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命题人:张亚荣 注意: ①本试卷共 8 页,共 33 题,满分 100 分,时间 100 分钟。 ②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③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合题目要求的。 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 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 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读图 1,回答 1~3 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 必须(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读图 2 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 5~6 题。 图 1 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 然区(如下表 1)。回答 7-10 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① ② 海拔高度 7.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热量、水分 B.地形、热量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8.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 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 ⑥灌溉水 源充足 图 2 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 表 1 第 1 页 共 8 页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④ 10.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 B.地势 C.内陆 D.昼夜长 短 读图 3 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 11~12 题。 1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 然落差自行输送 12.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 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 的现象。读图 4“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回答 13~14 题。 13.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C.劳动力资源充裕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14.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 市场 图 3 图 4 第 2 页 共 8 页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 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 漠化。如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 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读图 5,回答 15~16 题。 15.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6.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石漠化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西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多的省区。读下表 2,回答 17~18 题。 17.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 )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冰雪覆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 C.气温低,蒸发微弱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18.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龙江省湿地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开发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省的洪涝灾 害 C.旅游业开发是西藏自治区湿地增加的原因之一 D.西藏自治区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 暖有关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 M 地是水草丰美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20 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 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 读图 6 和材料,完成 19~20 题。 19.历史上开发 M 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夏季土壤盐渍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图 5 表 2 藏、黑两省湿地面积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第 3 页 共 8 页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B.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C.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D.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读图 7 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 21~22 题。 2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B.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22.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 指导方针。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 19 年居 全国首位。读图 8,回答 23~24 题。 23.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市场广大 B.政策支持 C.科技进步 D.劳动力廉价 24.新疆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C.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D.完善棉花流通体系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 9,回答 25~26 题。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第 4 页 共 8 页 25.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26.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读图 10“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完成 27~28 题。 27.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28.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②发展传统产业, 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④培育 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地表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 分率表 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地表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图为我国某 省的径流系数和降水空间分布图,据图 11 回答 29-30 题。 29.结合图可以推断( ) 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B.降水量少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C.地势起伏大地区径流系数大 D.地势平坦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30.等径流系数线沿图中箭头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 A.距海远近 B.降水量 C.城市用水 D.地上河 第‖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 4 个小题,共 40 分) 31.(10 分)读图 12“我国 A、B 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0 图 11 第 5 页 共 8 页 (1)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2 分) (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平 原北部和三江平原是 主要产区(1 分),A 平原是 主要产区(1 分)。请简要分析这些地方形成商品粮基地的自 然因素?(2 分) (3)B 地区降水和年平均气温怎样变化? 时间变化: (2 分) 空间变化: (2 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图 13 为第聂伯河水系示意图。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至 80 年代,图示区域国家重视流域综合 治理与开发,修建大小水库 14 座。1955 年前春汛径流量占年内全部径流量的 60%,夏季径流量占 25%,冬季径流量只有 15%;20 世纪 80 年代后,春汛径流量占 38%,夏季径流量占 32%,冬季径流量 占 30%。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 大麦等。 (1)说明该河流不同年代(50-80 年代及 80 年代后)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6 分) 图 13 第聂伯河流域水系图 第 6 页 共 8 页 (2)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4 分) (3)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结合田纳西河 流域的开发经验,分析第聂伯河流域开发的具体做法(4 分)。 33.读广东省地形示意图(图 14),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 表三 1998~2004 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图 14 第 7 页 共 8 页 材料二: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 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 6.7 万公 顷早熟荔枝、3.3 万公顷香蕉、2 万公顷菠萝、10 万公顷蔗糖、10 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 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阅读材料,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相比,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2 分)并 简述其产生的理由。(3 分) (2)从自然角度简述粤西地区发展香蕉、菠萝种植的有利条件。(3 分) (3)阅读 1998~2004 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描述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 变化的趋势(2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 分)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3 分) 第 8 页 共 8 页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BBDBD; 6-10:DADDB; 11-15:BCCBA; 16-20:BCCBD; 21-25:ABBAC; 26-30:BCBCD 非选择题答案: 【31 题答案】(1)黑土(1 分)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1 分) (2)小麦(1 分) 水稻(1 分)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2 分) (3)气温夏秋高,冬春低(1 分) 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1 分) 气温由南向北随着纬 度增加而递减(1 分) 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1 分) 【32 题答案】 (1) 20 世纪 50 年代前,径流量季节变化大(1 分)。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积雪量大, 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径流量大(1 分);夏季降水较少,径流量减少(1 分);冬季气温低于 0℃, 补给来源少(1 分)。20 世纪 80 年代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1 分)。一些大型水库建成,调节了径 流量,径流量趋于平稳,季节变化小(1 分)。 (2)商品谷物农业。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 作物高产稳产;冬季气温较低,病虫害少。 (3)组建流域开发机构,统一管理开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注意综合开发;根据流域环 境特征,灵活选择开发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逐渐实现全河开发, 梯级施工;提高流域的开放度,注重招商引资,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强调环境保护,重视水源涵 养。 【33 题答案】 (1)变化:水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或粮食产量减少)(1 分),农作物品种多元化(增加) (1 分);农产品出现地域专营(或出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1 分);农业产品结构 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1 分)。(任答两点,2 分) 理由:国家政策扶持(转变);市场需求量扩大;交通便利(或道路网络完善);农业科技水平提 高;资金注入(或充足)。(任答三点,3 分) (2)热量充足;地形以丘陵、低山和平原为主;降水丰沛;土壤条件适宜。(任答三点,3 分) (3)新兴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增长(1 分);传统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 减少(1 分);潜力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呈增长趋势(1 分)。 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大 (1 分);对交通网络的完善和运营能力要求增大(1 分);要求提高科技水平,完善通信网络(1 分)。 (4)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居住、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任答四点,4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