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月考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30×2′=60′)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 ( ) A. 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 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 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 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区域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最大差异是松花江有结冰期,珠江没有结冰期,这是由两地气候差异造成的,所以关键是①箭头所起的作用,A正确。②、③、④是对土壤的影响不是对水文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出植被变化引起的水文和土壤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没有体现出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A错误,B正确。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没有体现出黄土高原以外地区的变化,不体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区域,C、D错误。故选B。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 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4.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文 D. 生物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中,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泥沙沉积、水体富营养化、滑坡等环境问题出现,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整体性特征,D对。生产性主要指光合作用过程,A错。平衡性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破坏等,B错。差异性主要体现区域间的不同,C错。 【4题详解】 材料中所说的水库蓄水后引起的其它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的因素是水文,C对。水文条件变化,可能导致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的改变,A、B、D错。 5.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 A.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从最开始29只,到后来剩下到42只,基本保持平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内部自身的自我平衡能力。所以选C。 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有关地理环境的正确说法有( ) A. 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 B. 农田、牧场不是地理环境 C. 自然地理要素是独立存在的 D.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地理因素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 7. 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环境的演化具有可逆性 B. 地貌的变化是导致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因素 C. 自然环境的演化是由复杂到简单 D. 现在的自然环境,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A错误;农田、牧场属于人文地理环境,B错误;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机整体,C错误;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自然环境一旦遭破坏,很难恢复,自然环境的演化是不可逆的,A错误;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不一定是地貌,B错误;自然环境在演化的过程中,物种增多,环境变复杂,自然环境的演化是由复杂到简单,C错误;现在的自然环境,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D正确。故选D。 8.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C 【解析】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发育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发育热带疏林草原带。故发育两种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正确。选C。 9.世界各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A 【解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水分条件,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的水分从沿海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从而导致了植被、土壤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分部规律,植被由沿海地区的森林向陆地逐渐变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这属于大陆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宽广的大陆上,尤其是季风大陆区,比较明显。而全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就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亚欧大陆,由于陆地东西宽阔,从而造成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非常显著,所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典型。故答案选A。 10.下列有关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 B. 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的规律变化 C. 其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D. 形成原因是大陆轮廓的影响 【答案】C 【解析】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A错误;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规律变化,B错误;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形成原因是距离海洋的远近,D错误;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宽广的大陆表现较为明显,C正确。选C。 11.下列四幅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海拔与降水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山地迎风坡,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凝结,降水增多;一定海拔高度后,随海拔升高降水减少。B符合此降水随海拔变化规律,选B。 12.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 坡向朝南,温度高 C. 坡度大,纬度低 D. 海拔高,降水多 【答案】A 【解析】纬度越高,自然带类型越少,A错。纬度低,相对高度大,海拔高,自然带类型就越多,自然带丰富,B对。坡度大,只表明地势陡峻,不能表示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如果高度小,自然带也类型少,C错。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是一定的,只是北坡的相对高度比南坡小,自然带类型少,差异形成与海拔无关,D错。所以选A。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乙山地可能位于我国( )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南地区 14. 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乙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判断乙山地最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B正确;西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三座山的基带类型判断三座山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丙乙甲,随着纬度的增加,针叶林分布的高度在递减,影响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A正确;同是针叶林带,降水都较多,B错误;坡向和地形不会影响不同山地针叶林带的分布高度,C、D错误。故选A。 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市树从当地分布广泛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大乔木中选取。安徽安庆市树为香樟树,河北石家庄市树为国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香樟树和国槐分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 D. 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16. 导致安庆和石家庄树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安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安庆市的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北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石家庄市的国槐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 【16题详解】 南方地区热量充足,树种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热量不足,树种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导致安庆和石家庄树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D正确。故选D。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时期是( ) A. Ⅰ时期 B. Ⅱ时期 C. Ⅲ时期 D. Ⅳ时期 18. 在Ⅰ时期该地区人口的突出特征是( )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示信息,Ⅰ时期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A不符合;Ⅱ时期出生率高,死亡率急剧下降,故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B不符合;Ⅲ时期死亡率低,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C符合;Ⅳ时期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D不符合。故选C。 【18题详解】 Ⅰ时期,因为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A错误;这个时期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使得人口平均寿命较低,没有人口老龄化问题,B错误,D正确;人口增长并没有停滞,C错误。故选D。 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 我国近30年( ) A. 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 B. 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 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D. 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20. 能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 ②提倡养儿防老 ③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 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9. B 20. C 【解析】该题考查我国人口性别比特点,主要缓解的措施。 【19题详解】 读图,我国近30年 出生人口性别比大于100,说明女婴比重低于男婴,A错。图中总人口性别比小于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B对。由于计划生育,妇女生育率降低,C错。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不合理,D错。所以选B。 【20题详解】 能缓解我国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禁止实行胎儿性别鉴定,不是实行,①错。提倡养儿防老是倒退的观念,②错。 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③ 对。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④对。所以C对。 甲、乙为人口过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战争 B. 自然灾害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国家政策 22. 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 ) A. 具有成本优势 B.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 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 D.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甲、乙为人口过10亿的国家,结合两个的人口年龄结构判断,甲国是中国,乙国是印度。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大,少年儿童比重比印度小,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乙国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有劳动力价格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具有成本优势,A正确。乙国少年儿童比重大,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质量较低,B错误;乙国劳动力素质较低,不利于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 )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们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 A. 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 从沿海流向内地 C. 从城市流向农村 D. 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答案】23. C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选项C所述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与之相符,C项正确;A、B项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事件,D项属于人口流动现象。所以选C。 【24题详解】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地区迁向东部地区,从内陆地区迁向沿海地区,从农村迁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向经济发达地区,因此A项正确。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文化教育 26. 我国近30多年来,下列省区中姓氏越来越复杂的是 ( ) A. 甘肃省 B. 河南省 C. 四川省 D. 广东省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历史上,河南位于中原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C正确。气候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教育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姓氏复杂的原因是大量外省人口的迁入,近30年来,广东经济发达,外省人口大量迁入,姓氏越来越复杂,D正确。甘肃、河南和四川经济较为落后,迁入人口少,姓氏不会越来越复杂,A、B、C错误。故选D。 自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两次移民潮以来,我国第三次移民高潮出现在21世纪的前十年。下表为2010年我国投资移民的热门目的地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我国投资移民到英国的数量与到其他目的地的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是( ) A.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B. 经济发展速度 C. 生活消费水平 D. 城市化水平 28. 第三次移民高潮对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减轻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B. 导致我国人才外流,减缓了经济发展速度 C. 加重了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压力 D. 加快了老龄化步伐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投资移民选择的目的地一般是经济发达且发展速度快的地方,我国投资移民到英国的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英国经济增长较慢,B正确。英国基础设施完善,不是投资移民到英国的数量少的原因,A错误;英国生活消费水平和其他投资移民数量多的国家相差不大,不是投资移民到英国的数量少的原因,C错误;英国城市化水平高,不是投资移民到英国的数量少的原因,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第三次移民高潮表现为投资移民,导致了人才和资金的外流,减缓我国经济发展速度,B正确。第三次移民潮主要不是劳务输出,不能减轻我国的就业压力,A错误;第三次移民高潮是移民向外投资,不会影响我国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压力,C错误;第三次移民高潮不影响我国老龄化,D错误。故选B。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9. 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A. A地和B地 B. A地和C地 C. B地和C地 D. B地和D地 30. 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经济落后 B. 政策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环境变迁 【答案】29. A 30. A 【解析】 根据材料,人口迁移差额率是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值。读图可以比较区域迁入、迁出人口的多少。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9题详解】 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是正值,D地是负值,应是发展中国家,D错。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B错。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A地和B地,A对。 【30题详解】 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说明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目前,人口总是迁移向经济发达地区,是自发性的,D地迁出人口多的原因最可能是经济落后,A对。政策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变迁不是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C、D错。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2000年的8 811万到2015年的14 386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96%上升为10.5%。 材料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材料三 2014~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情况表。 (1)说出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指出2015年预期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的差异,并推测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不断增大;限制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增大。 (2)差异: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期出生人口。 实际偏低的原因:养育孩子成本上升;生活、工作压力大,生育意愿降低;部分70后人群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养儿防老等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老龄化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下降,使人们平均寿命延长;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下降。 (2)根据表格,实际出生人口比预期出生人口要低。主要原因从抚养成本、生活压力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和高龄孕妇生育风险以及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分析。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_____ ___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 ____人口迁移。 (2)促使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答案】(1)国内 国际 (2)①华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不安定;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潜力大;③山东、河北与东北地域上接近。 (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管理困难。 【解析】 (1)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走西口”是指历史上晋陕北部一带居民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下南洋”是历史上我国南部沿海穷苦老百姓到东南亚谋生,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 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森林浩瀚,加之政策上开放封禁,因此山东人为了生计而大量迁入。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华北地区不断的战乱加上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迫使华北穷苦百姓到东北谋生。 (3) “雁南飞”现象大量人口迁入山东,给山东经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山东和东北地区的思想、文化交流。大量人口迁入山东增加了山东境内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管理困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