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4/edd4d0b81ee45a8cf187fa48bba3b0e2/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4/edd4d0b81ee45a8cf187fa48bba3b0e2/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21/03/44/edd4d0b81ee45a8cf187fa48bba3b0e2/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西省信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3)
江西省信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地理周练(3)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70分) 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也是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和甘肃省“北莱南运西幕东调”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全县大力推广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兰州高原夏菜”商标,并将其打造成兰州乃至甘肃省的重要农产品品牌。读2009年到2013年榆中县高原夏莱种植面积、产量及人均收入变化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表12009 - 2013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产量及人均收入 1.2009 - 2013年榆中县发展高原夏菜产业 A.使第一产业迅速发展,其他产业退步 B.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 C.种植面积增长迅速,单产下降 D.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2.阻碍榆中县“兰州高原夏菜”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是 A.运输成本 B.气候条件 C.蔬菜品质 D.品牌效应 3.提高“兰州高原夏菜”的品牌竞争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标准化生产高原夏菜,提高生产效率 ②选择利润较高的高原夏菜,大批量种植 ③发展精加工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提高合作门槛,减少产量保持价格优势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读下列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水资源丰富 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③完善交通、工厂外迁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近年来,左图区域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C.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D.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8.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9.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表示天然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 A.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B.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C.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D.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 下图为辽宁省2007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目前该省处于区域发展的 A.传统农业阶段 B.工业化初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13.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2015年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B.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 C.高科技产业占比下降 D.产业由分散走向集聚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完成题目。 14.关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是造成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5.为了避免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封沙育林、植树种草、林草结合的综合性生物措施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 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图中甲表示 A.河流断流 B.过度灌溉 C.土壤盐碱化 D.冰川融水减少 17.推断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河流流量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经济持续发展 D.人口快速增长 18.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兴修水库,增加灌溉水源的存储 B.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C.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D.大力发展旅游业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凭着一大批精明能干的温州人走南闯北,开市场经济之先河,得机制灵活之先利,迅速完成了社会经济总量的原始积累。同时,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陆续推开。农民由造田到造厂造房直至造城造市,市民则办厂开店到办实业。城镇搞“新街”,街道搞“新村”。读温州市城市化生态环境方面各指标时间上的变化情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9.温州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D.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 20.温州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A.城市环境质量与工业化进程极不协调 B.城市建设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 C.城市绿地在城市面积中所占比重较大 D.城市环境质量出现明显下降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产业向高级产业发展变化 B.由技术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 C.由重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 D.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 22.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23.关于工业化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 ②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该阶段早期,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增长迅速,中后期开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升级 ④中心城市、工业基地与其他边远地区均衡发展 ⑤农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5.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中>坡脚>坡顶 D.坡脚>坡中>坡顶 26.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 C.森林破坏 D.土地盐碱化 28.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29.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提高水电发电量 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30.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下水 B.降水 C.冰雪融水 D.跨流域调水 31.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 A.推迟播种时间 B.营造防护林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32.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负积温是日平均气温小于等于0℃的累加,它是表达冬季冷暖的重要参数,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林木、农作物和果树能否安全越冬,而且也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农药施用量的多少。下面左图为1961-2008年华北地区负积温分布图(单位:℃·d),下面右图示意1961-2008年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率[单位:℃·d/(10a)]。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3.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空气质量 D.大气环流 34.山西北部出现负积温变化率高值区的可能原因是 A.冬季昼长变长 B.冬季太阳高度角变小 C.冷空气影响程度减弱 D.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35.图示时间段内,负积温变化对华北地区产生的可能影响是 A.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 B.病虫害发生次数增多 C.冬季积雪量增加 D.耕作制度发生改变 二、综合题(共30分) 36.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世界杯期间,10万只小龙虾在全程电力控温系统保护下,从湖北省武汉火车站发车,经中欧班列顺利出口到俄罗斯。小龙虾适宜生长在水温为16~32°C、微碱性的水域环境,喜温避光,属杂食性动物。从虾壳中提取的虾壳素有较高经济价值,主要用于高档护肤产品。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是目前我国小龙虾养殖规模最大省份,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附近及江汉平原地区。 材料二:图1为湖北省区域简图,图2为小龙虾产业链图及2017年产值构成。 (1)分析湖北省能大规模养殖小龙虾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小龙虾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B 6.D 7.B 8.A 9.C 10.D 11.C 12.C 13.B 14.B 15.B 16.A 17.D 18.C 19.B 20.B 21.A 22.B 23.A 24.A 25.D 26.B 27.A 28.C 29.D 30.A 31.A 32.B 33.B 34.C 35.B 36.(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37.(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温适宜,地形低平,地表易积水,形成众多河湖,可养殖区域大;物种丰富,食物来源多。 (2)小龙虾深加工产业起步晚;虾壳等原料分散,不易收集;产业链短,产业规模小;加工处理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研发成本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