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2讲山地的形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1 - 第 2 讲 山地的形成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地质构造 2019· 全 国 Ⅰ 卷,37(1)(4) 2019·江苏卷,3~4 2018·江苏卷 5~6 2018·海南卷,14 2017·天津卷,3 多结合地质剖面图、示意图考查褶皱、断层构造及 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山地对交通运 输的影响 2019·全国Ⅰ卷,6 2018·全国Ⅰ卷,9 2018· 北 京 卷·36(1) 2018·海南卷,22 多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交通路线选择,地形对交 通运输的影响。 一、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 (1)概念: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 做褶皱。 (2)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 基本形 态 岩层形 态 岩层的 新老关系 地貌 背斜 向 上 拱 起 中心部分较老,两翼 较新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2 - 向斜 向 下 弯 曲 中心部分较新,两翼 较老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 成山岭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如果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上升 形成山岭或高地 相对下降 发育成谷地或低地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 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 (2)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表现在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延伸方向(或走向)、分布及密度 等方面。 2.山区交通运输的特点 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延伸方向为迂回 前进;山区交通线密度小于平原地区。 考点一 地质构造 (2015·福建卷,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 河谷到 b、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1)~(2)题: - 3 - (1)图中 X 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2)若 a、c 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思路点拨:第(1)题,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 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 X 地的河 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 A 项正确。第(2)题,从等高线分布图上可以看 出,c 河③~④河段的海拔比 a 河谷高,若 a、c 两河支流相连,将导致③河段的水部分流向 a 河, 导致②河段流量显著增大,故 B 项正确。 答案:(1)A (2)B 1.褶皱与断层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背 斜 向 斜 判 断 方 法 形 态 岩层一般 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 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 显的相对位移 岩 层 的 新 老 中心岩层 较老,两 翼岩层较 新 中心岩层 较新,两翼 岩层较老 - 4 - 关 系 图 示 构 造 地 貌 侵蚀前 地貌 常形成山 岭 常形成谷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 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 升的岩体,常成为山岭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 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 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 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 因受张力, 常被侵蚀 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 易被侵蚀,反而形成 山岭 图示 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 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 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 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 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 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 5 - (2019·浙江台州 9 月选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岩石可能为( ) A.大理岩 B.片麻岩 C.石英岩 D.板岩 (2)岩层乙、丙和断层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乙、丙、丁 B.丙、乙、丁 C.丁、丙、乙 D.丁、乙、丙 解析:(1)C (2)D 第(1)题,根据图例,丙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岩;乙为砂岩,甲处位于丙、乙之 间,岩浆活动为其提供高温、高压的条件,使砂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故 C 项正确。第(2) 题,读图断层丁位于乙岩层以下,说明断层丁比乙形成早;丙侵入乙岩层,说明丙比乙形成晚。 因此,其先后顺序为丁、乙、丙,选 D 项。 【教师备用】如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断层 B.断层、向斜、背斜 - 6 - 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 (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岩层的形态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 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第(2)题,丁处山岭是向斜构 造,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 考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18·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思路点拨: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 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 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 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 害等方面。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 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 - 7 - 依据上面图示可以看出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网密度、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等方面,具体分析如表: 影 响 原则 原因 运 输 方 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线路的成本 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 成本低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 运河方便 线 路 走 向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 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 距离内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应避开沼泽,少 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 城市的距离较近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 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自然灾害的影响 线 网 密 度 山地、丘陵地区线网密度较小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 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 线路成本高 平原地区线网密度较大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 达,需运输的客货量大;发展交通的自 然障碍少 续表 - 8 - 影 响 原则 原因 交 通 运 输 点 的 区 位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地 方,地质条件要好 利于飞机的起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 定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较深的地区 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其他交通线,便 于船舶的进出 山区交通线路选址技巧 (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可减少工程量,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图,在 EF 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 EHF。 (2)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 (3)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行 驶安全。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试题)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中五条铁路之一, 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南站,经成都市双流区抵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全长 1 629 千米,计划 2026 年全线通车。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下图为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读 图,回答(1)~(2)题: - 9 - (1)图示区域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区域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影响图示区域城市、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湖泊 C.地形 D.河流 解析:(1)D (2)C 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是因 为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 D。第(2)题,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因此 影响图示区域城市、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 C。 【教师备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 核心区,境内大小河流均系澜沧江水系。下图为兰坪县水系、聚落、交通分布图。据此回答 (1)~(3)题: (1)兰坪县地形地势的格局是( ) A.北高南低,北为高原南为山地 B.断裂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C.河流长而湍急,流水地貌发育 D.山脉南北纵贯,山河相间分布 - 10 - (2)兰坪县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分布均衡,大多位于澜沧江沿岸 B.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聚落主要分布在中部 D.聚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3)影响兰坪县省道、乡道公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质 B.社会经济 C.科学技术 D.河流水文 解析:(1)D (2)B (3)B 第(1)题,根据河流流向和聚落的分布可以推断,兰坪县的地形地势 格局为山脉南北纵贯,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形成山脉南北纵贯,山河相间分布的地形地势格 局。选项 D 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兰坪县聚落分布并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河流谷地中。选 项 B 正确。第(3)题,尽管图中显示公路基本沿河流沿岸修建,但主要原因是河流沿岸多聚落。 连接聚落,便于聚落之间的联系,是修建公路的主导因素,而非自然、科技等因素。选项 B 正确。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与应用 (2018·江苏卷,5~6)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 Q、P、C、D、S2、S1,其年 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 11 - ]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答案:(1)A (2)A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 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 表。如图 1 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 12 -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 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 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 1 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 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 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 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 2 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 2 中乙);岩 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 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 如图 1 中Ⅱ处、图 2 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 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 2 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 图 1 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 2 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 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 13 - (1)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 ) A.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陡崖的高差可能有 1 190 米 B.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河流 D.丁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 解题思路: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 老,因而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区地貌类型为向斜山 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构造的两翼被侵蚀形成的,所以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的结果。选 D,其余选项可排除。第(2)题,由图可知,甲处为陡崖,有 3 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 为 300 米,根据陡崖高差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 d 代表等高距,n 代表等高线 重合条数)得出甲处陡崖垂直高度范围为[600 米,1 200 米),故 A 项正确;由图可知,乙处是花 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而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故 B 项错误;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 应为山脊,通常河流在山谷发育,故 C 项错误;丁处为大理岩分布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 大理岩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故 D 项错误。 答案:(1)D (2)A 2.(2019·广东汕头期末联考)如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 C 、P 、T 、J 、K 表示 不同年代的地层类型。读图,回答(1)~(2)题: - 14 - (1)以下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盆地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B.图中盆地流水侵蚀作用强 C.图中山地丘陵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D.图中山地丘陵风力作用强 (2)若有地下岩浆侵入至 T 岩层,T 岩层与岩浆接触部分可能变为( ) A.大理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石英岩 解题思路:第(1)题,图中盆地发育于向斜核部,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A 正确;向斜槽部岩性坚 硬,不易被侵蚀,则图中盆地流水侵蚀作用弱,洪、冲积物深厚,说明流水堆积作用强,B 错误; 图中山地丘陵处于向斜两翼,储水条件不好,C 错误;图中山地丘陵流水作用强,D 错误。故选 A。 第(2)题,图中 T 岩层是页岩,若有地下岩浆侵入至 T 岩层,T 岩层与岩浆接触部分在高温高压下 发生变质作用,可能变为板岩,C 正确。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的,A 错误;花岗岩属于 侵入型的岩浆岩,B 错误;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D 错误。故选 C。 答案:(1)A (2)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