以及金属器、陶瓷器等珍贵文物。陵区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闻 名于世。近年来,陵区围绕西夏文化,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富有西夏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并在景区文创专卖店实现销售,市场反馈热度高。 列举两种西夏陵景区的文创产品,并说明文创产品对该景区发展的主要作用。 【答案】文创产品:出土文物的复制品及工艺美术品系列;书画艺术品及书籍文献系列;个 性化门票、明信片、邮票、纪念章系列;西夏文化服饰系列等。(任答两条) 主要作用: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彰显景区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人的 生活,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高当地居民就业率和经济收入,利于保护和开发当地旅游 资源。 【解析】 【分析】 - 12 - 考查旅游地理相关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创意作品对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难度不大,需要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材料分析进行作答紧扣着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文创产品系文化创意产品带有文化色彩,又有创意西夏陵景区的文创产品类型多样, 包括服饰,书法作品,篆刻明信片邮票纪念币,个性化门票书籍,等等。 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去分析。文创产品促进了该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文创产品带有该区域的文化色彩,有利于宣传区域文化,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旅游人群 的眼光,同时,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遗产的保护。文创 产品需要发挥个人创意进行创作,可以创造就业岗位。进而提高居民的收益,促进旅游业的 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点睛】本体难度不大,开放性较强。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去分析,注意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创意、品牌以及文化和 收益等因素。 15.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美利奴绵羊数量众多,为发展畜牧业,造成了羊粪堆积、草场污染、苍蝇孳生 等问题,草原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曾经有一段时间羊粪问题成了澳大利亚一个令 人头痛的大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澳大利亚科学家把目光转向生物防治技术,从中国引进 蜣螂(俗称屎壳郎),它以羊的粪便为食,分解了这些秽物,很快就清除了草原上的羊粪。 说明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解决羊粪问题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低;解决了羊粪堆积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利于发展畜牧 业;可以减少羊粪对环境(地下水、土壤、草场、人畜)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维持了草 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良性循环。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知识的灵活分析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生物 防治技术对区域的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澳大利亚曾经羊粪堆积、草场污染、苍蝇孳生, 草原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 缘。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解决羊粪问题,从中国引进蜣螂,俗称屎壳郎,分解了这些秽物,很 快就清除了草原上的羊粪。这种生物防治技术节约了人力、物力,投入成本低。羊粪被分解, 解决了羊粪堆积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利于发展畜牧业。清除的草原羊粪,减少羊粪对地下水、 - 13 - 土壤、草场、人畜等环境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澳大利亚畜牧业得到发展,维持了草原生 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良性循环。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