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一模块第四章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一模块第四章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 初期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侧蚀为辅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伸,形成“”型谷 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弯曲,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 以侧蚀作用为主 河谷进一步展宽,呈型 堆积地貌 山前 泥沙堆积 洪(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 破碎 相对较小 河网稀疏区 连片 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名师注解]‎ ‎【注】 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 (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所示:‎ ‎【联1】 (1)洪(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 ‎(2)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 ‎(3)三角洲:土壤肥沃,易发生盐碱化,影响粮食生产。‎ ‎【记】 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 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联2】 沿河城市的区位因素 ‎(1)戊:河口处,既可与河流相通,也可与海洋相通,如上海、广州。‎ ‎(2)乙、丙、丁:河流交汇处,有多个方向水运优势,如重庆、武汉。‎ ‎(3)己:水陆交通转运点,如伦敦、南京。‎ ‎(4)甲:水运起点,如赣州。‎ 考点一 河流地貌的发育 ‎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图:‎ ‎ (二)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典题精研]‎ ‎[典例] (2018·全国卷Ⅰ·节选)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2)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解析] 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A对。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B、C、D错。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 ‎[答案] (1)A (2)A ‎[考题变式]‎ ‎1.(变设问) 容易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河段是(  )‎ 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解析:选D 图示平坦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大,以侵蚀作用为主,不易形成图示平坦面,A、B错。平坦地区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若水位季节变化小,没有明显的洪水期,也不利于图示平坦面的形成,故C错,选D。‎ ‎2.(变题型) 若该河流位于我国境内,且图示河段河流自西向东流,则图示断面位于河流________岸,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因河流自西向东流,故南岸为侵蚀岸,北岸为堆积岸。‎ 答案:北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集训冲关]‎ ‎(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解析:1.C 2.B 3.B 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2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第3题,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礡。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完成4~6题。‎ ‎4.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5.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6.蛇曲流经区域最可能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平原 D.峡谷 解析:4.C 5.B 6.C 第4.题,河道呈弯曲状,是流水侵蚀(侧蚀)作用形成的。第5题,“蛇曲”是流水侵蚀、堆积作用形成的,凹岸(①岸)侵蚀、凸岸(②岸)沉积;考虑到内蒙古高原1 000~2 000 m的海拔高度,选B。第6题,蛇曲河段流速缓慢,沉积作用明显,易形成河漫滩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挟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时,受逆行水流顶托,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三角形地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数千年来河流挟带的泥沙,使山麓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不断发展壮大,才形成现在的华北平原。读华北平原形成图,完成7~8题。‎ ‎7.导致太行山东麓古冲积扇规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河流的流域面积 B.河流的落差 C.太行山东坡的降水量 D.河流的流量与含沙量 ‎8.图中黄河①~③河段(  )‎ A.沉积物粒径①<②<③‎ B.春季可能有凌汛发生 C.径流量①<②<③‎ D.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解析:7.D 8.B 第7题,冲积扇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平坦地区沉积而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的地区,冲积扇规模就较大;冲积扇规模与流域面积关系不大;太行山东麓降水、地势落差差异不大。第8题,读图可知,①~③河段地势逐渐降低,流速降低,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①~③河段从低纬流向高纬,且冬季气温低于0 ℃,春季可能会发生凌汛;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几乎无其他河流补给,故径流量①>②>③;黄河①~③河段位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考点二 河流流向的判断 ‎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集训过关]‎ ‎(2019·南昌一模)左图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右图为左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  )‎ A.此时降水较多       B.受信风控制 C.沿岸暖流经过 D.地处北半球 ‎2.图中的河流(  )‎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秋冬发生凌汛 C.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D.由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1.A 2.D 第1题,根据图中最冷月等温线凸向可判定该区域位于南半球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冬季降水较多,故A项正确。第2‎ 题,图中显示河流甲、乙两处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泊对下游的水量有调节作用,下游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则乙位于湖泊的下游,故河流由甲流向乙,即由西北流向东南。由上题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河流无结冰期,故不会发生凌汛;此时为冬季,降水多,河流补给湖泊。‎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如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回答下题。‎ ‎3.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解析:选A 根据图例和指向标判断,重工业区分布在城市东部,且城市布局合理,说明该地主导风向是西风。重工业区布局在河流下游,所以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5.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量 B.流向 C.汛期 D.含沙量 解析:4.B 5.B 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自北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所以B正确。第5‎ 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所以B正确。‎ 考点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密度 小 较小 大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集训过关]‎ 古代聚落选址、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水源。下图为考古发现的我国某河谷不同时期聚落和农业生产状况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图示河谷地区遗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B.洪水泛滥 C.河流泥沙掩埋 D.环境污染 ‎2.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状况,下列时期中该地区气候最湿润的是(  )‎ A.距今1 000~2 000年 B.距今3 000~4 000年 C.距今4 000~5 000年 D.距今6 000~7 000年 解析:1.A 2.D 第1题,聚落选址和农业生产活动均离不开水源,图示地区主要的水源为河流,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造成聚落离水源地越来越远,从而导致河谷地区聚落遗址逐渐变迁,故A选项正确;若图中河流洪水泛滥或发生环境污染,则人类聚落和农业生产应远离河流,故B、D选项错误;图示中现代聚落附近依然有河流存在,故造成图示河谷地区聚落遗址变迁的主要原因不是河流泥沙掩埋,C选项错误。第2题,据图可以看出遗址2、遗址3、遗址4和现代聚落均有畜牧业发展,推断应为缺水地区,而在距今6 000~8 000年期间的遗址1阶段,原始种植业发达,推断此期间水热充足,D选项正确,A、B、C 选项错误。‎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4.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避免被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 迎风坡 C.避免水灾 高地 D.避免水灾 远离河流 解析:3.A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 ‎(2019·安徽皖南八校模拟)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5~7题。‎ ‎5.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5 000 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6.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7.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级比,乡镇居民点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解析:5.C 6.B 7.A 第5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流域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明显,故A项错误;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项错误;5 000 m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数量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故C项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项错误。第6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第7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项错误;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项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第2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019·武汉重点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地貌(甲)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 ‎4.甲地貌(  )‎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 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解析:3.B 4.C 第3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2019·湖南三校联考)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7题。‎ ‎5.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①面积不断增大 ②坡度逐渐减缓 ③向东南方向扩展 ④增速先慢后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7.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5.C 6.B 7.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里海水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水平面1900~1978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第6题,从里海水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水平面高度与1940年相似,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第7题,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化加剧,B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D错。‎ 秦皇岛市北戴河向南直至滦河河口发育着我国最长的沙丘海岸,沙丘高约5~30 m,最高42 m。如图为北戴河至滦河河口海岸地貌简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海岸沙丘的主要成因是(  )‎ A.河流堆积 B.风力堆积 C.海浪堆积 D.冰川堆积 ‎9.关于滦河三角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堆积物以砾石为主 B.沟壑发育,河网密布 C.夏季面积增长最快 D.适合建设大型深水港 解析:8.B 9.C 第8题,海岸沙丘是海边大量沙土在风力作用下堆积形成的,所以B正确。第9题,滦河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泥沙含量大,三角洲面积增长最快,C项正确;河口地区水流速度慢,堆积物的颗粒小,以泥沙为主,A项错误;沟壑发育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口地区流速慢,侵蚀作用弱,以沉积作用为主,B项错误;大量泥沙堆积,会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变浅,如果建港口易造成港口淤积,D项错误。‎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容易垮坝。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三个聚落都受到堰塞湖的不利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 A.a、b、c B.b、c、a C.b、a、c D.c、b、a ‎11.与图中聚落分布规律最相似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江南水乡 C.东北地区 D.内蒙古高原 解析:10.B 11.A 第10题,从图中可知堰塞湖已将b聚落淹没,影响最大;堰塞体垮坝后对c聚落影响也很大;但对a聚落影响最小,故选B项。第11题,图中聚落分布在河谷地带,故与青藏高原相似。‎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 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你是否赞成,并阐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等对泥沙沉积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第(2)题,根据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结合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第(3)题,这是一开放性题目。在表明观点的前提下,达到观点与论证统一即可。‎ 答案:(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河中泥沙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 ‎(3)赞成: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可改善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反对: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导致河流水文状况的改变;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开发后会影响其生存环境;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各类污染。‎ ‎13.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囊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特征。‎ ‎(3)分析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并简述盐碱化的季节差异。‎ ‎(4)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第(2)题,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随着流速的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黄河自西向东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第(3)‎ 题,黄淮海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埋藏浅;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季节差异的影响因素是降水,春季和秋季盐碱化严重,夏季降水多,为淋盐季节,盐碱化有所缓解。第(4)题,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答案:(1)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 ‎(2)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或者说由多变少)。‎ ‎(3)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埋藏浅,高于临界水位);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季节差异:春季和秋季盐碱化严重,夏季为淋盐季节,盐碱化有所缓解。‎ ‎(4)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