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7讲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课标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7讲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

第7讲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纲解读]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性质及其影响。‎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形成 受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 ‎1.“动力”——气压带形成 ‎2.“偏转”——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分布”——三圈环流位置 ‎4.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 ‎ ‎5.“移动”——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图所示:‎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高考经典)‎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是________气压带和________风。‎ 答案:副极地低 西 解析: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所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使其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流为西风。‎ ‎2.[问答]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2014·四川卷改编)‎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解析: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 (2017·山东菏泽检测)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第2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下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读图,回答3~4题。‎ ‎3.②地盛行风向可能为(  )‎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南风 ④西北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图示季节(  )‎ A.江淮地区农民忙着播种小麦 B.东非高原动物南迁 C.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 D.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知,图中气压带①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若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则②地为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若该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则②地为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第4题,结合图示知,气压带相对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作为地理示意图的一种,主要体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是大气运动部分的高频考点,解读分析思路如下:‎ ‎(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乙。‎ ‎ ‎ ‎    图甲           图乙 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②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③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④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 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3)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1)中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4) “由因索果”判断气候类型 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回答(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名师指导解题]‎ ‎1.名师指点 题干材料“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可知雾的形成条件:水汽充足;大气降温。‎ ‎2.信息提取 ‎[答案] (1)C (2)D 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温带再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关键 信息点 对降水 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地区;马 达加斯加岛东侧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 中部和西部地区 风带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 ‎2.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3)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随纬度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提示]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而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部地区,则降水较多。‎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判断、填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16·北京卷改编)‎ ‎(1)芬兰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 ‎(2)芬兰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 ‎(3)芬兰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 ‎(4)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 ‎(5)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西部受________、地形为________,气温________。‎ 答案:(1)× (2)× (3)× (4)√ (5)北大西洋暖流 平原 高 解析:第(1)题,芬兰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终年温和湿润,北部和山区受西风带影响小,气候寒冷。第(2)(4)题,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水土流失较轻,木材加工业发达。第(3)题,气候湿润,草场质量好,且欧洲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故芬兰乳畜业发达。第(5)题,由图可知,芬兰燕麦种植北界在西部向北弯曲,反映了该国西部热量条件较好,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西部为平原,且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故热量条件好。‎ ‎2.[填空]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2016·天津卷改编)‎ 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答案:地处迎风坡 解析:由两图中的信息可知,天津北部以山地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上升。北部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于‎600 mm,其原因主要是北部山区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B项正确。‎ ‎3.[填空]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2015·四川卷改编)‎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________。‎ 答案: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解析: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降温、增湿和凝结核,主要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等。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________带。‎ ‎(2)在图乙A、B、C、D四地气候中,由图甲中⑥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________地气候,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H地与A、B、C、D四地中________地的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图甲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交替控制。‎ ‎(4)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判断图乙中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正误:E__________,F________。‎ 答案:(1)北 极地东风 (2)B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①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②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3)C ② ⑥ (4)错误 正确 解析:第(1)题,根据图甲中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知其位于北半球;⑦位于极地周围地区,表示极地东风带。第(2)题,图甲中⑥为西风带,其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据此判断由其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B地气候,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据此推知其气候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第(3)题,H地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据此根据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知与其气候类型相同的为C地,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②和西风带⑥交替控制。第(4)题,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为北半球冬季,据此根据海陆气压分布规律判断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正误。‎ 考点三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与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续表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 干燥 温暖 湿润 温暖 干燥 高温 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 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 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影响 雨热同期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与季风环流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我国雨带的推移 我国雨带的形成及春旱、梅雨、伏旱等天气现象的形成,要与高中所学的锋面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高中所学原理去理解,就会容易得多。‎ ‎(1)雨带的形成 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就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 ‎(2)雨带的推移规律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①5月份:夏季风北进——影响华南地区(南岭一带);‎ ‎②6月份:副高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 ‎③7、8月份:副高继续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④9月份:夏季风南退,9月份,雨带开始南移;‎ ‎⑤10月份:雨季结束。‎ ‎(3)夏季风与我国的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①正常年份:雨季到来时间适中,降水量适中,风调雨顺。‎ ‎②异常年份:当夏季风势力偏强的年份,进的早,退的迟,雨带会迅速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给我国南方带来干旱灾害,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进的迟,退的早,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干旱灾害。‎ ‎(4)春旱、梅雨、伏旱的形成 ‎①春旱: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因此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②梅雨:6月中旬,夏季风北移,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称为梅雨。‎ ‎③伏旱:每年的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受单一的夏季风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给水稻生长带来威胁。‎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2015·海南卷改编)‎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的影响。‎ 答案:干热的西南风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2.[判断]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2015·浙江卷改编)‎ 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  )‎ 答案:√ 解析:根据材料“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可知,冬半年时,乙处盛行东北风,贸易船可借船右后方来风(东北风)作动力向西行驶。‎ ‎3.[填空]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2014·福建卷改编)‎ 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________。‎ 答案:②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分析问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左侧表示7月,右侧表示1月,实线表示西风风速,虚线表示东风风速。四地中,①地位于60°N附近,高度约‎7 km,1月和7月都是西风‎10 m/s。②地位于17°N附近,高度‎8 km左右,7月为东风‎5 m/s,1月为西风‎15 m/s。③地位于5°N附近,高度‎7 km左右,7月为东风‎5 m/s,1月为西风‎0 m/s。④地位于50°N附近,高度为‎6 km左右,7月为西风大于‎15 m/s、小于‎20 m/s,1月西风‎20 m/s。比较分析风向和风速得出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②。‎ ‎4.[问答]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13·安徽卷改编)‎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2)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解析:(1)描述气压分布特点,可从气压中心位置和性质、等压线疏密程度及气压梯度大小等方面着手。要注意信息对比,准确描述方位。图示西部和东南部气压数值为1‎ ‎ 020,数值较高且等压线稀疏,表明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等压线数值为985,数值低且等压线密集,表明是个强低压中心,并且在该中心东部和南部位置有两个低压槽,形成了锋。(2)首先要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为沙尘暴,然后综合分析图像信息和材料信息,分别从物质条件(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干湿条件(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垂直气流条件(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和风力条件(偏西风风力强劲)等多方面进行成因分析。该题最容易忽视的条件是垂直气流条件: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 ‎ (2017·重庆一模)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下列气压系统最强的是(  )‎ A.印度低压 B.蒙古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夏威夷高压 ‎2.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有(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从非洲等压线分布可以看出,此时20°N以南盛行东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应为冬季,蒙古高压强盛。第2题,根据等压线可知,③④吹东北风,①②处吹偏西风。‎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 C.热干 D.冷干 ‎4.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答案:3.A 4.B 解析: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北季风,受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影响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变成西北风。由于受到温暖海洋的增温增湿作用影响,盛行风①温暖湿润。‎ ‎[方法技巧] 季风环流的判读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例如,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反之,根据季节可判读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