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秦皇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2019年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 kg的月壤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 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 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 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 “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3. 月球上一片荒凉,看上去并无生命迹象,而月球的邻居地球上却生机盎然,主要是因为月球 A. 体积与质量太小 B. 缺少太阳光照 C. 宇宙环境不安全 D. 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天体是在宇宙空间的物质分析: A. 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还处在地球环境,不是天体,A项错误; B. 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已经进入宇宙环境,属于天体,B项正确; C. 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降落月面,已经进入月球环境,不属于天体,C项错误; D. 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回到地球环境,不是天体,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2题详解】 “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主要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所以属于地月系 、太阳系、银河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故D项符合题意。 【3题详解】 月球上一片荒凉,看上去并无生命迹象,而月球的邻居地球上却生机盎然,主要是因为月球 A. 体积与质量太小,万有引力不足以吸附空气分子形成大气层,不能为生命提供用于呼吸的大气,难以形成生命,A项正确; B. 月球和地球一样,有昼夜半球,都能获得太阳光照,B项错误; C. 地月系和太阳系其它行星系都处在太阳系环境,各行星系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C项错误; D.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月距离约38万千米,离太阳的距离与日地距离1.5亿千米接近,D项错误。 综合分析,A项正确。 2019年7月10日出现了土星冲日现象。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天体是 A. 水星 B. 火星 C. 木星 D. 海王星 5. 土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 A. 方向相同 B. 轨道近圆 C. 轨道共面 D. 安全稳定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因为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所以出现冲日现象的应为地外行星。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火星、木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水星为地内行星,不会出现冲日现象。故A项正确。 【5题详解】 因土星和地球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土星冲日时太阳、地球和土星处在同一直线,所以只有二者公转轨道在同一平面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性较大,与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及宇宙环境安全性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这一地区的星球温度适中,适宜生命存在 B. 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 C. 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 这一地区星球有适宜呼吸的大气 7. 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 B. 稳定的光照——适中的日地距离 C. 适宜的温度——安全的宇宙环境 D. 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金发姑娘区”就是指类似于地球的适合生命形成的环境。 A. 这一地区的星球距离绕转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适宜生命存在,A项说法正确; B. 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只是生命形成条件之一,不能满足生命的形成,B项说法错误; C. 这一地区各大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比较安全,有利于生命的形成和进化,C项说法正确; D. 这一地区星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呼吸的大气,适合生命形成,D项说法正确。 综合分析,B项说法符合题意。 【7题详解】 根据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 A. 液态水——地球适宜的温度,A项错误; B. 稳定光照——太阳辐射较稳定,B项错误; C. 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C项错误; D. 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万有引力吸附空气分子,形成大气层,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拥有的金黄色所展现的所有魅力,是它能够掌握着世界上所有生物的命运。据此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8.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 ) A. 中心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 B.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光球层释放的电磁波 D. 色球层耀斑的爆发 9. 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有(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火山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8. A 9. C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太阳中心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在聚变过程中出现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能量,就是太阳能,A对。B、C、D错。 【9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①对。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火山活动来源于地球内部能量,②错。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③对。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④对。所以C对。 考点:太阳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对地球 的影响。 央视节目《北纬30°·中国行》,向我们展示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环境,下图是某校地理考查小组收集整理的北纬30°附近地区五个城市(①拉萨②重庆③恩施④武汉⑤杭州)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年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城市位于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横断山区 11. 到达重庆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 A. 海拔高 B. 多阴雨天气 C. 距海远 D. 植被丰富 12. 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比生活在重庆市、武汉市的人肤色要黑的主要原因是拉萨市 A. 海拔高,气温低 B. 纬度较低,降水较多 C. 地势高,紫外线照射强 D. 地势较高,白昼时间长 【答案】10. A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从图中年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分析,辐射量最高的城市①是拉萨,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故A项正确。 【11题详解】 到达重庆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海拔低,大气层厚;位于东部季风区,距海近,多阴雨天气;故B项正确,AC项错误。植被丰富程度对年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综合分析,B项正确。 【12题详解】 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含量高,所以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皮肤的黑色素分泌多,比生活在重庆市、武汉市的人肤色要黑。与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白昼长短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019年4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附近行星的大气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A. 呈现出增亮的斑块 B. 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异常 C. 呈现出暗黑的斑点 D. 一定会造成地球上短波通信中断 14. 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表面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引起大气层扰动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分析此恒星耀斑爆发,可以结合太阳活动进行分析: A. 耀斑爆发是恒星能量集中释放的现象,耀斑区域会呈现出增亮的斑块,A项正确; B. 因该红矮星属于太阳系外的其他恒星系,距离地球较远,不会对地球上气候造成影响,B项错误; C. 一般黑子爆发时呈现出暗黑的斑点,C项错误; D. 因该红矮星属于太阳系外的其他恒星系,距离地球较远,不会对地球上短波通信造成影响,D项错误。 综合分析,A项正确。 【14题详解】 耀斑产生的是带电粒子流,由题干“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附近行星的大气层”可知,到达附近行星表面时, ①会引起大气层扰动;④影响行星磁场,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故D项正确。带电粒子流不属于恒星的能量辐射,其表面温度不会因此升高;行星上两极地区可能会出现极光现象。所以②③说法错误,故ABC项错误。综合分析,D项正确。 下图是NASA拍摄的“太阳笑脸图”。如果你把头向右边倾斜,你从这张照片上会清楚地看到太阳的两只眼睛、鼻子、嘴以及颧骨。科学家表示,“两只眼睛”可能是太阳活动活跃的区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两只眼睛”位于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地球内部 16. 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 A. 11年 B. 18年 C. 20年 D. 23年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两只眼睛”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耀斑出现在太阳色球层,故B项正确。 【16题详解】 根据观测和记录,太阳活动的波动周期大约为11年。故A项正确。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宇航员爸爸年龄是多少 A. 30岁 B. 45岁 C. 60岁 D. 90岁 18. 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由题干“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可知,宇航员爸爸随地球绕太阳公转了60圈,根据地球每公转一周为一年分析,宇航员爸爸年龄是60岁了。故C项正确。 【18题详解】 由图中地球逆时针自转分析,地球公转也是逆时针,④为春分,以此类推①、②、③分别为夏至、秋分、冬至。因公转速度在1月初近日点最快,7月初远日点最慢,所以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②秋分→③冬至,故B项正确。 【点睛】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一致。 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13时40分,该火箭在贵州黪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被顺利找到,落点在设定的落区范围内,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起飞时 A. 伦敦(52°N,0°)旭日东升 B. 堪培拉(35°S,149°E)夕阳西斜 C. 莫斯科(56°N,38°E)烈日当空 D. 纽约(41°N,74°W)夜色深沉 20. 与该火箭发射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 清明 B. 夏至 C. 大暑 D. 立秋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因为火箭起飞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是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根据四城的经度计算: A. 伦敦(52°N,0°)位于中时区,区时为3时57分,太阳还没有升起,A项错误; B. 堪培拉(35°S,149°E)位于东十区,区时为13时57分,处于午后,B项错误; C. 莫斯科(56°N,38°E)位于东三区,区时为6时57分,刚刚日出之后,C项错误; D. 纽约(41°N,74°W)位于西五区,区时为前一日22时57分,夜色深沉,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20题详解】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分布,清明在4月6日前后,夏至在6月22日前后;大暑在7月23日前后,立秋在8月8日前后,所以与该火箭发射日7月26日最接近的节气是大暑,故C项正确。 【点睛】计算区时注意隔一个时区差一个小时,东加西减;需要二十四节气分布知识,如二十四节气歌的掌握。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下图是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黄赤交角为24.24°时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大 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 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大 22.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回归线为24.24°,比23.50度数增大;极圈为65.36°,比66.5°度数减小。 A. 热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范围比现在大,A项错误; B. 温带为回归线到极圈的区域,范围比现在小,B项错误; C. 寒带为极圈到极点区域,范围比现在大,C项错误; D. 极昼和极夜出现在寒带,所以范围比现在大,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22题详解】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为1年;移动到达的④最小纬度为赤道;故①④ 错误。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和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正确,故C项正确。 【点睛】回归线和黄赤交角度数相等,极圈度数和黄赤交角度数互余。 家住上海(约31°N)的李女士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日照时间极短,达不到满窗。就此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据地方法规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XX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条款,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3. 材料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XX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XX日应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4.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A. 冬季北京比上海白昼短 B. 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 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量少 D. 北京比上海阴雨天气多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楼间距应考虑一年中当前楼的影子达到最大时的影长,故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即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长。故选D。 【2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由于北京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较上海小,故相同楼高的影长较长,故楼间距较上海大。故选B。 下图为手机软件Yahoo weather的截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此时,太阳直射点经度位于 A. 75°E B. 120°E C. 150°E D. 165°E 26.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 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时段 D. 赤道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时段 【答案】25. D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图中显示,此时北京时间为9:00,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65°E,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北京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09和17:36,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A正确;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错误;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黑夜达到一年中的较长时段,C错误;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应该为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时间为春分或秋分,北京此时应该是昼夜平分,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昼长时间,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根据时间计算直射经线的度数,判断东西半球。了解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直射点位置的关系,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 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若仅考虑地转偏向力,该河流的流向是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28. 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河东岸地势平坦,适宜聚落分布 B. 该河西岸泥沙易沉积,适宜建挖沙场 C. 该河东岸河床坡度陡,不需要修筑防洪堤坝 D. 该河西岸河床坡度缓,适合修建港口、码头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该平直河道为北半球平直河道,河水的对两岸的不对称外力作用差异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因北半球河水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河流右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河床坡度大,左岸流速慢,以堆积为主,河床坡度小,水位较浅。结合图中河床分析,河流东岸为河流右岸,所以河流自南向北流,故B项正确。 【28题详解】 A. 该河东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河岸易崩塌,河岸后退,不适宜聚落分布,A项错误; B. 该河西岸泥沙易沉积,泥沙沉积量大,河水较浅,适宜建挖沙场建设,B项正确; C. 该河东岸河床坡度陡,受流水侵蚀严重,河岸易崩塌,河岸后退,需要修筑防洪堤坝,C项错误; D. 该河西岸河床坡度缓,水位浅,不适合船舶航行,不适合修建港口、码头,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点睛】左侧和右侧是参照河流流向判断。 “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 材料描述的现象体现了________的变化(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圈岩石 D. 生物圈 30. 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 A.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3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9. B 30. A 31. B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圈水循环的过程。“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描述的是水汽蒸发的过程,“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描述的是降水的过程,“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描述的是下渗的过程。所以材料描述的现象体现了水圈的变化,B项正确。故选B。 【3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各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图中①圈层能为③圈层供水且能渗进②圈层,因此①是水圈、②是岩石圈;③可为④供氧,④可为②提供降水,因此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A项正确。故选A。 【3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落红”来源于生物圈;“春泥”反映了岩石圈,反映的圈层关系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有上题可知②是岩石圈,③是生物圈,B项正确。故选B。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32. 岩石圈 A. 就是指地壳 B. 由岩石组成 C. 全球厚度均一 D. 包括软流层 33. 干热岩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答案】32. B 33.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岩石圈的概念以及特点,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2题详解】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厚度不一,陆地较厚,海洋较薄,位于软流层之上,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应属于地壳,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 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 花岗岩和石灰岩 B. 大理岩和砂岩 C. 石灰岩和玄武岩 D. 砂岩和片麻岩 35. 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 “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 “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 “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答案】34. C 35. A 【解析】 【34题详解】 结合材料判断“血迹石”属于沉积岩,“千人石”属于岩浆岩。花岗岩、 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石灰岩与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与片麻岩属于变质岩。所以成因类型相同的是石灰岩和玄武岩,C项正确。 【35题详解】 “血迹石”为沉积岩,故其形成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故A项正确,B项错误。“千人石”属于岩浆岩,是岩浆经冷凝作用形成的,没有层理构造 和化石,没有经历变质作用。C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答卷前请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综合题(本题共2道小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9月30日在国内首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目前票房已破27亿,这部电影一共讲了七个故事,其中我对《白昼流星》这个故事印象很深。它讲述的是2016年11月18日 14时07分许,“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随后搜索人员在主着陆场区内蒙古四子王旗(北纬41°10′~43°22′,东经110°20′~113°)找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 材料二:“神舟十一号”着陆当日某时刻的太阳光照图。 (1)在材料二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时,其发射地酒泉卫星中心(41°N,100°E)的地方时为 。 (3)内蒙古四子王旗和材料二中的A、B、C这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填字母),最小的是 (填字母)。 (4)判断材料二中的弧BC是 (填“晨”或“昏”)线,弧BD是 (填“晨”或“昏”)线。 (5)内蒙古四子王旗所在的时区为 ;依据材料二光照图,计算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区时是 。 【答案】(1)顺时针 (2)11月18日12:47 (3)C;B (4)昏;晨 (5)东七区;1:00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神州十一号回归时的太阳光照图,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详解】(1) 因该日为11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有极昼现象。在材料二图中极点附近为极昼,所以该图为南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2)“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时, 北京时间是2016年11月18日14时07,即东经1200地方时,其发射地酒泉卫星中心(41°N,100°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0分钟,所以是11月18日12:47。 (3)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分析,内蒙古四子王旗和材料二中的A、B、C这四点中,C点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B点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小。 (4)随地球顺时针自转,弧BC由昼到夜是昏线,弧BD由夜到昼是晨线。 (5)内蒙古四子王旗经度为东经110°20′~113°,在东八区中央经线1200西侧70到100,所以所在的时区为东七区;依据材料二光照图,此时图中东经900为夜半球中央,东六区为24时,所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东七区的区时是1时。 37.读图回答问题。 2019年8月13日6时31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6度,东经104.87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烈度图”。 (1)此次地震,理论上长宁居民感觉到(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2)此次长宁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 ) 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 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 (3)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哪个圈层?该圈层主要特点有哪些? (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地区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请你说出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及其原理。 【答案】(1)B (2)C (3)地壳 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4)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以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属于基础题,难度小,记忆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详解】(1)纵波传播速度快,会使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会使人们感觉左右摇晃。故地震发生后长宁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选B (2)古登堡界面之下为地核,横波不能通过,故当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会消失。故选C (3)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2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地壳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致是陆地厚,海洋薄。 (4)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