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渭滨区2018-2019-1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回答下面各题。‎ ‎1. 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据图可知,②为火星③为木星。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①。故选A。‎ ‎【2题详解】‎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据图可知,②为火星③为木星。故选B。‎ 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被行星遮挡的现象称为“凌日”。下图为某行星“凌日”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图中的“大黑点”可能是 A. 金星 B. 火星 C. 木星 D. 土星 ‎4. 关于图中太阳上诸多“小黑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形成于太阳大气层中的色球层 B. 其数量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 C. 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无影响 D. 肉眼可见,因此多采用肉眼直接进行观测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被行星遮挡的现象。说明该行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位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内。根据太阳系天体结构,图中的“大黑点”可能是水星、金星,A对。B、C、D错。‎ ‎【4题详解】‎ 图中太阳上诸多“小黑点”是太阳外部大气活动的标志,是黑子,一般形成于太阳光球层中,A错。其数量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B对。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的降水有影响,C错。肉眼可见,但太阳辐射强,不宜采用肉眼直接进行观测,D错。‎ 在拼搏中放飞青春梦想,让奥林匹克精神薪火相传。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北京时间‎2014年8月16日19时在中国南京正式开幕。‎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 在南京青奥会开幕时,西五区的区时是(  )‎ A. ‎2014年8月16日16时 B. ‎2014年8月16日6时 C. ‎2014年8月17日8时 D. ‎2014年8月15日16时 ‎6. 开幕式次日,运动员们观察到南京日落的方位最可能是(  )‎ A. 正西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南 ‎【答案】5. B 6. C ‎【解析】‎ 本题考查时区的计算和太阳移动规律。‎ ‎【5题详解】‎ 北京时间(东八区)‎2014年8月16日19时在中国南京正式开幕,西五区的区时比东八区晚13个时间,为‎2014年8月16日6时。故选B。‎ ‎【6题详解】‎ ‎8‎ 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开幕式次日,运动员们观察到南京日落的方位最可能是西北。故选C。‎ ‎7.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可知,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 A. 15时 B. 9时 C. 3时 D. 12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两个日期分界线分别是180º经线和时刻是0点的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减一天的是180 º经线。读图,图示为北极,逆时针自转,可以判断OB是180 º经线,OA是0点的经线。图中可以看出OB与OA是相对的两条经线,所以OA的经度是0 º,时刻是0点。根据等份,甲地经度是45 ºE,时间为3时,C对。‎ ‎8.假如P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P的对跖点Q(与P点关于球心对称)的日出地方时刻为(  )‎ A. 7时 B. 6时 C. 5时 D. 8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P的对跖点Q与P纬度相同,但所在南北半球不同,同纬度不同半球的两地昼长和为24小时, P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P的对跖点Q(与P点关于球心对称)的昼长为14小时,夜长为10小时,日出地方时=1/2夜长,为5小时, C正确。‎ ‎9.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题。‎ 有关①~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属于内部圈层 B. ②③属于内部圈层 C. ②圈层密度最大 D. ①圈层由岩石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的①是岩石圈,②是水圈,③是大气圈;①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各类岩石组成;②③是地球的外部圈层;由①到②到③组成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小,故D项正确。‎ ‎10.下列各组岩石中,成因相同的是 (      )‎ A. 花岗岩、砂岩、石英 B. 砂岩、石英岩、页岩 C. 砂岩、玄武岩、页岩 D. 石英岩、大理岩、片麻岩 ‎【答案】D ‎【解析】‎ ‎【详解】花岗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大理岩和片麻岩属于变质岩。故选D。‎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M、N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 背斜、向斜 B. 向斜、背斜 C. 断层、背斜 D. 断层、向斜 ‎12. 图中花岗岩的形成 (  )‎ A. 属于沉积作用 B. 属于变质作用 C. 是最晚的 D. 晚于岩层②‎ ‎【答案】11. A 12.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11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M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N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故选A.‎ ‎【12题详解】‎ 花岗岩为岩浆岩,属于岩浆活动。花岗岩穿过了岩层②,晚于岩层②。⑤岩层为变质岩,受岩浆影响形成,故晚于花岗岩,故花岗岩形成不是最晚。故选D。‎ 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 ‎100cm/s B. ‎200cm/s C. ‎300cm/s D. ‎400cm/s ‎14. 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 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 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 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 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河流流水搬运物资粒径与流水关系图示信息提取。此题考查河流的搬运速度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小不同.根据图中的关系得出:流速越大,颗粒也越大。一般在河流上游流速较快,在下游速度较慢.此图中鹅软石对应的河流搬运速度是200‎-300cm/s,所以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200cm/s。故答案选B项。‎ ‎【14题详解】‎ 流速越大,搬运颗粒越大,根据题意,随着流速逐渐降低,颗粒越大越先沉积,对照图示可以判断,黏土颗粒直径最小,应该最后沉积,故选项 A、B错误;黏土颗粒直径小于粗砂,所以应该是粗砂先沉积,黏土后沉积,选项 C 错误,故 D 正确。‎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5. 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 A. 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 90°N、赤道低气压带 C. 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 60°S、赤道低气压带 ‎16 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A.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 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 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答案】15. A 16.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气压分布状况并结合海陆分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 ‎【15题详解】‎ 结合图示经纬度位置和气压分布,在 50°N 左右出现了一个高压中心,此时 60°S 附近出现了气压最低值,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亚欧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应为亚洲高压,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夏季夏威夷高压在海洋上势力强盛,A错;气压带、风带冬季南移夏季北移,B错;此时北半球大陆气温较海洋上低,故等温线“凸高为低”,即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地区凸,C错;北半球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D正确。故选D。‎ ‎【点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北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南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邢台市今年市区梨花于‎4月8日至9日开始进入始花期,郊县‎4月12日逐渐进入始花期;此后一周,该市天气以晴朗为主,气温上升,最高气温达‎20℃‎~‎25℃‎。回答下列问题。 ‎ ‎17. ①②③④图中,能够解释市区与郊县梨花始花期时间差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①②③④图中,最能够解释材料所述“此后一周”邢台市天气状况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从多年来看,邢台市4月份沙尘天气多发,图中能够解释这种天气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为热力环流。②是焚风现象。③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为反气旋。④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是冷锋。市区由于人口密集,排放大量人为热,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所以梨花开花早,故选A。‎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后一周,该市天气以晴朗为主,气温上升,最高气温达‎20℃‎~‎‎25℃‎ ‎”主要是受反气旋控制导致的,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为热力环流。②是焚风现象。③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为反气旋。④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是冷锋。故选C。‎ ‎【19题详解】‎ 邢台市4月份沙尘天气多发,沙尘是由冷锋过境导致的。读图可知,①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为热力环流。②是焚风现象。③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为反气旋。④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是冷锋,此时雨季未到,暖气团水汽少,易出现沙尘天气。故选D。‎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问题。‎ ‎20. 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21.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图中四地的海域位置,①、②纬度低,③附近有从格陵兰岛南下的寒流,根据题干提示“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因而③附近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④纬度最高,但由于其附近有暖流,水温高,不可能出现冰山。故选C。‎ ‎【21题详解】‎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顺流或逆流导致邮船往、返时间不同。故选B。‎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古生代、三叶虫 B. 中生代、恐龙 C. 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 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23. 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湿热的草原地区 B.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湿热的森林地区 D. 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仔细阅读题干材料,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故选项B正确。‎ ‎【23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选项A、B;森林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故选项C正确。‎ 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图中数码含义不正确的是( )‎ A. ①为生产规模过大 B. 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C. 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 ④为破坏生态环境 ‎25. 该图反映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向恶性发展 B. 必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C. 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D. 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性 ‎【答案】24. C 25.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示为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图,而图中的关系均为人口过多和人口素质过低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不会有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因为遵循自然规律,不会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故选C。‎ ‎【25题详解】‎ 该图反映了环境向恶性发展,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必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是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 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④CO2‎ B. 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④O2‎ C. 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O2‎ D. 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④CO2‎ ‎27. 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26. A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图中各自气体转化,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的原理,可知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故选A。‎ ‎【27题详解】‎ 此图反应了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相互联系,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质。故选D。‎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8. 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9. 图中乙、丙处植被的分布主要是(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 ‎【答案】28. B 29.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学生的区域定位和分析能力。‎ ‎【2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自然植被的分布。如图可知,甲、乙、丙处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甲处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森林植被;乙、丙处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分别形成草原、荒漠,所以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B。故选B。‎ ‎【2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上题可知,乙、丙两处植被是山地阻挡西风进入而形成的草原带和荒漠带,属于非地带性规律,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南美洲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下图“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30. 图中代号与各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 ①—蒸发量 B. ②—气温 C. ③—降水量 D. ④—植物生长量 ‎31. 影响②曲线在纬度25°附近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植被 D. 土壤 ‎【答案】30. D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读图分析,①在赤道附近数值最大,根据最大值判断,若是温度曲线,则气温接近‎50°C,所以不可能是温度,该纬度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在‎2000mm以上,所以应是降水量,不是蒸发量A错。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植物生长量大,纬度升高,植被减少,植物生长量少,②是植物生长量,不是降水量,B错。③曲线在20°-30°纬线附近数值最大,,这里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赤道附近因降水多,阴天多蒸发较少,所以应是蒸发量,C错。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读图可以判断,④是气温曲线,D对。故选D。‎ ‎【31题详解】‎ 影响②曲线在纬度20°附近生物量少,决定性因素是水分,气候干旱,荒漠植被为主,B对。热量充足,不是生物量少的原因,A错。植被、土壤特点是水分不足影响形成的,C、D错。‎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着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2. 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 地形与土壤 B. 地形与水源 C. 水源与土壤 D. 气候与植被 ‎33. 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 A. 河谷地带 B. 塔克拉玛干沙漠 C. 山麓冲积扇 D. 吐鲁番盆地 ‎【答案】32. B 33. C ‎【解析】‎ 该题考查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影响。‎ ‎【32题详解】‎ 南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是制约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因素;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选B正确。‎ ‎【33题详解】‎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主要沿盆地边边缘修建;盆地边缘主要是山前冲积扇,是城镇主要分布区。选C正确。‎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34. 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 A. 不断北移 B. 不断南移 C. 不断东移 D. 不断西移 ‎35. 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 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 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 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答案】34. B 3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故选B。‎ ‎【35题详解】‎ 两个时期野象分布范围有较大差异,说明气候变化趋势不同;现代气候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全球陆地面积减少;历史时期气候变冷,雪线不断降低,现代气候变暖,雪线升高;历史时期气候变冷,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南移。故选C。‎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6. 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 A. 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 利用率过低 C. 水污染严重 D. 土壤盐碱化 ‎37. 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A. 河流径流量较小 B. 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小 C. 灌溉用水量小 D. 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答案】36. D 37. D ‎【解析】‎ ‎【3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都超过了40%,水资源利用率高,B错。共同问题有土壤盐碱化,D对。水资源更新速度与利用率无关,A错。图示不能体现我国水污染严重,C错。‎ ‎【37题详解】‎ 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D对。河流径流量较小是自然原因,A错。若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B错。气候干旱,灌溉用水量大,C错。‎ ‎38. 下图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 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 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 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关键是看清楚图,从1987年到2004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世界能源供应量也在增大,增长最多的是原油、煤及煤产品和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新能源(核电、太阳能、风能等)增长量小,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少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其所占比例较小,即不正确的是B项。‎ 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人数(单位:万人)。读图和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震 洪涝 干旱 火山 死亡 ‎1.91‎ ‎1.27‎ ‎7.36‎ ‎0.10‎ 受伤 ‎2.63‎ ‎2.07‎ ‎0‎ ‎0.03‎ 影响 ‎168.83‎ ‎6 004.13‎ ‎6 069.26‎ ‎9.43‎ 无家可归 ‎23.76‎ ‎324.14‎ ‎2.27‎ ‎1.51‎ 合计 ‎197.13‎ ‎6 331.61‎ ‎6 078.89‎ ‎11.07‎ ‎39. 由图表可知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 A. 干旱、地震 B. 洪涝、火山 C. 洪涝、地震 D. 火山、地震 ‎40. 能给人类带来一定资源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火山 C. 洪涝 D. 干旱 ‎【答案】39. A 40. 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39题详解】‎ 从图表可以很明显看出干旱造成死亡人数最多,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地震持续的时间最短,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故选A。‎ ‎【40题详解】‎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能形成肥 沃的土地。地震、洪涝、干旱不能带来资源。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41.阅读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3~5日,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举行,主会场位于国际会展中心。3日15:30,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如表示意金砖5国首都(其中南非为行政首都)的经纬度位置和海拔。‎ 国家 巴西 Brazil 俄罗斯 Russia 印度 India 中国 China 南非 South Africa 首都 名称 巴西利亚 莫斯科 新德里 北京 茨瓦内 位置 ‎15.8°S,‎ ‎55.8°N,‎ ‎28.6°N,‎ ‎39.8°N,‎ ‎25.7°S,‎ ‎47.9°W ‎37.6°E ‎77.2°E ‎116.5°E ‎28.2°E 海拔 ‎1160m ‎156m ‎216m ‎54m ‎1330m ‎(1)峰会开幕时,国际会展中心门口的国旗旗杆影子朝向________ (填方位)。‎ ‎(2)峰会期间,5个首都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最早迎来‎9月3日曙光的是_____。‎ ‎(3)当地时间‎9月2日上午8:00,一位南非华人从茨瓦内乘坐飞机到厦门参加峰会,到达厦门时为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9:00该趟航班的飞行时间为________小时。‎ ‎(4)若峰会期间五个首都均为晴天,则正午太阳辐射最强的是________。‎ ‎(5)5个首都中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 东北 (2). 新德里 (3). 莫斯科 (4). 巴西利亚 (5). 莫斯科 (6). 北京 (7). 19 (8). 巴西利亚 (9). 莫斯科 (10). 北京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长、时间问题、昼夜长短问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详解】(1)‎2017年9月3日15:30,峰会开幕。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因此国旗旗杆影子朝向东北。‎ ‎(2)峰会时间为2017年9月3-5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五国首都比较,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应是北半球纬度低、海拔低的新德里;白昼最长的应是北半球中纬度最高的莫斯科;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纬度最低的巴西利亚;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所在纬线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6°N附近)最远的莫斯科;最早迎来‎9月3日曙光的是所在经线地方时最早的北京。‎ ‎(3)南非的茨瓦内(28.2°E)位于东二区,比北京(东八区)晚六个小时,飞机起飞时当地时间(东二区)为‎9月2日上午8:00,此时北京时间为‎9月2日14:00。到达时间为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9:00,飞机飞行时间为‎9月3日9:00—‎9月2日14:00=19小时。‎ ‎(4)若峰会期间五个首都均为晴天,则正午太阳辐射最强的是太阳高度最高的(也就是离太阳直射点大约6°N最近的)巴西利亚。‎ ‎(5)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地区的典型植被。五国首都中,莫斯科和北京位于温带,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其余都位于热带不可能为落叶阔叶林。‎ ‎【点睛】本题考查影长、时间问题、昼夜长短等问题。太阳光照的方向和影子朝向相反。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 图1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日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材料二 图2为材料一图中乙地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 ‎(1)该时节东部沿海多出现________灾害,该灾害从气压状况来说属于_______。 ‎ ‎(2)描述乙地气候特征并简述其成因。‎ ‎(3)简述与乙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岸的气候及成因。‎ ‎【答案】(1)台风 低压 ‎(2)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该地吹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盛行西北风,乙地位于亚热带,距冬季风源地相对较远,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温和少雨。‎ ‎(3)与乙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湿润。‎ ‎【解析】‎ ‎【分析】‎ 台风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风暴潮引起。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 ‎【详解】(1)该时节海洋上形成高气压,北半球夏季,东部沿海多出现台风灾害,台风为热带气旋,该灾害从气压状况来说属于低压。‎ ‎(2)‎ 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该地吹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相反,亚欧大陆形成高压,盛行西北风,乙地位于亚热带,该地位于南方地区,距冬季风源地相对较远,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故温和少雨。 ‎ ‎(3)与乙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夏季气压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风带南移,该地受西风控制,受海洋影响大,温和湿润。‎ ‎43.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 ‎(1)比较甲、乙两区域图,完成下列表格。‎ 甲 乙 自然带类型 ‎①‎ 草原、荒漠过渡带 主要粮食作物 ‎②‎ 小麦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拟出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土地盐碱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③‎ ‎(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A.下渗减少,径流增大,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小麦、③荒漠化研究。‎ ‎(2)从上至下依次为①A、②B、③C ‎ ‎(3)植被被破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会使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沟谷发育,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解析】‎ ‎【分析】‎ 本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1)从图中位置可以看出,甲地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乙位于西北地区,草原、荒漠过渡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荒漠化严重,可开展荒漠化研究。‎ ‎(2)从图中的相互关系可判断,植被减少导致涵养水流能力下降,下渗减少,径流增大,蒸发加强(A),气候变干,导致降水减少,地面变干燥(B),植被减少导致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C),降水减少,地面变干燥(B)。‎ ‎(3)植被被破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流水的侵蚀更加严重,会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更容易遭受侵蚀,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稀少使得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使当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旱,逐渐呈现出现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 ‎4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2009-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1)2009-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 ,其造成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2)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和主要能源消费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能源生产区集中分布在 ,缓解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分析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因。‎ ‎(4)新疆和西南地区是我国两大能源基地,填表比较其差异。‎ 主要能源类型 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新疆基地 西南基地 ‎【答案】(1)煤炭 大气污染严重 ‎(2)(中)西部 加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节约能源;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等。(任答3点)‎ ‎(3)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技术力量雄厚。(任答2点)‎ ‎(4)‎ 主要能源类型 开发中易出现问题 新疆基地 石油;天然气 土地荒漠化 西南基地 水电;煤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解析】‎ ‎【详解】(1)由我国2009-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可知,2009-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煤炭;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有害气体,大气污染严重。‎ ‎(2)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我国的主要能源消费区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地区差异大,缓解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从资源调配、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角度提措施:加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节约能源,减少浪费;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拓展能源来源。‎ ‎(3)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因从其能源市场、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等方面说明;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短缺;技术力量雄厚。‎ ‎(4)新彊与西南能源类型差异与当地自然条件有关:新疆有丰富的石油和资源;西南地形崎岖、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西南云贵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两地能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开发石油、天然气会加重土地荒漠化。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且降水丰富,开发能源易加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