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第一章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最新考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2.掌握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4.理解并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微专题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认识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①经线特点 ②纬线特点 (4)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划分 半球 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 经纬 度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深度思考 下列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 ①地球上昼夜的产生 ②月全食现象 ③山顶看到日出时刻比山麓早 ④水往低处流 答案 ①②④ ①地球上昼夜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一半所致。②月全食现象的产生取决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④水往低处流是重力作用的表现。 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1.纬度的判断 (1)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2)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就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3)自南向北数值增大为北纬,数值减小则为南纬。 (4)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l°,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经度的判断 (1)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考向一 经线(度)和纬线(度)的判读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zhí)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 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 D.④位于南温带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知乙地位于(30°N,135°W),据此读图可得出结论。第2题,在读出四地地理位置的前提下,结合已有条件确定答案。 思维警示 准确把握地球仪上三个对称关系 赤道对称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A点与B点、C点与D点。 地轴对称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如A点与C点、B点与D点。 地心对称点也叫对跖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A点与D点、B点与C点。 考向二 与经纬度相关的计算 3.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那么M地的纬度为( ) A.66°N B.67°N C.23°N D.24°N 答案 B 解析 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因此两地纬度相差23°,则M地的纬度为67°N。微专题二 经纬网的应用 1.经纬网的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经纬网的意义: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 特别提示 在判读经纬网示意图时,特别是判读正圆柱投影所得的经纬网矩形展开图时,一定不要被示意图中相互平行的经线迷住双眼。任意两条经线间的纬线段在赤道处间隔最大,在极点处交会。 经纬网图的应用 经纬网图的应用是以经纬网图的判读为基础的,题型非常广泛。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和定最短航线是常见的内容。 1.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图1中A在B的西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如图2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A、B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如图3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3中AC。 (3)图3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3.定“范围” (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如下图中,四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4.定“最短航线”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图4所示。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图5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如图6中的两段劣弧。 考向一 利用经纬网进行地理空间定位 1.(2014·广东文综)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 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是由西南移向东北,这就说明,在选项所列四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的条件下,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是东北地区。 考向二 利用经纬网确定距离和运动时间 2.(2010·大纲全国文综Ⅱ)下图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提示:sin45°≈0.71)( ) A.1 300 km B.1 800 km C.1 000 km D.2 100 km 答案 B 解析 图中天然气管道在45°N纬线上大约占20个经度,而45°N纬线上每相差1 个经度,距离约为111千米×cos 45°千米,故图中天然气管道长度为20×111km×cos45°(cos 45°=sin 45°),计算结果最接近B选项。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回答3~4题。 3.飞机飞行航线( ) A.一直不变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北后向南 4.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甲乙两地在同一纬度、同一经线圈上,最近航线即沿经线圈航行并且经过北极点,从而可知其航行方向是先向北后向南。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知飞机8小时航行了60°,即航行距离为6 600千米左右;60°N纬线长为赤道的一半,两地相差180°,则两地在60°纬线上的距离为赤道的1/4,结合上题速度,可算出时间大约为12小时。 思维建模 关于两地间最短航线的确定 两地间最短航线是过这两地的大圆的劣弧。 (1)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需先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2)两地经度和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②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微专题三 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定南北方向,纬线定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比例尺的缩放与计算 1.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 000=1/160 0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缩小后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2.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两点间的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两点间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考向一 地图上的方向 1.(2013·重庆文综)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读图回答下题。 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 C 解析 首先,提取信息:①指向标,②“数字表示道路长度”,③断道施工;其次,审清设问要求:“距离最短”;再次,整合加工信息:依据指向标可判断科技馆位于A路口南方;计算由A路口向东、南、西三个方向的道路长度:向东:24+25+20+40=109;向南:33+20+23+27=103;向西:有两条线路可达——第1条:15+27+20+23+27=112,第2条:15+17+19+23+27=101;按题干要求,汽车应选择向西的路线(即向西的第2条线)。 思维警示 解答有关确定方向的试题,首先确定是一般地图,是带有经纬网的地图还是有指向标的地图。例如第2题中指向标,在确定可达线路的条件下,根据最短距离选择行驶方向。在以后解答类似试题时,应紧密结合图文信息,准确利用指向标或经纬网等得出结论。 考向二 比例尺的比较、计算与放缩 2.(2014·北京文综)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下题。 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从指示牌上的信息看,校训碑位于指示牌的正前 方80 m处,气象站位于指示牌右侧150 m处,老校门位于指示牌左侧200 m处,地理园位于指示牌前方350 m处,再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即可反推得出指示牌位于图中②处。 3.(2010·天津文综)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 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 B 解析 地形剖面图中,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P点的地理坐标为( ) A.(30°N,80°E) B.(30°S,80°E) C.(30°N,80°W) D.(30°S,80°W) 2.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点,其坐标为( ) 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W)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点地理坐标是(30°N,80°W)。第2题,同理可知M点的地理坐标是(60°N,80°W)。根据“对跖点”的规律可知,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由此可知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点,其坐标为(60°S,100°E)。 下图为“部分地区经纬网图”。读图,回答3~4题。 3.C点在D点的(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4.从A点飞往B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东北再东南 D.先正北再正南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C的地理坐标是(60°N,135°E),D的地理坐标为(0°,135°W),故C点在D点的西北方向。第4题,据图可知A点的地理坐标是(60°N,135°W),B点的地理坐标是(60°N,45°E),A、B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故两者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经线圈所在的劣弧长,其方向是先向正北,过极点后再向正南。 5.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 答案 C 解析 根据昆仑站与中山站的地理坐标可知,两地纬度相差11°02′37″,两地经度相差不大。据纬度相差1°代表实地距离111km,故两地距离大约是1 221km,故选C。 6.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示四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则图中各线段比例尺大小是( ) A.ab=cd>ac=bd B.ab>cd>ac=bd C.ac=bd>cd>ab D.ac>bd>ab>cd 答案 B 解析 图中各线段图上距离相等;四线段中,ac、bd实际距离为111km×5;ab、cd实际距离分别为111km×5×cos25°和111km×5×cos20°,即ac=bd>cd>ab 。据此推知各段比例尺大小。 7.将某教堂附近等高线分布图(比例尺1∶20 000)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 ) A.同样实地距离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1/2倍 B.同样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4倍 C.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 D.如果等高距不变,等高线更加密集 答案 C 解析 同样实地距离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2倍;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1/4;如果等高距不变,等高线将更加稀疏。 [能力提升练]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8~9题。 8.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 A.2∶N 1∶2N B.1∶2N 2∶N C.2∶N 4∶N D.1∶2N 1∶4N 9.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cm,则①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3 000 000 B.1∶30 000 000 C.1∶300 000 D.1∶30 000 答案 8.A 9.B 解析 第8题,两图面积比等于比例尺之比的平方,据此计算知①图、③图的比例尺分别为2∶N、1∶2N。第9题,结合图示知,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55 km,根据比例尺公式即可计算出①图的比例尺约为1∶30 000 000。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区域( ) A.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大多数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以北有高大山脉削弱冬季南下气流 11.戈达瓦里河河口与高韦里河河口的直线距离约为( ) A.700千米 B.70千米 C.1 000千米 D.100千米 答案 10.D 11.A 解析 第10题,结合经纬网知该区域为印度半岛,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受季风气候影响,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该半岛以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削弱了南下冬季风势力。第11题,戈达瓦里河河口与高韦里河河口的直线距离约6个纬度差距离,大约700千米。 2012年12月12日9时49分46秒“光明星3号”卫星在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利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的突然发射让世界愕然。读图,完成12~13题。 12.朝鲜半岛的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制出来,面积为( ) A.2cm2 B.20 cm2 C.200 cm2 D.2 000 cm2 13.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变, 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①比例尺变为1∶2 000 000 ②每个点代表2 000人 ③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 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 12.B 13.B 解析 第12题,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比等于比例尺的平方,由题意,图上面积∶20万km2=1∶(10 000 000)2,可计算图上面积为20cm2。第13题,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四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两倍,为1∶500 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每点还是代表1 000人,人口密度不会变。 14.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方向。 (2)丙地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高、低、中)纬度,________(热量带)。 (3)图中的大圆有________类;如果从甲沿图中的弧线飞行到乙地,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 (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答案 (1)东南 东北 (2)东 中 北温带 (3)三 是最短航线。甲乙都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距离最短。 (4)(45°S,30°W)。 5 000 km。 解析 第(1)、(2)题,结合图示经纬网分布特点,在判断甲、乙、丙、丁各自经纬度的前提下,确定其各自位置、相对位置及所处半球和热量带。第(3)题,图示中有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三类大圆。在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沿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同位于晨昏圈上,且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段,距离最短。第(4)题,结合对跖点的含义判断丙的对趾点为(45°S,30°W)。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可利用纬度1度对应经线长111千米计算为:(90°-45°)×111≈5 000千米。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 (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________。相距最近的两科考站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 (2)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材料二 某人幻想从(24°S,59°W)入地,并始终保持直线前进。 (3)当他穿越地心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下列哪种景观( ) (4)当他以垂直地轴方向前进,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上题四景观中的________景观。 答案 (1)昆仑站 1 200 (2)西北 东南 (3)A (4)B 解析 第(1)题,昆仑站纬度最高,距极点最近。四站中,中山站和昆仑站相距最近,大约有11个纬度差(经度差最小),距离约为1 200 km。第(2)题,根据经纬网确定各站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第(3)题,图A为竹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景观;图B为仙人掌,仙人掌为干旱气候下的植物;图C为针叶林,是亚寒带植被;图D为椰子树,是热带植物。(24°S,59°W)以地心为中心的对称点为(24°N,121°E),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于竹林发育。第(4)题,(24°S,59°W)以地轴为对称轴的地理坐标为(24°S,121°E),该地地处澳大利亚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适于仙人掌生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