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八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作业
核心素养提升练 十八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2.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3.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是 ( ) A.中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解析】1选C,2选D,3选A。第1题,从图中看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且由正增长变为负增长,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开始逐年减少。第2题,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人口增长缓慢,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因此,该区域目前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现代型。第3题,2015年法国和日本老龄化严重,劳动人口已经开始下降;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不会出现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 (2019·东莞模拟)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4、5题。 4.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 )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 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 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 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 5.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 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解析】4选D,5选B。第4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2018·厦门模拟)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6、7题。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人口经济 压力指数 0.70 1.31 1.58 1.00 人口资源 压力指数 1.30 0.93 1.01 1.00 6.关于该地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②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③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④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 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6选D,7选B。第6题,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压力大,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①错③对。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压力小,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②错,④对。第7题,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中、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应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不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从2016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到2018年3月国家机构改革取消了“计划生育”机构,这表明,我国生育政策又将发生重大调整,生育权有望从政府控制回归到家庭自主,全面放开生育或已不远。下图为“205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预测(联合国版)”图,据此回答8、9 题。 8.2016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 ( ) A.劳动力人口的抚养负担得到减轻 B.人口自然增长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 C.是“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发展的困难期 D.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下降(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的比值) 9.国家机构改革取消“计划生育”机构的主要依据是 ( ) A.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B.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需提前开展应对行动 C.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 D.我国新生儿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将使总人口数量减少 【解析】8选D,9选B。第8题,2016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在短期内,由于被抚养儿童的增加,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无法进行预测;新政策使儿童人口数量增加,加上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将是“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国家的新政策可以缓解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会下降。第9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将来我国少年儿童比重逐渐下降, 老龄化趋势逐渐明显,年轻人负担较重,针对我国老龄化加速现象,要适时提前开展应对老龄化的行动,甚至全面放开生育政策,而此政策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放开生育政策,可以缓解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会下降;近些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随之下降的还有死亡率,我国近几十年保持着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我国总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2018·郑州模拟)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读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 A.人口密集省份 B.山地丘陵地区 C.水源短缺地区 D.经济落后省份 11.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 ) 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解析】10选A,11选C。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第11题,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8·河南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 (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 (4)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时间段分析。第(2)题,性别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科技发展水平、性别歧视、生育政策等均有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増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第(4)题,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法制、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等多方面落实解决。 答案:(1)自198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1980年~2008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1998年~200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 (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为人为选择性别提供了可能;计划生育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加速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 (3)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増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4)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生育观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 13.(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对比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是外来人口主要来自邻近3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有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性、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第(3)题,此题为开放性问题,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 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